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粹言论在“走低”,你不要被绑架

澎湃新闻 社论

女游客琳哒在云南丽江吃宵夜时,遭到殴打并被毁容的事,从年前发酵到年后。

期间,就有网友自称是“参与者的女朋友”,发微博称:琳哒被打是因为说了诋毁丽江的话,“不要被坏人煽风点火,他们就是骂丽江,被丽江人劝告,然后变本加厉,最后被打”。

结果,这种言论得到广泛传播,这导致琳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主动辩白无意抹黑丽江形象,并强调打人“系个人行为”。琳哒表示,事发之后,有人觉得她损害了丽江了形象,还遭受了网友的谩骂。

也是够了。

“她们骂丽江,所以活该被打”,这种流氓的逻辑,正在绑架网络舆论,甚至受害者也不得不屈从其逻辑,严肃媒体也不得不被牵着鼻子去做澄清报道。这才是严重的问题。

打人违法,毁容更是犯罪,却在舆论场里,只需用一句不用核实真伪的“东北女人先骂的丽江”就把违法罪行洗刷得一干二净,甚至行凶者俨然被涂上“维护家乡尊严”的英雄油彩。而且社会对于这种绑架,却浑然不觉,反而热衷于道德检视被害人有没有“过错”:为什么女孩子要半夜吃宵夜?为什么发了这么多的自拍照?是不是自己不检点?……

我们进入了一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匿名的、单方面陈述的、丝毫不需要顾及证据支撑,旨在挑动民粹、族群对立的言论,常常成为舆论场里的弄潮儿;相反,严肃的、兼听各方表达的中立表达,反而沦为“沉默的声音”。

民粹言论在“走低”,你不要被绑架。

一起简单的、是非分明的女性被伤害案件(虽然法律上属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还有待法医鉴定定性),却被个别人绑架成了“地域冲突”,将行凶者抹上一层维护家乡尊严的油彩,这种混淆是非、指鹿为马的传播,本身比行凶更可怕。

一个在丽江旅游时被毁容的年轻姑娘,为什么在控诉时不能带有情绪?身心如此受创,还要小心翼翼地辩白“没有说一句丽江不好的话”,生怕被别人抓到把柄,这是怎么样的舆论环境?对一个遭到毁容,且两个多月案件没有进展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强迫当事人抱有好感?

有一个段子:你看到胖虎欺负大雄,你有2种选择:1帮大雄;2帮胖虎;3假装没看到;4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说只有2种选择,因为后3种都是在帮胖虎。网络时代的多元化表达,是为了让世界更丰富,而不是为了混淆基本的是非对错。

被害人必须完美无缺,才能呼救;施暴者随便抓住一个道德至高点,就能随便施暴,就“情有可原”,而社会主流却全盘接受绑架——“哦,原来事出有因”,民粹就得逞了。

如果强迫受害者必须在道德上“完美无缺”,才能够寻求帮助,这是在纵容恶;行凶者只要打出维护“家乡尊严”、“祖国尊严”等旗号,甚至子虚乌有地说一句“他骂了我的母亲”,就可以公然行凶,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快意恩仇的民粹舆论,正在突破社会应有的法治、公正的底线。

【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以感恩的名义剥夺穷人的尊严
辱母杀人案:买房吧,无法逃离北上广,回不去的家乡
谈谈菜根谭之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舆情】丽江又成了关注焦点
“刺死辱母案”需给过热的舆论降降温
劳月夜聊266期:正因为有戾气才需要你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