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漢泽,与本乎同名。继往圣绝学,续万世漢祀
苏漢泽
“天柱折,天倾西北”,很可能是陨石撞击导致地轴变动
该段神话记载全文如下: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山海经则这么记载:

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理解这段神话内容,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人“天圆地方”的基本看法。


然后,是关于“倾”的理解,基于“天圆地方”,天是不会塌的;而“天柱折”同时“地维绝”,但只是一座“不周山”崩坏,所以“天柱”就是“地维”,天柱不是支撑着天,而是维系着。

我们“倾盆”倒水,其实是将盆的一边翘起,这就是说,天本来是被维系着,如今“绳子(地维)”断了,西北角往上翘起,西北边的星星离古人更近了。

但作为现代人,我们知道星星的位置不会因为地球的变动而改变。所以,其实真相就是地轴发生的变动,从离我们更西北的地方移到了原本位置的东南方。

而”地陷东南“其实不是真的地陷,只是”海侵“。

关于共工,《山海经》这么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若按黄帝世系,则共工不可能与颛顼同时代,而《史记》也将共工记载在帝尧时代,甚至共工也曾经治水,但是失败。

于是治水失败的共工被妖魔化,并将之与大洪水相近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事件连在一起。因而“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与“大洪水”就慢慢变成两个时代的事件。实际上,很可能本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事。


关于史前大洪水,有不少的国内外传说,但关于“天倾西北”却基本上是我们独一份。之所以如此,因为星象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少,时间长了被遗忘,而我们因为西太平洋发生“天柱折”(陨石撞击),跟“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关联一起,于是被深刻记忆,演变成神话。

史前大洪水之前发生地轴偏移的证据,笔者找到两件比较靠谱的,其一是红山文化衰落以及神峁遗址的废弃。

其明确证据是,最近科研人员对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研究结果。这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漠大约只有4000多年历史,跟红山文化衰落直接关联。

对红山文化考古表明,该地区是一个依赖狩猎和捕鱼生活的人口密集的地区。通过分析发现,在5000到9000年前,浑善达克地区存在较深的水源,以及包括云杉、桦树、松树和橡树在内的植被。

研究人员发现,大约在4200年开始,浑善达克地区的地貌发生急剧变化,大面积的地区迅速干涸并变成沙漠。

而石峁是同时代仅见的石墙古城,而且面积巨大,使用时间短。这些特征,都说明石峁的出现跟环境剧变导致的战争有关,随后石峁周边环境也因为植被的破坏而急剧恶化导致被废弃。

地轴偏移的证据之二,就是西伯利亚的猛犸象在4000年前突然灭绝,而其最后灭绝的地点,北冰洋白令海峡附近的弗兰格尔岛


弗兰格尔岛上发现的猛犸象遗骸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表明该物种是突然灭绝的。

为了确定这一事件的催化剂,研究人员分析了77个猛犸象标本的碳、硫和锶的同位素组成,其中52个来自弗兰格尔岛,然后将结果与之前发表的欧亚大陆和阿拉斯加圣保罗岛猛犸象的数据进行比较。
在弗兰格尔岛发现的猛犸象的胶原蛋白和同位素组成并没有随着一万年前气候变暖而改变,而是一直保持不变,直到猛犸象消失。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弗兰格尔岛猛犸象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与西伯利亚猛犸象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反映了西伯利亚长毛象依赖脂肪储备来度过极其严酷的冰河世纪冬天的倾向,而弗兰格尔长毛象生活在较为温暖的环境中,根本不需要这样做,这可能意味着弗兰格尔岛长毛象没有做好应对北极极端天气的准备。
换言之,弗兰格尔岛的猛犸象很可能是因为气候急剧变化而灭绝,是灭绝时间,也指向4000年前。

石峁的经度在大约东经110度,以我们为参照,如今北极点的西北向是下图的黑线:


换言之,之前的北极点,很可能在格陵兰岛。这样的话,地轴偏转前,弗兰格尔岛就基本上不在北极圈了。也就是说,弗兰格尔岛的猛犸象,是在上一个冰河期白令海峡附近封冻时跑到弗兰格尔岛上的。然后独自演变,直到地轴变动导致岛上气候巨变而快速灭绝。

若是北极点沿上图黑线附近偏移20度,那么差不多就是地球以东经65度的赤道交点与地心为轴旋逆时针转:


如此,则印度洋周边的地区影响最小,恶性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亚与北非(撒哈拉)。欧洲整体变暖是向好,但这也导致欧洲史前文明相当匮乏。

关于东北亚,前面已经提到我们的红山文化突然衰落。

关于北非、撒哈拉,在大沙漠中部竟然有壁画:

1933年,法国骆驼兵队到达沙漠,不经意间竟然在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千米的壁画群,
考古专家们从壁画中发现,在距今三、四千年前,撒哈拉沙漠本是水草肥沃的草原,这里不仅人畜兴旺,文化也较为发达。
撒哈拉壁画所代表的文化没有像红山文化那样衰落的那么快,估计是因为沙漠绿洲的支持。 


反过来看,若不是降水量减少的太多,仅是环境破坏的话,自然本身有相当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

若是地轴变动,那么原来的极地冰川要融化,加上大规模陨石撞击导致的火山喷发引起的气温短期上升,海平面在短期内上涨很多是非常可能的事。

欧洲的话,还叠加从极地圈外围变成中高纬度,所以海面上升是迅速而巨大的。我们的话,是从相当低纬度上升到高纬度,正常而言,海平面是稍微降低的,但是陨石撞击应该是在西太平洋,而且是向西北方撞击,所引发的火山,加强了陨石引发的海啸,令黄淮平原淹没也很正常。

综上,“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神话故事,极可能是大规模陨石撞击导致地轴变动。大规模的陨石掉落,让古人想象成了“天柱折”。

发布于 2020-07-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岛到底有何魔力?在岛上生存短短5000年,猛犸象从6吨瘦身到2吨
全球面积最大的一百座岛屿(第92)——弗兰格尔岛
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弗兰格尔岛
俄罗斯最鸡肋领土:无法开发又不能放弃,联合国表示不给力
最后的猛犸象,是如何死去的
猛犸象在最后时刻,逃上了“弗兰格尔方舟”,然而方舟似乎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