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83期|| 张妥随笔:嫩玉米/轩诚清读

妥妥有话:

相信嫩玉米棒是人人都喜欢吃的一种时鲜的食物,不管是烤着吃,还是煮着吃。那种馨香让人很难抵御它的诱惑,包括信誓旦旦正在减肥的作者。吃着煮的嫩玉米棒,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每个画面都真真切切。希望读者看后,也会回想起自己那些有趣的的经历。

文:张    妥

编辑:轩    诚

我总是在吃得脑满肠肥的时候,拍着自己大腹便便的肚子说,该减肥了。然而到了肚子稍稍有点儿饥饿感的时候,安慰自己说,明天再减肥吧,来日方长。正是这样一遍遍地绥靖主义,在岁月静好的日子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肥仔。

这几天忽然严格了起来,中午只吃七八分饱,晚上实在饿了的时候,吃两牙西瓜或是一个桃子,也就过去了,逐渐地连西瓜和桃子也不吃了,我憧憬着减肥成功老妻对我满脸笑容时刻的到来。

昨天也是这样,中午吃了七分饱,晚上下班就有了饥饿感,我对自己说,这正是考验你的时候,千万不能吃东西,甭说是山珍海味,就是龙肉凤翅,也坚决不吃。

回家,忽然闻到了一阵馨香,打开高压锅,里面卧着两个煮熟的嫩玉米棒。我立即捞了出来,剥去了外皮。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誓言。我头一摇,想,嫩玉米又没有多少淀粉,并不能增肥,再说,里面有很多玉米皮,还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改善呢。人最难的是让自己心安理得。这一套说辞,让我心安理得地吃了一个嫩玉米棒。

想起来我小时候的西安郊区,不要说比边远山区好得多,就是比被称为“白菜心”的“泾三高”(泾阳、三原和高陵)也好得很多。我们有充分的井水灌溉,时不时地再浇一遍城里的污水,你看那庄稼,不是一般的绿色,而是绿中带青,好像有无限的生命力。这时候我总想起“青筋暴起”这种现象,那是一种强大生命力的表现。那时候城里的污水还没有工业污染,是庄稼上好的肥料,浇过一遍污水,半夜能听见玉米杆拔节的声音。

即使有这样好的自然条件,但农村还是很穷,因为缴过公粮,所余的粮食并不是很多,尤其到了春荒时节,包括我们家在内的一些人,还需要去借粮度日。手里的余钱更是少得可怜,油盐酱醋往往都是从“鸡屁股”中抠出来的。

所以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城市居民充满了向往。我们之所以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学习,为的就是跳出农门奔向城市,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可以说一年十二个月,十一个月都在梦寐以求做一个城里人,只有一个月,觉着农村也是不错的,这就是秋庄稼成熟的左右一个月。

我们的秋庄稼都是玉米,夏收后播种,出苗后浇一遍水,然后间苗、锄地。间苗是一窝中只留下一个最健壮的苗子,把另外两个(或一个)苗子拔掉;锄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除掉田里的杂草,免得它们和玉米挣肥。二是松土,使得玉米根部得到呼吸。

浇一遍水,锄一次地,两个月时间,玉米杆就长得高过了人头。我们小孩子,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往往在放学后或者是星期天,推着自己动手做成的小推车,去玉米地里割草,推回来晒干卖给奶牛场做饲料。

玉米杆上的叶子,长着很细小的“锯齿”,虽然我们都穿着长袖衣衫,做着防护,但还是被“锯齿”在脸上、脖子上、手臂上,甚至是肚皮上划出一道道伤痕,汗水流过,火辣辣地疼痛。但我们都不在意,农村的孩子,这点苦都受不了,还有什么出息!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离吃嫩玉米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那时候,大田都是生产队的,但是每家每户还有一小块“自留地”。“自留地”大概是一人一分地,我们家有四分。原本的意义是由自己决定种植的作物,但是因为粮食欠缺,家家户户都和生产队的大田里种着相同的庄稼——小麦和玉米。

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母亲知道我们实在馋得不行,就对我说:你去自留地里掰几个嫩玉米,回来烤着吃——记着,一定要把玉米杆掰断拿回来。我问:为啥要把玉米杆掰断拿回来呢?母亲说:这样就知道有没有人偷我们的嫩玉米了——贼娃子是不会把玉米杆掰断的。

我掰回来嫩玉米棒,去掉外面的包皮,放到灶膛里边烤。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作物杆做燃料——麦菅、玉米杆、棉花杆或豆杆,火力不强,一边烧火做饭,顺便也烤熟了嫩玉米棒。

一会儿,嫩玉米就冒出了馨香,我们把它用炭铲勾出来,摔在地上,上面的柴灰就弹净了。母亲一掰两半,分别给了我和妹妹。我们赶紧就往嘴里边塞。吃完,我笑妹妹,说她嘴唇长了一圈的黑胡子。母亲就说:还说人家,你照照镜子,不也一样吗?

这样的幸福生活并不能持续下去。母亲说:嫩玉米也就是尝尝鲜罢了,因为我们还希望玉米成熟。成熟以后才能打更多的粮食,避免我们饿肚子。你们要吃嫩玉米也好办,等到秋收以后,总会有一些玉米没有成熟,我给你们煮着吃。

秋收以后,玉米棒子被运回到了院子里,一家人就坐在一块儿剥玉米棒子外皮,母亲再把它们拧成串儿,摞起来等着风干。这时候就有一些还没成熟的玉米棒子,我们称之为嫩玉米棒,被放到旁边的笼里,第二天煮着吃。

第二天,我们把嫩玉米棒的外皮剥掉,放到大锅里面用水煮。水开以后,再用文火慢煮,一会儿空气中就氤氲着嫩玉米的芳香。把煮熟的嫩玉米棒捞出来,放到碗里,母亲再端到我们面前,告诫我们:细嚼慢咽,小心可别撑着。

母亲问我们:想不想吃最新鲜的玉米糁?我们说:想,想吃得都要疯了。于是我们用手把那些不能拧成串儿的“光葫芦”玉米棒子的粒儿剥下来,放到太阳光下晒干,然后磨成玉米糁子。

玉米糁子煮好后,香飘半个巷子。舀一碗,加上一筷头咸菜,咦,浑身都酥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12)刘志坚的诗
蓝远军丨再见玉米(散文)
又是玉米收获时
【母亲的记忆】挺过“鬼门关”的儿子
土地上的那点事
岁月回忆之“看青”2023.02.0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