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乎高赞: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差距在哪里?


你想要思想变得深刻,其实方法你都知道,只是你从未重视,或者说从未真的去脚踏实地做过。


就比如说读书笔记这个事,想想看,你上知乎这么多日子,亦或不是知乎,哪怕只是公众号和微博,100个意见领袖里至少有80人告诉你读书的重要性,有的吧?


说到读书,没有一位大V否认过做笔记的重要性吧?


有100人说读书最好写读书笔记,足够引起你的重视了吧,但你真的有在写吗?


你是在笔记上写了,还是发表在豆瓣,知乎了?还是,你觉读完一本书就已经让你蛮有成就感,写笔记会破坏这不轻易得到的满足感,何况还那么浪费时间,于是你就真的没有写过??


有试过真的读完一本书写一篇笔记 —— 彻彻底底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经历吗?



01

有的人写了,无论读什么书,都会在豆瓣上傻傻的发一篇读书笔记,他做了一件在你看来“挺麻烦”的事;


有的人还不尽于此,他会在知乎上找问题来回答,用问题开促进自己的思考,你有时候看到会觉得那人真的也够拼的,没什么人看还在那里发东西,真的有够无聊。


或许有这么一天,你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万赞的热门答案,你哗啦啦读下去,感觉好爽,作者的观点好棒,问题解剖得好深刻。


另外,文风读起来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好像是自己认识的某个人,但是看看头像和网名不是“他”啊!你还是好奇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观点这么犀利,见解如此独到,好奇心撩拨着你,于是你点开作者的主页,打算好好了解作者往日的答案。


你越读感觉越熟悉,直到在一个“换一个很酷的头像或笔名是怎样的体验?”或“你是怎么变成知乎大V的?”的回答中,你终于找到答案,这回你确定了,就是“他”。


这时,你开始感慨,开始好奇,略微莫名其妙的气愤,怎么一两年间,他摇身一变成了坐拥十万粉丝的大V,而我却还是一名透明?现在还傻乎乎的变成了他的读者,为什么?!


你最初可以不服气,但是你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对,就得是他!看看人家付出的那些,如果非要在你们两个之中选择一人称为大V,那就只能是他,而不是你!


很多东西都是要将代价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原本普普通通,倘有一天,你忽然变得“思想远高于常人”,你就说说,你配吗?


你拿什么来「配」?你曾付出过什么代价来置换?



02


看看三种人,比如一件事情,A不问真相,B问了一个为什么之后不了了之,C问了为什么之后又是一个为什么,我不敢说通过一次比B多问一个为什么的C就可以把问题想得更明白,更深入,但是在100个问题上,1000个问题上,C都多问一个为什么呢?


我相信C的思想肯定可以做到远高于A,也会高于B。


“多问100个、1000个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是我随便举例的数字吗,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现实的参考价值吗?


你到知乎翻翻看,那些在知乎已经认真写了1000个答案的人,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在我们眼中是什么样子?


难道他们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眼中的,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具备一定思想的人吗?


在知乎上写上1000个答案,或者哪怕只是100篇,很多人就会以为你有思想了 —— 即便你赞数少,如果你认真写了,别人有认真看了,最多只会认为这个网站不适合新人。


一般来说,在某些问题上你也能够独辟蹊径,那这个“独辟蹊径”的高光时刻,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的 —— 或许就真的是。


关键是,有多少人真的去认真写这100个答案了?


这100个答案,你有深耕细作吗,有在每个问题上多问几次为什么吗,在追究真相的时候,真的有盘根究底的精神吗?


多问一层为什么、多想一下,难道不就可以比原先所能看到的有更多的深度吗?



03


我们普通人,凡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历的那些涉及生存、繁衍、发展的问题,我们锁定问题,扣住问题,多一点耐心去深思熟虑,这样做100次不可以的话,那么1000次呢,总会有成效了吧?


我们普通人,千万不要期待着经历什么大灾大难,之后获得那些可以看透世俗的深邃。


现实是,真正经历过大起大落最后少数从中汲取营养思想深度能超过常人的那些人,其实他们也并不会感激自己所曾经历的一些,何况他们还是少数,有更多人经历灾难,照样完不成思想上的蜕变。


比如很多灾民,你确定自己在这个数据时代,经历什么真的就可以保证让你获得反思?


不举别的,看看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那些例子,每次你和父母或者对象吵架了,或者情感破裂了,真的都给你带来反思了吗?


对于一些人来说,哪怕反省也没有的吧?


所以,身边这些我们平日都能遇到的矛盾 —— 其实它们都是思考材料,我们消化都消化不完,你又哪来的勇气说自己就可以在大灾大难中获得思想的涅槃?


是学生,不要只在“此题答案略”的时候意识到要自己想答案了,有些人,曾经和你是同学,在中学的时候,他们喜欢几个人围在一块探讨题目,有的人真的会寻求“一体多解”,这些有时可能在你看来是“没必要“或“多此一举”的事情,但他们去做了,来日你且看看他们,是不是活成了你觉得优秀的模样?


是职员,比如说你到新媒体公司负责运营,有的人干的就只是“运营”的工作,但我也见到这样的人,比如她能把各项工作从混乱变得具有流程化,能给老板交一份《用户回复参考手册》,她把每一种常规的用户咨询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人,你离职了老板想不挽留你都难。



04


知乎有个问题,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有位答主说,大家都有过独立思考的时候,比如你被骗的时候,这种时候你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是,你不被骗的时候呢?


我们对一件事人的重视度往往只是一时性的,而且只是表现在当下经历的那一刻,比如看一篇文章,作者说了一件事情,你极为赞同和认可,但极为荒谬的是,我们一般只会在“阅读”的那一刻,才觉得作者说的事情是如此重要,完后,大家都好像不记得了一样,好像一件事的重要程度,只是因为“我意识到了”,它才“重要”。


但客观来讲,有很多事情是不会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东西,可能你一辈子都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但它对你至始至终都很重要 —— 类似这种至始至终都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最好的对待方式就是,当你第一次遇到它,那就不要再放过它。


我说的是,遇到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要多问几次为什么”,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事情,难道我们不知道吗?


“多问几次为什么”是一个可以让人走向深度、走向全面的方法论,难道对这个方法的识别,高手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但这个世界始终还是会有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为什么?



05


思考能力是可以锻炼的 —— 看这个题目的人,对这句话应该基本能接受的吧?


那,一天有24小时,你有花多少时间用在“思考”上?那些认为自己思考能力弱的人,你可以用着秒表统计一下,你一天到底有多少纯时间用于思考。


想想邓爷爷,据说他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如果你能每天花一小时坐在树下想想生活,想想人生,社会能不能多出几位思想家我不知道,但至少我可以肯定,知乎可以多出许多的“大V” —— 有时候做大V就是这么简单。


嫌弃自己没有想法,那么你要做的正是多用脑子去思考。


我老爹跟我抱怨说,不要害他想东西,他东西想多了脑壳会痛。


哎呦,我真的一点儿也不可怜他,我说,爹啊,你痛就痛吧,你平时动脑少,现在想的东西一复杂你就脑痛,那说明你想的还是少,人是思想的芦苇,你应该多思考的!


结果他骂我混蛋,怎么可以和老爹这样讲话。


虽然不应该这样说自己老爹,但我说的显然没毛病。脑子这东西,也是用进废退的,大前研一年轻的时候,利用上班乘地铁的时间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们今天的职场人士可以借鉴一下,他是这样做的:


在他上班乘坐地铁的几十分钟里,他带着问题上车,开始的时候思考的慢一点,最后他可以做到一个站就把一个问题抽丝剥茧,3分钟找到根本原因,拿出解决方案,这个练习让他的思考能力变得炉火纯青。


你经常想问题,你的思考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就好像肌肉,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可以变得强韧而结实。



06


最后说一下,“多想”、“多问为什么”,其实算是很朴素的方法论,那么让方法论可以牢固与现实产生衔接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个十分关键的点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要在一开始当你意识到“要多问为什么”的重要性的时候,你就要趁热打铁,跳过想法的自嗨的阶段,让它和你的身体产生衔接。


不是说“多问为什么”很重要吗,好啊,就别让它只停留在你的共鸣之中,别只是让它停留在你的认可之中,共鸣和认可,甚至是点赞收藏都是不够的。


你需要做的是,找个榔头敲敲自己的大脑让自己清醒,然后迅速的投入行动之中,立马在纸上抄下莫名其妙的几个大字:要多问为什么!


然后比如,找到一本书,去读,开始问自己,作者说的是对的吗,可以适用吗,为什么对?


或者为什么错了?


找到知乎的问题,看看如何变得自律这个话题,有的人很多伟大作家都是不自律的,生活一塌糊涂,那么你看到观点之后,开始问为什么作者这样说,他说的是对的吗?


当然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指导论,我想要强调的是:


当你有了这种行动力的时候,你会找到更多的思考的方式方法,比如你可能会在一个“如何学会提问?”的问题找到正确的思考的打开方式,这才是更重要的。


而一旦你有了这种主动性,我想我这篇文章的使命已经到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 而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这几个优质号可以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却深度远高于常人?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就远高于常人?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