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文学以宽容——写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

又到一年诺奖颁奖季,中国作家残雪被推上了风头浪尖。在莫言之后,残雪又让早就荒凉不堪的中国文坛刮起了一场风暴。有人赞美,有人訾詈,更多的人迷茫,不知方向。

风暴的来临其实并不是坏事。最起码意味着这片荒凉之地还未被上帝完全遗忘。摧毁枯枝败叶也不是什么可悲的事情——推陈出新本就是破坏和建设的统一。更何况,风暴之后或许就有甘霖,或许就有生机,或许就出现繁荣。

但愿这不是一厢情愿的痴想。因为这个时刻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振兴。

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即使莫言获了诺奖,即使残雪可能获得诺奖,依然有很多人的观念和品味停留在农业社会——不是他不愿意跟上现代文明,而是他没有那个能力。

其实有一个明显的悖论存在于当前的文学审美之中。我们赞美古诗词的意蕴意境美,却不用这种形式去创作;我们痛斥贾平凹的新作品伤风败俗,却对同样充斥着情色描写的《金瓶梅》击节赏叹;许多人能够理解《百年孤独》《第二十二条军规》,却对莫言的《蛙》《丰乳肥臀》大加挞伐,认为是一种冒犯,甚至是亵渎。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秘密:距离感。青铜器放在博物馆里是美的,要让你用它吃饭,你肯定会皱眉。别人的笑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跳脚惨呼。后人看前人的作品,中国人看外国人的作品,都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唯独我们读莫言、残雪的作品,没有距离。他们的笔在批我们的面颊,在剥离我们的伪装,戳中我们的内心,剥夺我们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脆弱的幸福感。对莫言、残雪、贾平凹的不满情绪当然在所难免。没有了这种距离感,文学欣赏变得艰难,文学创作也举步维艰。

我们历来的传统是文以载道。我们过分强调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却忽视了文学作品和生活的距离。文固然载道,其他艺术形式也载道。所有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人学”,其实所有艺术都是“人学”。可惜我们只看到了文学和社会生活关联的一面,却忘记了文学和社会生活疏离的一面——文学的手段是一种曲折的手段。《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化成鸳鸯,《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变成现实,《百年孤独》中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在洪水中消失的马贡多……这些都不是现实景象,这些都是魔术师的障眼法,是幻象的世界,是比喻的喻体。对爱情的追随、对正义的渴求、对历史的反思虽然是写作的一种意图,但许多人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把手段当做了目的,根本分不清文学欣赏的虚与实。所以,《活着》出版后,有人骂余华丑化了生活,有人赞余华写得好真实。这两种人并无本质的不同,他们都不懂什么是文学,或者说他们只懂得曾经的文学而不懂现实的文学。同样,现在对待莫言和残雪也是如此。骂和赞都不能表现出鉴赏能力的高与低,只能表现出浅薄。客观的做法是:用文学的规律去衡量它,用文学的价值去评价它,在文学发展的轨道上给他们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除了校正自己的认识工具之外,还要睁眼看世界,寻找更好的批判文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就难免把美玉当做石头,也会把狗屎当成黄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已经无法涵盖今天的文学创作。更多的现代作家倾尽其必生心血在寻找着新的艺术道路。他们创造出了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不明就里的人倍感迷惑。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用解读蒲松龄《促织》的方法去解读卡夫卡的《变形记》,虽然两篇作品都用了“变形”手法。融化铅锡的技术不足以淬炼钢铁,我们也不能用有限的欣赏古典文学的方法去看待莫言和残雪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现代主义的色彩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来的。

初看海明威的《杀手》,绝大多数人会一头雾水。读了毕飞宇《小说课》,我恍然大悟——真正的盛名是厚重的大山,不是我们能简单地用一句“欣赏不来”敷衍过去的。文学欣赏越来越需要专业的指导才能深入进行。在残雪的作品中,意识流、碎片化,还有更多的隐喻、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带给作品的画面感、情绪色彩、逻辑勾连……理解这些要素要比单纯地理解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更为困难。这是大众所不能理解的,也是文学教育需要普及的。

我经常给别人说,不要高看文学,它不是救世的耶稣。它不过是一门艺术。也不要高看作家,他们不过是一群讲故事的人,想方设法地翻新花样,让自己的故事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只是有时候他们过于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忘记了背后还有一群读者。面对一部作品,让我们平和一些,宽容一些,让作家的天地更宽广一些。

今天是10月5日,下午1点,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已经揭晓了。在我们没有得到可靠的消息之前,虔诚地期待就行。如果残雪的作品有足够的创造力,有足够证明文学存在价值的力量,那么,即使没有获得诺奖,岁月也终将给它以应有的辉煌。

前面说过,反应热烈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还寄希望于文学,寄希望于作家。虽然大众的方式有些粗野,但毕竟表明我们还指望着文学。如果有一天,大家对文学不闻不问了,那文学大概就真的死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全世界关注!这位诺贝尔奖的中国黑马,万分之一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热门女作家残雪,中文系学生都少闻,她究竟是谁
残雪,一个不讨喜的中国作家
长期陪跑的余华、阎连科、村上春树和残雪,谁将获得2023年诺奖?
残雪如果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对莫言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残雪的身体性写作引发争议,人们认为她狂妄,这是先行者避免不了的处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