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 五运六气详解 辨证施治+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悟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 五运六气详解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
(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
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辛味散发,合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辛补酸泻之义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所以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咸补之。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君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补泻之义同上。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林校云: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收之”: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故曰:“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土主气所致之病,以苦泻之,以甘补之。土本性湿,苦性燥则反土性之湿,故以苦泻土之味。土性缓和,甘为缓和之味,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以甘为补。“脾欲缓,争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阴湿土客气所致之病,与太阴主气主治相同。所以说,“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金主气所致之病,以辛泻之,以酸补之。金性收敛,辛性散发,则反于金性,故以之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故以之为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阳明燥金客气所致之病,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酸辛补泻之意同上。金主肺,肺苦于气之上逆,苦为沉降之味,故以苦泻其上逆而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意:所以说,“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水主气所致之病,以咸泻之,以苦补之。水主肾,肾欲坚而恶泻,咸能软之泻之,苦则坚软而补水,故以咸为泻,以苦为补。“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阳寒水客气所致之病,苦补、咸泻、苦坚之义同上。辛气通达,气行则水行,水行则润,故以咸润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二)六气相胜的治疗
厥阴风气所胜之病,用甘清(凉)药主治,用苦辛药辅佐,用酸味药泻其胜气。木胜土败,甘为土味,清为金气,土金相生则木有制而土不受克,即甘能益土,清可平木,故以之为主。苦为火味以生土,辛为金昧以制木,苦辛之味以散风邪,故为佐。酸为木之正味,木性条达,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所以“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曰:“风邪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热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苦咸药为佐,用甘药泻其胜气。辛为金味,寒为水气,金水相生则火有制而金不伤。苦从火化以助其辛,咸从水化以助其寒。火性急速,火之正味,其泻以甘。故曰:“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气所胜之病,用咸热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湿热则以咸化之,寒湿则以热治之。湿胜则土寒,辛能温土,甘能补土。若湿胜而土实则以苦泻之,土之正味,其泻以苦。故曰:“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火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甘咸药辅佐,用甘药泻其胜气。少阳相火胜气之治与少阴君火胜气之治基本相同,仅辅佐药少有差异。以甘泻之者,甘能泻火之故。故曰:“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气所胜之病,用酸温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酸为木味,温为火气,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伤。阳明有清金之气和燥金之气。燥气有余则以辛散之,清气不足则以甘滋之,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故曰:“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气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用辛酸药辅助,用咸药泻其胜气。水胜则火衰,甘能益土而制水,热能扶阳以逐寒。辛散寒邪之实,酸收心气之伤,水之正味,其泻以咸。故曰:“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六气之复的治疗
厥阴复气所致之病,用酸寒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用酸药泻其邪,用甘药缓其急。酸为木味,寒为水气。木之正味,其泻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胜土衰,以甘补土,辛从金化,以辛制木。泻肝之实,缓肝之急,酸泻甘缓,皆木之正味而为正治。故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药泻其邪,用酸味收敛,用辛苦药发散,用咸药软坚。咸为水味,寒为水气,咸寒制以所不胜,苦辛发散其热,甘酸泻火而敛浮热,苦咸散火而解热结。故曰:“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复气所致之病,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药泻其邪,燥其湿,或泄其湿邪。苦为火味,热为火气,苦能泻土,热能燥湿。酸能制土,辛能温寒。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泄以利其水。故曰:“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冷药主治,用苦辛药为佐,用咸药软坚,用酸药收敛,用苦辛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忌热天,勿用温凉药。少阳相火之复与少阴君火之复,其治基本相同。“发不远热,无犯温凉”,乃重申用发汗药勿犯寒凉之意。少阴之治亦然。故曰:“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复气所致之病,用辛温药主治,以苦甘药为佐,用苦药泄之、下之,用酸药补虚。辛为金味,温为火气。金之正味,泻之以辛,金之清燥,胜清以温,苦从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伤,以甘缓急。苦泄开燥结以通实邪,酸补敛津液以滋干涸。故曰:“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复气所致之病,以咸热药主治,以甘辛药为佐,以苦药坚其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泻水以咸,治寒以热。甘从土化,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于肾,肾不坚则寒易起,故“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总之,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沦》)。
(四)司天在泉淫胜的治疗
1.司天淫胜之治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之病,以辛凉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甘药缓其急,以酸药泻其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治以辛凉。而过于辛则反伤其气,苦以温金,甘以益气,故以苦甘为佐。木性急,则以甘缓之。风邪胜,则以辛散木之正味,其泻以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之病,以咸寒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酸药收敛阴气。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治以咸寒。甘能泻火胜咸,苦能泄热,故以苦甘为佐。热盛于经而不敛,故以酸收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素问·至真要大沦》)。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之病,以苦味热性之药平其胜气,以酸淡之药为佐,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渗湿。如湿甚于上而有热,则以苦温之药治之,佐以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为止。湿为土气,燥能胜之。苦从火化,火能助燥。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湿郁于上而成热,以苦温燥其湿,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戒过汗之谓-故臼:“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之病,以酸冷之药平其胜气,用苦甘药为佐,以酸药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泄火邪,以酸药恢复阴液。水能胜火,故平以酸冷。苦能泄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故以为佐。火郁则以苦发之,火盛而散越,则以酸收之,以发去火,未免伤气,故又以酸复之。所以说:“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之病,以苦温之药平其胜气,以酸辛之药为佐,以苦味药下其燥结。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故平以苦温。以酸泻木而补金,以辛泻金而补火,故为之佐。苦则泻下燥结。故曰:“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之病,以辛热药平其胜气,以甘苦药为佐,以咸味药泻之。热从火化,寒为水气,热能胜之。辛热以散寒,苦甘以胜水。水之正味,其泻以咸。“肾苦燥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2.在泉淫胜之治
厥阴在泉风淫所胜之病,用辛凉药主治,以苦味为佐,以甘味缓和肝木,以辛味散其风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故治以辛凉。苦胜辛,甘益气,过于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木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之病,用咸寒药主治,以甘苦为佐,以酸味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散热邪。其义与少阴司天之治相同。又以苦发之者,乃热郁而不能散,故以苦发之。所以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之病,用苦热药主治,以酸淡为佐,以苦味燥湿,用淡味渗湿。此与太阴司天之治相同。但佐以酸淡,与彼之酸辛为佐不同。酸从木化所以制土,淡与甘同所以益土,且淡能渗湿,故以酸淡为佐。所以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主气
客气
胜 气
复 气
司 天
在 泉
厥阴
酸泻辛补
辛补、酸泻、甘缓
治以甘凉,佐以辛苦,以酸泻之
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平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少阴
甘泻咸补
咸补甘泻
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
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咸软之
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太阴
苦泻甘补
甘补苦泻
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
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少阳
甘泻咸补
咸补甘泻
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
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阳明
辛泻酸补
酸补辛泻
治以酸温,佐以辛
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泻之、下之,以酸补之
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太阳
咸泻苦补
苦补咸泻
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之病,用咸冷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昧药发散火邪。水能制火,故治以咸冷,与在泉热淫之治同。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当佐以苦辛。酸收、苦发之义与在泉热淫之治相同。所以说:“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之病,用苦温药主治,以甘辛为佐,以苦寒泄下。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故治以苦温。木受金伤,以甘缓之;金之正味,以辛泻之,故以甘辛为佐,燥结不通,邪实于内,故以苦寒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咸味药泻之,以辛药温润之,以苦药坚实之。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热能胜寒,甘从土化;热从火化,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义,即“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谓。所以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表10-17 司天太过不及的治疗
┌──┬──────────────────┬──────────────┐
│  │       太 过        │       不 及    │
│司天├──┬──┬──┬─────────┼──┬──┬───┬────┤
│  │胜气│ 治│ 佐│  用药法则   │胜气│治 │佐  │用药法则│
├──┼──┼──┼──┼─────────┼──┼──┼───┼────┤
│厥阴│风 │辛凉│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清气│酸温│甘苦 │以辛平之│
├──┼──┼──┼──┼─────────┼──┼──┼───┼────┤
│少阴│热 │咸寒│苦甘│以酸收之     │寒气│  │苦酸辛│以咸平之│
├──┼──┼──┼──┼─────────┼──┼──┼───┼────┤
│太阴│湿 │苦热│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气│苦寒│苦酸 │以苦平之│
├──┼──┼──┼──┼─────────┼──┼──┼───┼────┤
│  │  │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少阳│火 │酸冷│苦甘│,以酸复之    │寒气│甘热│苦辛 │以咸平之│
├──┼──┼──┼──┼─────────┼──┼──┼───┼────┤
│阳明│燥 │苦温│酸辛│以苦下之     │热气│辛寒│苦甘 │以酸平芝│
├──┼──┼──┼──┼─────────┼──┼──┼───┼────┤
│太阳│寒 │辛热│甘苦│以咸泻之     │热气│成冷│苦辛 │以苦平之│
└────────────────────────────────────┘
┌──┬──────────────────┬──────────────────┐
│  │       太 过        │      不 及         │
│在泉├──┬──┬──┬─────────┼──┬──┬──┬─────────┤
│  │胜气│治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胜气│治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
├──┼──┼──┼──┼─────────┼──┼──┼──┼─────────┤
│厥阴│风 │辛凉│ 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清气│酸温│苦甘│以辛平之     │
├──┼──┼──┼──┼─────────┼──┼──┼──┼─────────┤
│少阴│热 │咸寒│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寒气│甘热│苦辛│以咸平之     │
├──┼──┼──┼──┼─────────┼──┼──┼──┼─────────┤
│太阴│湿 │苦热│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气│苦冷│咸甘│以苦平之     │
├──┼──┼──┼──┼─────────┼──┼──┼──┼─────────┤
│少阳│火 │咸冷│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寒气│甘热│苦辛│以咸平之     │
├──┼──┼──┼──┼─────────┼──┼──┼──┼─────────┤
│阳明│燥 │苦温│甘辛│以苦下之     │热气│平寒│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
│  │  │  │  │以咸泻之,以辛润之│  │  │  │         │
│太阳│寒 │甘热│苦辛│以苦坚之     │热气│咸冷│甘辛│以苦平之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0i671.html
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
一、 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 中运(五运)
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如今年(2006年)是丙戌年,天干为丙,丙辛化水丙属阳干。故今年的年运(中运)是水运太过。
三、 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气的分布次序都一样。其中六气次序及每一气所主的时间区域简述如下:
次序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之后是一阳(少阳)、之后再接三阴(太阴)、之后再接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时间区域是:从每年大寒节开始至小寒节终,每一气主四个节令。
初之气。为一阴(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为二阴(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为一阳(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为三阴(太阴湿土)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为三阳(太阳寒水)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终。
五、客气
客气是一个相对于主气的概念。主气虽分六步,三阴三阳而周一年。但每步气所主的间区都是恒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气。常住之气在于刻划这个周期内阶段性恒定的气运变化。每个阶段内既然有一个恒定性的气,就必然有一个变动的气,这个变动的气就是客气。这个变动的客气是由司天、在泉决定的。
客气的推算有两条原则:(1)客气的排列是以三阴三阳的次第为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阴后接阳,阳后接阴,所以说如环无端。(2)每年的第三个客气或者说第三步客气,始终都与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或者说终之客气,始终都与在泉相同。
据上述首先根据纪年干支确定司天、在泉。同时等于确定了客气的第三气与第六气,然后再顺推或逆推便可知道这一年的客气变化。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因此,今年第三个客气就是太阳寒水,第六个客气就是太阴湿土。若从三之客气逆推则第二个客气便是二阳(阳明燥金),第一个客气就是一阳(少阳相火)。从第三客气顺推则第四气为一阴(厥阴风木),第五气就是二阴(少阴君火)。因而今年的六步客气就是:初之气少阳相火(一阳),二之气阳明燥金(二阳),三之气太阳寒水(三阳),四之气厥阴风木(一阴),五之气少阴君火(二阴),六之气太阴湿土(三阴)。
附:今年(2006年丙戌)五运六气图解
司天:太阳寒水
客气:初之气少阳相火(一阳),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阳明燥金(二阳),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太阳寒水(三阳),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厥阴风木(一阴),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少阴君火(二阴),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太阴湿土(三阴)。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
中运:水运太过
主气:初之气。为一阴(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为二阴(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为一阳(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为三阴(太阴湿土)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为三阳(太阳寒水)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
在泉:太阴湿土
根据此图即可分析气运变化与人体、疾病、康复、治疗等等各种变化情况。                                                                                            悟五运六气
五运:把一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中间部分的运,有宫,商,羽,角,徵(征),即:土,金,水,木,火。又分为少和太,少为不及,太为太过。例如宫运为土运,分少宫土运,和太宫土运;商运为金运,分为少商金运和太商金运;羽运为水运,分为少羽水运和太羽水运;角运为木运,分为少角木运和太角木运;征运为火运,分为少征火运和太征火运。
又:年尾数决定的五运的不及与太过实际是年中运,2001年为辛巳年,中少羽水运,年尾数为1的是水运不及。2002年为中太角木运,属木运太过,2003年中少征火运,2004年中太宫土运,2005年中少商金运,2006年中太羽水运,2007年中少角木运,2008年中太征火运,2009年中少宫土运,2010年中太商金运,2011年中为少羽水运(与2001年中运相同),2012年中为太角木运,2013年中为少征火运,2014年中为太阴土运,2015年中为少商金运,。。。。。。十年一循环。
六气:一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和下各有其所属六气之一:阳明金,太阳水,厥阴木,少阴火,太阴土,又加少阳相火,构成六气。即:金,水,木,火,土,火。前面的火为少阴火,后面的火为少阳相火。 六年一循环。例如2005年为乙酉年,上阳明金;2006年上太阳水,2007年上厥阴木,2008年上少阴火,2009年上太阴土,2010年上少阳相火,到2011年上又轮回为上阳明金,2012年上太阳水,2013年上厥阴木,2014年上少阴火,2015年上太阴土,2016年上少阳相火。2017年与2011年和2005年上同上,下同下。
各年下与上的推法和循环相同,只不过2005年下少阴火,2006年下太阴土,2007年下少阳相火,2008年下阳明金,2009年下太阳水,2010年下厥阴木,2011年下少阴火,2012年下太阴土,2013年下少阳相火,2014年下阳明金,与2008同,即是上同上,下同下,中不同,因为中是五运,中十年一循环。今年九月到腊月看看是不是真的少阳相火不太冷!
第二十一节 主气和客气
我们前面将内经的经文引用了许多,在讲六气的时候,讲了一年中六气的次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也可以将之缩减为厥少少太阳太的次序。这是年年不变的次序,古人称之为主气。与一年四季的规律性是一样的,只是更细致了一些。是将年周期分成六个阶段,具体每个阶段各有六十天多一点。如果将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同看作火性,则六气也符合五行相生的关系。
前面我们讲的岁干和岁支,共有六十种组合,也就是六十年才各出现一次。每一种干支组合,都不仅是一种时间次序符号,而是日月星运动过程中以六十年为周期的六十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都是以十年为周期的周期性过程和以十二年为周期的周期性过程的波的不同阶段的叠加。
当一个生命体在年周期中穿越时,既会受到年周期中周期性的影响,作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化了这种年周期气候规律性的生命反应,又会遇到每年都不同的这种周期性叠加的波的影响,作出对这种来自环境的每年都带有新特点的叠加波的生命反应。只要这个人寿命过了六十岁,才可以重复发现这种叠加波的影响,才会作出有记忆的生命反应。古人将这种每年都新出现的干支,也就是新出现的五运六气的影响,称之为客运客气。
客气的出现次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可以缩减为厥、少、太、少、阳、太来记忆。客气导致每年反常的气候变化状态、物侯状态和病变流行状态。
客气加在主气上,也就是主气与客气同时发生影响,产生作用,这种状态叫客主加临。
六种客气每年都同时存在着,但影响力不同,影响最大的是司天的客气,可以影响前半年和全年,可以影响整个生命体。只能影响后半年的是在泉之气,当司天根据年支确定了之后,顺着厥少太少阳太的次序数下去,隔两位就是在泉。在司天和在泉之间,还有四个客气,每个分别影响当年的六十多日,古人称为间气。
无论司天之气、在泉之气还是间气,都是遇到厥阴风木,就会化风,少阴君火就会化火,太阴湿土就会化湿,少阳相火就会化火,阳明燥金就会化燥,太阳寒水就会化寒。都会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影响到现实的气候和生命。
客气在轮流司天在泉当权值班时,通常是按步就班的,是每六年就周期性地出现一次的。然而也有例外。古人研究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迁正也就是未及时上岗就任值班。也就是应该轮到某一客气司天了,可是实际上气候状态并没有这种客气司天的表现,第二种情况就是不退位,明明应该是另一种客气来值班了,可是前一位客赖着不去。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气候和流行病异常,都会引起后来的报复性反应。这种情况需要在应用中结合具体时空位置里的实际状态来确定,并不是完全机械地应用客主加临的规律。
古哲这种既承认规律性,又紧密结合实际变化状态的表现来认识疾病,以达到对病变受六气影响的因素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确定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食法则说运气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十二六气偏胜的治疗用药原则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
熊猫说五运六气(至真要大论篇上)
阴阳五行六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