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博《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特展

   8月9日,“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特展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幕,200余件展品中包括万历朝的金丝皇冠、百子衣、玉碗等珍贵文物。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这个年号长达48年。由于熟知度高,万历这个年号也经常用来代指明神宗。本次展览就是以明代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主要支撑,汇集了首博与十三陵特区万历朝文物的精华。


——2011年是首都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成立三十周年,两家携手推出《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特展。展览以明代出土及传世的精品文物为主要支撑,以万历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为切入,以定陵发掘为亮点。展览分三个部分:“一位长期罢朝的皇帝”、“一个多彩的社会”、“一座豪华的帝陵”,突破单纯文物精品展的局限,以物说事,以事说史,以博物馆的展览语言勾勒明代万历年间全景式的社会画面,折射明朝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青花缠枝菊纹碗。明.洪武(1368-1398)——

——永乐款宫廷造像。明.永乐(1402-1424)——

——錾云凤纹金尊。明.宣德(1426-1435)——

——正统款锦衣卫指挥使象牙圆牌。明.正统(1436-1449)——

——景泰年款三足圆炉。明.景泰(1450-1457)——

——嵌宝石莲瓣纹梵字金簪。明.成化(1465-1487)。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明墓出土——

——弘治元年款金口盂。明.弘治(1488)。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妃嫔墓出土——

——正德款青花五龙纹盘。明.正德(1506-1521)——

——嘉靖款红雕漆填花卉云鹤纹圆盒。明.嘉靖(1522-1566)——

——青花龙纹方洗。明.隆庆(1567-1572)——

——青花莲池情趣图八方盖罐。明.天启(1605-1627)——

——崇祯款兽面耳炉。明.崇祯(1628-1644)——

——“一位长期罢朝的皇帝”:以勤政著称的明太祖朱元璋告诫他的臣下和子孙,要以元末的骄奢淫逸、正事不理而致失去天下为戒、然而,“皇帝不上朝”这句对明代政治极具概括力的评语却对这条宝训作了别具况味的注解。
    勤朝虽不等于勤政,但朝会还有其超出帝王理政的象征意义——一个见不到天子的朝廷,将同样看不到最高统治者励精图治之心。在万历朝四十八年里,神宗罢朝近三十年,疏于理政、靡费无度,由此带来了当政纷纭、朝政混浊、军备渐驰。易代的征兆似乎又具备了——

——隆庆六年(1572)六月,明神宗即位。十岁的小皇帝只是在名义上管理这个国家。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和神宗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支持下,首辅张居正主持国家大政,进行政治、经济上一系列的改革,甚至还为小皇帝编绘教材、安排朝会日程。万里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此十年间神宗要做的就是旁观和学习,或者还有对张居正的畏惧和感激。展品:张居正为教育年幼的神宗而编撰的教材《帝鉴图说》——

——神宗以清算张居正为亲政的基础,树立帝王权威,亲政初期即有“三大征”的斐然政绩,从中也可看出神宗对权力的欲望,不缺决断重大机务的胆略,而非一个平庸的皇帝。然而神宗有近三十年不临朝,与外廷几近隔绝。是因为身体的虚弱?还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官僚群体的不慢?王朝的统治危机很快到来。在明成祖长陵的神功圣德碑上,清嘉庆帝写到:“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反观明太祖对元失天下的警觉和论说,同是“家天下”的主人身份和鼎革易代的胜利者,明太祖和嘉庆看到的是帝王勤政对江山永保的重要性——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复制品,原件出土于定陵)。衮服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此件衮服的主体纹饰为十二章纹,分别是龙、日、月、星、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寓意丰富、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除十二章纹外还有“卍”字、“寿”字、蝙蝠和如意云纹遍布全身,寓意皇帝“万寿洪福”——

——乌纱翼善冠。翼善冠又叫折角向上巾,是明代皇帝日常视朝时所戴,因其“转角不交向前,其冠缨像‘善’字”而得名翼善冠。该冠以细竹丝做胎,髹黑漆,内衬红素娟,外敷黄素罗,外层以双层黑纱作面,故称“乌纱翼善冠”——

——镇圭。此镇圭是帝王着衮服进行祭祀大朝、丧葬等活动中使用的礼器,正面刻四山描金纹,四山分上下左右,象征东、南、西、北四镇之山,寓意“江山在握、安定四方”。(明神宗定陵出土)——

——明代称太和门为奉天门、皇极门,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常朝在此举行,称“御门听政”。万历初,以神宗年幼,改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从制度上改变了日朝。神宗亲政后,常以身体虚弱为由免朝,其统治后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
    展品:金带柄罐。此罐出自神宗棺内,罐腹部刻“尚冠上用”四字。底部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年御用监造八成五色金重二十二两四钱”,合895克。
    此罐表面有磕碰和磨损痕迹,木柄黑光发亮,似经长期烟熏所致。神宗一生体弱多病,经常服药。据铭文,这或许是曾神宗煎药用的药罐。(明神宗定陵出土)——

——按明制,妃嫔葬制分从葬(殉葬)及不从葬两种。不从葬者多葬西郊金山。此神宗妃嫔墓位于金山南麓,据出土圹志,所葬神宗的七嫔是张顺嫔、耿悼嫔、邵敬嫔、魏慎嫔、李荣嫔、李德嫔、梁和嫔,她们去世的时间有差,从万历十七年(1589)直至崇祯十六年(1643)。展品:嘉靖款白釉暗花梅瓶。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镂空嵌宝石人物纹金簪。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累丝嵌宝石金凤簪。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青玉乳纹圭。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白玉纽扣。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青玉组佩。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明代的黄金主要取自云南,万历初年云南每年需解金两千两进京。但云南原不产金,而由政府委派官员,将居民编为金户,数家为一户,摊派金数两,给以官价银;然后由金户四处收买,将散碎金子炼成足色上交内府。
    金锭的铭文记录了解金的省份、年代、金的成色、重量以及委官、金户和金江姓名,甚至还有“贴补”的字样。从铭文可知这些金锭主要来自云南和顺天府的大兴、宛平两县。展品:神宗定陵出土的金锭——

——铭文:万历四十六年户部进到大兴县铺户严洪等买完——

——铭文:云南布政使司计解万历四十五年分足色金一锭重十两委官通判郑续之金户黎捷金匠沈教——

——铭文:看不清楚——

——明代的赋税,有本色、折色之称,以米、麦叫交纳称本色,而将税粮折成金、银、钞、钱、绢、布、漆等交纳,谓之折色。正统时,明廷把江南的田赋折成银两,解入内承运库,专供宫廷之用,称为“金花银”。万历六年(1578)强令加金花银二十万两,每年达一百二十万两。
    银锭铭文记录了所解府、州、县名及年代和重量,甚至知州、知县和银匠的姓名。专供内廷开销的金花银远远不敷使用,神宗及皇后丧葬用银不得不由国帑支付。另外,万历四十六年(1618),因对后金用兵,累计每亩加派辽饷九厘,赠赋五百二十万两。在定陵随葬的银锭中,亦有加派的辽饷。展品:神宗定陵出土的银锭——

——万历三大征: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已降明的蒙古鞑靼部人哱拜反叛,至九月被平息。该年四月,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援朝战争达六年之久。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于万历十七年始,时叛时降。援朝战事结束后,明廷集中兵力,彻底平定杨应龙之乱。
    这三次军事行动称“万历三大征”。三大征有力的维护了明朝边疆的稳定、版图的完整。明朝也为之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单饷银一项,即费银一千三百多万两,是朝廷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多。展品:“嘉靖二十四年款(1546)”阮义造铜炮。北京延庆县出土——

——嵌丝龙首铁马镫——

——玉带板。玉带是古代官服上嵌玉的腰带。此玉带板的主人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为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从父熟悉军事,骁勇善战。万历二十年(1592),帅军平定哱拜叛乱。随即任东征提督,入朝抗倭。(北京丰台区赵辛店李如松墓出土)——

——“一个多彩的社会”:政治的腐败、王朝的没落似乎只停留在庙堂之上,万历朝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在自己的轨迹上依旧向前。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继续发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万历后期,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一度非常频繁。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既有奢靡、纵欲的世俗化倾向,也透露出一股追求个性、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夏景货郎图/冬景货郎图。明代.佚名)——

——嘉靖时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隆庆、万历时期,中国以出口茶、丝、瓷器为主,换回的大量白银进入国内市场流通。据估算,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的大约有18970至27100万两左右,而明代中国国内白银开采的总量仅为2600余万两。
    按《明会典》记载的比价推算,万历通宝(背矿银)一钱值铜钱八十文。当时主要的商品、薪酬皆以白银作价。万历年间北京一个普通劳动者,如果从事的是非技术性工作,日薪约为0.03-0.04两;具有专门技术的工匠,日薪约为0.05-0.07两。万历五年(1577)白米每石0.8两,万历二十年粳米每石1.4两(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188.8斤)。由此可略知万历朝的物价及普通人家之收入情况。展品:万历年造(背九钱)银钱,北京朝阳区九龙山朱希孝墓出土——

——明朝人已普遍穿用棉布。松江府是当时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方,城中乡下,都以纺织为主要职业,除供应官府,棉布商行还将松江棉布转贸四方,所操资银以数万两计——

——大红长安竹潞绸(明神宗定陵出土)。潞绸,即山西潞安府织造的丝绸。潞安是明代北方的丝织中心,技术高超,最兴盛时,织机达九千张。潞绸除作为贡品直属京师,还行销全国。创作于隆庆、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有17处提到潞绸。潞绸还是与国外互市的重要商品——

——黄凤鹤樗蒲纹妆花缎帘(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冰窖口出土)。此帘为黄色五枚缎地,纬线显花。以凤鹤相戏构成橄榄形樗蒲纹,金线绞边——

——明朝后期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民营手工业占据了生产的绝大部分比例,官营工业的规模基本上无法与之相比。以瓷器而言,景德镇陶瓷业中一般民窑的窑身和每窑产量要比官窑大3-4倍,景德镇3000座窑中,官窑仅有几十座。崔、周、陈、吴四家民窑的产品畅销中外,其产品精细程度可与官窑相媲美。
    克拉克瓷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三十一年(1603),葡萄牙克拉克港的两艘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船内所载的主要是明万历年间生产的青花瓷器。这批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运往荷兰拍卖,在欧洲引起轰动。克拉克瓷包括盘、碗、瓶等,以盘为多。据考证,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及福建漳州平和五寨、南胜窑等100多个。由此也可见当时外销瓷的生产规模。据统计,从明万历三十年之清顺治十三年(1602-1656),仅荷兰东印度公司销往荷兰的瓷器就达300万件。
    展品:青花兔子款人物纹盖罐(北京海淀区清河出土)——

——人物故事图克拉克磁盘——

——五彩红鱼纹盘——

——青花寿纹瓶——

——流派纷呈的书画艺术:明代后期,社会变革、个性解放的思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书画艺术的创作。该时期很多书画家创作出大量风格鲜明、率意放任的作品,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而且成就较高,在书画史上形成了一段引人注目的、灿烂而短暂的艺术转型时期~~~“隆万之变”——

——《溪山无尽图卷》。作者:赵左。赵左,字文度(生卒年不详),上海松江人,吴门派支流“苏松派”的重要成员。工山水,是董其昌作画的主要代笔人之一。笔意苍秀俊逸,勾线多干笔;山石染后加色墨点,多文人书卷气——

——看这张作品的时候,总是让我想起《鹿鼎记》里天地会的切口——

——《鲈乡合璧图卷》。董其昌(1555-1636),擅画山水,笔墨造谣很高。所画山川树石,墨色分明,用笔柔中有骨力,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为华亭派首领。他主张书画相通,提出亿禅宗的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绘画史中自唐代以来山水画的不同风格。这一“南北宗”的理论观念对明末、清代乃至当代的中国画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鲈乡合璧图卷》为合作图卷,手段为董其昌的没骨山水,续画有庄严、诸念修、李绍箕、陈廉、释蕉幻、蓝瑛、昊振等人——

——《芸窗清玩图卷》。作者:孙克弘。孙克弘(1533-1611),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能书善画,兼工笔和写意,擅用粗细两种笔法。此卷花果多用没骨笔法,彩笔点写少勾勒;器物则勾勒敷彩。用笔工稳简洁,设色清丽雅致——

——《赤壁图卷》。作者:袁尚统。袁尚统(1570-1661),字叔明,江苏苏州人。其绘画深得宋人笔意,山水浑厚,人物粗放,花鸟兼工笔和写意——

——《石湾观涛图扇页》。作者:李流芳。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又字茂宰,号檀园、六孚道人,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其画风格爽朗清秀,逸气飞动,与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合称“嘉定四先生”——

——《渔夫图扇页》。作者:崔子忠。崔子忠(1574-1644),初名丹,字开宇,更名后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山东莱阳人,居北京。曾从董其昌门下,擅画人物,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奢侈的生活:工商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为明代后期的奢靡之风提供了更丰厚的物质基础;政治环境的多变以及思想求异、文化多元的时代趋势,又打破了雅俗的界限,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从居家格局至日用玩好,或追慕雅情逸趣,或务求精致瑰丽。明代后期的社会生活渐从勤俭、质朴向享乐、浮华转变,民间与宫廷的高消费互相激荡,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未能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向健康的方向——

——黄花梨包厢楠木瘿芯顶箱柜——

——黄花梨条案——

——镂空桃树铜笔架。此笔架随枝桠的错节伸展之势而成型,间饰桃实和桃叶,留有错落有致的空洞,与陶瓷、玉石质地的笔架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笔架的这种空洞造型脱胎于宋人玩赏的太湖石——

——张希黄款山水图刻竹笔筒。张希黄是明末竹刻名家,创造了阳文浅浮雕留青技法,即以竹皮雕纹饰,无纹之地浅剔至竹肌,借表皮与肌理的色差,生出深浅浓淡的变化,有如墨分五色,绚烂成晕。此笔筒浮雕构图取事南宋院画,花叶枝桠、柱瓦门端等细微之处皆刻划精微,可谓惟妙惟肖,曲尽画理。阳镌楷书款:“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留。希黄”——

——雕漆人物纹狼毫笔。木杆雕漆。笔帽浮雕梧桐树下一童子持灯引路,一童子持芴板紧随其后。笔帽顶为团寿纹,笔帽口处为水波纹夹梅花纹,笔杆浮雕一着官服的老者,后面一童子持长扇立于松树山石之间。全部纹饰错落有致,极富文人气息——

——叶玄卿“五鸟叙伦”墨。叶玄卿,安徽休宁人,明末制墨名家。此墨正面铭文“五鸟叙伦”,侧边铭文“大国香”,墨顶铭文“叶玄卿仿古式”。背面浅刻太阳、云海、梧桐、喜鹊、凤凰、仙鹤等图案,整件作品纹饰细密,生动逼真——

——琴式端砚。此砚石色偏紫,石性温润。砚身整体随形打磨,砚首作古琴式,包琴的丝绸雕刻得纹理清晰,流动感强;特别是在边沿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窥视的螭虎,呼之欲出,别有情趣——

——白玉云蝠海水纹双耳花瓣式洗。洗呈花瓣型,外壁下部琢海水纹,浪花涌动。上部花瓣舒展,口沿两侧浮雕云蝠及宝相花作洗耳,云蝠口衔华芯。洗内壁琢三层纹饰,以同向旋转的海水纹簇拥在一起,中心浮雕团寿,福海无边、福寿延绵——

——双兽钮黄寿山章——

——青玉兽形水丞。青玉质地,兽形(为传说中的九子之一,习性好水)上有孔,腹部中空,器型朴拙——

——仲尼式七弦琴。“君子和琴比德”,操琴通乐是古人修养的较高境界。琴成为古人书房案头怡情遣兴的必备之物。此琴为仲尼式,又称夫子式,声音清雅纯正。蚌徽、琴额嵌玉石——

——铜梅花式花插——

——朱小松款雕竹松鼠纹盒。朱小松是晚明嘉定派刻朱高手,有较高的绘画造诣,善于透雕和浮雕。此件竹雕的盒身、盒盖通体饰以过枝高浮雕松鼠纹,浅浮雕卵石状松树皮,并以犀利密实的细线刻划出放射状的松针。盒盖上浮雕着三只松鼠,神态活泼可爱。盒身松干上刻“小松”款——

——宣德款澄泥蛐蛐罐。养蛐蛐和斗蛐蛐是中国古代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是有闲人的娱乐活动。明宣宗特别喜欢斗蛐蛐,还流传了“蟋蟀瞿瞿叫,正德皇帝要”的谣谚。此罐为澄泥烧制,罐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

——白云仙人出行图山子。山子是一种以山石为主要造型,配以人物等形象的陈设摆件。此件山子以深潜浮雕和阴线刻纹等技法,一面雕山前古松、回廊、仙人、小童;另一面雕高山、祥云、树木、双鹿等——

——碧玉著瓶、青玉香著、青玉香铲。此套器物为焚香用具。古人所焚之香为香面或香条,焚香所用器物包括香炉、香盒、著瓶,俗称“瓶炉三事”。香著、香铲是用来撮取香面或香条到香炉中,著瓶用来放置香著和香铲。(北京海淀区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

——青花人物故事图罐。此罐敞口、圆肩、鼓腹、胎体厚重,青花发色明丽鲜艳,是典型的万历青花器。腹部四个开光内描绘人物故事图,分别表现了庭园、访友、游赏、家居生活等不同主题内容,构图丰满,刻画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行楷书款——

——青花团龙纹碗。(北京朝阳区双井出土)——

——白玻璃菊瓣碗。此碗原为护国寺西塔院西舍利塔内的供器。其色质仿羊脂玉、料质细密莹白,内琢花瓣,脊线清晰,通体若盛开的菊花——

——紫砂简壶。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重大变化。宋代盛行的斗茶之风已经消失,饼(团)茶为更接近自然、可直接冲泡饮用的散茶所取代。散茶适宜小壶冲泡,宜兴紫砂壶制作名家时大彬(1573-1648)迎合时人的饮茶风气,改大壶而制小壶。此壶式样即为时大彬所创制——

——错金勾莲双凤银盆。北京海淀区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

——檀木曲牌酒筹。晚明社会好酒成风,而酒筹则是群集宴饮时用以记杯数或行令用的筹码。此套酒筹用檀木制成,正面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背面刻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挚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花鸟纹银执壶。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李伟夫妇墓出土(李伟夫妇是神宗的外祖父母)——

——铜錾花鎏金六方执壶——

——铜爵——

——嵌金铁剪。北京海淀区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

——双凤纹铜镜、飞马葵花纹铜镜——

——蓝琉璃釉竹节方冰箱。古代的冰箱又称冰桶,由冰鉴发展而来,里面放置冰块,以保存、冰镇食物或散发冷气消暑。箱体一般留有冰化泄水和散发冷气的孔洞——

——五彩人物故事图盆。此盆形制为窝角八棱形、宽板沿,口沿部间隔排列“王羲之爱鹅”与“林和靖爱鹤”图案。内壁及内底均绘“王羲之爱鹅”故事图案,共13组。外壁绘花托八宝纹,通体施红、绿、黄、紫、褐诸彩,色彩艳丽。此盆体现了万历时期瓷器构图饱满、布局繁密的特征。外底书“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圈双行行书款。(北京朝阳区大屯出土)——

——“一座豪华的帝陵”:古人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因此非常重视墓葬的修建。处于之高无上地位的帝王,无论生前死后,都举一国之力而谋一己之福,往往倾力营建自己的陵寝,使其恢弘不异人间。
   至明朝后期,虽然国家财用匮乏,但神宗的定陵依然修建的规模宏大,工料考究,是十三陵中最为奢华的陵寝之一。定陵的陪葬品丰富而多奇珍异宝。神宗将生前的尊贵与享乐“复制”在死后的世界中——

——长陵祾恩殿模型。长陵祾恩殿制仿大内的奉天殿(世宗时改称皇极殿,清代称太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内面积1938平方米。重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上檐饰重翘重昂九踩斗拱,下檐饰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拱。殿内金砖墁地。整个殿宇坐落在三层须弥座式台基上,台基围以汉白玉栏杆,台基前出三层“三出陛”式月台。正脊至地面高28.315米。
    长陵祾恩殿用料考究,殿梁、柱、枋、檀、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材质皆为名贵的楠木。支撑殿宇的六十根楠木大柱,是不可多得的奇材,其中三十二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均在一米左右。
   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是我国古代木架构建筑的珍品——

——“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明代帝陵分部多处,其中13座帝陵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南麓,世称十三陵。明成祖在此选定陵址后,改原黄土山名为天寿山。燕山余脉至西北高原逶迤而来,在此环绕曲折,成为一道天然屏障。中间盆地广袤宽阔,温榆河在盆地中缓缓东流。在盆地的东西两侧有蟒山、虎峪山对峙,形成“龙虎抱卫,主客相迎”之势。四面群山环抱、风光绮丽的环境,正合风水术士所极力赞誉的“山川大聚”的帝陵风水形胜。
    “竭内府之金钱,穷工匠之巧力”——神宗定陵位于大峪山下,是预营的陵寝,式样、尺寸都由神宗亲定,规模较大,工程细致,用料考究,共耗银八百万两。
    定陵的规模、形制,全部仿世宗永陵,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万平方米。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前为三进院落,后为宝城,外面还有一道外罗城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神宗病故,十月三日入葬玄宫。一起入葬的还有神宗的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明代盛行厚葬。经考古发掘,定陵的随葬品多达3000多件(套),包括丝织品、衣物、金银器、铜锡器、瓷器、琉璃器、玉石器、漆木器、首饰、冠带、仪仗、谥册等,品类繁多,精美绝伦。
    展品:金酒注。该器出于神宗棺内,通体沙地,盖顶嵌玉,红宝石为钮,肩部镶嵌宝石七颗,腹部在把、流的两侧,各嵌一条玉雕正面盘龙,龙睛、龙额处各嵌红宝石三块,造型端庄,雍容华美——

——二龙戏珠纹金盆。该器出于神宗棺内,形制为宽平沿,沿面刻两组对称的二龙戏珠纹,盆底内壁为二龙戏珠和云纹,中心的半圆球象征火球,别具匠心、生动有趣。外底中心刻铭文“万历年造六成五色金重二十七两三钱五分”,合1013克——

——二龙戏珠纹金盆纹样摹本——

——金肥皂盒。此盒出自神宗棺内,形制为圆筒形,分内外两层,外层中部有腰箍一周,内层底部有七个漏孔,便于使用后的肥皂残水流到外层盒的底部。出土时器内尚留有两个黑色圆形有机物——

——刻云龙纹金漱盂。此盂出于孝端皇后棺内,外壁与内底俱刻二龙戏珠纹。外底刻铭文三行:“大明万历辛丑年(1601)银作局制八成色矿金沙地云龙漱盂一个重十两(合373克)经管官蔡奉银匠刘刚”——

——金著、金匙。出于随葬的器物箱内,金著上刻铭文:“大明万历庚申年(1620)银作局制金著一根重二两”,两根共重150克。金匙柄上部刻铭文:“大明万历庚申年(1620)银作局制金匙一把重二两”,合75.5克——

——鎏金银盘。此盘出自孝靖皇后棺内,通体鎏金。外底刻铭文:“大明隆庆庚午年(1570)造”——

——鎏金银盘纹样摹本。盘内刻缠枝花卉纹,内底刻双凤及缠枝。定陵共出土银器271件,计有尊、把壶、提梁罐、盆、盘、漱盂、碗、勺、肥皂盒、银锭、银饼和鎏金银钱等,大都锈蚀严重——

——银把壶。此壶出自孝靖皇后棺内,盖钮与把原有银链相连(出土时不见)。底部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壬午年(1582)制”——

——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明神宗定陵出土——

——嵌宝石白玉万字双兔鎏金银簪。明神宗定陵出土——

——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带钩是古人系腰带的挂钩,又称“犀比”。此带钩出自神宗棺内,碧玉制,钩首部为龙首形,嵌珍珠、宝石,造型优美,装饰华丽——

——鎏金松鹤长方形带扣。此带扣出自神宗棺内,略作弧状,背面两端有圆形钮,为结带或穿带之用。正面嵌宝石、珍珠。背面以窗格纹为地,镶灵芝、松竹、梅花、仙鹤、寿字等纹饰——

——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此器出自神宗棺内,底部由三方胜形、灵芝花、“卮杯”形组成的花丝金托,上面嵌猫眼石、红宝石、绿宝石、珍珠等。背面两端有两个圆钮,饰有灵芝花——

——玉盂。此盂出自神宗棺内,为新疆和田玉制成——

——金托玉执壶。此壶出自神宗棺内,为新疆和田玉制成,仿金执壶,顶部有圆形钮,钮套“8”字形圆环与壶把相连。壶腹两侧浅雕寿桃形,桃内正中刻一“寿”字,两边各刻“卍”字,寓意“万寿富贵”。以金托配玉壶,更添富丽堂皇之感——

——玉皂盒。此盒出自神宗棺内,为新疆和田玉制成,器内原装有黑色圆形皂一块——

——玉佩。此玉佩出自随葬物品箱内,一副两件。玉佩是古代的礼仪饰物,为冠服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明代皇帝,皇后及文武大臣等各以等级之差配有不同玉料的玉佩,玉佩系于革带左、右两侧,行走时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玉嵌珠宝花蝶鎏金银簪。明神宗定陵出土——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嵌紫晶兔金簪——

——白玉万寿嵌宝石金簪——

——镶宝玉花金钗——

——嵌宝石白玉龟金簪——

——抹额。抹额是一种拢发的带形头饰,此件,抹额原戴在孝靖皇后头上——

——牛角梳——

——纱面棕帽——

——棕帽的形制似截尖圆锥体,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制成后缝合在一起,在顶部及前后相接处君留有孔,里外两面分别缝上两层细纱,里为红色、面为黑色,古代女子的头上如果插很多簪,分量较沉,佩戴时靠自身的头发不能将其固定。戴上棕帽后,簪钗插在棕帽上就比较牢固,不易脱落——

——“日月神宫閟、山河帝寝安”依“视死如生”的观念,帝王陵寝仿照其生前所居之都城和宫室营建。明代帝陵的陵宫建筑取法皇宫的“前朝后寝”之制,地面建筑依前朝格局展开;玄宫的布局则模拟内廷的“九重法宫”格局。“九重法宫”在明朝则以乾清宫为主体的皇宫内廷建筑。定陵玄宫分前、中、后三殿室,分别相当于皇宫内廷建筑中的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三殿,左右配室又相当于内廷建筑的东西六宫,只不过墓葬建筑只取其象征意义——

——黄曲水纹地串枝菊花锦。明神宗定陵出土——

——绛红织金妆花喜字串枝并蒂莲花缎。明神宗定陵出土——

——红织金妆花奔兔纱。明神宗定陵出土——

——拓黄织金妆花缎龙云肩通袖直身袍料(复制品)。次织物原件出自神宗棺内。拓黄是用拓木汁染的一种赤黄色,自隋唐以来为帝王服色。该袍料为织成料,分十二部分,各部分纹饰、尺寸与成衣相合。原匹料中间贴有腰封,残存字迹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闰三月…日,织完……龙襕直……线边云地绸绢一匹长五丈五……领全织匠……”——

——绣六章黄素罗裳(复制品)。原件出自神宗棺内。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作裳。此件裳为黄素罗制成,前片下部钉有绒绣的六章纹,左右各两行对称纹:火、宗彝、藻为一行,粉米、黼、黻为另一行——

——织金缠枝莲妆花纱“天鹿万寿”补方领女夹衣(复制品)。原件出自孝靖皇后棺内。形制为方领、对襟、宽袖,前后有方补。织金缠枝莲妆花纱地,胸补纹饰为左右各绣一兔衔灵芝,灵芝托上承一“寿”字,下面绣海水江崖及八宝纹,两侧各绣一升龙戏珠,龙首上部绣“万”字——

——红无极灵芝纹地织金妆花孔雀羽四团龙罗袍料(复制品)——

——红素罗绣龙火二章蔽膝(复制品)。原件出自神宗棺内。蔽膝是古代围于衣服前面,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此蔽膝钉有绒绣的龙、火儿章纹,始皇帝著衮冕时所系——

——鎏金龙纹嵌宝石香薰。此器出于随葬的器物箱内,形制为桃形,中空,左右两半可分开和扣合,两面分别镂刻二龙戏珠及海水江崖和云纹。正面中部嵌一颗珍珠,以象征二龙戏珠之火珠;背面相应的火珠处鼓起为圆泡,其上刻一“┴”形孔,手柄中部下面有一“┬”形突起,恰好插入“┴”形孔内。此香薰不仅工艺繁缛,而且构思巧妙,既可以拿在手中,又可以插在腰带上随身携带——

——白玉革带。革带是系于袍服外的一种代表身份地位的饰物,革带中以玉带最为尊贵,此玉革带出自神宗棺内,出土时革带已腐朽——

——青花梅瓶。此梅瓶出自定陵帝、后椁的两侧。白地青花,器身上部和下部饰变形莲瓣纹,中部绘二升龙及缠枝番莲纹。盖钮及顶部饰变形莲瓣纹,盖侧壁饰二龙及番莲纹。肩部有“大明万历年制”款——

——青花胭脂盒。此盒出自孝端皇后棺内漆盒中,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款,出土是有红褐色块状物,似为胭脂——

——三彩香炉。此此香炉出自神宗椁的北侧。黄釉地,饰紫、绿、蓝三色,三足由三螭兽构成。其中二螭尾上卷形成两个炉耳,饰透雕灵芝花纹,一螭尾部贴于炉腹形成半浮雕式花纹。炉内附三齿形铜香靠。炉外底有款文两行:“大明万历年制”。整件器物设计新颖,造型别致,蟠螭屈曲盘绕,流畅自然——

——三彩花觚。此器出于神宗椁北侧,其形制仿铜觚,以黄、灰褐、黑三色釉绘彩。底部有铭文两行:“大明万历年制”——

——结语:万历朝所出现和加剧的党争纷纭、财力匮乏、军备废弛等现象,表明大明帝国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军事防御都在日益衰弱。与上层建筑的乱象重重恰恰相反,万历朝的社会生动活泼、经济及科技文化成就斐然。如果神宗具备了所谓杰出帝王的雄才大略,专制统治实力强大、异常坚硬,还能出现这样一个多彩的晚明社会吗?想象中的“理想帝王”能引导晚明实现今人频频扼腕的“社会转型”吗?答案是令人悲观的。
    对历史兴亡的品评总是指向帝王姓氏的变换,这是家天下主人的思维方式,而不幸我们也落此窠臼——

——最后再说俩句,首博既可以提前预约票也可以现场凭有效证件领票,还可以买特展票参观。而此次《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特展是免费的,这个帖子里图片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全。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到现场去充分参观感受。展览时间从2011年8月9日至2012年2月12日,展期很长,下半年假期比较多,远道的朋友不妨也来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都博物馆 - (上)
万历那年 -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五)
十三陵,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展览
老照片:大明万历定陵帝后棺椁开箱现场 ​​​​
韩国“偷”不走!中国仅存的4顶皇后凤冠,严禁出国展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