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十三大'鬼'穴​


十三鬼穴

   十三鬼穴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针灸遗产之一,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至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

  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

  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

  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

  第四针大陵穴,名鬼心;

  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

  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

  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

  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

  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申脉穴重名);

  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

  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 

  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

  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1.人中鬼宫穴

   水沟穴,又称“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水沟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水即水液,沟即沟  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穴在鼻柱下人中,因喻穴处犹如涕水之沟渠,故而得名。

   水,指水液、涕水。沟,田间之水道曰沟。中医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之说。该穴正当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故名之。

   陈修园说:“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养生家闭口藏舌,舌舐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本穴正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

  《金针梅花诗钞》:“水沟近鼻长流水。”

   人中穴恰处鼻唇沟上1/3与中下2/3交界处,为何不居鼻唇沟之中?此一值得深思之处也。拙虑,穴居通天气之鼻与纳地气之口之间,主治神昏恰为天地之气不通之症。刺之则脉气通,天地得以交通,故神清矣。再者心居人身上1/3,人中与之遥对,心主神,神昏亦心之大症也亦现代黄金分割点之一例也。

   别名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

  水沟穴,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水沟穴有苏厥逆、利腰脊作用。

  水沟穴又名人中、鬼宫,为临床治疗神志疾病的常用急救要穴。

  因水沟穴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阴阳经气以协调阴阳,且督脉“入属于脑”,故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

   督脉贯行腰脊,《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刺水沟穴疏利腰脊,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水沟穴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手足阳明经循于口、齿、鼻、面部,  本穴位于口之上、鼻之下,因此可祛风通络,治疗头面五官病。

   水沟穴位于“天地”之间的“人”部,上为“阳脉之海”的督脉,下为“阴脉之海”的任脉,具有交通阴阳、醒神开窍、回阳救逆之功效,为醒脑开窍的要穴,用于治疗各种神志昏迷患者。

   水沟穴疏利腰脊作用明显,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较佳。

   水沟穴处又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故善治面瘫。

   所谓通天气者,即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籍人心肺鼓荡,膈肌升降,而作吐纳,是与天气作循环也,故亦喻胸廓为天。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动植等物,皆取之于地,入之于口,经胃肠消化吸收精华,排出便溺,仍还之于地,合于土壤,又复产生水谷动植物以供口腹。是与地气作循环也,故喻腹腔为地。人中之名,较水沟之名为雅,且显。故后世呼本穴当日人中,而不言水沟。近今水沟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见用矣。又本穴为督脉与手阳明经左右交通之会,故治口眼㖞斜。又以本穴在唇,故治唇动如虫行,又以手阳明之经,内属大肠,大肠吸收水分。本穴既为督脉与手阳明之会穴,故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

   水沟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鬼宫”,“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穴歌里这样写到“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可以看出水沟穴是治疗癫狂病的重要大穴之一。

《说文·宫部》:“宫,室也。”此统言也,若细分,宫言其外之围绕,而室言其内。此其一;其二,五音宫商角徵羽,宫,中也,居中央唱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

  了解“宫”的含义,再看人面,鼻乃面之中,人中穴居鼻唇沟中央偏上,确切讲针刺点在鼻唇沟上1/3处,为督脉所主,与任脉仅一口之隔。

  而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人居天地之间,则人中穴乃交通天地阴阳而更借助于督阳(上1/3处),治闭证厥证足以开窍醒神。

  作用功效:开窍苏厥,清热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昏迷、精神病、急性腰扭伤、晕车、鼻病、面肌痉挛、面部蚁走感、糖尿病、子宫出血、丹毒、黄疸等症。

   按摩手法:

   急救时刺激水沟穴最好的方法是指掐,这样可以达到针刺的效果:用拇指指甲盖的边缘部分,顶在水沟穴处,用力以适当的节律进行掐按。也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予水沟穴强烈刺激,可以很快使人苏醒过来。

2.少商鬼信穴

   少商穴,别名鬼信。属手太阴肺经。少即小也,商为金声,代表肺,此穴为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少商。

   少即幼小,微小之义。商为古代五音之一。金在人为肺,在音为商。《广雅·释乐》“神农琴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又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少商为商之高音。如以肺之经气从脏走手言,则商金之气至此虽达高峰,但已微弱与微小,如以肺之经气初生和所出为井言,则商金之气在此尚属幼小和刚开始发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其类金…,其音商。”肺属金,金在音为商,于时为秋。本穴为手太阴之末,交传手阳明之初,出阴经而入阳经。动能通瘀解热,以其具金气肃清之力也,因名之以“商”。商之气令虽属肃杀,但其初令,尚含生意,故为“少商”。杨上善说:“手太阴脉归于肺,肺之所起处,故谓之少商也。”

  少商穴别名鬼信穴。鬼,与神相对,指地部或阴类之物。信,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经水遵守其规律而运行。因本穴为地之天部与地之地部的连通之所,肺经体表经水的运行为漏滴般滴向肺经体内经脉,有如计时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运行规律,故名鬼信。

    少商穴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

    少商穴有泄热开窍、回阳救急、利咽镇痉之功,是急救穴之一。

    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故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失音、鼻衄、热病等可取少商点刺出血,散风清热以治之。

    阴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肝主风,又肺属金,可抑肝木,故肝风内动之中风昏迷、癫狂等,可用少商平肝熄风以治之。

    少商穴为十三鬼穴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开窍安神定惊的主穴。

《说文·言部》:“信,诚也。从人从言。”听其言观其行,人言讲的是一个诚字,言为心声。若邪气迫肺扰心,必言而无信,甚至谵语狂乱,诚信岌岌可危也。

 《广雅·释乐》:“神农琴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商乃肺音,禀金秋肃杀之气,肺经之根,由阴出阳(手阳明),故曰少商。

少商乃肺经井穴,井主心下满,急刺井穴,主治邪热迫肺扰心,痰热惊风、谵语狂乱者,故取少商穴点刺出血,确有清泄肺热、清心除烦、开窍安神之功。

   作用功效开窍苏厥,清肺利咽。

   主治病症:治疗脑溢血、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咯血、口颊炎、食道狭窄、黄疸、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失眠、盗汗、小儿惊风、手指挛痛等。

    按摩手法:

    1.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感冒;注意掐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

    2.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钟,即可止嗝。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时,在少商处放几滴血,可有效缓解症状。

    3.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少商穴,可治疗中暑、中风昏迷。

3.隐白鬼垒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隐白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隐即隐蔽,白即白色。穴居隐蔽之处,其肉色白,故名隐白。

   隐,指隐藏。白,为金之色。穴为足太阴之井。足太阴属土,土者金之母,言足太阴脉气所起,手太阴金气所隐,故名隐白。

   隐,《说文》:蔽也。有隐藏、隐蔽不显之义。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

  《黄帝内经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在色为白。”白,指金气的颜色。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此穴在足大趾内侧,距爪甲角约1分的赤白肉际处,为足太阴脾土之井穴,为脾足太阴脉所出,脾为土脏,言土气在此已经发生,金隐土中,金气亦已开始隐伏。

    本经承历兑之金,由足阳明之阳,传交足太阴之阴,取之有生金荣肺之用。金色白,坚刚为阳,穴居阴经之下,犹潜龙之隐,太阴根于隐白,而主治气喘,且其穴居隐处而肉色白,故名隐白。

   隐白穴, 别名鬼垒、鬼眼。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隐白穴, 健脾和血、清心宁志、温阳回厥

    隐白穴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的作用。

    隐白穴属足太阴经脾井穴,配五行属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上注于心,隐白可用于癫痫和惊风的治疗。

   脾统血,肝藏血,脾虚失于统血,肝疏泄太过则失于藏血,就会引起诸种出血症,隐白穴为土经木穴,故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

   隐白穴为土经木穴,施用灸法有益气、健脾、统血、调经之功,对脾失健运,统摄无权,血不归经、经水过期不止,甚或崩漏有较好疗效。

  凡病势之缭乱促暴者,俱宜调动本身清肃之气(即金气)以镇定之。如喘满腹胀,不得安卧,呕吐泄泻及衄血、尸厥、月事不止等症,隐白穴均能治之。

    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

《说文·垒部》:“垒,系墼也。”墼,俗谓之土墼,即未烧的砖坯。积墼为墙曰垒。五行中火生土,此“垒”乃未经火生之湿土,属弱土可知。以此喻足太阴脾经之病大都湿土为患。

  隐者,顾名思义有隐匿潜藏孕育含义;色白入肺,指手太阴肺经言;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井穴,脉气之所出,足太阴脾经属土,土生金,其脉上于胸与手太阴肺经脉气相接。

  故隐白者,金隐于上是为生金荣肺之象。主治喘满腹胀,脾虚泄泻,女子崩漏及湿热带下等。

   作用功效:苏厥醒神,健脾和胃,益气统血。 

   主治病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癔病、腹膜炎、急性肠炎、足冷等。

    按摩手法:

    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隐白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改善梦魇、癫狂。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又名鬼眼穴,鬼垒穴。井(木)穴。

    “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4.大陵鬼心穴

  大陵穴,别名鬼心。属手厥阴心包经。大陵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输穴,五行属土。大为小之对,陵即丘陵,掌根高突如同大陵,此穴在其腕侧陷中,故名大陵。

   大,高大、崇高之意。陵,指大阜、隆高之义。又大陵为星名,主死丧陵墓之事,在积尸星下。考大陵、积尸两星名义,与其应征事物之理,则大陵之星与本穴应症,颇为合洽。其或古人参合星象,而命此穴之名也。本穴在掌根阜起处,有陵丘之象,故名之。刺此穴可使人寐。

   大陵穴,别名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如同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  



   大陵穴,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

   大陵穴有清心宁神,和胃宽胸、清营凉血作用。

   大陵穴系心包经之输穴,也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功同内关。主治功能为催眠,又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证,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心“,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心部》:“心,人心,土藏也,在身之中。”表明心在身体内部中心,心主血脉,心火生脾土,心因“土藏”而具有一种强大的互生能力。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清心通络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呕逆、吐血、腕关节痛等 

   按摩手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晚上7时-9时是心包经经气最充盛的时刻,可以选择这时对大陵穴进行刺激,效果极佳。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大陵穴,每天早晚两侧各掐按1~3分钟,可治疗心胸痛、胃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5.申脉鬼路穴

   申脉穴,别名鬼路。属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申脉。

    申,与伸通,含屈伸跷捷之意。脉指阳跷脉。穴通阳跷脉,为阳跷所生也,擅长治疗筋脉拘急,屈伸不利等病症,故名。

  申脉穴,别名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

   申脉穴,清热安神,利腰膝

   申脉穴有清神志、舒筋脉、通阳蹻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于头、项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故申脉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

   足太阳膀胱经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申脉穴可治疗经脉病。

   足太阳经络入于肾,经别入于心,心主神,申脉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故可治疗神志病。

   申脉穴有祛散风寒、舒筋活络作用,主治脚脖拘挛,腰膝冷痛。

 《说文·足部》:“路,道也,从足。”即路在脚下。云鬼路者,有夜间行走义,病如目疾目盲之人。

   申时气血注于足太阳膀胱脉,故曰申脉。又申者伸也,申脉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为阳跷脉之起始。跷者健也,展足则行也。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即申脉穴),左刺右,右刺左,如人行十里顷而已。”故申脉穴主治腿脚拘挛酸软,并主目疾。

  作用功效: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病症:失眠、头痛、眩晕、腰腿痛、足踝关节痛、下肢痿痹、目赤肿痛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分别按揉申脉穴,用力点揉,3~5分钟。微微有酸胀感。

  特效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申脉穴1~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

6.风府鬼枕穴

 


  风府穴,别名鬼枕,属督脉。风府是阳维脉、督脉的交会穴。风即风邪,府即聚集处,此穴在枕下,可治风邪之为病,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故名风府。

  穴在颞颧后发际陷者中,穴处凹陷似池,为治风只要穴,故名风府。

  风,即六淫之一,为百病之长。府,有聚会之义。风指阳邪,风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至。本穴在项后发际上1寸,大筋间宛宛中,在脊关节之最上,与风池、翳风相平,本穴居其正中。犹统领风穴之衙府,风邪内传之门户也。缘风邪中人,多先舍于腠理,腠理内应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卫气之所应也。为风邪最易储积与治风所宜取之处,故名风府。杨上善曰:“风府,受风要处也。

  风府穴,别名鬼枕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风府穴,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风府穴有祛风邪、利机关、清神志作用。

  风府穴是督脉、足太阳、阳维脉之交会穴,临床擅长治内风、外风。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项强、背痛,或外感风热所致的头面五官诸疾,均可疏风解表以治之。

  风府穴为十三鬼穴之一,名鬼枕,意谓本穴具有醒脑开窍、熄风宁神的作用,故可治疗肝风内动,上扰神明之癫狂、痫证、中风。

《说文·木部》:“枕,卧所薦首者。”即睡卧时举荐于头之物谓枕。风府穴恰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一寸,即枕骨外隆突两斜方肌间凹陷处。

《会员针灸学》:“风府者,风邪所入之府,脑后之空窍也。”

  又云:“有从风门而入者,一中即入脏,为阴中风,险恶已极;有从风市而入者,即阳中风,发半身不遂。心志语不乱,不伤内脏。”故对癫狂、中风舌强不语、颈项强急等,可清热散风豁痰开窍,是为要穴。


   作用功效:疏散风邪,醒神清脑,息风开窍。

   主治病症: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失眠、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落枕、肩周炎、癫搁、脑卒中、半身不遂、吞咽困难。     

   按摩手法:食指中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3~5分钟。

    特效按摩:双手拇指腹揉按风府穴,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风邪而致伤风感冒、发热、鼻塞等疾病。

7.颊车鬼床穴

  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鬼床。颊即颊部,车即车舆,指下车(下颌骨),此穴在颊部下颌骨部位,故名颊车。

  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古称“颊车”骨。穴在其处,言其总载诸齿开合如机轴转运,故名颊车。

  颊,古谓之辅。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颊车穴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

 《说文》:颊,面旁也。车,舆之总名也。牙下之骨亦名车。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强,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

  凡器物借轮轴以助力者,皆可谓车,所以载物。颊车即指下牙床骨,今之所谓下颌骨。

  《医宗金鉴》:“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此穴在下颔角之前咬肌中,故因其所在部位之骨名颊车而为穴名。

   颊车穴,别名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颊车穴,疏风通络、利节消肿

   颊车穴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作用。

   颊车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面部口旁,故不仅可以治疗牙痛、颊肿、牙关不利,而且还是治疗面瘫的主穴。

    颊车穴具有祛风活络开关之功,对风中经络之口㖞及齿痛、颊肿、口噤不开有较好疗效。

   颊车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床“,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木部》:“牀,安身之坐者。”这是牀的本义,引申为承物、托举之器。

  车有承载转动之能,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又叫牙车骨,总载诸齿咀嚼转动开阖,其用如车,穴当其上,故名颊车。这是就字面的意思。

  从中医角度,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的精气充足则牙齿坚固润泽,而肾的精气需要胃气后天之本源源不断的补充,足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主承载气血物质如器物托举一般上输于面。

  名鬼床者,是言其病,临证见颌面颊肿、牙床肿痛、开阖不利,或面瘫口歪,或牙关紧闭、口禁不语,针刺颊车是必不可少之穴。

  作用功效:利窍通关,息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耳下腺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声音嘶哑、口颊炎、颈部诸肌挛缩或疼痛、偏瘫、甲状腺肿等。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颊车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8.承浆鬼市穴

  承浆穴,别名鬼市,属任脉。承浆是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承浆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之会。承即承受,浆即水浆,此穴在嘴下,故名承浆。

  承,有承受之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浆,在此指口涎而言。

《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承浆水也。”浆,指口中津液。承浆者,指口内承受浆液言也。人口中浆液,养生家称为琼浆玉液。

《黄庭内景经》以口中津液为玉液、醴泉、玉浆、玉津。乃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经舌尖向上舐送。由于颚膛翻转向后下方流降,流入咽喉,降至接近廉泉处,受舌咽挤迫而下咽。本穴内通舌下,正应口内的天池。因近天池为存储津液之处,故名为承浆,又名天池,又名悬浆。悬浆则喻口水出天池,由咽后下行也,犹如瀑布之凌空而下,故名之以悬。若徒自表面观之,则仅沾受饮食之佘沥耳。

   承浆穴, 别名鬼市。鬼,与天相对,指地部经水也。市,集市也。鬼市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的集散之地。理同承浆名解。

   承浆穴,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承浆穴有祛风、通络、消肿作用。

   承浆穴具有祛风散热的作用,以治疗口㖞、流涎等为主。

   承浆穴近于任督二脉之交,故治牙疼、口噤等症。

   承浆穴为足阳明经左右交叉及任脉之会,故并治口暇牙风,半身不遂等症。穴虽浅小,因居交通要隘,故亦在重要穴位之列。

   承浆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市“,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市部》:“市,买卖所之也。”即买卖所达之处为市。本义是集市。引申为聚集、汇聚义。

  承浆穴位于下颌唇沟正中凹陷处,承是承受,浆指较浓的液体,这个液体主要来自肾水,汇聚于任脉的承浆穴。

  按照《黄帝内景经》的解释,这个浆液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承浆穴,再经舌尖舔送至上腭(通督脉),转继下流入咽喉而下咽。

这一过程是任督二脉的交接:即肾水——聚至任脉——通督——再从督脉升顶——落浆液于下与任脉相通。承于上而落于下,故名承浆。

所以这个“口中津液汇聚天池”古人用集市作比,故名鬼市。

  作用功效:生津敛液 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口眼歪斜、齿痛、口腔溃疡、癫狂等。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穴,局部有酸、胀、麻感,每次1~3分钟,有通经活络、清热利咽的功效。

9.劳宫鬼路

  劳宫穴,别名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劳即劳动,宫即中央,手司劳动,劳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劳宫。

  劳宫,劳指劳动,宫是王者所居之室。本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火穴,位在手掌中央,手为劳动之器官,故名为劳;心包为心之外卫,性属相火,火经火穴是心火的代表,故尊称为宫。劳宫者,意指位当手心,心神所居之宫阙。

  劳指操劳,病苦也。宫指要所,又喻为中央。手任劳作,穴在掌心,因而名之。

   劳宫穴别名鬼路穴。“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劳宫穴,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

  劳宫穴有清心安神、除湿和胃、凉血熄风作用。

  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有泻心火、清心热的作用。

 “心开窍于舌”,故能治疗口疮、口臭、掌心热;“心主神明”,故劳宫穴可用于治疗神志病、癫狂痫证。

  劳宫穴系心包经之荥穴,有开窍醒神之功。本穴治胸胁满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吐衄呕逆、口臭、烂龈、中风、悲笑、黄疸、热病、汗不出等症。

   劳宫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路“,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清朝训诂大家段玉裁云:“《说文》:路,道也。谓之道路,此统言也;《周礼》:沦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尔雅》:路,大也。此引申之义也。”

  劳宫穴亦名鬼路,是取析言及引申之义。

  夫沦道川路,劳苦之行也。劳宫者,手任劳动,穴在掌心。

然究其穴性: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之荣火穴,心包为心之外围,性属相火,臣使之官也,位居中宫代心受邪而劳,火经火穴固守至尊之宫,唯此为大也!故本穴主火热为病。

  名鬼路者,言其病犹鬼邪傍身而行,属癔病精神类疾患,故针刺劳宫有清热镇惊、开窍醒神、凉血、导热下行之功。

  作用功效:开窍苏厥醒神,清心泻热除烦。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癔病、精神病、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高血压、吞咽困难、食欲不振、黄疸、齿龈炎等。

  按摩手法:以拇指按压与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揉按劳宫穴,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

 用拇指尖掐按劳宫穴可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10.上星鬼堂穴

   上星穴,别名鬼堂,属督脉。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

   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主治“目中痛不能视”,功能开光明目,如星之居上,故而得名。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有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

   上星穴,别名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 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上星穴,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上星穴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作用。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

  上星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堂“,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土部》:“堂,殿也,从土。”段玉裁注:“堂之所以称殿者,正谓前有陛,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故名之殿。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

 《释名·释宫室》:“堂谓堂堂,高显貌也。”这是堂的引申义。古有前堂后室之说,堂为正室。

 作用功效:降浊升清。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主治病症:头痛目赤、鼻出血、癫狂等。

 按摩手法:右手拇指指腹垂直向下压按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弯曲或分开,左手扶住头,顺时针方向按揉,频率为每分钟按120~160次。

11.会阴鬼藏穴

  会阴穴,属任脉。会阴是任脉之别络;冲脉、督脉、任脉之交会穴。此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会阴。

  穴为任、督、冲三脉之会,位在前后会阴之间,故名会阴。

  相合聚结之处为会。阴,指阴部,在此指前后二阴。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任脉总摄全身诸阴之脉,为阴脉之海,本穴当本经外循行之发端。冲脉为血海。

《针灸大成》载有:“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因名会阴。又本穴在处,四翳如屏,故又名屏翳。屏翳之义,遮以蔽也。

  会阴穴,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会阴穴有调阴阳气机、清下焦湿热作用。

  会阴穴为任脉之首穴,位于前后二阴之间,故以治疗二阴病为主,并有急救作用。

  会阴穴有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之功。主治溺水窒息,昏迷,惊痫,二便不利,痔疾。犹言诸阴之会也,穴在两股夹裆,两阴窍之间,故能治谷道、子宫、精室、阴器诸处之病。

 会阴穴在两阴之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三脉皆属阴,会聚阴部。因该穴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故可治疗阴痛、阴痒、小便难、大便秘结。又因具有补肾调经的作用故可治疗遗精、经闭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该穴为鬼穴之一,具有醒神镇静的作用,可治疗溺水、癫癎等症。

   会阴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藏“,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艸部》:“藏,匿也。”匿者,隐藏、隐蔽之义。顾名思义,名鬼藏属人体私处的隐蔽部位。

  据李磊《针灸歌赋选读》注解:“男为阴下缝,在阴茎根部与阴囊相交处正中;女为玉门头,在女性外生殖器部阴蒂头上。”

   作用功效:  苏厥醒神,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  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等急危症、神志病。

  按摩手法: 

  练功方法: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将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一边按摩一边默数1~100个数。即按摩的数,一上一下为1次功。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练这节功法之时,要意念会阴穴。

12.池鬼腿穴

   曲池穴,别名阳泽、鬼臣、鬼腿。属手阳明大肠经。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的合穴,五行属土。曲即弯曲,池即池塘,指体表凹陷,屈肘取穴,在肘横纹桡侧端陷中,故名曲池。

  《书·洪范》“木曰曲直。”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广韵》:“停水曰池。”穴在肘外侧,屈肘时当肱骨外侧与肘横纹桡侧端之中点陷凹中,屈肘穴处凹陷,其形如池,故名曲池。

  曲池穴,别名鬼臣。鬼臣,风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穴传来,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风为死鬼,故名鬼臣。

   曲池,清热和营,降逆活络

   曲池有清邪热、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

   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气隆盛,曲池穴为手阳明经合穴,行气活血、通调经络的作用较强,又本穴配五行属土,土乃火之子,泻之具有清热作用,所以本穴既可清本经之热,治疗头面五官病,清大肠腑热,治泄泻、痢疾、肠痈等,又可清全身之热而用于热病。

   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故曲池可调和气血、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蕴于肌肤所引起的瘾疹等皮肤病。

   曲池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之功,治偏风、喉咽、肩臂肘腕等处之症,以经络之所过也。

   癫狂多由于心肝火盛,挟痰上攻所致,阳明经属燥金,金克木,曲池穴配五行属土,乃火之子,故调之可化痰浊之邪,泻之可去心肝之火,故有清心、抑肝、化痰的作用,可用于癫狂的治疗。

   曲池还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以治疗手臂肿痛、半身不遂等。

   曲池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臣“,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臣部》:“臣,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说文》:“牵,引前也。”很形象地表明臣是引见者,引至君前而事君之左右,谦恭之态如在眼前,确象屈服之形。

深者为渊,浅者为池。

  曲池穴,曲者弯曲也,屈肘即见外侧横纹尽头之凹陷处,形如浅池故名。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穴性属土,谦谦君子之性也。

《会元针灸学》描述曲池穴为:“阳经有阴气所聚,阴阳通化,治气分亦能养阴。”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 调和营卫。

  主治病症:腹部绞痛、高血压,精神病等。

  按摩手法:用手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5分钟。

13.海泉鬼封穴

   海泉穴,在人体口内舌下,口腔内之津液由此而出,如海水、泉水,源源不断,永不干涸,故此得名。

   海泉穴,在“鬼门十三针”中又被称作“ 鬼封“, 鬼门十三针”是我国古代专治百邪癫狂的十三个穴位。

  《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许慎在这里不厌其烦,对封字着墨甚多,指出封即封侯,帝王按爵位的不同等级(公侯伯子男)把土地分给臣属们。

  从土是封的本义;守其制度乃从寸之意,凡法度曰寸。引申为畛域界限,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申为大也。

   海泉穴顾名思义乃海水之源头,较比它周边的承浆穴(天池),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稍远端的曲池穴(池为浅水),唯海泉为大,且位居舌下中点处(舌下系带两侧静脉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确立,足见其位之尊也,故名鬼封。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消肿开窍,降逆止呕。

  主治疾病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痹、腹泻、腹痛、高热、消渴等。

   按摩手法:将舌头用力上卷,这样也可以起到刺激牵拉舌下系带,达到刺激海泉穴的作用。

  人类思维最初源于神话,是从混沌中、从万物有灵中艰难地走出的,上古先民从一开始就把疾病与鬼魅邪气相联系,尤其一些神志疾患,认为是鬼气缠绕,于是利用祈祷、跳神、画符、咒语等幻术以驱除鬼邪,而十三鬼穴显然比这要进了一大步——以针灸治疗精神疾病,只是形式上仍未脱离巫的印记。

人中鬼宫

   人中穴,这是督脉上,督查“辰”的穴位。

    辰月的星空,主要是井宿和鬼宿。以及若干跟水有关的星宿。

    同气相求,鬼附身,鬼,跟鬼宿相应,直入人体之中“辰”的经络领域,显然是最确切的。

    鬼魂核心在辰,人中穴是督查辰、纠正辰的异常的穴位,所以,治鬼,首选人中穴。

   古人对于穴位的处理,主要是针灸。所以,治鬼,照例是扎针。扎针,普通人自然不容易在自己家里操作的,所以,这里,我提供一个贴人中穴的方法。

    取穴:人中穴。

    贴法:药材: 芡实,捣烂贴人中穴。

   辰,本质上为水。芡实生水里,能入水中。

   芡实又名鸡头米,开花紫色,鸡为寅,紫色为寅,鸡头米自然是对应寅。寅能驱鬼。所以,用能入水的寅的芡实直接贴人中穴,自然有驱鬼的功效。

   辰月的星空,是井宿和鬼宿。

   辰---乙---先天兑卦。所以,辰与兑卦,紧密相邻。

   兑卦,对应肺。少商穴,是肺经的井穴。井穴,当然通井宿。少商穴,是辰与兑卦紧密相邻的区域的主管穴位。也是鬼魂,最容易侵犯到的肺经穴位。

   所以,驱鬼,第一取人中穴。  第二,就是取少商穴。

少商鬼信穴

   取穴:少商穴

   贴法:药材:金银花,捣捣,贴两少商穴。

   金银花,在辰月开花,而金属于兑卦,其花开总是两朵一起,呈现双的特性,双也为兑卦,所以,金银花,本身属于兑卦,却又跟辰相关。

   金银花还是传统上中医热性疾病的主要药材,善于清火。从而,金银花贴两少商穴,相当适宜。

   在《本草纲目》里,也记载有金银花具有驱鬼的功效。

   鬼魂,本该在地下安息。丑,对应脾,对应坤土,对应地。
   所以,鬼魂附身人体后,自然而然的,要进入人体的土,丑所对应的脾经领域。

   辰,其本身的气息是太阳寒水。太阳寒水跟土太过共处同一空间方位。土太过,就是坤土。
  所以,辰,其气息直接就覆盖在坤土的上方。

  辰跟坤土相通,辰月的星空主要是井宿和鬼宿,于是,这相通之处,自然是坤土对应的脾经的井穴隐白穴管理。

   所以,驱鬼,第一取人中穴,第二,就是取少商穴,第三就是取隐白穴。

隐白鬼垒穴

     取穴:隐白穴

     贴法:药材:苍术,生苍术或者炒苍术都行,捣烂,贴两隐白穴。

   苍术,入脾经,且有驱除鬼气的效果。因此,若用药材,选择苍术贴两隐白穴。

   鬼魂初始附身,往往并不深入。一般处理人中穴、少商穴、隐白穴就能让其不能再在人体安稳呆着。

    所以,一般学学上述用法,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对于孙思邈十三鬼穴,本文就仅作此分析。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门十三针:古人治疗神志病的经验总结
孙思邈与十三鬼穴
承浆穴
劳宫穴
十三鬼穴驱“鬼神”之释义!
我整理的督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