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苟富贵,勿杀我——汤和墓随感

汤和墓在今蚌埠市东边的曹山。

在1949年以前,还没有蚌埠市的时候,这里属于凤阳县。往东南三十里,就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兴土木所修建的巍峨的中都皇城;往东四十里,在淮河的南岸,一片沃野良田之中,有个庄子,叫汤府,即是汤和生前的家。

汤和的府第和墓地均为朱元璋赏赐,此外,还朱元璋还赏赐了他5000亩田地。在明初诸多耀眼的名将中,汤和的战功并不突出,也没有过人的成就,而且,还一度对朱元璋心生不满,但朱元璋始终对他另眼相看——明初封为公爵和侯爵的一共有三十四人,除病死外,没有被朱元璋诛杀的只有汤和、郭英、沐英和耿炳文四人。其中,被朱元璋称为“郭四”的郭英,是其贵妃的哥哥,被朱元璋称为“我家人”的沐英,是其的养子,而耿炳文与沐英辈分相同,是朱元璋手下将领的第二代,只有汤和,既是功臣,又非朱元璋亲戚家人,侥幸存活,算是个例外。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其实,不是他不想杀,而是下不了手。因为,汤和是朱元璋从小的玩伴,而且,没有汤和,就没有他朱元璋的今天。

当年,正是在已经投靠郭子兴的汤和的劝说、邀请下,朱元璋才还俗离开於皇寺,前往濠州投奔老友,不久,朱元璋因能力突出,反而成为汤和的上司,但年长三岁的汤和毫无嫉妒之心,一直心安理得地担任朱元璋的手下。在郭子兴命朱元璋总领一方兵马时,很多将领并不服气,只有汤和“奉命唯谨”。不久,朱元璋决定离开濠州这个是非之地时,汤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初跟着朱元璋的二十四个人之一。

这二十四个人,史称淮西二十四将,汤和排名第二,仅次于徐达。都说朱元璋喜欢杀功臣,其实,二十四将中,真正被诛杀的只有八人,而汤和,一直活到了七十岁。

可见,终汤和一生,可谓和朱元璋善始善终。

汤和与朱元璋的“始”,始于何时呢?据《明史汤和传》,汤和“与太祖同里闬”——他们是同村好友。朱元璋出生于“钟离之东乡”,即今凤阳县临淮关东面的小溪河燃灯乡一带。几年后,朱家又迁徙到“钟离之西乡”,也就是临淮关西边的广德乡东湖里,今天汤府村所在地。又过了几年,朱家再次迁徙,到了太平乡孤庄村,即今凤阳县城南十五里左右的二十营村。

由此可知,朱元璋和汤和做过几年的邻居,是总角之时的玩伴。儿时的相处,是一生友谊最坚固的基石。彼此不能适应的,早就分道扬镳,性格上能够互补,能够彼此容纳的,最终成为毕生的朋友。朱元璋和汤和大约就是这样,小时候的打打闹闹,使他们彼此能够了解,朱元璋刚猛果断,富有冒险精神和领导能力,而汤和则温顺保守,虽不具备开拓精神,但亦步亦趋,也是个理想的玩伴。

后来,汤和虽然年长,但对朱元璋的领导从不怀疑;朱元璋虽信任汤和,但又对他的谨小慎微和格局不大多有不满。

朱元璋对汤和的不满,体现在对他的封赏上。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开始分封功臣,一开始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而功劳并不在这几人之下的汤和,只得到一个侯爵。

之所以如此,源自汤和的一次酒后失言。在据守常州对抗苏州的张士诚时,汤和因事求朱元璋但未得到批准,就牢骚满腹,抱怨起来:我在这里,往左看,就是左;往右看,就是右。意思是,我现在正坐在屋脊上,滑向那边,那边的力量就增强了。不料,此话传入朱元璋耳中,虽然不信汤和真的会倒向张士诚,但他还是说了句:汤和在忠诚上,略有欠缺。

后来,汤和也被加封为公爵,但朱元璋为了要让汤和警醒,又把这件事写在了赐给汤和的丹书铁券上。

汤和的战功,主要在东南沿海,他先是攻灭了浙江的方国珍,后来又平定福建,俘获了陈友定。因汤和熟悉沿海情形,后来,海上倭寇兴起,朱元璋又找到汤和,对他说:你虽然老了,还是为我勉强去一趟吧。汤和采用方国珍儿子方鸣谦的计策,沿海构筑堡垒,当地每户人家凡有四个壮丁者,抽一人戍守,有效解决了兵丁不足及内陆士兵不了解海情的问题,倭患得以平息。

当时,汤和的策略并不为当地民众所理解,不断有人抱怨扰民太甚,汤和说:成就长远之计,不能顾及眼前的小误解,再有敢喋喋不休者,吃我一剑!

一百多年后,东南沿海倭患再起,汤和当年所筑的堡垒,依旧坚固,沿海居民以此赖以自保,并十分感念汤和当年的努力,至今,浙江一带还存有纪念汤和祠庙。

东南防倭,显示出汤和少见的果决和强悍。大多时候,他都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和朱元璋这样的人相处,不如此也不行,毕竟,他太了解这个儿时的伙伴了。

汤和谨慎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他先缴纳了自己的兵权,主动回乡,每年来朝觐一次,而且,在朝廷里无论听到什么,都不外传;他还把所得的赏赐,都分发给相亲故旧,见到当年的布衣旧友,也都客客气气。李善长修建自己的宅邸,人手不足,向汤和借了三百个卫兵,汤和也向朱元璋做了密报。由此可见汤和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一个“和”字:李善长,惹不起;朱元璋,更惹不起,那只好谁都不得罪。

汤和的谨小慎微,使朱元璋对他虽有防范,但远未到棘刺在背、鲠骨在喉的地步。封公爵一事,同样是胡萝卜加大棒,但汤和毫无怨言,但被封为“凉国公”的蓝玉,则心生不满,丝毫不体察自己所得的那个“凉”字,而是口吐狂言:我的功劳,难道当不了太师吗?

也许汤和在领兵打仗上比不过蓝玉,但在约束自己和体察上意方面,十个蓝玉也比不过一个汤和。据说,有次朱元璋给汤和设了个套,汤和心中明白,凄婉地对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皇帝说:陛下,当真一个老臣也不留了吗?朱元璋见此,只得做罢。

汤和病危时,朱元璋命人用车将汤和拉来,抚摸着他的手,说起了当年小时候一起玩的事,以及兴兵以来所历经的种种艰难,此时,汤和口不能言,只能点头,见此情形,朱元璋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沧海桑田,荣枯有常。如今,汤和墓形制依旧,但他的府第则片瓦不留,只留下了一个供人想象的名字:汤府。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曾经的汤府村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先是一条铁路将村子南北分开,后来汤和宅邸所在的南汤府又被单位占用,不过,农人指点今不疑,汤府,依旧是汤和的府。

包围着汤府的这片农田,想来当年汤和就是在这里和朱元璋奔跑嬉戏,也许还有徐达,还有家在淮河北岸的郭英兄弟。不知这些小孩子在一起,会不会像陈胜那样说:苟富贵,勿相忘。也许,说这些话的时候,汤和心里想的是:苟富贵,勿杀我。

我对汤府并不陌生,小时候,经常去那里,要么是给老师家捡麦子,要么是从那里跑到淮河大堤上玩耍,要么是找同学。我有个同学住在那里,姓常,不知是不是常遇春的后人。

虽然经常前往汤府,但汤和墓则从未去过,直到今年的清明,才目睹了墓前神道两旁那翁仲的真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朝的开国封赏大典:几家欢喜几家愁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为何只被封为末等伯爵
亲疏有别、山头平衡——论明朝“开国三十六功臣”的封爵潜规则
生前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的李善长、徐达,他们的结局如何?
凤阳本是好地方(上)
朱元璋赏给大臣34个免死铁券,32个家破人亡,只有两家善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