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的留白

Spiegel im Spiegel 来自美在高处 09:12

是夜,心绪莫名的烦躁。打开音响,第一首就是阿沃·帕特的这首《镜中镜》。音乐简约而缓慢,琴声悠远,气息绵长,听来感觉异常的美妙。

这就是阿沃·帕特的音乐,每次听到,都像一剂良药。它让你凝神屏息,置身世外。于是,喧嚣纷扰的世界和那些俗世的杂念,早已不知所终。

我喜欢阿沃·帕特似乎没有来由,当年看到他的照片,一脸黑色的胡子、充满睿智的眼神、慈祥的面容,就像是从远古时代的教堂中走来的人。于是他也多了一个称谓,“活着的圣徒”。

阿沃·帕特(Arvo Pärt)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爱沙尼亚人,早先,他接受的是先锋前卫的艺术观念,沉迷于序列音乐。不过他与生俱来的宗教情感,总是在他的音乐里响起。

可这些又怎是当局正统意识形态所能容纳?于是,帕特的音乐被斥责为颓废主义,他也只能靠为电台、电影创作来谋生。

那时帕特的音乐是无调性、整体序列、拼贴技法和新古典主义的运用和混合。而他早期的宗教音乐,也被认为是对巴赫的模仿。而后,帕特开始深入研究中世纪的音乐,音乐语言和风格逐渐走向沉思、内省。

到了七十年代,开始形成了独特的,被他称为“Tintinnabulation(钟鸣作曲法)”的技法或风格。在他的音乐语境里,追求的是单纯、凝练和纯净。而这种技法沿用至今,已然炉火纯青,最终成为帕特音乐的个性条码和风格标志。

所以,不管是他的室内乐或大型乐曲,比如《致爱丽娜》、《兄弟》,比如《白板》、《约翰受难曲》等,都用这种作曲方式贯穿始终,使他的那些乐曲,简单而又丰富、深沉,纯净又不失恢宏。

帕特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听从内心的召唤,终于化繁为简,找到了这种最能表现他博大单纯的,宗教情怀的音乐语言。喧闹躁动,渐渐的变成了内心独白,至简至纯。

尽管帕特拥有如是的艺术成就和世界声誉,但爱沙尼亚并没有像芬兰崇敬西贝柳斯那样,尊崇帕特,他最终因为不见容于当局而移民国外,现在在德国定居。

帕特曾经这样解说他的音乐:“我的音乐产生于寂静,那不是空洞无物,是神圣的东西,其中充满了养分,如同空气般珍贵,人们说:爱,在空气中生活,我的意思是:当你怀着爱靠近寂静,音乐就产生了。”

我想,帕特说的这个寂静,是不是恰恰和中国写意画的留白,不谋而合?中国画的留白,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帕特的音乐也是这样,那种寂静,无声胜有声,是爱的寂静,是生命的留白,应该用心去聆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的作曲家像什么丨阿沃·帕特的回归之路
《镜中之镜》(Spiegel im Spiegel)|阿沃·帕特
极简主义音乐大师阿沃·帕特作品音乐会
治愈心灵的音乐:大提琴、钢琴合作演绎阿沃·帕特《镜中镜》
你听过当下最风靡的古典音乐么?
想要爱上单簧管,来听阿沃·帕特《镜中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