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日数联用与风寒病位关系说

伤寒论对日数的描述

日数两两联用,如一二日,三三日,五六日……八九日等,而且在使用日数的70余条中,日数两两联用者竟达50余条,从二三日,世日日至八九日《除三、四日外),都有如此相邻两数联用道加形式的条文。

张仲景的日数联用,是某日或某日的不定词语,还是某日和某日的确定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对《伤寒论》有关条文的分析。来找出答案。

   我们不妨根据第一章第三节“二”及图24所述伤寒病为阴寒之邪的特点和伤寒病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究。

   第一章第三节“二”及图25表明,《伤寒论》阴寒之邪为风、寒、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寒为主,风湿为从。风性善动,性急,为阴寒之邪入侵入体之先锋;湿邪沉重静滞而后入。而且风寒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由于天尊地卑,而湿邪更居从属之位,不如风寒之邪为要。湿邪致病只具病证而不立病名,即其表现之一。

   感受风寒之邪而为伤寒。风寒对比而言,风属阳,性善动而易于先入,其性疏泄故势趋于表;寒属阴,而性收引,随风后人而势趋里。故风寒伤人之次序有先后之差,所犯部位有趋表趋里之异。

   人体之经络,手经上行,为阳,为表;足经下行,为阴,为里。风与手经同气,易于相合,寒与足经同气,易于相合,故风的易犯手之经脉,寒邪易犯足之经脉,风为少阳、厥朋之邪,寒为太阳、少阴之邪,二者虽交叉兼挟,但各为一个时位单位,故以相邻两个日数为一病因单位。

     太阳时位为人体阳气最盛之时位,其经脉为诸经之藩篱。外邪入侵,太阳首当其冲。太阳感受阴寒之邪,风邪先入而并于手太阳小肠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属火而见类似风热之象,则为太阳中风。风邪性疏散,使津液外泄故汗出、恶风,火被风邪激动故发热。即太阳中风在第一日。

    二日是寒邪侵入太阳的时间。寒邪随风邪侵入之后,因其趋里而易犯足太阳之经脉,呈寒水之象而无汗、恶寒。阳气被郁则发热。太阳之阳气,即手经小肠之气,手经不病则不发热。此即伤寒一二日为太阳病。

   第二日,若阳明正气虚则风邪进入手阳明大肠经脉(据金木互易之理,亦可入于手少阳三焦经脉)。大肠主传送糟粕,已虽受邪,而主受纳之胃尚未受邪,则饮食尚可,故在阳明病云“若能食,名中风”。

   第三日,足阳明胃经脉受寒邪而影响胃纳,故《伤寒论》中云:“不能食,名中寒”。此即二三日为阳明病。

    第三日,风邪入于手少阳三焦经脉(或入手阳明大肠经脉,即出现阳明证状)则两耳无闻、目赤,即为手少阳中风。

    第四日,寒邪入于足少阳胆之经脉(或入于足阳明胃之经脉而出现阳明胃经证状,理同金木易位)则见胁下硬满,于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而为少阳中寒。

    第四日,若风邪侵入太阴(或侵入手厥阴心包络之经脉出现相应证状,理同金木易位),则手太阴肺经受风之邪而为太阴中风。手太阴肺经脉为阴中之表,故云“其脉当浮”,而虽为阴中之表,究非阳中之表之太阳证可比,其病位必亦趋于里。太阴之里为牌,脾主四肢,故见四肢痛。脾为至阴之脏,不应有阳热之证状,今因手太阴中风,故其四肢痛描述为“烦痛”。“烦”为有热之状,《伤寒论》中在“四肢烦痛”后云“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是因既长者为阳脉。为正气来复之象,故为欲愈。

第五日,寒邪入于足太阴脾之经脉,足太阴脾主湿,寒邪犯脾则见自利不渴、腹痛、腹满之太阴中寒证,故四五日为人太阴病。

第五日,风邪入于手少阴心之经脉。心属火,风加于火,而出用寸脉洪大之少阴热化证,即少阴中风。若转为阳脉微,阴脉浮。为火降水升,水火既济之象,为少阴病“但欲寐”即将自愈的脉象。

第六日,寒邪入于足少阴之经脉,肾主寒水,以寒加寒,为少阴寒化,即少阴中寒证,而见吐利、厥冷、小便不利。故五六日为少阴病。

第六日,风邪入于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或传入手太阴肺经而出现相应证状,理同金木易位),心包络代心行气,属火,以风加火,为厥阴风火,即厥阴中风证。阴病得阳脉为欲愈,故厥阴中风条下云:“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不愈。”

第七日,寒邪入于足厥阴肝经(或侵入足太阴脾经而出现相应证状,理同金木易位)。肝气主升,其经脉挟胃贯隔,主风,寒邪冲动肝风之气,则阴浊之邪随之上逆而为干呕、吐涎、头痛,即厥阴中寒证。故六七日为厥阴病。

感受伤寒阴邪之后,风、寒之邪先后在三阴三阳各时位上发生作用,而产生三阴三阳各有中风、中寒的证状。

风寒之邪各自历经六次时位的变化(因风寒之邪相差一日,故共七日)而行遍三阴三阳。在此过程中,若某时位上的正气不虚,则不致病,故六个时位上的病证,不一定皆依次出现。经过如此六个时位单元之后,伤寒病的证型一般已经形成,病人或者痊愈,或者死亡。其不死不愈者,则病情迁延,而转入第二轮变化过程,这种情况《伤寒论》称之为“过经”。

第八日,风邪传入手少阳经脉或手阳明经脉,寒邪入于足少阳胆经脉。

第九日,风那传入手太阳经脉,或足阳明经脉,而表现出相应的正状,依次逐日相传,致十三日再经完毕。然而过经后的病证,必因病久正气内耗而有虚候,已与第一轮病证有质的区别。

依理推测,若致此病仍不死不愈,则可再进入下一轮传变过程,不过仲景书中未再推论。

至此,我们对《伤寒论》日数两两联用的原因已有所了解.原来日数两两联用,蕴藏着风寒犯人有先后手足之机。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古有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之说,但修有云“风从上受”、“寒从脚入”,此理本雅俗所共识,只待为之点透而已。今将风寒之邪传变次序列表如下:

编辑校对:​吴媛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16 讲 伤寒兼证(1)
第二节阳明主证表证(姚荷生)
桂枝汤类方临床应用验案3则
临诊碎玉《伤寒论》第3条
伤寒论中治疗项背疼痛的经典方剂
伤寒论 第85条诸家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