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艺寻源」熊四智:菜名论雅(下)—中国传统烹饪技术十论之八

文/熊四智

三、奇巧之雅

制作奇巧,出人意料,因而馔肴名称也令人拍案称奇,古今皆然。“玲珑牡丹鲊”和“辋川小样”是人们熟悉的古代花色菜与造型工艺菜。《烧尾食单》上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便是用二十四种花形与馅料制成的,与常见的馄饨相较,当然是奇巧无比了。《清异录》还载有一种名为“云英麨”的糕点,陶谷说是郑文宝送给他的烹饪方。郑文宝系宋兵部员外郎,擅书法、诗、琴,亦好味。陶谷得此方后,“酷嗜之”。《清异录》上还有一种菜,制法也很奇巧,因而名之曰“翰林齑”。

粽子本为节令食品,古今之人常见常食。但《武林旧事》记的“巧粽”,便非同寻常了。应当说,巧粽不是宋代才有的。晋无名氏《古折杨柳五月歌》中就有“折杨柳作得九子粽”的记载。《文昌杂录》亦记“唐时,五日有百索粽,九子粽”,这种“九子粽”,也是一种巧粽。唐玄宗还有诗赞美呢。宋代的“花糕”,也属奇巧之品。虽然与今之裱花蛋糕不一样,但在当时只在过重阳节之际才制作,说明时人很看重。宋代,还有因制花糕赚了钱,纳财买官,而被叫做“花糕员外”的。

以蛋为料制馔肴,奇巧之作与奇巧之名笔者认为当数“混蛋”。“混蛋”“浑蛋”都是骂人的话,但菜名“混蛋”,却是取浑一而不可分之义,混合成可口的美食。《调鼎集》就载有“混蛋”的制法。《随园食单》上的“混套”,便是“混蛋”的前身。当今,湖南的“换心蛋”,湖北的“石榴蛋”,以及好些地方的“鸳鸯蛋”,都是师承“混蛋”之古法而来的,当然,制作之奇巧,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最奇巧之名,不能漏掉子“鸭糊涂”。《随园食单》上记此品的制法,乃是“用肥鸭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折成天然不方不圆之块,下原汤内煨,加盐三钱,酒半斤,捶碎山药,同下锅作纤。临煨烂时再加姜末、香蕈、葱花。如要浓汤,加放粉纤”。又说“以芋代山药亦妙”。这样烹制出来的鸭,不方不圆,若明若暗,似羹非羹,似汤非汤,的确有点“糊涂”。但“糊涂”之意,并非取北方民间对锅中所煮之物混成一片而说的那种“糊涂”。笔者猜想,袁枚极有可能是取郑燮“难得糊涂”之意而名此菜的。袁枚比郑板桥晚出世二十四年,他们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交情是很深的。郑板桥七十三岁谢世之时,袁枚才四十九岁。他们俩的思想感情相通。因此,用郑板桥的名言之意来命名菜肴,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就有过称梅子为“曹公”,称鹅为“右军”的典故,似可佐证此猜想。

至今山西餐馆尚有的汤菜“头脑”,其名之奇,没吃过的人,确实摸不着头脑的。据温作君《话说头脑》文介绍,此品由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腌韭菜、黄酒制成,系明末清初学者傅山为孝敬其母设计的。“蛋丝酒”之名,并非酒之牌子,而是四川的一种以醪糟加鸡蛋、白糖制成的小吃。但这种奇巧之名,也是继承传统而来的。宋代人姜特立就有诗写过“旋烧姜子金丝酒”,并注明“以鸡子和酒煮”,说明宋代已有用“酒”字名馔肴的。

四、谐谑之雅

以人名菜,以事名菜,是谐谑之雅的主要表现。

古代很多馔肴,是以人名为名传下来的。“宋五嫂鱼羹”本名“赛蟹羹”,是开封人宋五嫂在杭州创制的,因曾经御赏,出了名,才叫“宋五嫂鱼羹”的。“云林鹅”是倪瓉喜食的鹅,其制法独到,后人便以其号“云林”与“鹅”名其菜。“宫保鸡丁”之名,世人皆知系清末曾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保祯喜食,其人有太子少保的封号,世称“宫保”而来。“太白鸡”系厨师怀念李白而命名的菜。“麻婆豆腐”是陈森富的脸上有麻子的妻子创制的烧豆腐。“文思豆腐”是法号文思的和尚创制的豆腐羹。“眉公饼”是陈继儒喜好之饼。“笠翁糕”是李渔记述的糕,等等。《随园食单》记了很多以人为名的馔肴,诸如肖美人点心、刘方伯月饼、陶方伯十景点心、蒋侍郎豆腐、程立万豆腐、张恺豆腐、运司糕 (卢雅雨作盐运司库简称“运司”)之类。《扬州画舫录》亦记下了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汪银山没骨鱼、管大骨董汤等十余种名目的。

以人名菜的“大宗”,要数以老饕苏轼之号为名的“东坡菜”。从宋代开始,就逐渐出现了东坡羹、东坡玉糁羹、东坡豆腐、东坡芹芽脍、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腿、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等馔肴名目,或因景仰,或以寓情,或附庸风雅,或牵强附会,当然并不全都是雅名了。烹饪品评家李渔就对“东坡肉”这个并不算雅的菜名表示过异议:“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卒急听之,似非豚之肉,而为东坡肉矣。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

以事名菜,也有许多。“滹沱饭”就是豆粥,典出《后汉书·冯异传》。苏轼的《豆粥》就曾用过此典。“消灾饼”乃唐僖宗李儇狼狈逃蜀的路上,随行宫女所献之普通饼子。唐高僧慧寂为道士诵经行道时用果脯、面粉、蔬菜、竹笋制的羹汤称“道场羹”。五代窦俨官拜翰林学士,他喜食用羊眼为料制的羹,时称“学士羹”。苏轼吃了刘监仓家的油煎米粉果子,因不知此品之名和质酥之因,问主人“何名”? “为什么酥”?同东坡一起吃饭的人就以“为什么酥”为这种油果子之名了。“油炸鬼”是宋代人恨秦桧而对油条的叫法。“大救驾”传说是宋代宫廷食品,厨师进特制酥饼,宋太祖大开胃口,大大地“救”了“驾”。“光饼”中开一孔,可用绳贯穿,相传为戚继光抗击敌人时的军粮,故有此称。

从前面的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传统馔肴名称之雅,是馔肴命名的主流。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启迪,使馔肴命名更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时代感,创作出与高水平的烹饪技巧相适应的新菜名来。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少数馔肴名称,实在不值得肯定。“软溜糖醋黄河鲤鱼和焙面”,创造了现在菜名字数长之最,让人记不住。“盐酸蒸肉”本是说用酸菜蒸的肉,但谁敢吃“盐酸”?“鱼藏剑”之名本意用专诸刺王僚这个典故,食者难道愿意成被刺的“王僚”?何况“鱼肠”是匕首名,非“鱼藏”。“九转肠腐”其“腐”虽是豆腐,怎么不怕食客想到别的什么腐烂、腐败的食物上去了呢?“雪里藏蛟”的“蛟”字,在汉语里可是指的能发洪水的无角母龙,或指能害人的鳄鼍之类家伙啊!还有什么“天罗地网”之类名菜,听名字就使人畏惧,还有何雅可言呢?略举数例,无非是想引起烹饪界注意而已。现在,雅致的馔肴名称有的是。辽宁的“游龙戏凤”,上海的“鹦鹉衔珠”,四川的“推纱望月”,北京的“孔雀开屏”,山东的“诗礼银杏”,广东的“白云猪手”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雅名的佼佼者,很值得赞赏的。

注:本文曾发表于《中国烹饪》杂志1987年1月刊,发表时的题目是《中国传统烹饪技术十论之八—论名为之雅》

松茸鸡豆花 摄影:曹勇

​老南京什锦砂锅 摄影:杜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食高手苏东坡
杭州美食众多,因历史人物及传说得名的几道菜,今天给您介绍一下
苏轼:品评饮食五味,品评人生五味
东坡肉。 东坡饼
盘点史上最强吃货苏东坡发明的6道菜,您吃过几道?
苏轼告诉你煮东坡肉的诀窍(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