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孟頫 | 赵孟頫和《酒德颂》的渊源(书法欣赏)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其特殊的出身和社会环境使他成为一个很精明、很机警、很谨慎、很有心计的人。这从他入仕后不久就看透元朝庭内部矛盾重重而借病归隐,最终得以全身而退就可以窥一二。

他曾经说过,自己喝一点点酒马上能醉,所以他是一个不太擅长喝酒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写酒德颂呢?当时,赵孟頫以行楷著称于世,兼之名满天下,向其求字的人很多。所以他就经常挑自己喜欢的文章写后赠人,有很多都是背着写下来的。我们看到他的作品里有时缺字落字,或是有的文字跟我们看到的版本不一样。这有的是因为文章的因为文章的版本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那是赵孟頫背着写的,难免有错漏。这篇酒德颂应该是他比较喜欢的文章。因为赵孟頫对六朝的人很有情感,尤其喜欢竹林七贤。嵇康的《绝交书》他写过好多遍,清宫就收藏过三件赵孟頫写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当然其中有他人的再临版本。嵇康的绝交书最能反映六朝时代的人不与统治者合流的思想,因为那个时代的统治者让人觉得太虚伪,而他写绝交书、酒德颂也跟他的所处的环境有关系,他是用古人来比附自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赵孟頫生活的时代,他一定是很苦闷的,因为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相对汉人来说是异族,而赵孟頫作为宋朝的宗室之后,却做了元朝的官。所以他知道,当时人们对他肯定肯定就有看法,对他的气节一定会加以质疑,后来的人也一定会骂他。那么,明知如此的赵孟頫为什么还要入仕元朝呢?

其实年轻的赵孟頫受了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想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出仕。但是赵宋王朝太腐败,既没有能中兴的人,也没有能守业的人。所以,他在《丘鄂王墓》诗中说: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南宋在赵孟頫二十三岁的时候就亡了。十年以后的至元二十三年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出仕,那时候其实是被强迫的。当时元世祖命人到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当然是个遗逸,但这个访对一些人来说主要是搜。在这个之前曾经有两次别人要他做官,他都跑了或者拒绝了。但这一次他没办法了,所以关于赵孟頫做官的问题,要从特定个的历史环境来认识,他给郭右之的心,真迹尚存世间,他说:此次应酬失宜,遂有远役之忧。同他一起被搜访到大都的还有道学家吴澄,虞集所撰的吴澄行状说这次搜访是强起,但到大都后就被放还了。但赵孟頫与其他人不一样,由不得他别人做主。因为他的出身和才能同其他人不同。

但是他的思想受陈亮、叶适等经济适用派学者的影响,跟空讲理的程朱是有区别的,赵孟頫是有一番作为的。元仁宗讲他有七大优点,但是没有讲到他有政治才能,其实他在政治经济上很有思想。元世祖让他论《至元钞》,他讲经济货币贬值问题,这些后来都应验了。另外他还不顾地位低下,利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积极参与铲除权相桑哥的活动,但是很快赵孟頫就发现,尽管他的见解和活动赢得了元世祖的宠信,但是同时也招致了元朝蒙古贵族们的嫉恨和排斥。在朝五年,他逐渐认识到:岂知佐理自有材,勉强尽瘁终无补,他想做事,但是很快发现自己是不能施展抱负的,这种心情一直是矛盾的。后来他就要求外放,再后来就告假。四十二岁以后只要不是朝廷来征兆他,他都不主动回去上任,而且做一段时间他就告假。所以赵孟頫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的贪图富贵而留恋官场,只不过是自是世事都无补,无奈君恩不许归。

况且,南宋那么多人入仕元朝,只有赵孟頫收到指责,这恐怕还是从赵宋家天下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对于胸怀治国抱负的赵孟頫来说,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宋朝的宗室,就该为腐朽的南宋政权做殉葬品吗?

对赵孟頫书法认知的误区

有人说字如其人,于是将赵孟頫的变节和他书法的姿媚联系起来,这其实不科学。

首先,书法是借助一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体,但是又要有一些严格的规定,所以才又叫书法,是有法度的书法,不是随便写写。

因此要讲用笔,结体,章法,气韵。要是没有艺术完全是自己涂鸦,那么无法经受住历史的淘洗了。如果完全不讲章法,只是为了发泄情感而写,那你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确是充分流露感情的作品,但是里面有一行四个带门框的字,四个门子的勾都不一样,所以说还是有章法的。张旭,怀素的狂草也都有法度。

赵孟頫四十岁以前留下的字很少。那时候他的楷书学钟繇、萧子云,还学过定鼎碑。但是他学魏碑不是死学那些笨笨的地方,而是把它融会贯通了,现在赵孟頫大字碑《三门记》《三清殿记》都有魏碑的遗韵。同时他的行草书是学二王,学智永。从他早年的字可以看到他学过颜真卿、米芾。所以他早年的字可以讲是楷书不如行书,行书不如草书。楷书厚重到有些笨拙,但是其《保姆砖》早年的提拔就非常灵动了。那时候由于他学魏晋,所以不但不浮华,而且还显得有些重拙。赵孟頫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达到他艺术的高峰,这个时候他专注重学二王,这时期主要特点就是姿媚、鲜活。虽然姿媚的笔法也掩盖了有些结体还没有十分到家的地方,但是跟死学刻本那些书家大不相同的是他把古人的笔法写活了,而不是死学。

对酒德颂的评价

赵孟頫能留到现在的真迹不多,但在大书法家严重,还是属于多的,这里精品很多。故宫里收藏赵孟頫书法作品是全世界最多的,都是一级品文物。每件作品都很好,但是个人的爱好有所不同。比如启功认为最好的是《胆巴碑》,徐邦达先生则特喜欢行书《洛神赋》。

《酒德颂》是肥不没骨,瘦不露筋,比较适中,既有大王书的秀美,又具有小王书的洒脱,却又纯为本家面目。所以文彭在贴后跋中说: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不必以此论松雪。今人论书说,赵学晋就是晋,学唐就是唐,如果不是没见过赵孟頫真迹,就是以耳代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本】赵孟頫行书书法《赵文敏公书酒德颂真迹》纸本
赵孟頫行书《酒德颂》真迹
赵孟頫行书《赵文敏公书酒德颂真迹》
赵孟頫 行书《赵文敏公书酒德颂真迹》
赵孟頫这幅行书,绰约多姿
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书法名帖真迹图集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