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子沙龙第四期 王飞跃 《智能的本源——历史与展望》(中)人工智能近代史
编者按
6月5日,王飞跃教授来到墨子沙龙,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智能的本源——历史与展望》,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王教授为大家以学术家族树的形式列举中众多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也从哲学、现代各个角度讲述了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墨子沙龙将王教授的报告分成了三个部分:人工智能的“本源”、人工智能近代史和未来的人工智能,大家可在墨子沙龙-墨子期刊-2016下观看


2
人工智能近代史
现在我们来说说人工智能威胁论。(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大家知道的第一个就是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我做HPE智能系统杂志主编的时候,收到二十多篇论文都是反驳它的,我问同事们我们该不该审(这些文章),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种论文不管是反驳还是支持,根本不值得审。(因为)这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我说这就是文学。我还是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鸟今天是益虫,过两天它吃粮食就变成了害虫,所以大家平常心去对待(威胁论)。
(接下来这个例子)就更有名了——霍金,很多地方说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虽然不是学物理学的,但我觉得他和“最伟大的”还差不少。但是这个人非常传奇,为此我看了关于他年轻时代的电影《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电影里说的非常有道理,它说 “人类的追求是无限的”,“Where there are human, there are hope.”(有人类就有希望)。霍金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重版时写过一个序言,在序言里说,你把原子弹归罪于爱因斯坦,就好像是把飞机失事归罪于引力一样,这完全是乱扯的。
所以我说把人类的威胁归罪于智能也是一样的事情,我并不觉得它是一个威胁。所以我的想法非常简单,我把HPE的一位作者写的文章挂在了我的博客上,上面罗列了所谓的未来学家对未来的预测,都是蒙人的,分成几种情况:

(第一种)预测根本不成立,(比如)库兹韦尔预测2010年计算机没有了,现实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每天都在用计算机;第二种是搭便车似的,根据已有的技术发展将未来推测的夸张一点,博人眼球;第三种就是默顿式的,“默顿定律”(许多情况下,我们要证实的命题,其实最后是我们影响甚至改变、构成、实现的命题,非自然科学或物理数学里的因果关系,而是心理学上的因果驱动关系。),
就是这些人有了影响,他们说做什么,大家去做了,果然出来了(成果),就把构造的过程说成是证明的过程,就跟以前我听广播说北朝鲜是二十年实现共产主义,它把共产主义定义成那个样子,逼得大家都去那么做,然后就说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是预测呢还是命令,它是浪费资源。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用把这些事看得太严肃。
我们这个沙龙叫“墨子沙龙”,中国的哲学家里面我最喜欢墨子,第一,他是一个工匠;第二,他是一个科学家,小孔成像就是他第一个描述的;他还是个哲学家,这个哲学家还不简单,他有自己的组织,他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建立了组织的哲学家)。

大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要有工匠的精神。人工智能刚起步,机器人连个门都不能轻易打开,还说威胁人呢,大家要扎扎实实去做,不要让这些事情给忽悠了,一下子给想得那么难,这样好多人就没心思干了。中国会有这样的情况,好事还没开始干,有些人说我已经干成了,这弄得想干的人第一不好再去干了,第二也没心情去干了,这是个很不好的文化。威胁论在国外没人去理它,它跑到中国占了那么大的篇幅,我觉得是很不好的事情。
有人说你也不能说它没有威胁吧,大家可以回过头来看智能的本质,这就是我的智能观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智能的英文是Intelligence,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字典,有一个定义是人获取应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但智能还有另外一个定义,就是情报,以前是军事情报,后来变成经济情报,现在变成社会情报,我觉得这两个(定义)必须放在一起考虑。这就跟阴阳一样,有阴也有阳,阳为智能,阴就是情报,没有情报的智能就是瞎子。
所以你看Google、百度这种公司来做情报是蛮合适的,它原来就是做搜索的,情报的定义就叫做KAO, K就是Knowledge,第二个A是Action行动,第三个O是Organization组织,要有知识、有组织的行动,我觉得以后的智能也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情报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法,那就真的把人(的因素)给去掉了,以后的情报一定也是KAO,有知识有组织有行动。所以Google这样的公司,包括以后所有的公司都会变成智能公司,就像是从农业到工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农田,只有一小部分是小作坊;到了今天农业变成世界的不到5%,其他的都是工业和服务业。(同理)将来所有的公司都是智能公司、机器人公司,但它一定是以KAO这种形式。所以回溯智能原本的定义非常重要。当然不同的科学家对它的理解不一样。
我觉得第一个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对智能的看法是最极端的,无知才使大家进步(“我知道我是智能的,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人类存在的理由就是无知,如果人类什么都知道了,我们也该灭亡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爱因斯坦,(他认为)智能不是简单的知识,关键要有想象力。
个人认为最靠谱的是波恩,今天的时代也正好印证了波恩的想法。波恩认为,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就是一个过程,随着人口的增加、积累的知识的增加,它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跳跃式的增长。现在的社会并非智能奇点,而是智能爆炸。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要到图书馆查一本书,你们不知道有多难。我要到一个个架子里面找到厚厚的盒子搬下来,然后在里面一篇篇杂志找,看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找到之后,还要再搬到复印室里面,一页页自己复印,那时候得到一篇复印的论文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我是(大学)77届的。现在的条件非常好,这个过程给大家省了多少时间啊,我以前一天能找到一篇论文,都是蛮lucky的,现在我一天能找多少,所以现在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爆炸必然产生这种相应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一个智能的时代,因为知识的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
 
 
 
我觉得,Minsky是人工智能里面他是真真正正的思想家。他不相信智能有唯一的原理,他认为“是什么不可思议的诀窍让我们变得智能?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智能的力量来源于我们自身巨大的多样性,而非任一单个的、完美的原理。”。大家说的符号学派、联结学派、行为学派,都是盲人摸象,摸着腿也好、摸着肚子也好、摸着尾巴也好,只摸到了一部分。我为什么相信哥德尔的不完备原理、图灵的不可决策原理,这种东西永远存在,矛盾永远解决不了。这个本质矛盾在哪儿,这个矛盾就是有限跟无限的矛盾。人类有限的生命要了解无限的宇宙,它自然而然有这个矛盾,所以什么(人工智能)“取代人”,我是坚决不相信的。
这是John Corcoran写的,他是我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学哲学的,以前做过纽约布法罗州立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现在退休了。他写过一本专门的论文,描述形式逻辑是怎么起来的,亚里士多德开了个头,到布尔,到刚才我说的Laws of Thought,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一共)二十多页,这是关于人工智能渊源的一篇我认为(比较好的)。从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布尔的思维定理,这个中间理得蛮清楚的,所以我说追根溯源可以到亚里士多德这里的“三段论”。
在莱布尼茨之前,罗门和卢乐最早提出了制造逻辑通用机的建议,莱布尼茨还自己弄过一个机械计算机,当然只是一种想法,做没做就不知道了。到了布尔,大家知道他创立了逻辑代数、也就是布尔代数,现在的计算机、逻辑电路、电路设计都靠布尔代数做基础。然后就是巴贝奇设计并制作了第一台差分机和分析机,后来就是维纳创立了控制论。把Cybernetics翻译成控制论是比较荒唐的,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学的控制,自动化控制里面的控制,没有一个方程是Cybernetics中数学方程里面的。
真正有的是钱学森那个工程控制论里面的,所以钱学森为什么要提工程控制论,他是有这个道理的。现在你要让控制论再翻译的话,翻译成人工智能更合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计算神经学都是Cybernetics引发出来的。后来我看了一篇东西关于为什么要把Cybernetics翻译成控制论,(其实)是一帮文科生弄的,最初是学哲学的人弄出来的,想翻译成“大脑机器”、“思维机器”,后来觉得不合适,最后觉得Cybernetics也有控制的意思就把它翻译成控制论,其实除了反馈的思想,跟控制真不相关,跟今天的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计算神经学还有大脑的研究、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非常相关。
 
 
图灵也是个传奇式人物,写了《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他定义了一个Church-Turing Thesis, 只要是能数的都可以算出来,所以现在的计算机称为通用计算机。他在哲学杂志上发表的《计算机器与人工智能》(贡献很大)。他最有名的就是“图灵测试”,其实图灵测试跟人工智能也没多大关系,它顶多是个问答智能。如果问答之间无法分辨是人,那么你就通过了。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我看后来好多有名的科学家还引这个新闻,说冒充乌克兰小孩的程序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了图灵测试的程序,这纯属胡来,就是忽悠人。没想到我们一些很有名的科学家也相信这个东西,这就叫以讹传讹。这并不是图灵测试的原意。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本书(《最有人性的“人”》),有个人卧底去参加每年举办的图灵测试,想看一下怎么做的(写下了这本书)。(现在的测试)不是想着怎么智能,是想着怎么跟裁判员斗,用一些虚假装懵或者犯一些人的错误让(裁判)觉得这是人而不是程序,所以后来成了娱乐工具而不是测试智能的东西。
 
 
所以人工智能的起源来自于56年的这个会议。这里面列了九个人,它那个立项书上面写的是十个人,最后参加的人是十几个人,学校里一些数学系的老师也参加了这个,(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McCarthy,再一个就是Minsky。
这就是Herbert的定义,符号学派里面功劳最大的,他还得过经济学诺贝尔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Herbert Simon的定义,Minsky的定义,这是温斯顿的定义,他写过《人工智能》这本书,蛮有名的一本教科书,还有其他人各种各样的定义,我就不展开了,这就是早期的发展。先是Newell这个学派,他们做的就是Logic Theorist,完全受《数学原理》(罗素和怀德海著)影响。最初我们叫它GPS,跟我们导航没有任何关系,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
那么当年西蒙预测十年内(68年以前)(数字式电脑)将获得棋王的桂冠;十年之后再次预言,85年之前,男人能做的电脑都能做,有一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计算机不能生孩子,所以有时候女人能做的事情机器还是做不了。所以吹大了不好,一个冬天连着一个冬天。对图灵测试其实大家很早就有意见,一个叫Winograd(的人),他提出自己的一个测试。当年的专家系统热起来了,我相信过段时间专家系统还要热起来。
2006年,人工智能50周年的时候,我自己任主编的杂志评选出了人工智能10佳,第一次名人堂(Hall of Fame)就评了这10个人。其中只有2个人当时没得过图灵奖,后来一个也得了,现在只有Nilsson没得。但是这十人中我觉得Nilsson的贡献最大,他是把人工智能从文学变成科学功劳最大的一个人。这个领域的人大家都知道,几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都是他写的。这个机器学习的第一本书也是他写的,不过不叫机器学习,而是叫学习机器(Learning Machine)。神经元方法在他的书里面都有提及。
第一个人是Feigenbaum,他在专家系统做的事最多。
第二个人是McCarthy,我说他是功劳最大的,“人工智能”是他提的,人工智能里面最有名的LISP语言也是他发明的。
第三个是今年刚去世的Marvin Minsky,他认为自己是认知科学家,他是最早提出神经元网络的人之一,却也是他一手把神经元网络推向冬天的人,用XOR判定一句话扼杀了神经元网络的发展。
这个人(道格·恩格勒巴特)我其实很佩服他,当时很多人反对将他作为人工智能专家,我是几乎跟别人撕破脸也要把他放上去的,他是Internet的实际创始人。大家现在整天用的鼠标是他发明的,超链接也是他发明的,他女儿说这个人的思维总是超过别人至少二十年,我觉得说得太对了。他当时为什么发明了Internet呢?二战的时候他是当兵的,驻扎在菲律宾,当时美国怕当兵的没事干,就给他们发文学杂志,有本杂志叫《Atlantic》。其中Bush(不是那个总统Bush)写了一篇散文《As We May Think》,提出一个想法,将来你发明一个东西,把你和图书馆什么的都联系在一起。
现代的个人计算机就是它的雏形,它的功能还远远没实现,所以这个想法就激发了Douglas,然后他决定博士论文就做这个了,于是去到了伯克利。毕业之后,没法继续做,于是跑到了斯坦福继续研究。申请经费时,把一个房间我们开会的图像传到另一个房间,两个房间连起来,这就是Internet的开始。他写过一个报告,叫《Augmented Human Intellectual》,就是现在我们说的AR,意思是人类智能扩展。
Tim Berners-Lee大家都知道,发明了万维网。
Lotfi Zadeh上榜一开始大家也是反对的,他的研究跟控制不太相关,他是模糊逻辑的创始人。
Noam Chomsky也是比较有争议的。
我对Raj Reddy持保留意见,但是他运气不错,他的学生和位置都很好。是机器人研究院的第一任主任。
现在我们用的好多是Judea的技术,他是加州大学的一名教授。我们现在的概率图等等都是基于他的想法。
最后就是Nilsson,第一个移动机器人是他们做的,很多搜索方法也是他发明的。他写过《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等书,都是我们领域里面最经典的著作。他把人工智能从文学变成了科学,功劳最大。这张照片是上个月我和Nilsson在他退休后的养老院里拍的。
人工智能分为三个学派:纯净派(符号主义)靠逻辑推导,邋遢派(行为主义)由维纳提出,联结主义就是神经元网络,(其实在我看来)它跟大脑的关系就是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差得远呢。
人工智能分为三个学派:纯净派(符号主义)靠逻辑推导,邋遢派(行为主义)由维纳提出,联结主义就是神经元网络,(其实在我看来)它跟大脑的关系就是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差得远呢。
今天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大脑计划。我对这件事有过教训,94年的时候我也研究过这些,后来完不成就不再尝试了。但是我认为它对治疗人类的疾病有一些帮助。
有人问过我AlphaGo和深蓝有什么区别?有人说它还不如深蓝。在我看来它们是天与地的区别。深蓝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算到哪儿大家都是知道的;AlphaGo 是算到哪儿你不知道,它的网络把你的特征提取出来,提取的是什么没人知道,设计算法的人都不知道,这个特征又形成什么样的特征空间也没人知道。我觉得智能就是没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就不是智能了。
就跟深蓝的算法一样,本质就是应用数学、逻辑数学。我觉得AlphaGo起了一个好头。刚开始大家都对它表示怀疑,连特征是什么都解释不了,但慢慢发现图像识别很有用。机器翻译以前精度很差,用了深度学习之后,精度大大提高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同声翻译、网络翻译觉得能用,这都要归结于深度学习。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解答、沟通数学没有用,这在我看来是智能的最重要的特征。
但是深度学习也有自己的局限性,“If you just have a single problem to solve, then fine, go ahead and use a neural network. But if you want to do science and understand how to choose architectures, or how to go to a new problem,  you have to understand what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can and can not do.”。所以我对强人工智能至今看不到希望,将来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就是它可以了,我也不认为它会对人类形成威胁。能不能对人造成伤害?当然了,双刃剑。但是本质上只有人类才能消灭人类,才能威胁人类。所以Minsky有些话在我看来说得非常到位。
计算智能还有一大块是模糊系统、神经元和遗传,当年是三大核心。现在又加入了其它的算法,它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简单,我们用它来做过很多事情,包括无人车的驾驶、无人矿山机器人等等。当年日本用得最多,他们主要用在电器上。
其实需要那么复杂吗?我不觉得。以前都用PID,但是好多西方公司早已把它专利化了,所以人们想出个新名词:计算智能。这个名词让它躲过很多专利的问题。还有语言识别,比如中科大的公司讯飞,做的非常好,他们也要变成这个人工智能公司。还有各种各样的仿生机器人,我们实验室机器鱼,还有智能车。
其实智能车技术早就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还有无人机,我们中国就有大疆公司(在做)。但我觉得(人工智能)最大一块就应该是知识机器人、软件机器人。然后物理机器人、知识机器人和软件机器人合起来形成所谓的平行机器人,我觉得这才是(人工智能)的未来。但是这个离我们还很远,现在让机器人开门都很费劲儿,更别说机器人成为人类的伴侣。如果(有人提出)20年之内能实现这些,只有三种情况——要不你是傻子,要不那个人是骗子,要不就是大家演电影。
我觉得人工智能(行业)最悲哀的是,要不是冬天,就是夏天,没有春天和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工智能只有小秋天,这是一件蛮悲哀的事情。人工智能大大小小至少有九次冬天。如:87年LISP市场奔溃,那时各种各样专家系统、专家医生。现在智慧健康又重新做起来了。(人工智能)第一个冬天是翻译。
 
 
 
有一个很简单例子,“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的英文意思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flesh是人体、精神的意思。结果被翻译成:伏特加酒是好的,可惜肉是烂了,即酒香而肉臭。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下子就变成(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冬天。后来Logical符号救了它。 《Logical Found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Nilsson的一本书。我记得是86年读的这本书,后来国内一个杂志约稿,我就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本书。
第二个冬天,Minskey和Papert两个人用了一层神经元,在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上叫XOR的问题,没通过。他们就把结论扩展,给美国军方写的那个报告里面,说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话,整个研究领域就停滞了。由于没有研究经费,十年没有人再敢碰这个课题。后来,这两个人说自己没有说Perceptron毫无科学价值,但是当时却是白纸黑字这么写的。
我在Minskey去世的时候写过一篇纪念的文章,好事坏事我都列出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Perceptron只是一层的神经元网络,发明这个Perceptron网的Rosenblatt也是犹太人,跟他俩人是一个中学的(校友)。我觉得这里面有科学之外的原因,导致他们把话说的这么绝。很可惜,十年之内就没有人再碰这个,一直到86年PDP出来,BP算法出来,神经元网络又回来了,才有我们今天的深度网络。
第三个冬天是英国一个报告。后面出现Lisp Machines和日本的五代机。这个浪头我赶上了,当时我对这个算法还是蛮感兴趣,我花了很多功夫在Logic Programming上。那时候日本人说要他要拿出多少钱来做这个基于模式识别的计算机,最后也不了了之。这是(人工智能)很大的一个冬天。我自己是看了很多Logic Programming的书,我觉得Kowalski的书是最好的。我当时还写了一本书还专门介绍这本书。
最后,Hinton参加了第一次“复活”。现在的深度学习领域主要的领军人物还是Hinton。另外一拨人写了一本书叫《On Intelligence》,咱们中国人翻译成人工智能的未来,我认为人家只是论人工智能。现在大脑的这块东西都基于(霍金斯)这本书,他后来去办企业了。我写过一个评论,这些东西都在我科学网的博客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来了,小心你的饭碗不保
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终极大决战不可避免?
【科技评论】科技公司的'军备竞赛':人工智能迎来大爆发
人工智能达到人类水平,触手可及
人工智能将让每个平凡人更伟大
一个人工智能的自述:人类帝国的覆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