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雄安“造城先造林”的反思

余永佳

生态建设是雄安开发的重头戏。

雄安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符合国情民意。不过,新区最近掀起的一股“造城先造林”的新热潮,却多少有点显现出一种急于求成的冲动,故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和反思。

反思一:“造城先造林”的利与弊

雄安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这是一项长远的战略项目,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小工程。

当然,在开发资金充裕、征地矛盾并不突出的前提下,造城先造林确实能闪现出很多新亮点。

一是有助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进程的大提速;

二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形象;

三可使市民尽快享受到新的幸福感。

不过就客观环境而言,雄安并不具备“造城先造林”的优势,如果在造林过程中,操之过急,发展过快,规模过大,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一是投入高、见效慢。

植树造林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强力支撑,雄安并非是坐落在荒滩秃岭上,这就意味着“先造林”就必须要先消耗大量优质农田资源。

据报道,雄安到2020年,城市森林达30万亩。其中,光是土地补偿费,每年就达4.5亿元。 

至于项目勘察设计、植树造林、灌溉、排水、防护以及管理保养等费用,就更是天文数字。

最使人头疼的就是由此所衍生的农户拆迁、货币安置、人员转行择业等民生难题。

超前大规模消费土地资源,势必会隔断原有的农业产业链。而新崛起的森林,在较长时间内又难以产生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土地退耕植林就可能会蜕变为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的负债项目。

二是有碍于宜居、宜业和交通畅行。 

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雄安新区对蓝绿空间占比、远景开发强度、耕地占比、永久基本农田占比、森林覆盖率、起步区绿化覆盖率、交通路网密度以及人口密度,均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发展或控制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能顺应新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需要的规划细则至今尚未出台,因此如果植树造林过于冒进,道路和房屋建设等后续工程就可能会陷入难以为继的新困境。

例如:

起步区绿化覆盖率50%,即一半土地将植绿;

路网密度达10-15公里/平方公里,由此推算:道路面积率至少为18%-30%;

此外,文教卫体、CBD、商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专供市民交往、活动和休闲用的空地资源,不会低于8%;

由于有“不建高楼大厦”的硬杠杠,新区建筑容积率最多不会超过2.0。而满足1万人/平方公里宜居和宜业所需要的房产建筑,用地占比将不低于50%。

由此可见,上述规划目标任务已经远远超出了雄安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若坚持造林孤军前行,就必然会遭遇越来越多的事与愿违和困难挫折。要想真正塑造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交通畅行和绿色生态新环境,雄安必须拿出科学可行的创新规划细则。

三是不利于雄安的轻装上阵。

肩负千年大计历史重任的雄安,需要高效益轻装上阵。如果捆绑着一大堆年年加码的债务和不易理顺的民生难题,雄安的发展前行就会变得更加曲折和艰辛。

降本增效是雄安开发的永恒主题,在土地征迁、安置就业政策一时还无法完善和健全的今天,我们必须节俭地用好每一分宝贵的开发资金,尽量不做不接地气和容易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事情。

其实,农田也是绿色环境,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优化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更能为广大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倍增、生活质量飙升的新福祉。因此,植树造林这项高难度的工程完全可以暂时慢半拍或搁一搁,这不仅不会影响起步区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反而会更有利于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二:先造林不如先强农

国内农田年纯收入超万元/亩的范例并不少见。雄安作为一个未来的高新产业之都,与其高投入、大规模植树造林,还不如因势利导,依托首都疏解过来的高科技优势,先开发一批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试验区,进而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闯出一条可行之路,实现降低新区开发投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优化新区生态环境的多赢。

若能通过“路房合一”创新工艺、低成本打造节地型过街楼绿色庭院新住宅、培育多种高效益新产业,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宜居宜业等规划任务超载以及农户征地拆迁、宜居宜业等难题迎刃而解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动大规模造林工程的稳步前行,就可确保雄安开发的全盘皆活。

反思三:优化生态必须分清轻重与缓急

优化生态不仅需要植树与造林,同样需要拥有一个洁净无污染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

近年,华北地区大气环境虽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恢复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环境的原生态,依然是雄安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中之重。

河北省拥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是全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省份,但是很多地区,包括雄安新区四、五百米深层优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至今仍处于一种管控滞后、有法难依的无序状态。

 雄安构建“数字森林”,并能运用“二维码”等新技术,对每一棵树进行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全流程精准管理;同样,雄安管控地下水,就更应该精细和到位。

一是坚决杜绝私自凿井取用地下水的违法行为。

二是对现有供水井实施大数据管理,特别是深部地下水必须依法实现计划使用和有偿使用制。当然,与此同时也应适度推出亲民的货币补偿制。

三是依法严惩向地下含水层排污的犯罪行径。

上述工作从现在起,就应该重拳出击,落实到位,一天也不能耽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实拍印度农村:那才是真正的和谐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有哪些标准要求?
高效节水项目效益及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美:乡村振兴再绘“三农”新画卷
1960年代,森林与农业的关系,给庄稼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调整治沙方略抑制沙尘暴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