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安释法】哪些被告人可以被判缓刑?




哪些被告人可以被判缓刑?


【原创】作者:眭柯夫、张峰源


关键词:犯罪群体、罪名、犯罪情节

为什么要有“缓刑”


“缓刑”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推迟执行刑罚”,通俗点说,就是法院觉得你虽然犯了错,但是情节较轻且主观恶性不强,属于比较好改造的对象,就不需要你直接去坐监了,让你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改过自新。比如说开车不小心撞死了人,你当时也没有什么主观恶性,但是你就是全责,事后你积极补偿受害人家属,取得了受害人家属谅解,法院一看这家伙没什么主观恶性,认罪态度也不错,又取得了受害人家属谅解,算了就缓刑吧。

还有,实践中存在一些案件,它们的证据比较单薄,案件情节明显比较轻微,或者犯罪动机或起因情有可源。这些案件处于罪与无罪的边缘,要判无罪的话,理由不充分也难以服众;要判有罪的话,又于心不忍。这种两难的情况下,缓刑就是最好的消化案件的手段。


司法实践中常适用缓刑的犯罪


首先要强调的是,符合缓刑适用条件未必就能获得缓刑。因为还需要考虑各地刑事政策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法院对缓刑的适用尺度也不同等因素。


01

适用缓刑的犯罪群体


一般来说,最易获得缓刑的群体是需要社会特殊关爱的群体:未成年人、在校青少年、聋哑人、盲人、精神病人、老年人、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其中未成年人和在校青少年又优先于其他人士。

这个群体犯罪,只要不是明显不适合缓刑,又具备其他条件,通常都可能获得缓刑。至于其他犯罪人员,一般要有固定住处或工作,确实具备监管条件和监管的可能,并且要考虑再犯罪可能性以及回归社会后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流动频繁的人员,就可能因不具备监管条件而很难获得缓刑。


02

可能适用缓刑的罪名


可能适用缓刑的罪名总体上的标准——社会危害性较小,但具体而言,大概包括以下这几类: 

① 过失犯罪。常见的罪名如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以及安全责任方面的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等,只要嫌疑人作出赔偿、弥补损失、取得被害方的谅解,通常是容易获得缓刑的。

② 与日常生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相关的犯罪。如非法侵入住宅罪、侵犯通信自由罪、重婚罪、遗弃罪等。 

③ 自诉罪名。如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等。 虽然除侵占罪外的其他几个罪名也可提起公诉,但危害程度也都比其他公诉案件轻,判缓刑的可能性也更大。 



④ 破坏市场经济犯罪。此类罪名如果不是直接危及公众身体健康,被侵害的权益仅仅只是“管理秩序”,事后能通过赔偿、罚款之类的民事责任方式补偿而不留后遗症的(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持有假币罪、逃税罪之类的罪名),都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⑤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犯罪。这两类罪名中情节比较轻微的那部分,如因生活矛盾激化而产生的故意伤害罪,一时精虫上脑实施的强制猥亵罪,犯罪中止的强奸罪等,也有可能适用缓刑。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些罪名仍然有“度”的限制。如果犯罪损害结果比较大,过“度”了,如交通肇事或重大责任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虐待罪造成被扶养人死亡,制假售假的数额特别大等,这些情况也是难以获得缓刑的。


03

可能适用缓刑的犯罪情节


“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个标准是很笼统的,如果非要明确,它大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这些情节越多,被判处缓刑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中法定情节包括犯罪中止、犯罪 预备、犯罪未遂,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过失犯罪,从犯与胁从犯, 有自首或立功情节,属自诉案件等。这些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不必多说。 

以下主要介绍司法实践中的酌定情节: 

① 有可宽恕的犯罪动机或起因。以故意伤害罪为例,如因为遭受校园暴力而反抗伤人,或者因日常生活矛盾产生的纠纷引发打斗而伤人。

② 犯罪手段与方法不残忍、不恶劣。如以拳脚殴打致人受伤即在此列,而持管制刀具或杀伤力较大的工具伤人则属于比较恶劣的情况。

③ 犯罪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如仅仅是皮肉伤,恢复之后不留下痕迹或后遗症,而如果造成骨折甚至残疾则属“造成严重后果”这一情况。 

④ 初犯、偶犯。这并非辩护词里用滥的借口,而是真的因临时起意、一时冲动等而实施犯罪行为。

⑤ 努力采取措施挽救或防止损害扩大。如伤人后打电话叫救护车,或者第一时间为伤者包扎等,这一情节对“是否有悔罪表现”的影响比较大。 

⑥ 主动退赃、积极赔偿损失。

⑦ 向被害人真诚赔礼道歉。 实践中把握的标准都是看受害者是否发自内心对加害者表示谅解。 

⑧ 失去作案能力、作案条件,客观上没有再犯可能。这一标准通常用于经济犯罪领域,如生产假牛仔裤的机器设备被查封,自然也就失去再犯罪的可能。 这也是现阶段审判实践对经济犯罪的理念——灵活运用自由刑和财产刑,对于其中不直接危及社会的经济类犯罪,通过财产方面的惩罚使之失去再犯此类罪行的可能,效果比自由刑更佳。 

⑨ 家庭存在客观上的特殊困难。如果判处监禁刑,家中有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无人照顾;或者本人患有较 重的病不适合关押。这些特殊困难对于符合缓刑基本条件的被告人 是非常有利的情节。


⑩ 家庭成员全部在案。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例如全家人打群架一起被抓,或者全家人一起经营假货被抓,等等,在审判时通常会考虑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其中作用程度比较小、符合缓刑条件的那部分人判处缓刑。 

历史遗留问题。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农村传统做法,或者确实是不懂法。这些都属于特殊情况,在审判时自然也要考虑更妥善的处理方式。如砍树,农村的人认为砍自己种的树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砍自己种在家门口的树,或者是地边没有经济效益或使用价值的杂树。尽管这个行为也构成滥伐林木罪,但毕竟与立法本意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有所区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谋生的需要往往会与刑法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产生矛盾,对这类特殊的案件自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特别需要提的是,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我国引入了缓刑社区矫正这一制度(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以社区矫正作为缓刑执行的制度化形式。在我省(湖南省)判决缓刑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将取得当地社区或者司法局出具的《适用社区矫正评估调查意见书》,作为判决缓刑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最后,在侦查阶段就被取保候审也是可能被判缓刑的重要因素。 因为此类情况一般都是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既然不需要逮捕,自然也就可以非监禁刑来处理,以免浪费司法资源。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容留卖淫罪三大实务问题(情节认定、量刑)
容留卖淫罪三大实务问题探讨
广西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大数据报告(2019-2021)
刑事案件量刑的5个考量要点 | 庭前独角兽
徐律说法15|刑事案件的辩护策略
重磅!淮安这31人被判无期徒刑或死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