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八卦中各爻卦中的“承”是什么意思?

“承”有种承上启下、支撑、支持、支援、烘托、帮助、帮忙、赞助、吉、有利、利贞等意思。

一般会分成四种情况来进行对应性认识与表述。

【第一种情况】

一般指一个六爻卦体中,若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紧接其下,则该下面的“阴爻”对于上面的那个“阳爻”来说,称作是“承”的关系。

例:水风井(三)卦。

九二爻“阳爻”在上,初六爻“阴爻”在其下。

故初六爻对九二爻来说,就称作是“承”的关系。

即形成是初六爻承九二爻的关系。

简称为是“初承二”。

《周易集解》及秦汉以后的易著中,在分析卦爻辞时,“承”的概念使用的是比较多见的。

也就是说,有了爻之间“承”的这种关系概念,不用见到卦形排列的状况,就能知道,“阴爻”是在下面,“阳爻”处于其上面。

一见到“初承二”之辞,就立刻联想到:

二爻是个“阳爻”;初爻是个“阴爻”;

“阴爻”在“阳爻”的下面;“阴爻”支撑着上面的“阳爻”,而且二者都是“不

得位”“不得正”“失正”等处于不正常的位置上。

有了以上的这些概念,根据这些概念的综合分析,我们就会得出以下结论:

虽然,此二爻都“不得位”,由于“天”在上,“地”在下,大自然天地的分布规律,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认识与表述也应该顺承这种“天意”的分布。

《易传》中的“男尊女卑”、“天尊地卑”所描述的正是这种辩证思维规律的特点。

这不是说“女”的就不好,男的就尊贵、就好。

为在男人中也有卑劣的坏人及小人,女人中也有尊敬、尊贵的好人及贵人,

所以就不能主观死板地仅从字面上来看待这些说法及意义了。

由于这仅是在描述或表述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辩证哲理关系。也就是说,这是通行本《周易·易传》中相辅相成的一种表述方法和内容。

为了要强调这种表述方法的特点和重要性,《易传》中才这样去写、去表述的。

古代宋朝时期的印刷与制版技术还不太发达。如果用木刻或“泥模”方法进行制字版或模版,那是既费事又麻烦的工作。

每讲一句与卦、爻有关的话,就要伴随着刻塑很多的与之对应的卦、爻变化图。

同时,因为刻划、泥塑制作是很麻烦且复杂的工作,有时反而造成重点会不突出,因此就发明了用一些专用的辞语、术语的方法,来对应表达这些变化规律、概念及

关系,故而就可以将这些卦、爻的变化图形大部分给省略掉。

在这里只用了“初承二”这么一句话,就代表了它的结构、状态、性质、关系等意义。

由这句话,我们又可以知道,初爻是个“阴爻”,二爻是个“阳爻”;

“阴爻”紧接在“阳爻”的下面;

并且“阴爻”对上面的“阳爻”会起着一种支持、支撑、烘托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读者头脑中马上就应该产生以上这么一系列的逻辑与概念,即“阴爻”对“阳爻”给予了帮助、赞助、支持等相互关系的概念。

如果我们头脑中没有易学这种“承”的概念和认识,那么“初承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很清楚。

一般“承”字,在字典或字库里的字义,无非都是些“承上启下”、“继承”、“传承”、“承袭”、“承载”、“承诺”、“承揽”、“承保”、“承租”、“承载”之类的意思。根本不会

探察到哪个爻在哪个爻的下面之类的“爻位”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状态。

般的字典、《辞海》中,是寻查不到并且也没有易学中对“承”的认识与表述的这种“象数”概念及思维方式的。

因此,在这里为了学《易》,我们就必须了解、认识并知道这种“承”的与众不同的概念、作用、性质关系及其规律。

在以上的水风井卦中,除了“初承二”以外,六四爻还“承”九五爻。

即九五爻与六四爻之间,也可简称是“四承五”的关系。

又例:泽雷随卦。

其卦中,九四爻是“阳爻”,而其下的六三是“阴爻”。

则六三爻“阴爻”可对上面的九四爻称作为“承”的关系。

即六三爻“承”九四爻,并简称是“三承四”。

故《周易集解》中,在解释“随”卦六三爻“爻辞”的“利居贞”时,曰:“利上承四,故'利居贞’。”

由于六三爻上“承”九四爻,故而具备有“利”与“利居贞”之象。

在注释“遁”卦九四爻爻辞的来源时,虞翻曰:“得位,承五,故无凶咎矣。”

由于九四爻“得位”,变后又正常“承”五爻,所以会“无凶咎”。

在注解“蹇”卦初六爻“来誉”之辞时,虞翻曰:“变而得位,以阳承二,故来而誉矣。”

由于初六爻变成了“当位”的初九爻,其又“承”(支持着)六二爻,初与二爻都处于“下卦”的“来”象之中,所以才有“来誉”之说。

在解释“坎”卦六四爻爻辞“无咎”的原因时,虞翻曰:“得位承五,故无咎。”

这样“爻位之象”就摆出来了。用很简单的语言,就把卦爻之间的某些辨证关系及结构状态,表示了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易传》思维体系的架构
卷一第二章第五节:《易经》的解读方式
《周易》给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象数易学 (评论: 易学入门)
李景林:论《周易》对“道”的表述方式
如何自学易经?一个初学者的独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