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全总结!看这一篇就能帮你了解高树中针灸学术思想全貌

引用格式:周悦,马玉侠.高树中针灸学术思想探赜[J].中国针灸,2022,42(9):1045-1048.

本文总结高树中针灸学术思想。高教授学宗经典、正本清源,对“四关”、膏肓、营卫运行规律、肺主治节、陷下则灸之等概念提出独到见解;针药有别、精研辨证,提出针灸临床辨治规律,独创高氏三通理论,总结归纳特色诊法;创立新说、完善体系,独创高氏奇穴,提出人体的穴位系统应重构为经脉穴位系统与络脉穴位系统;强调针法,各得其宜,提出“诊脉-揣穴-针下辨气”三位一体针法,善用不同针法治疗相应疾病;重视灸法,精研脐灸,应用广泛;杂合以治,灵活运用,针、灸、药并施。

1  学宗经典,正本清源

高树中教授注重和推崇中医经典的学习,尤其重视《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经过多年的经典研读和临床实践,高师对一些中医针灸概念性问题提出自身观点。

  • 什么是“四关”?高师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以及“关”的解释首次提出《灵枢》“四关”之本意为腕、踝、膈、脐4个部位,而非两肘两膝或者双太冲、合谷。腕、踝、膈、脐为元气经过和留止的关键部位。腕、踝部位分布有原穴,原穴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可以治疗相关脏腑病,且当前发展的腕踝针也可治疗相关脏腑病,因此腕、踝部位归属于“四关”自然易被大家所理解;而膈、脐两部位归属“四关”源于元气的运行,结合《难经·八难》《难经·六十六难》,元气通过三焦运行于全身,膈、脐分别为中上焦和中下焦的关口和枢纽,且膈、脐两部位均可治疗五脏疾病。综上,腕、踝、膈、脐为《灵枢》“四关”之本意。

  • 另外就膏肓的概念,历代医家提出多种认识,认为膏肓在“心之下膈之上”“十二指肠壶腹部”“胰腺”“心包腔”“隔膜、腹膜”等,而高师提出膏为膈、肓为脐,《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名曰脖胦,脖胦一”,鸠尾位于膈附近,脖胦位于脐附近,又因为膈和脐均归属于“四关”,为元气经过、留止、汇聚的重要部位,即膏为膏关,位于膈关之所在;肓为肓关,位于脐关之所在。此外,膏肓俞位于膈附近,可以疗五脏六腑之疾;脐中旁开0.5寸为肓俞。高师结合“四关”理论及“病入膏肓”之位深病重,认为病入膏肓即为关于膈关和脐关的问题,病位很深,所以膏在膈关,肓在脐关。

  • 高师结合《灵枢·营气》和“血头行走穴道歌”以及临床验证,提出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应为营气一天运行一周,大周天和小周天同时运行。大周天即为营气每日按次序循行十二经脉一周,小周天为营气每日沿任督二脉循行一周;“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卫气一天运行五十周。以此理论指导时间性病症的治疗,效如桴鼓。

  • 高师提出,肺主治节中的“节”为名词,指的是节律。目前虽有学者提出肺主治“节”的节有节律之意,如生命节律说、功能节律综合说,但高师独辟蹊径,从经脉循行、营气运行角度还原了肺主治节中“节”之本意。高师认为经脉循行起始于肺经并回归于肺经,营气运行中的大小周天也均是从肺出而又回归于肺,从一定程度丰富了肺主治理节律的内涵,不同于现代教科书上所说的肺主治理调节。

  • 对于“陷下则灸之”中的“陷下”,高师基于对《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和《灵枢·经脉》“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的理解,于无字处求字,举一反三,明确提出“陷下”应为脉象沉伏不起或穴位凹陷之象,此观点已被收录至教材。

2  针药有别,精研辨证

高树中教授认为针灸临床辨证与大方脉辨证大致相同但不完全相同,提出针灸临床辨治规律:人体疾病虽多,但是从经络角度讲大致分为在内的脏腑病和在外的经络肢节病,分别以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主,二者常配合应用;同时结合八纲辨证确立治疗方案,并提出脏腑病、经络病的取穴规律。脏腑病分为五脏病和六腑病,五脏病首选背俞穴或原穴,也常用募穴;六腑病首选募穴或下合穴,也常用背俞穴脏腑病中的急性病多选郄穴,脏腑病表现为明显的实证或者虚证时还可根据五输穴的生克补泻选取相应穴位。经络辨证包括病候辨经和病位辨经,辨经又包括辨经络,一方面辨在经还是在络,另一方面辨在何经何络。高师认为辨经有四法,根据部位、病候、诊查、脉象而辨经;辨络有五法,根据络脉、病位固定且局限、病位颜色、舌质、脉象而辨络。在此基础上,高师独创高氏三通理论,即通经、通络、通关,病在经者通经,病在络者通络,病在关或脏腑者则需通关。通过辨经以通经;刺络放血、缪刺、全息穴等通络三法以通络;针刺夹脊穴、通关八穴十二针、脐疗等以通四关(腕、踝、膈、脐)及颈关,使传统辨证方法更加立体化、多样化。

高树中教授总结归纳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特色诊法,包括明堂色诊、鱼际色诊、舌诊、脐诊、脉诊等,其中临床诊察“悬阳与两卫”最为常用。

3  创立新说,完善体系

高树中教授独创了高氏奇穴,主要包括阙上(咽喉点)、阙中、下极(鼻心)、方上(鼻胃)、膺乳、膝膑6个头面部常用腧穴,尺胃、尺宫、尺甲、尺卵、尺胰、尺胆、尺心、尺腰、鱼肩、精宫、颈椎、颈椎三穴、胸椎、腰椎(腰1)、腰2、腰3、腰4、腰5、胛缝、膝灵、踝灵、跟灵22个上肢部常用腧穴,太骨、少骨、冲骨、束肩、肘灵5个下肢部常用腧穴以及脐心、脐胃、脐肝、脐肾、脐肺5个躯干部常用腧穴。高师高度概括了应用高氏奇穴快速奏效的要点为“揣穴定位、随咳进针、活动患部”。

高师根据自己对经典的解读以及临证经验,首次提出人体的穴位系统应重构为经脉穴位系统与络脉穴位系统。经脉穴位系统即为传统的经穴,络脉穴位系统是在病理状态时位于络脉或者与经脉相干的异常反应点,同时也是诊治疾病的特殊部位,二者在很多方面有明显区别,见表1。络脉穴位位置不定,小者为点,大者成片为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可见络脉分布极广,遍布全身,因此其穴位也难以计数。在功能上,“经主气,络主血”,络脉穴位系统除十五络穴以外的其他络脉穴位以调血为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高师认为络脉穴位系统的意义在于,某些特殊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这些特殊部位不同于传统经络辨证所涵盖的范围,因此将络脉穴位系统分为全息穴、缪刺穴、阿是穴、刺血穴和部分经外奇穴。

4  强调针法,各得其宜

高树中教授强调针法必刺中气穴,提出“诊脉-揣穴-针下辨气”三位一体针法。例如肝火旺患者,左关脉大,肝俞和太冲隆起,针刺后穴位处皮肤依然稍高于周围,针下感觉似有气向外顶之势,顺势采用泻法,再次摸脉并针下辨气,以平为期,效果显著。高师在临床上善用不同针法治疗相应疾病。九针中,高师最常用毫针、点刺放血(刺络拔罐)。譬如面痛、面瘫、面肌痉挛三者均为面部疾病,但是病位深浅不同,故采用的针法不同。面痛多为脏腑郁火外窜,宜深刺配合放血,尤其是听关与颧髎两穴深刺;面瘫为经筋病,宜透刺;面肌痉挛为“微风”、面风,宜采用吊针法。此外,在临床中高师针刺出现条索状物、压痛等异常反应点的络脉穴位系统的穴位时多采用“斜直刺”针法,即先斜刺后直刺穿过条索状物,既保证了毫针刺于条索状物不会脱落,又加强了刺激量,并配合随咳进针以及运动针法,转移注意力并宣散气血,最后“转引而行之”使“气至病所”从而“气至有效”。

5  重视灸法,精研脐灸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高树中教授在临床中善用灸法,尤其对隔药灸脐法用功最著,提出“脐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调节元气是其取得疗效的关键”等观点。目前高师研发有温通散、温补散、五脏病方,和胃方、失眠方、腹泻方等专病专方,应用于临床170余种疾病,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肠炎、腹泻等胃肠病,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小儿咳嗽、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儿科疾病。

6  杂合以治,灵活运用

高树中教授一直倡导针药结合、内外合治。高师认为针、灸、药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各有其适应证。总体来说,针偏泻,灸偏补,药根据配伍、药性理论等可补可泻。根据不同的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方法,单独应用有效则单独应用,病情需要或者较为复杂时倡导针、灸、药并施,数法联合应用。高师临床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常备注先熏后喝,药渣泡脚,绝大多数以汤药之热气熏疗鼻部,目系疾病则需熏疗眼睛,目的在于借助这些身体部位、位置以及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药效,发挥官窍与足部经络、穴位的特色,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也考虑到了患者的接受度及可行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二回)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
针灸新手必读
原来针刺有这么多种方法,惊呆了
董氏針灸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