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暑| 重点关注“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文源:华医世界

一候 腐草为萤

二候 土润溽暑

三候 大雨时行

——《礼记·月令》

2022年7月23日4:06:58,正式进入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中伏前后,天气最热,雨水最多,暑气逼人,阳热之气下降,水汽上腾,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

大暑防病


提到疾病的预防,不难联想到《内经》的“治未病”理论,关于大暑节气的疾病预防,可以从五行生克关系进行讨论。

关于长夏的理解,各家学派虽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包括两种:

①属于十月历系统,认为一年360天分五季,为春、夏、长夏、秋、冬,每季72天;

②长夏分主四季的最后18日。

无论哪种理解方式,大暑节气都属于长夏的一部分,在内经中有如下论述:

《素问·风论》:“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脾在人身之中效法自然界的土以生养万物,助胃传化水谷精微。

其重要生理作用,人须臾不可离也。

旺于四季末十八日,意在强调脾土的作用。

正如《尚书·洪范》孔颖达注疏中提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

五行之生皆不能离于中五之土以成形质,水离开了土将没有源头,火离开了土将没有归宿之处,木离开了土将不能够培植,金正因为在土中才可以滋长,天五生土,生而成之,积之深厚。




重点关注“长夏善病洞寒中”


洞泄,“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

《说文》谓“洞”乃“疾流”,特指夏季急性腹泻。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恶心欲吐等消化道症状,亦可有四肢酸痛、疲倦乏力等症。

长夏洞泄因风、寒、湿所致,好发于脾虚或阳虚之人。

脾虚则脾胃运化之力下降,饮食不当则脾胃易伤,阳虚则卫外不固,易遭虚邪贼风侵袭,每因寒中而发,或外感于寒,或进食生冷而内伤阳气;

寒中而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运化失常发为腹泻。

长夏而湿胜,脾失健运,水走肠间,发为腹泻,甚则泄泻至水状;

水湿阻滞中焦,阻滞脾胃升降,胃气上逆则见恶心欲吐,纳差,胃气不降则有腹胀。

因寒而发,当兼有腹部发凉或恶寒等症状;

夏季腹泻多兼腹痛,痛无定处,时发时止,符合风善行数变之性,符合脾虚而木乘或肝木克脾土的病机。

长夏洞泻寒中治疗上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当以散寒除湿,祛风止泻为法,治疗上当辨清湿、风、寒的偏重偏轻,瘥后不忘固护脾胃。




大暑养生


长夏之际脾弱而胃强,当注意避免饮食无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洞泻。

长夏湿胜之季,湿伤脾,当忌过食甜食、酒类等容易生湿之品,而应多食能健脾祛湿和中之品,如薏苡仁、芡实、茯苓、山药、陈皮、砂仁等。

长夏易发寒中,故生活中当避免过食生冷,忌贪凉而不避风寒,特别是现代冰箱、空调普及,进食生冷、受凉机会增多,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小孩尤当注意。

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良训,长夏之季喝碗姜水或于烹饪中加入生姜,能温中散寒,亦是长夏保健的好方法。

此外,保持情志调畅亦十分重要,情志不遂,肝郁气滞,则易肝木乘脾土,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跟随大暑而来的是炎热的高温天气, 而跟随高温而来的是冰镇食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防病观念,不食冰冷寒凉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千万不要到了吃个西瓜都胃里凉嗖嗖的,才开始想到脾胃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痛腹泻,不能吃生冷?皆因脾虚有寒湿!中医止泻方,健脾祛寒湿
身体气血充足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人都忽略了(附语音)
夏至话脾胃调养
春季腹泻高发,久治不愈,应是湿气侵袭,湿郁化热所致
从湿论治腹泻
腹 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