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高密度城市建成区的车容量

余永佳

通过对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探讨,可得出如下结论。

1、人口密度必须符合国情民意。

人口密度过低不仅会增加城市开发成本,造成土地资源高消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闲置与缺乏并存、市民出行距离远、上下班途中疲于奔命以及学、购、医、娱不便,更会引发社会效率低、商务成本高、人才流失、百业凋零、经济发展后劲衰竭、综合竞争力滑坡、市民幸福指数下降等新城市病。

人口密度过高则会超越城市生态和经济资源的承载力,导致土地和住房供需失衡、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恶化。

2、中国城市应保持合理的人口高密度。

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公布的该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是56225.4平方公里

2035年,我国人口有可能增长至15亿,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占比若能达到70%,其总量将是10.5亿人。

如果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能递增至2万人/平方公里,全国城市建成区总用地52500平方公里,城镇化开发面临的土地资源短缺难题就会烟消云散。

3、创新是打造人口高密度城市的唯一利器。

要想实现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2万人/平方公里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和全面落实“确保城市建成区蓝绿空间50%高占比”,开发“路房合一、建筑物底层架空、畅行路网新工艺创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分离’道路新格局”,构筑“有偿停车、有序停车以及高效节地型入库停车新模式”等创新举措。

上述新举措和新设想在开发、建设以及管理层面,已无任何技术障碍。

一旦城市人、房、路、蓝、绿争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剩下的困惑就是2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究竟能有多大的车容量?

对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证。

一看车辆拥有量。

城市机动车是市民出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城市今后应推行“公交车+自行车+步行”或“轨交+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的交通出行模式。

我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全面颠覆和替代传统汽车运行模式的趋势已不可阻挡。除了少数城市可推行“轨交+智能车+自行车+步行”外,绝大多数城市应推行“智能车+自行车+步行”模式。其中,智能车除大型客车外,还应包括中客和占比最高的小汽车。

小汽车具有门到门服务的独特优势,更是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上行的重要引擎,中国只要能通盘破解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智能技术商业化以及道路交通畅行化等难题,强力提升和彻底解放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小汽车的发展就不应遭捆绑和受压制。

当然,智能化汽车的崛起,将意味着高使用成本、低利用率以及维护保养“费时+费力+低效”的私家车的全面退却,取而代之的将是运行成本更低、便捷度更高以及人性化服务功能更强的共享智能车。届时,城市汽车拥有量只需保持在20辆/百人的水平线上,也就是建成区平均拥有4000辆/平方公里汽车,就能满足市民安全、舒适、快捷出行的需要。

二看道路承载力。

任何机动车都不可能24小时紧运行。如果每辆车平均每天在该城市道路上行驶6小时,那么建成区运行车辆将达1000/平方公里。

当然,城市车辆运行客观上会存在着一个峰谷差,此外建成区车流“进大于出”也是一种多发现象。在这里,不妨将城市建成区道路运行车辆设定为2000辆/平方公里,然后再评估其是否超出了建成区道路的承载力?
    中国城市道路面积率如果能达到20%(理想的是20-30%)的正常水平,按照每辆车平均行驶面积80平方米来测算,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可行驶2500辆。显然,这是在建成区道路的承载范围之内。

再退一步说,假设是4000辆汽车全部都涌上了马路,每辆车仍有50平方米的行驶面积。如果城市建成区构筑的是无拥堵源的畅行路网,那么车辆依然能保持缓行,道路也不会拥堵。一旦一部分车辆入库或驶离车流密集路段,瞬间的交通高峰即可平息。                  

三看车辆停留方式。

建成区车流量的特征往往是进大于出,故可按1:1.5比例配置停车位,建成区车位数为6000辆/平方公里。若按平均每辆车需占库容25平方米测算,车库总面积为150000平方米/平方公里。

如果建成区是清一色的地下车库。那么,大规模开发深部地下空间不仅会造成地下生态环境的失衡,更会因造价过高、投资回收周期过长以及车主经济负担过重,而导致城市财政难以承受和民间投资望而却步。

其实,城市建筑的2-4层是最为理想的车库载体。若能转变思路,让城市适度向上发展,困扰我们多年的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般来说,2万人/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至少应拥有200-250万平方米的建筑,车库面积占比6-7.5%,其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仅仅是深部地下车库的一个零头。同时,更可省去大量照明、通风和维护费用。

当然,建筑物的浅层地下空间仍可作为城市停车库的候选地,底层架空建筑的地面空间更是大型车辆的最佳栖息场所。此外,城市地面空间还应规划开发一批可随时根据车流需要快速组装和拆卸的立体停车场。

这样建成区车位数就可扩充至8000辆/平方公里,从而更能展现出中国城市“有偿停车”“有序停车”和“低成本入库停车”的新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堵车费这种举措 真的可以减轻大城市的拥堵吗?
人人按照规矩行走,交通怎么会不畅通
陆锡明:道路网络容量与机动车流规模
东京为什么不堵车,差距一对比就出来了!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20:城市交通和人口流动
居住极端密集致城市交通拥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