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府邸】僧王府
晚清较为活跃的诸蒙古王公中,有因洋务、教育而闻名的贡王,有活跃在政坛的那王,有为满清忧国忧民者,也有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向强权求荣者,有乐于享受生活者,也有征战沙场者,今天要说的僧格林沁就属于为国尽忠、戎马一生的蒙古王爷。
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生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台吉家庭,早年贫寒。道光五年,过继给科尔沁左后旗郡王为子嗣,同年承袭该郡王爵。道光三十年,皇帝驾崩时为顾命大臣之一。咸丰三年,赐努尔哈赤刀,率京城诸营及察哈尔蒙八旗军,与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王公出兵围剿太平天国,屡立战功。英法联军入侵时为主战派,曾建议举全国之兵抗击列强,朝廷虽抗击但未调动全国兵力,虽有小胜却不足以支撑全局,以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条约告终,此时僧王的政敌便以此为话柄,皇帝不明所以,便隔去僧格林沁的郡王爵。咸丰十年,恢复郡王爵,命其与捻军作战。同治元年,恢复博多勒噶台亲王爵,并诏世袭罔替,继续率蒙古兵征战捻军。同志四年,在山东曹州与捻军作战时,陷入重围,后率部众突围,被捻军士兵杀死在麦田中,享年五十五。赐谥忠。《清史稿》曾评价道:“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
 
有关王府范围的描述及疑问:
僧格林沁亲王府位于北京东城的炒豆胡同,冯其利先生描述的此府范围为:东临大街,西接福祥寺,后边是板厂胡同。这么说来,僧王府整个占了炒豆的一条胡同,网上介绍也皆如此。不过炒豆胡同正中有一条连接到板厂胡同的夹道,至今仍存,不知这在当初作何用途。所以我觉得僧王府仅为中部夹道之西,占炒豆胡同一半,当然空口无凭,只是引出一下这个问题,待诸君看过下文后,对此问有所理解时,就请指教!
 
僧王府的来历:
僧王府的第一个主人并不是僧格林沁,而是上一代博多勒噶台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索特纳木多布济尚仁宗三女庄敬公主,公主府在炒豆胡同。公主死后,公主府上交内务府,按朱家溍先生考证,上交公主府后,索特纳木多布济仍住在自己的府中,这个他自己的府就是后来僧王府的中、西二所。又据《顺天府志》记载:“府为忠王所建”,关于这个,朱家溍先生也找到了相应的解释,此府原先仅中、西二所,是在僧王时,把中、西二所稍作改建并与东所连成一个整体。
关于这个东所,是前杭州织造福德宅,因其任期内短交银两而以房产抵押,而后被僧格林沁购买,购买的时间是道光七年前后。东所的建筑风格与西、中二所迥然不同,一派江南风光。僧格林沁改造王府时,把中、西与东连在一起后,因原先索王府正门在中所,与三所相对,位置过于偏西,僧王便把王府正门向东迁移,建在了东所的位置上,这就是现今我们所能看见的面阔三间的僧王府正门。
 
僧王府原规制:
僧王府分东、中、西三所,各四进,每所又分两三院,其中中、西所为原先索王府建筑风格,东所为前杭州织造福德宅的江南风格,用料亦不同。以东所正院的门为府门,但王府主路仍在中所,所以进入府门要沿着倒座房一路向西,进入中所的仪门后方才进入主路。中所正院正房面阔三间带耳房,内部均为“金砖漫地”,这就是僧王府的正殿,僧王死后的灵堂也搭建于此,西太后、同治帝也来此祭奠;西所第三进正房内有戏台设置;东所正院正房为寝殿;东所东院有花厅、抄手游廊、藤萝架、山石等。
 
阿王之后的僧王府:
僧王死后,爵位传给其子伯彦讷谟祜,是为伯王,伯王死后有伯王之子阿穆尔灵圭,为阿王,民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国会议员,1930年去世。阿穆尔灵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逐渐卖掉僧王府,据冯其利先生引用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中提到:“该府西部成为温泉中学,中部为朱家溍先生家所买,东部除一部分留下外,其余卖给了为西北军。”这里所说的东、中、西部就是朱先生所指的东、中、西三所。
由于阿王把王府卖给了数家,所以原先只有两个门的僧王府,前后又多开了十几个门,僧王府规制满目疮痍的景象也是从那会开始的。
建国后朱家溍先生把中所卖给煤炭部,朱家存16间半,中所正院正房为煤炭部部长家,中所正院后房仍归朱家所有,曾随母亲到朱阿姨家做客,朱阿姨把中所正院后房西厢房南的一块几平米的地改为小菜园,搬个椅凳坐在其中甚是惬意。东所正院后罩房现在是街道办,前几年修新。东所东院为侣松园宾馆,其内建筑修饰一新,经常有几个老外在其中边品茶,边欣赏着胡同中的傍晚。
 
现今的遗存:
除了上节所述的几个大块遗存,其余均沦为大杂院,杂乱不堪。
原僧王府的东所正院的王府正门仍存,十分醒目,面阔三间中开一间,门内第一排房已翻新;第二排面阔三间,仍是老房,这就是当时的王府寝殿;再向后由于私搭乱建的原因看不出规制;不过从板厂胡同可以看见中路的后罩房,同样修葺一新。
原东所东院为侣松园宾馆,在其中仅有两套院,其中有游廊和一个翻新的亭子,并未找到假山、花厅等。
原东所某院,正门向西为炒豆67号,广亮大门;可见一排老房,彩绘仍存。复向西为69号,内有影壁,第一进为穿堂房,第二进建筑被拆,第三进虽为老房,但屋顶变为水泥瓦,东西厢房仍存有彩绘,第三进老房有耳房。
原中所东院是再向西的75号,广亮大门,门墩精美,内有影壁,可见第一进房和第二进厢房。
原中所正院是再向西的一路,广亮大门,门侧配有“僧王府”文保标牌及介绍,因此很多人都误认为僧王府仅此一路,广亮大门内有精美的抱枕石,门内有垂花门,总共三进院,第一进为大杂院,垂花门内为某部长住宅,第三进为朱家后人所住。
此路之西还有房,当为西所,应属于现今南锣众商户的范围了。
 
炒豆胡同僧亲王府世系:(在僧王府中的科尔沁左翼后旗亲王)
    第十代    索特那木多布济  第十代博多勒噶台亲王
第十一代  僧格林沁        索特那木多布济嗣子
        第十二代  伯彦讷谟祜      僧格林沁之子
        第十三代  阿穆尔灵圭      末代,伯彦讷谟祜之子
 
    草根三品官
    NJ    原创
  

僧王府中所正院门,原先僧王府的二座门,这就是其一,这也是老的索王府正门

现在这个门旁有一文保标牌和介绍

2014.7照



中所正院正门内的精美石雕,不容错过~

2014.7照

 

Ps:2013.2曾照过一次僧王府,照片竟然找不到了...哭....



僧王府中所正院正房后照,也就是正殿



中所正院正殿和其西厢房的一角



戬榖,这是朱家溍先生放在自家墙上的,以此纪念中所正院影壁上的木质“戬榖”



中所正院正殿耳房的彩绘



中所正院正殿耳房的彩绘

 

西所连山顶房子

好像就是朱家溍先生说的那个可以作为戏台的房子

 

 



炒豆75号,民国后开的门,似为中所东院



砖雕也很漂亮



75号门墩也精美



75号影壁



75号影壁一角



75号影壁一角

 


东所正院正门,也就是僧王府的正门



东所正院正门,僧王府的正门

 

僧王府正门的砖雕



僧王府正门内



正门门墩



东所正院第一排房



东所正院正房,以前的寝殿



东所正院第三排房



东所某房



东所某院的房背面



东所某院某排房



东所正院游廊



东所游廊



东所正院最后一进



东所正院,僧王府后罩房

 


炒豆67号,民国时新开门,似为东所西院



67号门墩



67号第一排房,穿堂房



67号第二排房



67号第二排房彩绘



69号,似属于东所



69号影壁



69号内的西厢房



69号第一排房是穿堂房



穿堂房内



69号内的某北房



69号内的某北房彩绘



我也不知道这里是哪里了...





两个墙山...一高一低

 


侣松园宾馆内,东所东院某房

反正肯定是翻建的。。

 


这个只有一半的亭子....



东所东院某房



东所东院此起彼伏的屋顶

那个最高的不是王府原貌..是宾馆后修的

 


僧王府正门夜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惑炒豆胡同那些曾是僧王府的院落(多图)
 崇礼住宅、孚王府、可园
郭尔罗斯前旗王府 ~ 王爷府
四合院——院门的不同样式代表着古代等级制度的森严
住着乔东家的第五代孙——北京东城东四三条手机速写(下)
南官房胡同:敦王府旧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