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决战》:党中央为何调陈毅到中野?是为了放权给粟裕吗?

#大决战#  1948年,我军在各大战区均取得一定的胜利,此消彼长,我军和国民党军的军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党中央决定更改以往的防守战略,开始转守为攻,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以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大决战》中的陈毅

  正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却把华东野战军的一对合作多年的搭档拆开了,那就是陈毅和粟裕。1948年5月,党中央将陈毅调到中原局,任中原第二书记,与邓小平、刘伯承搭档,其原因却让人不解。

  有人说这是毛主席不拘一格用人,看出粟裕在军事上的才华,调走陈毅,把华野放权给粟裕,有利于在未来更大的战场上发挥作用。我认为这是不恰当,这种说法的言下之意是说,陈毅的存在妨碍了粟裕。事实上,陈毅和粟裕的合作是愉快的。陈毅和粟裕在抗日战争时就已经在合作,两人交情颇深。陈毅自知军事才能一般,军事上一向由粟裕来决断。当粟裕的决断或执行遇到困难时,陈毅才利用其地位、资历、能力来为粟裕保驾护航,这才让粟裕充分发挥了其军事才能。华野的成长就能证明两人的合作无间。

《大决战》中的刘邓

  其实,毛主席调陈毅到中原局,是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重整中野,恢复中野战力。中野为了牵制敌军,盘活全国战场,于1947年8月挺进大别山。期间中野没有得到兵力、装备的及时补给,又处处被国民党军围剿。1948年2月中野走出大别山时,兵力由原来的13万到只剩下不足7万人,重型兵器装备大多数都丢弃,即便是轻机枪也不足,干部折扣一半,整个军队组织都遭到严重破坏,中野可为谓是损失惨重。

《大决战》中的刘邓陈

  中野为全局做出牺牲,党中央可不能忘记这支军队。走出大别山后,中原野战军急需补充兵员、干部、武器装备,恢复军队组织,提升战斗力,以适应即将开展的全国战场。党中央从华东局调了1000多名干部去支援中野,为了让这些干部能够融入到中野中,并迅速开展工作,党中央需要从华野调一个级别较高的人去中野主持工作。经过慎重考虑,毛主席决定的人选是陈毅。

  陈毅最出色的地方是他有非常高的军事组织能力。华野经过陈毅这些年的工作,其组织已形成体系,他离开华野,不会给华野带来多大的影响。到了中野,陈毅可以帮助中野重新恢复组织建立,招募和训练士兵,做好思想体制建设,让中野在最短的时间恢复过来。另外,陈毅的资历较高,不管是在华野还是在中野,都是无人不服,这也为了他的工作带来便利。

《大决战》中的毛主席

  陈毅调到中野后,粟裕和邓小平都曾建议党中央保留陈毅在华野总司令的职位,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粟裕提出这个建议是谦虚的表现,邓小平提出这个建议可能是为了让陈毅在中野的工作提供方便,例如中野需要支援时,陈毅去开口,华野总不能不支持吧?毛主席同意是基于未来战局的考虑,当我军发动大规模战役时,各大战区的战事不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联合作战。保留陈毅的华野总司令的职位,会对未来华野和中野联合作战提供便利。后来的淮海战役就是华野、中野配合作战的结果。

《大决战》中的粟裕

  所以,党中央将陈毅调到中野,是考虑到中野实际存在的情况,认为陈毅在中野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中野尽快恢复战力,这跟粟裕没有多大关系。陈毅不负众望,淮海战役前,中野的各方面都得到恢复,总兵力达12万,但由于休整而打硬仗,武器装备仍落后很多,尤其是缺乏火炮,其战斗力与华野、东野等相比,仍然差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粟裕为何没评上元帅军衔?彭德怀曾在评定报告中,写出真实答案
1948年,刘邓大军告急,毛主席下令粟裕救援,为何粟裕却三次抗命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间谍无孔不入,只要一脱裤子特务无所遁形
陈毅丢失两淮后有人质疑他不会打仗?徐向前赴鲁南替换被谁叫停?
淮海战役时,粟裕地位不高,毛主席为什么说他立了第一功
从军事配合协调来看,他才是淮海战役的第一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