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博物院——宋金鲁山段店窑陶瓷

    宋金时期是鲁山段店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原料的选取、烧制的工艺以及产品的质量上,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的瓷器在胎体上摆脱了唐代的厚重,造型上更加的精巧,烧制的品种、瓷釉色彩也日益丰富。宋代鲁山段店窑主要烧制青釉瓷、白釉瓷、黑釉瓷和三彩器等。器型主要有盆、碗、盏、罐、枕、瓶等,装饰方法丰富。金代较前代继续发展,产品主要有青釉瓷、钧釉瓷、黑釉瓷和白地黑花、红绿彩、绞釉等器物。


     
     白瓷是因为胎和釉中铁含量比较少,一般降低到0.75%以下,这样的釉料经高温烧制后釉纯净透明,胎为白色,故称为白瓷。我国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地区普遍在相对较粗的胎土上施加白色的化妆土,然后罩以透明釉,这种瓷器也称为白瓷。白釉瓷装饰方法丰富,有白釉绿彩、白釉点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等。


左边:白釉双系罐,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白釉罐,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白釉罐,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白釉双系罐,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白釉炉,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中间:白釉炉,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白釉小口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执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碗,北宋(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白釉梅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上边:白釉澄滤器,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下边:白釉碗,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分别为:白釉碗,金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白釉点彩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白釉绿彩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白釉褐彩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白釉碗;右边:白釉罐。都是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 白釉剔刻花工艺——

    白釉剔刻花工艺装饰技法是由北方窑工首创的装饰方法。这种技法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它是在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划出纹饰,以工具剔掉主题花纹外的化妆土,罩上透明釉烧制而成,利用化妆土与胎体之间的颜色反差,形成鲜明对比。


白釉剔刻柳条纹钵,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划花枕,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剔花如意枕,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剔刻柳条纹罐,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珍珠地划花——

    珍珠地划花属于陶瓷装饰工艺,系模仿金银器錾刻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延续至金代。它首创于晚唐密县西关窑,北宋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等窑场,产品以密县西关窑、新安窑、登封窑和鲁山段店窑最具代表性。白釉珍珠地划花常见于枕和瓶类器,主题花纹以花卉和吉祥文字为多,也有动物纹等装饰。珍珠地划花技法工序复杂,一般先在器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按设计好的花卉图案将化妆土划掉,再在空白处用小圈状工具戳印(也有模印和钩划),布满形似珍珠的纹饰,然后在凹沟和小圆圈内填以红褐色或赭石粉沫,最后施以透明釉,形成凹凸有致的视觉效果。珍珠地划花梅瓶是鲁山段店窑的主流产品。


珍珠地“齐寿”字枕,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白釉珍珠地划花鹿纹枕,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珍珠地划花“御升细酒”梅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白釉珍珠地划花“元符三年五月”梅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白釉珍珠地划花“福寿”梅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白釉篦划水“元本张家”枕,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白釉划花“元本赵家”梅瓶残片,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中间:白釉珍珠地梅瓶口沿残片,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右边:白釉珍珠地梅瓶残片,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家国永安”铭白釉珍珠地划花枕,宋代。根据介绍此件段店窑瓷枕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那么此次展出应为复制品,但又未标明。不知为什么。

 

    宋金时期鲁山段店窑烧制的青瓷,工艺精良,质地细腻,装饰手法有剔花、划花、印花、刻花、刻印结合等;釉色或天青、或豆青、或灰青、或粉青、或梅子青显现不一;釉质莹润,多具玻璃质感,与同时期汝窑产品难分伯仲。

    钧瓷属于北方青瓷体系,它成功烧制出的高温铜红釉,是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金代是钧釉瓷的大力发展时期,鲁山段店窑烧造的钧釉瓷品质优良,器型丰富,釉色优美。常见器型除碗、盘、罐、瓶、炉外,还有文房用品、大型摆件、祭祀器具、佛教用器等。


左边:青釉碗,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右边:青釉红斑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青釉玉壶春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钧釉玉壶春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钧釉花口温婉,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钧釉红斑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钧釉红斑钵,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青釉双系罐,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青釉弦纹三足炉,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中间:青釉弦纹投掷器,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青釉刻画竖线纹钵,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钧釉花口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青釉莲瓣印花盘,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青釉花口瓜棱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青釉花口瓜棱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青釉瓜棱剔花钵,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青釉印花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右边:青釉印花碗,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 黑 釉 ——

  宋金时期鲁山窑的黑釉瓷烧制也十分精美,釉色油润莹亮,常使用镂空、凸线纹等装饰工艺。镂空即将胎泥拉坯成形或雕塑、手捏、模印成形,在适当部位空出,满黑釉高温烧成。金代的黑釉盏制作尤其精致,器表布满油滴、兔毫或酱斑装饰。


左边:黑釉执壶,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黑釉执壶,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黑釉小瓶,金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边:黑釉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黑釉连弧纹褐彩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黑釉连弧盘,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黑釉连弧纹“衞傅”字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黑釉镂空器,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黑釉花口钵,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中间:黑釉高圈足碗,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右边:黑釉扁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扁壶陶瓷,扁壶的壶身两侧一般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扁壶的造型或是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有的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的作用。扁壶一般外表为褐釉剔花装饰,也有黑褐釉素面无纹的。


黑釉双系罐,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黑釉凸线纹——

    黑釉凸线纹,宋金时期鲁山窑、磁州窑等北方很多窑场常用的装饰工艺。在器坯稍干后,以白色泥料置于器表,连续排列成多条凸线纹,施黑釉烧成。因黑釉高温下熔流,使白色凸线上的黑釉流成极稀薄的釉层,形成酱色的凸线纹。


黑釉凸弦纹双系罐,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黑釉凸线纹花口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黑釉凸线纹罐,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右边:黑釉凸线纹罐,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黑釉凸线纹执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黑釉双系凸线网格纹罐,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黑釉条纹盖罐,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黑釉酱斑盒,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中间:绿釉五足炉,宋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绿釉炉,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酱釉盏,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中间:酱油斗笠盏,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柿叶红釉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黑釉兔毫盏,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右边:黑釉酱花执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上面三个:黑釉盏,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下左:白釉斗笠盏,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下右:酱釉盏,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边:绿釉五足炉,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中间:天青釉圈足洗,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边:三彩莲瓣纹笔筒,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酱釉器盖,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中间:黑釉酱条纹器盖,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右边:酱釉器盖,宋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一:酱釉钵,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二:酱釉碗,元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三:黑釉瓜棱酱彩“道生”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四:黑釉酱彩瓶,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左边:黑釉酱花碗,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中间:黑釉酱花炉,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右边:褐釉枕,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

 

——   绞胎   ——  


    绞胎瓷,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唐代巩县窑和宋代焦作当阳峪窑最为精美。它是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主要是黑白或者白、褐、黄),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型,瓷胎上便出现色彩相间的纹理。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类似树木年轮或花岗岩、羽毛等。干后先素烧,再罩淡黄釉、绿釉或透明釉等釉色二次烧成。   


绞釉平底盘,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绞胎砚,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绞釉枕,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红绿彩——

    白釉红绿彩,釉上和釉下彩相结合的品种。在化妆白瓷上,用红绿黄等彩料在釉上绘画,二次入窑低温烧成。这种装饰使白瓷上出现红、绿、黄和黑彩效果,是金代首创的品种。


左边:白釉红绿彩碗,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右边:白釉红绿彩碗,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三彩瓷——

    宋金时期的三彩烧制颇有特色,烧成温度高,胎上施有较厚的化妆土,釉色厚而鲜艳、纯正、润泽,填色规整。其装饰手法以划花为主,刻、剔为次,多为生活实用器。此时期,烧制三彩的主要窑口有河南鲁山段店窑、巩县芝田窑、登封曲河窑、禹县扒村窑、宝丰清凉寺窑等。


左边:三彩印花狮形枕,金代,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右边:三彩枕,金代,平顶山博物馆藏。


左边:三彩划花枕,北宋,平顶山博物馆藏。右边:三彩孩儿枕,北宋,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博物院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展出的古瓷釉彩品种
不看此文,鲁山段店窑你还真把握不住!
河南博物院鲁山段店窑精品展之青瓷
禁止出境文物(133)|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宋人的生活与器具实录 记闲事与雅器——宋元珍品鉴赏
宋瓷珍赏 耀州窑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