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不该把老人送养老院

【记者调查】该不该把老人送养老院

www.ts.cn 天山网   2013年12月03日 09:32:37    我来说两句 天山网官方微博  

乌鲁木齐市某养老院的晚餐时间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赵肖艳 罗立峰 通讯员郝淑君 孔凡摄影报道)12月2日,新疆都市报B02版刊登了《最美夕阳红,越活越精彩》一文,市民的目光聚焦到“老人养老”上。当日,就“老人害怕进养老院”的话题,记者随机采访了100位老人。其中,75%以上的老人不愿进养老院;不到25%的老人表示,若是家庭不和睦,会考虑进养老院。调查中,91%的年轻人表示不会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因为“那样做太不孝”。

    “虽说养老院里管吃、管住,护工跟着,还有同龄人作伴,听起来还不错,可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一辈子,怎么能将他们当包袱一样推出去。”家住乌鲁木齐市南纬路街道青海路社区的李女士说。

    此外,经济能力有限、养老院环境不好,也成了“老人拒绝去养老院”的又一原因。“好一点的养老院每月要1000多元,一般的也要700多元。老人没有固定收入,我和爱人每月加起来也就3000多元的收入,还得养孩子,实在没有那个经济能力。”正在高新区(新市区)一家养老院询问价格的张先生说。

    “把我送到养老院,是想抛弃我吗?”

    “我有儿子,为什么还要送我去养老院?”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大多数老人的思想里,养老院只是孤寡老人的去处。

    “我觉得养老院都是给没有子女的老人住的,那里就是等死的坟墓,我不去!”12月1日上午,家住高新区(新市区)银川路街道小红桥社区的夏树林老人说,她现在身体不好,儿子还能担心她,还能回家看看。要是去了养老院,吃穿都有人照料,儿子可能就对自己没这么上心了。

    青海路社区干部李倩说,他们辖区内共有700多名空巢老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和夏树林老人一样,不愿去养老院。“老人年龄大,子女都忙于工作,长时间地一个人独处,让他们对聊天和倾诉有着强烈的欲望。哪怕是包户干部入户,都能成为他们的一件大喜事,老人喜欢拉着我们说话、聊天。”

    按理说,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居家养老”还仅仅停留在家政服务上。

    在调查采访中,一些老人名义上是居家养老,而实际上和“空巢老人”的近况差不多少。天山区胜利路社区74岁的老裴,3年前老伴去世,儿女均在外地工作,基本上两年探一次亲,老人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由社区工作人员照料。每周,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都会给他送去蔬菜、食品。夏天还好,他可以下楼跟街坊聊聊天,可到了冬天,就只能一个人窝在家里。而社区像老裴一样的老人越来越多。

    按照规定,对于标准化的居家养老中心,应该有管理者、监督者、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然而在现实中,志愿者的缺乏、经费保障、能否盈利、长期义务工作等都影响着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小红桥社区工作人员说,偶尔也会有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慈善团里的爱心人士来辖区关爱老人,但都不能持续。

    “平时,老人们最多的时间是在老年活动室里度过的。”工作人员说,能够来社区活动室的还都是比较看得开的老人,上午和下午没事就来打打花牌,消磨时间。

    相对于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居家养老中心虽然能够保障定期有社区工作人员来看望自己,却仍然不能摆脱他们内心里的孤独。

    后续:居家养老是否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目前只能让时间来检验,可是在养老事业发展的空档期,依靠养老院来养老也是不得不选择的方式之一。然而,养老院的数量、硬件设施欠缺、软性条件的匮乏、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都让打算去养老院的老人们止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不相识同生活日常起居宛如家
农庄汇|以卓越养老服务为核心,这座朴门生态村值得学习
老人在养老院好吗?微信告诉状况给亲友
涛哥话申论
「做养老服务社工人才发展的推手」——她公益专访公益人刘国亮
国外老人退休后都做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