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青俊‖散文:洁白的云朵

洁白的云朵

——致母亲

/陈青俊

云在天上,云在云端。

云在人们的视线里行走,云在人们的心里绽放。云里来,云里去,那该是多么飘逸的童话。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无限地憧憬着天空中洁白的云朵,就象那孩提时向往春风吻断绿色的风筝,还有柳叶儿被风吹着打着旋儿飘落一地的清新。
然而,这希望对于母亲来说那是我的奢望,并非是母亲不会扎几只绿色的风筝,她扎的风筝倒是美丽极了,只是母亲唤不来春风。
记忆中的故乡是在新疆兵团农场的一个边境连队,家门前有潺潺而过的小河,连队背靠白虎山,相传薛仁贵征西就安营扎寨在这白虎山上。
家乡的天空是极纯净的、云朵更是洁白、美丽的。清晨一早起来看云,云是雪白无暇的,就像是皑皑的白雪从天而降。
到了中午,云朵的颜色就成了乳白色,跟牛奶的颜色相近。而到了下午,彩霞染红了天空,当阳光透过了云朵,呈现出血红加橙黄的颜色,灿烂无比。
如今,在天府之国我就再也见不到这纯净的云了。不知待到何时,我才能够重温这种家乡的感觉,再看到这样美丽而又神奇的景色。
有时,我常常会做梦,会梦里见到云朵,那优美的云朵里有多少童年的记忆,那大地为舞台,蓝天为帷幕的童稚的往事、无邪的嬉戏,多么诱人,多么难忘……
但时过境迁,那儿时的一些趣事怕已化作朵朵白云,一去而不复返了。
夏天最让我难忘的是麦收季节。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兵团农场的麦田都是按千亩种植的,甚至一块地都有四、五千亩。毎当麦熟时,风吹着金黄的麦田,形成一圈又一圈的麦浪,万倾碧波中,十几台收割机群在滚滚的麦海中穿行,场面很是壮观。
天空中,朵朵白云下,麦穂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
那时,收麦季节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和小红、建国、星星、玉珍、燕彩等小伙伴们跟在收割机后专捡收割机漏洒的麦子。有时,我们凭经验,掀起一堆麦杆,下面就是一堆黄澄澄的麦粒。战果颇丰,不一会儿,就捡拾了整整一麻袋麦粒,直到背不动了,才收兵回家。
傍晚时分,母亲站在门前迎接我的归来。此时的她,不顾一天的劳顿,她慈爱地接过沉甸甸的袋子,说:“万林(笔者小名)你咋捡拾这么多麦子?”
 “妈,我们战果丰盛……”接着我就把捡拾麦子的经过向妈妈诉说了一遍。
谁知,母亲听后非但没高兴,反而还沉着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万林,这些麦粒咱不能要,你看啊,你这些麦粒都是从收割机里漏出来的,是连队的财物,这和偷连队的公物有什么区别。”她缓了缓又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做人有做人的品质,所以这麦粒咱送回去,好吗?……”
望着母亲慈爱的眼神,看着她一身疲惫的身影,细细品味着她的话我的心里为之一震。是的,母亲的话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高兴地和她一起把麦子送到连队的大场。
有了母亲的话,我再也没有跟在收割机后捡拾小麦了。而且,凭我的表现,我也加入了连队组织的“三夏”少年护粮队。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一头青丝也由灰逐渐变白了。而我却依然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那略带苦、略带咸、略带腥的迹味使我终身难忘。
母亲为我们耗尽了心血,但我们却无法给母亲一丝安慰。离别十几年里,我时时牢记母亲的话,无论是生活、无论是做人,母亲的话始终警醒在我梦里。
母亲是六十年代从秀美的中原河南支边来到西部农场的,她跟随着老军垦的父亲,先是从条件较好的下野地农场,又转到条件艰苦的塔额垦区,最后来到边境五连。母亲和众多的女垦荒者一样,战严寒、斗酷暑,十冬腊月和男人一样跳进冰冷的雪水里修大渠,开荒地,夜间在上千亩的麦地里浇水。她曾凭着一把铁锨和一盏号子灯逼退过七、八只狼的围攻,直到救援的人们赶来,她才摊软在地下。
我的母亲葛桂英,一个兵团战士,十几年来,她与千千万万兵团人一样,在亘古荒原战天斗地,屯垦戍边,保卫国家,贡献了青春,抛洒了热血,一生献给了伟大的兵团事业。她其实就是千万垦荒者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是我的母亲,也是千万兵团拓荒人的伟大的母亲。
岁月的春夏秋冬就这样匆匆而过,我不知道是应该悲哀还是应该欣喜,是为云朵陶醉。也许,在我踏上云端时,我才知道,这云是并不纯净的,它溶有许多苦涩的泪水。但母亲的白发总飘忽在我的眼前,唤醒我陈旧的记忆。
哦,此时此刻,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
蔚蓝的天空中云朵各种各样,我突然看见天空中最远的那一处,有一堆云团围聚在一起,像是天空中的一团巨大的棉花糖在飘动。那是一团美丽的云,那是我的母亲啊,那也是小红的母亲,星星的母亲,玉珍的母亲啊!

母亲,那是一团飘在西部天空中永远洁白的云朵……

作者简介:陈青俊、男、汉族,笔名竹青。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武装警察直属大队服役,在新疆兵团这块热土生活、工作30余年,助理记者职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十几年。1993年入川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定居。自1981年在《新疆文学》发表第一首诗作山村雨》以来,先后在萌芽》、中国西部文学》、星星诗刊》、工人日报》、芒种诗歌报》、《绿洲》文学、风帆诗刊》、山野文学》、绿风诗刊》、伊犁河》文学、中国农垦》、农村青年》、牡丹》文学、新疆日报》、新疆青年》杂志、兵团日报》、博格达》文学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杂记等1200余首(篇)。多首诗歌分别被收录香港天地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新疆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诗集。1989年诗歌大莽原的生命》获首届华夏青年文学大奖赛二等奖,198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作家文学创作讲习班学习,1984年加入新疆兵团作家协会。

平台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青岁月-专栏] 麦收季,话“三抢”/ 文:施扬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
郑州市作家协会《道上唯闻打麦声》
麦收
路俊岭:麦香 | 就读这篇
马鹏波: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