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识笔谈:我们能否预防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三)

吴家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捷克布拉格天文钟 吴家睿摄


导读


       上期文章说到,人们针对导致慢性病产生的内因与外因采用了不同的预防策略;总的来说,目前相对有效的是致病外因的控制,而致病内因的控制则很有限。因此,预防慢性病的效果明显低于预防传染病的。这种差别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慢性病是不可避免的


       慢性病已经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63%的死亡源于慢性病。在过去十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近2倍,其中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310万例。人们也许要问,人类为什么在预防慢性病方面没有取得像预防传染病方面那样的巨大成就?


       传染病是由病毒或者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因此,利用合适的疫苗就能够防止病原体的侵袭;有时甚至采用简单的物理隔离都能够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则是因机体自身的缺陷所引发,例如癌症的病因主要是各种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肝脏和肌肉等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细胞损伤,老年痴呆的病因是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神经元的沉积等。显然,要想预防因自身体内缺陷所引起的慢性病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顾名思义,慢性病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慢”,即疾病的发生发展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最主要风险因素就是“年龄”:年纪越大,患病的概率越大。在美国,70岁男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比10岁儿童高1000倍。世界银行在2015年底一份关于老龄化的报告《长寿与繁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老龄化社会》中指出,目前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36%居住在东北亚地区;预计到2030年,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与高龄相关的慢性病将占这个地区全部疾病的85%。而“年龄”这个慢性病风险因素恰恰是人们不能去预防的。更何况,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长寿”。


        为什么年龄越大,慢性病发生的概率越高?这其实是一个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假设身体是一辆车,由40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和蛋白质。显然,身体这辆车用的时间越久,车上的细胞和基因等各种零部件出问题的就越多。人体在其一生中需要用各种组织干细胞来不停地修复相应的组织损伤。为了执行这一修复任务,组织干细胞首先要不停地通过细胞分裂来扩增其数量。突变论文作者在其文章中设计了一个理想案例:假设一群完全没有遗传变异的人移民到某星球上,这些人体内90%的肿瘤都只由一种环境因素诱发,从而可以通过避免这一种环境因素来预防体内90%肿瘤的发生;突变论文作者计算出,即使在这个极端情况下,仍然有40%的肿瘤驱动基因突变是来源于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组织干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肿瘤驱动基因突变出现的概率就越大。身体衰老引发的问题不仅源于突变等异常事件,而且也涉及到细胞和基因等零部件的功能衰退。3月3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工作揭示,老年小鼠与年轻小鼠相比,前者的各种免疫细胞基因表达异质性增加,导致彼此之间的协调性明显降低,从而不能有效地执行免疫保护功能。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慢性病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也许我们现在或者将来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一种癌症,但不可能去预防所有类型的癌症。这个道理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慢性病。许多有识之士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事实。例如,国际肿瘤研究权威罗伯特·温伯格(R. Weinberg)在其名著《癌生物学》(The Biology of Cancer,2007)中就明确指出:“肿瘤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事件。如果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各种疾病带来的死亡,那么我们迟早将成为癌症的牺牲品”。我们要明白,要想拥有一辆(个)不论使用多久其每个零部件都不会坏的车(身体),就如同想拥有一台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永动机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尽人事,听天命


       当前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把慢性病发生归咎于不可控的运气,因而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可以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如同那篇引起极大争论的科普文章作者形容的那样:我们以后再听说谁谁得了癌症,就不要再去指责他们抽烟、喝酒、熬夜吃泡面,以及雾霾天不带口罩了,也许他们是真的不幸和倒霉”。反之,另一种则认为人定胜天,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去防治,就能控制乃至消灭慢性病;如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16年1月在国会上宣布启动一项旨在治愈癌症的“登月计划”时所说的那样:“让美国成为一个彻底治愈癌症的国家”(“let's make America the country that cures cancer once and for all.”)。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不可取,第二种观点不现实。我国古人有过很多深刻的思想,其中“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用做指导当前人们预防慢性病的最佳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是传染病
健识笔谈:大健康时代话健康(一)
当前癌症研究三大热点
癌症不可能消灭!研究癌症53年,肿瘤院士却劝人别轻易开刀
癌症治疗16个谎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辟谣
生命新知·情报丨iPSC疫苗可预防多种癌症;肠道菌群可以预防败血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