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硬笔书法之气韵

硬笔书法的创作与鉴赏,都要涉及到中国美学中特有的“气韵”这一概念。那么“气韵”到底是什么昵?

它和造型艺术的“以形传神”相当,和语言艺术中的“言不尽意”具有同样的意义,就是说必须表达出不是概念性的言词所能穷尽传达的东西。外在的和形象的都是可穷尽的传达工具,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工具去把握领悟那些不可穷尽的无限本体、玄理、深意。可见,正如“言不尽意”、“以形传神”一样,这里的“气韵”的美学含义仍在于,要求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形象,传达出、表现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内在神情。

那么,“气韵”在硬笔书法中是什么呢?它不是外在的形质(笔墨、章法),而是内在的精神。它是指硬笔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家撷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人自我,并通过线条的律动传达出节奏来,使欣赏者有一种音乐感,一种味之无穷,想象丰富的美感,没有“气韵”的作品,没有感情的线条和鲜明个性的作品,就没有了生命力。“气韵”是硬笔书法之魂,作品失去了灵魂,艺术魅力也就不存在了。宋代的李之仪在《跋君谟荔枝帖》中论述:“学书生于行笔,苟不如此,老死不免背驰,虽规模前人点画不离法度,要亦气韵各有所在,略不系其工拙也”。据此而论,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气韵,硬笔书法亦如此,大可不必计较点画的工拙,要强烈地表现出重情感、个性,要摆脱法度,得以神韵的意趣。

硬笔虽然和八面出锋、变化无穷的毛笔书法比较起来显得单调、失去光彩,但它有自己的特征,可以发挥其瘦硬、简捷、跳跃、流畅的硬笔特性,完全可以表现出活泼、飞动的现代之风和其传统的高雅之韵,但这些表现形式完全要靠硬笔书家在长期的创作中体验、读帖、感受得来。

硬笔之精神要在硬笔特性中得来,硬笔的精神与书家的精神融会贯通,“气韵”则不难求。古往今来,所有有成就的书法大家,无一不是深研用笔,刻苦临帖,体察其疏密、轻重、肥瘦等调停和谐,错落有致;安排其虚实、疏密、管束、承接、映带、错综等,而悟得书法之气韵的。

董其昌临摹真迹至忘寝食,其书不择纸笔,而书辄如意,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六体八法无所不精,圆劲苍秀,兼有颜骨赵姿。张裕钊在用笔上能化北碑为自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劲洁清拔,点画转折皆绝痕迹,饱墨沉光,精气内敛。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述学》谓张裕钊书法:“高古浑穆, 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清代邓石如从刻印中受启发,初学汉碑篆额,后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上溯史籀,稍参隶意,故沉雄朴厚,而又有纵横辟阖之妙。

硬笔书法之气韵是硬笔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书者出之于无心而为之;刻意求之而不能得,所以,就有王僧虔“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情,书笔相忘”的论述了,从而可以看出书外功的重要性。

古人对“气韵”的见解不一而足,其中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如董其昌所述“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从其字面上去理解,得其气韵是天生的,后天是学不成的,这种观点太绝对化,是完全否认了学而知之的。虽然说天资和学力是学好书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这两者相比较而言,天资固然不可缺少,学书的功力乃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学才能进步。况且,硬笔书法之“气韵”是硬笔书家的学识、修养与书写技艺融汇的结果,只要广学博识,加深修养,厚积薄发,是可以学得的。

“气韵”不是形式,但它借助于形式来表现,世上有能书而无气韵者,但无不能书而有气韵者。因此,笔墨功力、章法布局等技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最丰富、最有力、最细致生动地表现对象,没有它们则没有硬笔书法艺术,不用笔墨,不循章法,也就脱离了书法艺术的范畴,更无须谈硬笔书法的气韵了。清代蔡和在《学术要论》中云:“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这是一种高超技法的操纵、驾驭!另外,浓墨欲其活则墨彩艳发、气韵深厚;淡墨要欲其华,神采焕发,也要得元气淋漓。

因此,中国书法优秀的传统笔法、墨法、章法等得以久传不失,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

综上所述,欲创作出气韵生动的硬笔书法,须中得心源、博学广识、修养心情,善养浩然之气;须外师造化,刻苦临帖,体察碑帖之奥妙;须勤于笔墨,厚积腕底之功,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中浩荡之思。置身书道,内功、外功双修炼,融会贯通,终能成正果。

【晋连仪/文】

晋连义,男,汉族,党员,生于1976年3月26日,系河南鹿邑县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作品曾获第一届“青春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地名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铜奖、二十世纪全国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优秀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绿天杯”书法大赛优秀奖。作品被《中国地名杂志社》收藏,选入《中国书法家篆刻图典》。理论文章发表于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钢笔书法报、绿天硬笔书艺、中国硬笔书法报等报刊。

本文由翰墨书道复印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已大约六七年,今日翻书偶然发现,部分字因碳粉问题,已经磨损,有些模糊不清,随整理录入并发表于此,以飨同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你那是兴趣班,这才是聊书法
书法玉律十四条
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
书法长廊
书法艺术中的节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