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12​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一[新加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方义:

此系补虚、温散寒邪之方,治疗汗后气虚,津液被伤,外邪未净之证。也是治疗身疼痛的另一种方法。

主治: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但须注意以下三点:

(1)必须兼有喜温恶寒之现象(这是使用桂枝汤方的主要症状)。

(2)必须没有喜冷性饮食的症状(热性药对内热证是不适宜的)。'

(3)脉必沉迟无力方可大胆用参。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牛杭芍三至四钱 生姜三至四钱 炙草一至二钱 人参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人参另炖兑服也可.

禁忌症:

喜冷性饮食者忌之;不恶寒反恶热者忌之。

用药大意:

人参、大枣、炙单补中益气以生津液;芍药、桂枝、生姜调营卫,止身痛,以清余邪。

类似方剂参考:

(1)芍药甘草附子汤:这是治汗后反恶寒之方。

(2)附子汤:此回阳补气,利水养阴,治身疼痛之方。

谭杰中论述: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下一条呢,就要请同学忍住哦头脑受到的摧残的感觉,因为下一条讲的就更加的细腻复杂了。这一条呢,它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阴去救太阳,傅青主的方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阳去救太阳。那接下来他要讲的是某一个状况呢,你需要从太阴去救太阳。那31条讲的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这个病证是很简单,可是同学啊,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这个证,那还真的是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就是发过汗以后,那这个人因为发汗所以身体的津液会有一点损耗嘛对不对?这是都知道的事情,然后呢"身疼痛",那我们如果是读《伤寒论》的人就会想到身疼痛啊,麻黄汤也会身疼痛,真武汤也有可能身疼痛,附子汤也会身疼痛,当归四逆汤也会身疼痛,还有一大堆汤都会身疼痛,那这主证还能用吗?

    就是当然啦,我觉得要学仲景方,要会一些消去法,就是身体发完汗会觉得疼痛这个状况,它有几个其它的方会跟这个很容易混杂,比如说麻黄汤证也会身疼痛对不对?可是麻黄汤证的身疼痛是脉浮紧而恶寒,它不会脉沉迟,是不是这样子,那你说身疼痛,脉沉迟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了吗?对不起,不行,为什么呀?因为在少阴篇里面有一个方叫做附子汤,附子汤有两个条文,附子汤它是真武汤变出来的,就是真武汤里面加生姜啊人参这样子。那附子汤啊,它的效果有一点相当于我们灸关元,张仲景说,你要么就灸关元要么就附子汤,它治疗人觉得背上发冷,因为你灸了关元,命门火够了阳气上来,背就不会冷了嘛对不对?所以治疗背上发冷的。那这个治疗背上发冷的附子汤啊,它另外有一个主证是什么呢,是身体疼痛,然后呢,脉是很沉的,所以那个主证跟这一条简直是分不出来,那唯一的差别在哪里?附子汤多了三个字"手足寒"。所以如果你身疼痛,脉沉迟,手脚冰冷,对不起,你的症状已经到附子汤那边去了,已经不是这个桂枝新加汤了。这个汤叫做新加汤哦,它的方名就是桂枝汤再把它新改一个版本,所以叫新加汤,就是这个方名呢,在长沙古本叫做桂枝去芍药加生姜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宋本的方跟古本的方是不一样的,宋本的方不但不去芍药反而加芍药,宋本是用芍药四两,宋本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听说是《伤寒论》最长的方名。

    所以如果是麻黄汤的身疼痛,我们知道是因为有寒气钻进来,那我们中国人不是说"不通则痛"吗,对不对?那有寒气钻进来了,所以你的气血都运行不动,所以就会痛,是不是这样子?那如果是附子汤的话,那根本就是这个人身体这里那里都是太冷了,所以身体会疼痛。那像桂枝新加汤或者是附子汤都是很有机会用在女人的的时候的不舒服的方子,比如说月经来的时候,如果你身疼痛,脉沉迟,是很有可能用桂枝新加汤的,但是也有人月经来的时候呢,是手脚冰冷,身疼痛,脉沉迟的,那样就用附子汤。那也有人月经来的时候呢,是嘴唇干燥,手心发热的,那是什么?是温经汤。所以就是月经的不舒服,它就有好多的不同的主证,可以用到《伤寒论》的方,是这样子的一个状况。所以这个新加汤哦,它在用法上面同学至少要记得它跟附子汤的辨证点相差很少,而这两个方剂,就是常常产后或者月经后这两个方证会,有时候是有时候是哦,所以要能够分。

    我们现在来画一个非常低级的图哦,假设这是我们的血管哦,里面走的气是营气,外面走的气是卫气啊。那为什么一个人发汗后,也没什么其它大病,他会变成脉沉迟而身疼痛呢?这个啊,像我们刚刚说这个干姜附子汤的时候会说,这样子下过之后又发汗,然后你把他这个人的身体这个卫气这个屋顶拆掉了,然后剩下底下的少阴在那边撑对不对?变成这个状态。

    我们一般发汗之后,可能这个地方汗水出去,这个卫分就会变得比较干燥对不对?因为他水已经有流失了嘛是不是这样子?那这个"脉沉迟"啊,其实这个脉沉迟是……这个迟脉在这一条里面不太有意义,因为我们说迟脉就是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比较少叫做迟脉对不对?就是跳动的频率比较少的叫做迟脉。但是这一个汤证啊,它的那个迟脉其实不是真正的迟脉,它的迟脉其实是缓脉加涩脉,就是说这个汤证的患者他的脉不一定会跳得比较慢,但是你把起来会学得它那个动法有点温吞吞的,那这种温吞吞严格起来是叫做缓脉,然后它动得那么不流利,会让人有一点涩脉的感觉,所以这个迟脉会有缓脉跟涩脉的调子。那不过呢,手感上来讲,你就会觉得这个脉好像跳得有点拖泥带水,所以会有迟脉的感觉。那一个人为什么脉会沉迟啊?比较脉会沉迟,通常这个人他的营血之中啊,好像营分里面的血或者说水分不够,就是他发汗之后伤了津液了,可是他从营分要供应他卫分这个供应津液的这个能力还没有好好的恢复。那我们卫分的津液要从哪里来?从营血来对不对;那营血的津液要从哪里来啊?那要从脾胃吸收对不对。所以当这个卫分的津液不够的时个,他的这个太阳表的这个卫分的区块它要跟谁叫救命啊?当然是跟脾胃叫救命啦。因为帮人吸收水的是脾脏,帮人排出水的是肾脏对不对?它当然是要跟脾脏叫救命啊。那当它向脾脏叫救命的时候,他的脉象就有可能是这个"脉沉迟",这是属于太阴病的脉像。那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脉沉迟是表示说他的营分的营血不足,营分太寒哦或者是这个津液不够的现象。

    那为什么津液不够呢,人会身体会痛呢?是这样子哦,我们人体身体表面那种看不见的能量的这种大河流我们称之为经络经脉对不对?但是你说经络经脉之外的地方,人体里面就没有生命能在流动了吗?其实还是有的,这些比较分支比较小的生命能的流动呢,我们在中医的书里面是叫做孙络,就是低一级的小分叉叫做孙络,那当然意思是这个很逊的逊啦,只是我们写的话就写这个"孙"字,那就是念成。那这个孙络呢,就好像在这边呢本来是有很多能量让它流动的,而人体的气要流动呢,是需要水当做它的媒体的,所以人的气跟水是很难分开的东西。那当你的营分不能供应它足够的水气的时候,这个孙络的流动就会不通,那这个不通其实就跟你摔跤了瘀青的地方会痛一样,就是哪里不通哪里痛啊,或者哪里长一个脓包在发炎那里会痛,因为气血被它瘀塞住了嘛,都是不通则痛。

    所以在这里,这个病证它是在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如何让我们的营分能够把这个津液补充到卫分,这是一个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前面一个干姜附子汤呢,是如何补充卫分的阳气,而这个地方呢是要如何补充卫分的津液。那因为要从营分把津液送过去,所以呢,他用的药当然是用桂枝汤当底子了对不对?从太阴开太阳的桂枝汤,所以这个地方就不是什么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送不了津液过去。那桂枝汤要送津液的话,那你就要加什么呢?加能够帮你补充津液的药,所以加人参,因为张仲景凡是津液不足就用人参来补充对不对?那遇到这个症状各位用药的话,比较有效的应该是西洋参吧,那不然的话用东洋参,党参的话就是效果差一点点啦,那红参大概都没有用了啦,东洋参是目前参里面比较能够补充津液的,就是粉光或东洋啊。当然一般我们也不用那么计较,党参也可以啦,加多一点就好了,加两倍哦。那生姜要加多,因为我们现在呢,我们说桂枝它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这样沿着脉管流动的对不对?我们要用生姜它才会分叉出去啊对不对?那我们在桂枝汤的架构里面,叫它载了人参提供给它的津液了,那接下来要把这津液开到卫分,所以生姜要加多一点对不对?那它比较能够开出去,所以就用生姜加多一点。

    那其它什么大枣甘草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这里就出现一个差异了,宋本是芍药要加多,加成四两,而桂林本是芍药不放,那你说这个差别,会不会对这个药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好了其实,因为不加芍药有不加芍药的意义,加芍药有加芍药的意义。我们先看桂林本,不加芍药的意义是这样子,因为桂枝往外开,芍药往里收,这是一个基本结构,可是如果这个桂枝向外开的时候,已经背了一个包包的话,芍药还需要那么多吗?就是人参是一个跑得很慢的药哎,就是桂枝它扛了那么多津液,扛了那三袋水这样走,那你还要芍药来收它吗?那当然不必啦。而且呢,桂枝向外冲的力道,由于生姜加量了,所以都被分掉了,它还没有走到底,就已经旁边都已经……就是走的一个水管,水管旁边都是洞一样,那还没有走到完,就已经漏光了。那这样子的话,桂枝到最后也没什么冲力需要芍药来收它了对不对?所以在桂林本里面不加芍药是有意义的,因为桂枝已经担负了人参的重量,然后又有生姜来分消它,所以桂枝的冲力,已经不需要靠芍药来收了,这是直接以补充这个卫分的津液所需要的,大概是这样。那宋本呢,芍药加到四两有没有意义呢,其实也,因为你加了芍药也不会真的让这个药完全没有效,只是加了芍药以后,我们说芍药是能够把静脉血收回来对不对?我们说芍药让血回到肝脏来养血这样子,所以加了芍药的版本呢,就很适合用在比如说月经后啦或者生产后的身疼痛,脉沉迟。当然条件是手脚不冰冷哦,手脚冰冷的话是附子汤证了。那这样子的一个前提来看待它的话,比如说如果你的这个新加汤证啊,是发生在产后或者月经后,因为有时候产后稍微受点风,人就会变成这个证哦,因为当一个人的产后或者月经后,她身体都有血虚的现象对不对?那血虚的这个状态呢,会让她的荣血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津液,所以呢,这个时候你要用芍药加强这个人身体养血的效果,这是对的,是不是这样?所以产后跟月经后的新加汤证,我们通常是采用加芍药的版本。那一般的感冒辨证辨成这样的新加汤证的话,我们可以用不用芍药的版本啊,两个版本都是很对的。

    那你说这个人营血不足,津液太少,那我们来滋阴好不好,我们来加地黄行不行啊?其实不太行哦,就是加了地黄之后……就是地黄是连麻黄都可以束住的药,生姜的话就出不来哦,所以并不是说滋阴药都可以用,因为你如果用了地黄的话,生姜根本没有办法发出脉管之外,就已经没什么力道了啊。

    所以只是要把一点点的水气给到这个卫分,那张仲景就做了一个桂枝新加汤哦,那这样子细微的医术,我觉得看《伤寒论》会让人觉得很惊讶哦,因为处理人体处理到这样,我觉得是蛮惊人的。那还有更惊人的就是这个方还有一个跟他相反的方,因为这方子是在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的血管里面的水太少,人会有这样的症状对不对?就是"身疼痛,脉沉迟"然后他要告诉我们一件事是,这个,如果你要补充这个卫分的水分,你最好要走营分补充过去,所以你要走桂枝汤路线对不对?不是走干姜附子汤路线,因为那个走不通。那另外呢,就是这个方子在治疗卫分得不到营分的水、津液的供应啊,那还有另外一个状况跟它相反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营分里面水太多呢,那是什么证啊?如果一个人的血管里水分太多的话,这个人呢,就会坐在椅子上面看着天花板,就天花板在转,那个是泽泻汤证。所以在这里就知道张仲景在另外一个,这个方的对头,还有一个泽泻汤,泽泻汤是把血液里面多余的水拔掉的方。就是这些用药的这个相反的地方,也是读张仲景书让你觉得很过瘾的地方哦。那为什么不是伏苓,为什么不是猪苓,为什么是泽泻?因为泽泻是去水中之水啊,就是伏苓、猪苓的话,它们是用阳气去引导水份;但是泽泻的话,是从已经是液体的这个血里面,把这个不要的水再抓出来,所以用泽泻。

    所以呢,我就在想说,像这样子的一种《伤寒论》的这个阅读啊,不知道同学会不会感到十分之有压力,不会哦?就是因为昨天的同学就听课听得蛮痛苦的,我不晓得今天是怎么样。但是我自己就觉得说,能够看到张仲景这样子教医术,实在是……我觉得是身为我们学习者的一种,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吧。就是张仲景太阳篇讲营卫,讲人的水循环,就这样很细很细的一点一点告诉你。张仲景在完成的人体解剖学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东西,怎么讲呢,就是西医的人体解剖学比较容易完成,因为他只要把人割开就得看到,那张仲景要完成的人体解剖学,很多走法,什么气的运化,什么那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对不对?那他要告诉你人体是这个结构,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对不对?所以他必须把他的每一个人体解剖学的看法上面,会有什么症状,然后再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另外会有什么样的症状,然后让你对比,给你看,这样让你可以互相反证,他说的那个人体结构真的存在。然后呢,他会另外再告诉你,你要用什么方剂来治疗,然后让你证明他说的这个人体解剖的结构真的存在。虽然他那些,张仲景在观察的这个人体解剖都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就是张仲景可以说是采取一种这样子反复辩证的方式,来让我们这些没有开天眼的凡人,也能够看到这些灵能者看到的人体啊。就是到最后你会《伤寒论》学的久了,你会觉得脑海里都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一个画面哦,虽然你完全没有灵能力,但是你会有这样的画面开始出来,就是用我们这个非常有限的头脑跟五官哦,来抓住这个非五官世界的存在。所以我觉得学习《伤寒论》,可能它的意义哦,不只是医病这么简单,就是它对于我们活在这世界的很多感觉,其实都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那我们下一节课就要教麻杏甘石汤,那麻杏甘石汤就是比较常用的大方,那这样教起来可能会比较轻松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77)
桂枝新加汤的脉沉迟及人参选用的种类
天使说伤寒37(62)
治疗身体疼痛的第二个药方-《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43
经方解说之“新加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