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过年了,好想回家

李小环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杂乱无章”

一。

其实小时候,我是很讨厌过年的。

过年意味着要回老家,在寒冷的清晨搭乘绿皮火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整整十几个小时。

每次上车前妈妈都会安慰我:“乖,睡一觉就到了的。”刚开始我还会相信,后来每次睁开眼,除了起伏连绵的山,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

大人们为了缓解路途的无聊,都在火车上打牌或嗑瓜子闲聊,小孩子则只能睡觉,即使一点儿也不困,因为我什么也做不了。

下车之后,还要转坐颠簸的乡间巴士。坑洼的山路让人胃里翻江倒海,每次路程还没过半,妈妈便会因为晕车,把还没消化的方便面都吐到早就准备好的塑料袋里。

不说路途中受的罪,即使回到老家,洗澡还得靠烧热水,甚至有线电视都收不到几个台,每次我都想不到什么非回不可的理由。

很多次委屈地问过我妈:“我不喜欢那里,能不能不回去。”

妈妈摸摸我的头解释道:“可是过年就是要回家的啊,那里是爸爸妈妈的家。”

我想了想,试着提议:“那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接到我们家来,不是一样吗?”

妈妈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我只能不情愿地跟着他们,穿过拥挤的人流挤上火车,忍受漫长的路途的煎熬。

是的,我不懂,我不懂为什么回老家是过年的标配,不懂我们回去和把老人接来有什么区别。

 

二。

在老家,天不亮我就会被拎出被窝,换上红色的应景的小裙子,不情不愿地跟每一个来拜年的人问好。

妈妈会一脸兴奋地跟我介绍客人:这个是她小学时的同学,那个是以前村里的郎中。还有她的语文老师,偶尔会教他们几句英文,出去参加工作了才知道发音不标准,闹了不少笑话。

这段共同的记忆让屋子里的人一起哄堂大笑,然后不知道谁说了句:“可惜啊,村小学前几年被拆了。”

大家就这样沉默了,又陷入了共同的回忆里。可是年幼的我不能理解,只是觉得,“村小学”被拆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它让大家都难过了。

还有一件让我崩溃的事情,是每天都吃着几乎一样的饭菜,雷打不动的卤鸭和酿豆腐。可是不止妈妈,饭桌上的人好像永远也吃不腻这几样菜。

直到我也到了离家的年纪,有天偶尔打电话回家,和妈妈提起自己想吃家乡菜,才突然意识到,家乡的那些人、风景、味道,都是构成记忆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离乡的人,家被赋予了更多具象的含义:儿时走过的老街,门前池塘边的那片柚子林,亦或是老房子升起的炊烟。

曾经我以为,“家”代表着和亲人在一起。

但有一样和“家”同样重要的事,是“回家”,回到那个承载着你的记忆的,最熟悉的地方。

三。

家的概念,是从“离开”开始衍生出来的。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

但每逢假期提出要买票回家时,爸妈都会跳出来用各种理由阻止我:

“本来就三五天的假期,来回路上就没了两天,而且票那么难买,在高速路上堵住更难受。”

“反正一个学期也很快,寒暑假再回来吧。”

一开始我还有些难过,半开玩笑地跟朋友调侃说:“我爸妈大概是不要我了,才老不让我回家。”

但久而久之,却也习惯了不回家这件事。

直到有次放暑假,明明已经考完试了,但我却仍然拖着迟迟没买下票,甚至对学校还有些不舍。

那一刻我有些恍惚,其实真正阻止我回去的,是社团里的活动,是和朋友的聚餐,是大城市才能听到的音乐会。

爸妈不让我回去,是心疼我在路途中的奔波。

而我没有回去,是因为发现了比回去更有趣的事情。

四。

我想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

朋友失恋,在大排档边喝酒边骂男人都是负心汉。在她吐得七荤八素的时候,我想起自己的上一次失恋还是在高三。那时候学习压力大,更是不敢告诉家里自己在偷偷谈恋爱。

所以当感情遇到问题了,眼泪藏都藏不住。哪怕是在吃着饭,眼泪都会突然掉进碗里面。

这可吓坏了我爸,以为我在外面被谁欺负了,但无论问什么我都是摇头。

最后他没办法,只好安慰我:“你不想说不要紧,发生什么爸爸都在,不要怕。”

从爸爸嘴里说出来的话,哪怕是这些“万金油”的通用句式,也一定是真心的。

每每谈起这段失恋经历,我都会半开玩笑地说,多亏了另一个男人才能让我走出这段感情。

实习的时候,每天晚上下班的时间都是未知数。

而回程的地铁会最大限度地放大我的那些不开心:吹毛求疵的领导,冷漠的同事,繁琐的机械式工作,甚至是食堂的大叔给的菜比较少,都能成为压垮我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到那时候总会想着,要是在家里就好了,爸妈一定不舍得我受这样的委屈。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想回家”,都是在不顺心遇到困难的时候。

那些相似的情节,也总能调动我对于家的记忆。

人就是这样讨厌的动物,平时只顾着自己的欢愉,一遇到问题了,就会像蜗牛一样,缩回那个自己认为最安全的领地。

五。

转眼离又一个春节已经不足一个月。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年货开始摆上货架,车票开始变得难买。

对于很多在外漂泊的人而言,“春节”和“回家”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航行的船只,到了时间,总归是要回到港湾。

我也坐上了回家的车。看着小镇上卖的鞭炮,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外婆总会给我讲年兽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噼里啪啦”的声音,于是有了贴红联,穿红衣,燃爆竹的习俗。

我总被这个故事吓得躲在被窝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年兽带来的心理阴影已经渐渐淡去,也出现了其他让我恐惧的,和年兽一样难缠的东西。

“给你讲个恐怖故事吧,春运要开始了。”

人们开始把春运形容成年度灾难恐怖片。拥挤的人流和冷冰冰的“无票”二字,就像古时无恶不作的“年”一样,阻挡着我们回家的脚步。

“春运买票”,变成了现代人和现代“年兽”之间的一场决斗。

但就像机智的古人能想到用红色和爆竹吓跑“年”一样,我们也有专属于我们的春运购票法宝,不再让凶恶的年兽阻挡我们回家的脚步。

最后。

回家过年是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讨论的话题。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总会在每一次的讨论中被放大。

就连我一个沉迷泡吧经常夜不归宿的朋友,也在DJ切歌那几秒看着手机屏幕和妈妈聊天的对话框时,突然小声说了句“有点想家”。

但别让想家这件事,仅仅成为某个特定时期的惯性表达。别因为过年,所以才想家。

要知道家人在等待你回去的时间,远远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还要多。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青年”;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凤凰YOUNG(ID:ifeng-young)

 

责任编辑:解静 PSY0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能回家的铁路人,如何与家人“云团聚”?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怎么谈故乡了?
春运特辑丨这篇推送,与你有关!
春节倒计时:这组毫无ps痕迹的照片,让每个出门在外的人看哭了……
十九岁女孩的第十九个春运
回家过年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