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有机会去大兴安岭旅行,别忘了带上这一本丨小说8分钟



小说8分钟




“如果我们把生活着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比喻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的话,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纵横交错的血管,而它的骨骼就是由众多山峦构成的,那些山峦属于大兴安岭山脉。”



对于阅读者来说,迟子建是一个令人放心的作家,也就是说,她不会让你失望。在读《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前,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于她的中短篇小说和为数不多的散文。我至今仍可历数她至少十篇以上给人印象深刻的中短小说篇名,比如《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等等。但是我一直觉得,以她的语言方式和结构方式,写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而能保持中短篇小说建立起的文学标杆,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在她的长篇《伪满洲国》出版后,我即从各种消息中证实了自己的这种担心。


但是,我终于还是读了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最初的原因是它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授奖辞中说它,“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

点击图片可阅读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哦!

作品以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一个民族的生存、坚守和文化变迁。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是它的第一个句子。这些比喻的、完成式的、叹息着的句子,有一种来自命运本身的苍茫意味,简约、直接,使忧伤与诗意洋溢而出,为整部作品确定了基调。

 

到底是谁破坏了鄂温克宁静的生活?不是野兽、不是土匪、也不是日本侵略者。当森林开始成为重要的建设物资,瓦罗加说:“他们不光是把树伐了往外运,他们天天还烧活着的树,这林子早晚有一天要被他们砍光、烧光,到时,我们和驯鹿怎么活呢?”没有一个鄂温克人愿意走出那片林海,他们是这个世间最纯净的民族。曾经有一位汉族乡长动员他们下山,并游说他们驯鹿离开你们在山里一样能活下去,山下可以养猪养牛。鄂温克人这样回答那位乡长:“我们的驯鹿,他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儿,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见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和牛怎么能跟驯鹿比呢?”也许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认知自然的方式,而如今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却像是触摸到一块冰冷的化石。
    

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唯心”色彩,大自然中的树木、野兽、河流、天空、星月,有着和人一样的灵性,或者说是神性,这使它超脱出我们当下的尘世经验,显现出清新、原始的格调。奇怪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它常常引发我类似怀乡的忧愁——我会忽然想念已经远逝的葱茏岁月、想念少年时代的田野、某个初春曾经去过的山林,想念起初恋或者倾心夜谈的朋友。
    

有多个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性挽歌,如果以一个读者看,这首挽歌并不单单是哪个民族的挽歌,抑或还可以说是一曲关于某种美好生活的挽歌、关于人类某种价值观和生命方式的挽歌。人们仰望天空,沉醉河流和山林,心中敬畏神明,唱着单纯的歌曲,生于“风声”,最后又被埋葬于风中。作品中除了作为主要人物的形象之外,更为动人的是变化的白云、闪烁的星光、能望见天空的希楞柱、驯鹿、月亮、萨满的舞蹈、桦树与松树、明亮的流水,它们既是人物的生活背景和依据,也同样是书中的主角。它们共同构了这个世界美好而又脆弱、欢乐与苦难交织、幸福中满含悲伤的生命景象。

“精神清冽,内心温暖。”我这样指认迟子建小说的特质,她的一系列以中国最北方为地理环境的小说,大多有着白雪墓园般的安静,空气寒冷,一尘不染,却又有着静静燃烧的火堆般的心情。在那里,人类有着美好的品行,似乎人类与世界、自然以及宿命已经和解,因此苦难和死亡不再是可怕的和痛苦的,而仅是生命的另一内容。如今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除了她一如既往的真挚、澄澈和温情脉脉,我从中读到了更多的哀伤和悲悯。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具有宽阔深刻的悲悯情怀,才有可能走向伟大!那么这部作品是一个作家持续成长的结果?还是迟子建本人的生命历程获得了文学上的补偿?
    

我曾从作家王树增口中听说,当年在北师大作家班同学时期,莫言和迟子建是两位最勤奋的作家,每天就是大量读书、写作,据称迟子建每天能写一万字。这点,我们从迟子建海量的作品中就可以想见。“天赋是靠不住的,出类拔萃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另外,作家的个人经历也会影响她的作品。大约在2002年,也就是写作这部作品的三年前,迟子建的丈夫因车祸撒手人寰,一对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情侣从此天人永隔,可以想见,那种悲伤是如何让迟子建身心痛彻,我们并不知道在以后数年她如何从中恢复,在她的生命中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但是我相信,《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中,有了以前所没有的东西,看看她对一个个死亡的描述,那里有多少沉重的的叹息和无奈的与泪水!
       

我以为,中文之美包括了多个层面,每个字词在它有本来意义之外,还有着独特的形状,独特的色彩,独特的声响,甚至还有独特的味道和触感。从事写作的人,如果反复推敲过一万个以上的好句子,最好是你曾经有较长的诗歌写作经验,就一定会对文字的形状、色彩、明暗、声音和气味有所领会。
    

迟子建这部作品中的语言,可能是她作品中最好的语言,比喻丰富,感情充沛,色彩绚烂,节奏感极强,就像那条闪光的额尔古纳河,丰盈、宽阔,伴随着风的歌吟,在夏日山谷中汤汤流动。当然,它述说的是一个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故事,关于美与哀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出现和消逝的故事。

点击图片可阅读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哦! 

我的所有关于“好”的感想,基于本书的前两个部分,“清晨”和“正午”。我认为“黄昏”一章的写作水准与另外的部分有着较大的差距,它显得驳杂、气短,就像一个奔跑者忽然力有不逮,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这不能归结于本章所要表达的时代内容,即使单从语言上看,它的节奏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了。

    

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对一个作家心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即使作家有很充分的准备、很充沛的激情,也需要掌握合适的进度。在后面的跋中,作者说自己两个多月写成了它,而在第二卷之后回了哈尔滨,依我看,就是从那里,第三卷发生了松弛和溃散。
    

那么,如果你去阅读它,用心地看“清晨”“正午”“半个月亮爬上来”和“跋”好了。“黄昏”一章,完全可以读得更快些。

 

如果你有机会去大兴安岭旅行,别忘了带上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那片林海会因迟子建的文字而永埋记忆!

——end——







2016年增刊第3期目录



实力再现

米谷/王祥夫

创作谈/从深水里浮上来

丁香弄/薛舒

创作谈/生活不胜其烦


现实立场


我略知她一二/吕魁

创作谈/那些花儿

乌木 /申剑

创作谈/梧桐未老西风老

孔雀/商夏周

创作谈/对写作的感想

声名狼藉的秋天/曹军庆

创作谈/这个秋天阴雨绵绵

石头生 /温燕霞

创作谈/用文字砌一个人

后情书 /杨帆

创作谈/受到重击的心脏也能散发馨香


新锐出发

迷津/高晓枫

创作谈/命运的悖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老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曲挽歌——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专访迟子建 | 悲苦是蜜,全凭心酿
阅读——迟子建和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驯鹿精灵
【名师名家名人坛】杨岸森|《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支苍凉的长歌
迟子建:愿能人生九十,望窗外自然老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