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地区早期古镇成因初探

在上海地区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古镇。它们是偶然、还是必然形成的?本文试图对其成因作些初步探讨。

一、青龙镇

1、古镇历史

青龙镇遗址位于青浦区白鹤镇。青龙镇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在宋代达到鼎盛。它是上海地区陆上设立的第一个镇,也是1000多年前的上海经济中心。当地有“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镇”之说。

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

青龙镇人杰地灵,名人荟翠,著名宋大画家米芾在108231岁任青龙镇镇监。杜牧、白居易、梅圣俞、范仲淹、苏东坡、秦观、韩世忠、海瑞等名人志士留下的遗迹或诗篇不胜枚举。

 2、成因初探

唐代时吴淞江的出海口,与现在的杭州湾非常相似,形似喇叭:上游小口在青龙镇,下游大口在浦东中部。大口很宽,有20里,南端在现浦东新区曹路镇境内,北端在高桥镇境内。因其幅员辽阔,波涛万顷,形似大海,故被称为华亭海。

由此看出,青龙镇处于喇叭口的顶端,是连接华亭、苏州、嘉兴甚至内陆腹地的咽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水上交通枢纽,海外商船可直抵青龙镇,使其成为盛极一时的贸易港口、古代上海的第一大镇。  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古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青龙镇是:成也吴淞江,败也吴淞江。曾经,吴淞江促成了青龙镇的崛起。但后来,随着吴淞江江面缩窄,航道淤浅,水道变迁,至元代,往来海船已不能驶入青龙镇港口。导致青龙镇迅速衰弱,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罢市舶司。从此曾经繁荣昌盛的青龙镇消失了。

二、上海镇

1、古镇历史

上海古镇的早期历史要比青龙镇逊色得多。青龙镇繁华之时,上海还是个荒凉的小渔村。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上海镇”,并派镇将驻守。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朝廷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此之所谓上海建城700年之说的由来。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2、成因初探

吴淞江淤塞,使得青龙镇衰败。而处于下游的上海古镇却因祸得福、取而代之。因吴淞江上游淤浅,加上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吴淞江的支流上海浦(“上海”即由此得名,今天已成黄浦江的一部分)。南宋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此地为入海口,有海上往来之便,中外贸易,咸集于此。海运漕粮,更增其盛。至乾隆嘉庆之际,往日蕞尔渔村,发展成为世所习称的“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但上海真正名扬四海、快速崛起,无疑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历史也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列强在给上海带来侵略和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和科技,加速了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三、崇明镇

1、古镇历史

唐代神龙元年(705)设镇,取名“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设天赐盐场,隶通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崇明州,隶扬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96)由州为县。

崇明沙洲涨坍变化无定,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因此在元明两代的230年中,前后五次迁城,故有“五迁六建”之说。

2、成因初探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地处万里长江之口,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从其“长江门户”之称,可见其地理之利。崇明藉此成为如今上海地区成立最早、级别最高的一个古镇。

首先是成立最早的古镇:过去说“青龙镇是上海设立的第一个镇”,因为过去崇明不属上海;崇明1958年划归上海以后,它才是上海成立最早的古镇。现在不少人,不知是不晓得此段历史,还是出于对崇明的偏见,仍在说“青龙镇是上海设立的第一个镇”。

其次是级别最高的古镇:青龙古镇到最后还是个“镇”。上海古镇虽然由镇升“县”(1927年以后成市,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崇明在元代曾经升格为“州”,所以说它是级别最高的古镇。如果崇明没有经历“五迁六建”,其历史文化底蕴,定会超过其它两镇。

四、高桥镇

1、古镇历史

高桥古镇的前身为清浦古镇,虽然历史很长,但它只是一个贸易集镇,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里,从来没有“镇”的行政建置。它开始属于昆山县临江乡第八都,南宋淳祐直至清代末年,一直属于嘉定县和宝山县的依仁乡第八都。由于古镇地处江东,不便管理,故清代中期在高桥设立宝山分县,单独管理。

高桥地区南宋时期已经拥有一寺五庵,这在整个上海地区独一无二。说明当年清浦已成为人口众多、佛教盛行、商业繁荣的集市小镇。 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清浦镇……田土丰腴,人民殷富,为通邑诸乡之冠。”意思是说,清浦镇在整个嘉定各乡是最富裕的。

清代《江东志》记载:至明代中叶,清浦镇已“市居稠密,商贾日繁。寺屹立中央,三庵鼎峙,巍坊矗立。冠盖喧阗,名人接迹。成弘时亦一都之会也。”可见,明成化弘治年间,是清浦镇的鼎盛时期。

2、成因初探

清浦古镇的形成以及发展,离不开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宋代高桥成为四面是水的海岛,既是万里长江第一镇,也是百里吴淞第一镇。

首先是水上交通的咽喉:充分利用高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沙船运输形成支柱产业,清浦集镇商业贸易发达。其次是煮海制盐的宝地:南宋建炎年间高桥有清浦盐场,古代的盐和铁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质,所以产地大多富裕。第三是躲避战乱的福地:南宋初时,大批北方达官贵人随宋室南渡,进入胡骑不至、避世隐居的高桥岛,落户清浦,加速地区发展。第四是海防御敌的要塞:高桥曾经先后建过四座军事城堡,军队驻扎甚多。以上综合因素,造就了高桥古镇的繁荣昌盛。

总而言之,上海早期的几个古镇,其辉煌历史各不不同。但其成因却有一个共同点:处于水上交通的咽喉,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古镇悄悄“走红” 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
这11条快被遗忘的老街,逛到第一个就已泪目……
上海轨道交通崇明线今天迈出重要一步,今年上海还有这四条线255公里地铁在建
幸福中国年——青龙古镇赶庙会
万里长江第一镇(1)仰贤堂
上海继张堰古镇后,又一古镇走红,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美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