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碎碎念(三)——树立“故事观”,写好记叙文

按语:前面两篇文章谈了写作的基本准备,重在思维的形成,主要针对议论文。今天应读者要求,谈谈记叙文写作。

记叙是基本的表达方式。会写记叙文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总体来说,进入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得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基础。

按理说,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因此而变得丰富,写作水平也应该大幅提升,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同学觉得自己写的记叙文和初中没有什么两样,过来过去都是“同学友谊、家庭亲情、老师爱我、路人热心”。老师们给学生反复解释“记叙文六要素”,用尽手段营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想要用情绪的力量提升习作的质量,结果总是用力多,收效微。

原因何在?

“记叙文六要素”是小学学到的写作知识,写简单记叙文有用,要写复杂记叙文就不够用了。这是知识上需要提升的地方。创造情境、激发情绪可以让真情流露,对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有用,语言能力差的同学就不行,他很激动,但是无法下笔,这也是在做“圈外”的功夫。

那么,真正的“圈内”的功夫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提升?我们应该在“叙事学”上好好下功夫。

首先,改变“素材”观,树立“故事”观。素材是我们常用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对记叙文写作有用亦有害。有用是因为素材是写作的基本材料,不可或缺。有害是因为素材总是片段的,无头无尾,不完整,要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进入文章。我们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是对的。但这只不过是最最基础的。因为记叙文最后呈现给读者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素材”,而是有头有尾的故事。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能够充满信心地在写作的课堂上让学生来“讲故事”,讲亲情故事、讲生活偶遇、讲开心的故事、讲悲伤的故事……故事讲好了,作文自然就好写了。

其次,改变“人称”观,尝试“多视角”。复杂的记叙文,往往由多个故事构成,而多个故事往往未必都是自己亲历,即使都是自己亲历,在讲述的时候也可能不便于表达感情,怎么办?不要总是用“我”的口吻和有限视角讲故事!完全可以换个视角,或者采用多视角。例如,把自己的家庭故事用爸爸或者妈妈的视角讲出来,用邻居小孩的视角讲出来,甚至用小区保安的视角、老师的视角、路人甲的视角等等;也可以把一个伤心的故事用敌对的视角写出来……这是多么富有创造性的事情!能够做到视角转化,那也就说明我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不用刻意去创设情境,自然就走进了情境之中,身处情境之中,该说什么、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就都明了了。这几年高考作文都需要学生设想某种情境来写作,这种考查表面上是对想象力的检验,实际上是对记叙文功底的检验。

最后,改变“时间点”,创设“时间流”。在复杂的记叙文里,时间是发展变化的,甚至是跳跃、逆转的。而只有“素材观”的人,意识中的时间是静止的,因为他的眼中只有一个片段。要写好记叙文,就要对记叙文的时间有巧妙的安排。“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光要学会顺序,还要学会用倒叙、插叙。不要急着把故事一口气讲下来,而要让它像山间的泉水时缓时急,形成一种时而紧张、时而松弛的情绪氛围,这样的故事才会吸引人。

说到这里,读者一定会发现,我们写好记叙文就要向小说学习,用好小说的叙事技巧,提升写作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第一人称写法的运用
2021年第10篇:读文随笔•实现真正的作文教学
巧用课文素材 作文别出心裁
高考作文原来是这样评分的 看完作文能补分!
干货丨引导孩子写出优秀记叙文的全套“话术”
【中考倒计时】冲刺中考:“神提分”需扣准“发力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