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是局外人

约翰·米尔顿·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 ),1912-1992年,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美学思考家和视觉艺术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蜚声国际,凯奇在美国高度自由的艺术氛围里,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严肃的深层思考去探求关于音乐发展的新途径,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理解与回响,成为了一代先锋艺术领域中的先知、现代电子乐的先驱。


 

JMCJ#

 John Milton Cage Jr. 

无相之境(局外人)

Nowhere to be Seen (outsider)

John Milton CageJr.早期代表作「WaterWalk」



凯奇出生在英国,是个移民中产家庭,他的家族中几代人都极具发明创造的能力,这种家族遗传的天份在凯奇一生的音乐创作中也表现得十分显著。他的祖父古斯塔夫1909年发明了一项关于打字机触键的专利,父亲则是一位自由发明家,有着盖茨比式的雄心和聪慧,并信奉“爱因斯坦的理论完全可以通过某种比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简单的方式给出”如此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

在凯奇八岁时,钢琴老师姨妈菲比为了锻炼他的识谱和即兴视奏能力,会在他弹琴时快速换成另外的曲谱,并让他进行连贯弹奏练习,也许这就是以后《变化之乐》(Music of Changes)灵感的雏形吧。不仅在音乐方面,年少的凯奇在社交、演说方面也极具创造性,他曾对大资本家盘剥拉丁美洲国家进行批判,并臆想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国。这种剑走偏锋的思维模式,都投射到了未来的凯奇身上。

John Milton Cage Jr.

到了后来的创作时期,凯奇更是将这种古怪演化成了他的个人符号,每对学院派的思想了解愈深,他就愈想将自己变成局外人,他刻意的在所涉猎的各个领域去“业余”,试图跳出每个已经固化或将要固化的视角去开始新的探索。曾因为导师的一句“你必须将此生奉献给建筑"而毅然放弃了学习建筑,凯奇一直尽力和“专业”二字保持着距离,对待音乐也是如此,他的老师“十二音体系”创立者、“表现主义乐派”代表人物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önberg)就不断地指出他对和声等知识的欠缺,也对他的未来表示悲观,但凯奇坚定地认为“走不通的另一端,没准能走通”。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凯奇开始研究大量实验性作品,让音乐作品无序化。

Arnold Schönberg

凯奇利用他的老师Henry Cowell研发的加料钢琴(Prepared Piano)中的单音蹦,解决了和声错位问题。在使用加料钢琴演奏前,会先在琴弦上固定一些例如螺栓之类的东西,以达到改变钢琴发声音色的效果。演奏时也会要求演奏者一只手按琴键,另一只手在任意的位置按住琴弦,来止住琴弦的振动。凯奇后来为加料钢琴写了很多作品,比如十几部奏鸣曲,前奏曲和间奏曲,以及一部加料钢琴协奏曲等等。此后,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节奏的开发之中。


Henry Cowell
 
凯奇接触Meister Eckhart、老子、庄子、黄檗等东方思想,后来又与铃木大拙(D.T.Suzuki)结识开始接触禅宗,他越来注意到生活世界的无序性,体悟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随机发生器。在创作加料钢琴协奏曲时,凯奇试着用音乐制造出”可悟不可说“的意境,大规模的使用各种“随机生成器”来参与作曲,如硬币、易经、电脑生成随机数等手段,来让音乐通过无序的操作复杂化。当然,这种随机凯奇并不是随便写的,事实是他早在生成随机数之前,已经通过问题形式为每个数字赋予了意义。

John meets D.T.Suzuki inJapan,1962
 
凯奇后期在音乐思想层面常常表达对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Eric Satie)的欣赏,还在《沉默》一书中虚拟了两人的跨时空对话。萨蒂在1893年有一部看起来篇幅极其短小却要重复八百四十遍的作品 ——Vexations(烦恼),这部作品通篇没有小节线、没有拍号、充满奇怪的和弦,可谓古怪至极,所以这部作品诞生后没有演出过,直到1963年,凯奇和大卫都铎(David Tudor)率领了一个由总计十二名钢琴家组成的演出团队,花了将近18个小时的时间才将演奏完成。

Satie钢琴作品Vexations(烦恼)
曾经的不可逾越之墙,却一个个都变成了凯奇的开拓路标。执着于“区隔自我”和“保持自我纯粹性”的他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思维范式——局外人,他从任何一种经专家固化过的理论囚笼中脱逃开,以期能到达他的无相之境。
 

皇 帝 的 新 衣

从文艺复兴开始,音乐家们通过有序的规划和理论深化,让音乐以人或人类社会为本位的艺术观念在叔本华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而凯奇走的恰恰是相反的一条路。他建立的无序体系中,人们几乎体会不到所谓的情感“共鸣”,由“感受”音的人本模式转为“观察”音的新态式。

起初,凯奇从演奏者的角度进行无序化创作,然而这一尝试后来被证明是徒劳的。这种被凯奇称为“不确定音乐”要求演奏者自行选择、编排乐曲的节拍和页码,甚至有权利修改音符,演奏者还可以随意演奏自己脑海中出现的任意声音。事实上作品的大部分已定性谱好,不确定性只存在于乐曲的演奏当中。他的做法受到了整体序列流派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的强烈抨击,布列兹认为音乐通过某种“运算”的方式,就可以让其自身具备发展潜能。凯奇对布列兹的钢琴奏鸣曲《结构I》(Structure I)也是大为反感,说该作品是音乐僵尸“Frankenstein”,也让“这部作品以及它的谱写方式让作曲家成了秘书。”其实,两人音乐“本位”的想法是有一致性的,但是实现途径却相悖,令布列兹骄傲的有序规则,恰好是凯奇要摈弃掉的。
Pierre Boulez

在后来的作品演奏中,凯奇认识到,经过良好学院教育的演奏家随机演出是几乎不可行的。钢琴家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早已形成了定向思维习惯,所以最后凯奇这类作品最终都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闹剧。即便按照凯奇的指示,演奏看上去也有些滑稽无比。所以在这之后,凯奇在这方面的创作日渐减少,即便有演出,也是亲自上阵,或者交由自己的挚友大卫·都铎演奏。表演者层面的不顺利,让凯奇的努力都集中到了无序创作上,后来凯奇提出的问题是一箩筐,唯一称得上的恐怕只有二十五音体系这半条理论了。

John Cage(右)与David Tudor(左)
凯奇认为真正心灵上的“空”,反而是能得到最多。1952年让他名声大噪的《4'33''》,很多人说作品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是作曲家对大众的一场欺骗。乐谱有长达4分33秒的休止符,演奏员在上台后只是沉默了4分33秒后,演出即宣告"结束"。在此期间偶然出现的任何声音都被计算在了"音乐"里, 观众从开始的期待静默,到最后的躁动离场,这一切都被凯奇在后台录了下来,就像他在观众平静的心湖里扔出了小石块,涟漪不断扩大,在每人心中的诠释也不尽相同。它的续作《4'33''-II,1^3》(四分三十三秒之二,一的三次方)在这一思想基础上继续创作,演奏者使用电子合成器,并将声音响度调到最大,直到失真,普通观感应该不会太舒适,不过,音乐也不是专门为了舒适而生吧。
4'33''对演奏乐器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

4'33''唯一要求就是“沉默”

4'33''的演奏片段
谭盾是凯奇的吸收和借鉴者,在一次与卞祖善的辩论中他说“休止符也是有力度的”。其是有一定空间属性和指向性的,表现为创作者营造出的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或只属于特定空间范围的观念或信仰,在这个特定环境和心境下观众才会与创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振,如若超过了变化幅度和时间限度,就会破坏了这个格式塔。所以,空间角度构建还是需要斟酌和拿捏的。
4'33''乐谱
《请回答1988》里凤凰堂墙上那些向来都不准时的钟表,在第六集中竟然同时都指向了4时33分,阿泽随后在打击乐的烘托下出场,这正是编剧向凯奇的一次致敬。
《请回答1988》剧照
其实寂静也是音乐本身,并不是单纯的寂静,就像“看着一支蜡烛燃尽”(大野洋子),去欣赏或观察就好。
 

是 蘑 菇 啊

“我就是人们口中的业余采蘑菇人,暂时还没毒死自己也没毒死过别人”凯奇说道,但他确实险些将自己和朋友毒死,但不是因为蘑菇,而是因为误食了嚏根草。凯奇痴迷和热爱蘑菇及野生菌类是众所周知的,他对蘑菇的研究也赶超了业余水平。大萧条时期由于食物的匮乏,住在加州远郊的凯奇家附近,树林里长满了野生菌类,在经过一番悉心调研后,他发现这些蘑菇很多是可以食用的,于是他开启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采食蘑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凯奇搬到纽约居住,他对蘑菇的兴趣依然有增无减,感叹着“有时候我走进树林,心想过了这么多年,应该对它们厌倦了吧。但是当我看到长得漂亮的蘑菇时,瞬间就把之前的想法给抛到九霄云外”。他喜欢长时间观察蘑菇的无序生长,于是开始不断地走入密林采集蘑菇样本,并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类。凯奇所有关于野生菌的标本研究都被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所收藏。
“很多野生蘑菇都藏在杂草丛中,寻找它们的过程就好像是在一片寂静中突然听到婴儿的哭泣或是引擎的轰鸣。声音与人的听觉有关,而蘑菇却跟人的视觉和味觉联系在一起。”凯奇在1959年与园艺专家Guy Nearing协作,开始了菌类的小型学术研究,并在纽约新学院开设了专业课,学生包括激浪派艺术家 Alison Knowles 、Dick Higgins等,后来凯奇还与纽约新学院的学生们一起联合成立了纽约菌类协会(New York Mycological Society)继续深入研究。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凯奇成为纽约一些高级餐厅的菌菇供应商,他自己偶尔也会撰写一些有关特定种类蘑菇的食谱,在美国版的Vogue上发表。此外,凯奇关于蘑菇的书Mushroom Book ,后来也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Mushroom Book ,1972
对凯奇来说, “A meal without mushrooms is like a day without rain”, 他的一生蘑菇和音乐同样重要,它们也不止只是存在于字典里的邻居那样简单。
 

爱 人

凯奇的爱人也是挚友摩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1919年出生,是美国现代舞蹈家和编舞家,发展了新的抽象舞蹈动作形式和编舞技术,一生获奖无数,是最有影响、最受争议的当代舞领袖人物之一。他与凯奇的合作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在《变奏曲—五》(VariationsV)这部作品中,凯奇将无数的传感器接到舞蹈演员肯宁汉的身上,将他做的动作转化为特殊的电信号,进而形成声响进行录音。凯奇的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深刻震动了音乐界,自此也有了和肯宁汉长达几十年亦师亦友的爱人陪伴。
变奏曲---五(Variations V)封面,舞者正是肯宁汉

1959年,凯奇来到了欧洲,彼时的他已然成为了野生蘑菇的代言人。参加了一档意大利当地的知识竞技类电视节目Lascia o Raddoppia (Double or Nothing),他披荆斩棘的迅速答题至最后一轮的题目为:“请列举Atkinson著作《美国菌类植物》中提到的二十四种白色姬松茸。”凯奇快速的按照首字母顺序很快将这些菌类一一列举,轻松顺利的就拿走了一万元美金。凯奇用这笔奖金为肯宁汉当年刚刚起步的舞团买了辆大众巴士。
凯奇写的肯宁汉工作室的10条规则
他们在合作中碰撞出了很多激进的想法,讨论和研究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舞蹈和音乐必须分开创作,然而却可自发共存进行同时表演。他们在创作音乐和舞蹈编排的时候也大量运用到了无序的随机手法,如因和果、高潮和突降等等。对于肯宁汉而言,舞蹈单纯表达的是舞蹈本身,而凯奇研究的还是音乐领域表现手法的创新。两人相识相知走过了很多年,直到1992年凯奇去世。
John Cage & Merce Cunningham
 

尾 声

德国HalberstadtBuchardik教堂
凯奇一生有很多作品被世人所忽视, 他去世前留给世人创作的《奥加纳2/ASLSP》的管风琴作品,原本是一首持续约20分钟的钢琴曲,在命名中凯奇“ASLSP”的意思是“越慢越好”。因此,一些德国音乐专家和管风琴技师根据其名字的含义加长了钢琴作品,并最终成为总长度达到了六百三十九年的曲子,现在已经号称是世上最长作品。
奥加纳2/ASLSP,1992
从2001年开始,这首最长的曲子在德国豪伯斯塔特小镇的一座废弃教堂Halberstadt Buchardik里播放。在大约第一年半的时间里,观众只听到了充满风的风琴的风箱声,直到2003年,第一个音符才出现。目前这首曲子已经演奏了十九年了,而在这十九年里,也总共只演奏了几个音符,这是有多慢?剩下的曲子需要六百二十年才能演奏完,毫不夸张地说,真的是“ASLSP”了。据说下一个将要来临的脉冲在2020年9月20号,有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去感受下。

「奥加纳2/ASLSP」管风琴

我们如今的时代,拥挤、浮躁、混乱,有人说这场长达六百三十九年的“慢镜头”表演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是的,最后我们都会归于宁静,并且在宁静中长眠。

SELECTED
精|选|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采蘑菇的音乐家
世界上最长的曲子
七十张乐谱及大师珍贵手稿讲述西方音乐记谱法
常见菌类蘑菇
砍柴打水都是道——约翰·凯奇与东方哲学
电视积木大师、乐器粉碎机、鬼畜一代目、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