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要修到什么境界:阴阳化生之德

1

笔者在此忽然提出儒家之性善之说,是因为这一说的理论基础乃建筑在“生生”之义上。自秦汉以降,孔、孟真儒之面目晦而不明,后人多以“性善”与“性恶”二说相对,视之为孟、荀二人各偏于一面之主张,不知孟子的“性善”为得大易“性命”之真谛,而荀子之“性恶”乃由人之后天而立说。论大易“生生”义至此,觉得有提出做一澄清的必要。

《孟子·滕文公篇》云:“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性恶篇》也言:“孟子曰:人之性善。”可知性善说为孟子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看孟子与当时学者告子的辩论(《孟子·告子篇》,见后文),其对性善的主张坚定不疑,绝不容有丝毫改变,何以故?孟子何故而有如是之肯定态度?

今兹从“善”的字义说起。

大易中言“善”,有两层含义:一层为相对义,即“善”与“恶”或“善”与“不善”之相对,如《易经·系辞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如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另一层则为绝对义,纯然一“善”,无“恶”或“不善”之对立,如《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以及乾卦《文言》:“元者,善之长也。”均是。

此两层义,前者为形下世界中常识之见,后者则为形上之思想理论,孟子之性善说,乃从后者绝对义上建立,这是第一步认识。

接着,让我们先来看《易经·系辞传》里的话: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这是大易正面为“善”字所下的定义。

阴阳二作用往复化生万物,名之为“道”;此阴阳化生之道继续不断,万物由此而生生不息,此之为“善”。在这里我们便体会出了“善”的含义,“善”既为形容阴阳化生的功用,而阴阳化生的功用唯是一个“生”,并无“不生”之对待,所以“善”也是绝对无待的。

再照下面一句“成之者性也”,就更为清楚了,“性”言万物生之所具,今生之作用既为善,则生所成之性自是“善性”。这几句话,毋庸多解说已很明白,我们所领会到的有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善”之义由“生生”上来。第二,“善性”是绝对无待的。

《升平万国图》卷 清代 周鲲绘 台北故宫博物院


2

再其次,看乾卦《文言》之文:“元者,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这里是为“元”字下定义,而表现善之为“生生”义,更为深刻,但需要追究一下文句的渊源。

按乾卦《文言》为孔子解释乾卦之言,由弟子所记录者,孔子为“元”字所下的这一定义,并非出于孔子创见,乃承袭前人之说。早于孔子之生十三年,鲁成公之母穆姜曾说过:“元,体之长也。……体仁足以长人。”而在孔子二十一岁那年,鲁大夫子服惠伯也说过:“元,善之长也。”孔子对“元”字的解释,是舍穆姜的“体之长”,而采用了子服惠伯的“善之长”。

说起来,“体之长”与“善之长”不过一字之差,但这一字却至关重要。

记得前文在解释“乾元”之义时,我们已说过,“元”字的本义是“首”,为“始”、为“大”乃后来的引申义。穆姜的“体之长”,就是用元字的本义,意谓乾卦是六十四卦的首卦,犹如人体的首部;所以如依穆姜的解释,则乾之为“元”字并未包含“生生”义,只说出了“为首卦”的状态。

可是一变为“善之长”,意义便不同了,“善”是形容阴阳化生之德的,这一字之改变使乾卦成了“始生”之卦,“生生”之义毕然呈现。同时,穆姜的“体之长”,与接下来的“体仁足以长人”,在含义上也不融通,“仁”的意义包含着生之、育之、长之、养之的爱心,与“体之长”义不衔接。

《山水图》 明 戴进  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一改为“善之长”,则阴阳生化万物的大慈大爱都表现了出来,与“体仁足以长人”句,便融通无碍了。所以,孔子这个取舍,不是轻易的。

以上由《易经·系辞传》及《易经·文言传》中两处文字,看出了“善”之含义与“生生”之义密切相关。

然而我们再进一步问:何以故名阴阳生生之德为善呢?即以生生之为善必有其理由,而其理由何在呢?这便得回到本节第一小节所述的乾卦《象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上。

所谓“正性命”,意谓由乾道变化所发生的性命,乃得变化之正,也即是得生之正。何谓得生之正?因为在乾道变化中,物原质、时间与空间为自然化合,一无滞碍,此之为“正”(已述于前文)。由此一“正”字,实生“善”义。

于此我们看到孔子遣词立义,真是一丝不苟,当会通其思想时,则见左右前后,丝丝入扣,而这正代表着古圣思想之深邃周密。

乾道变化,有“正性命”,没有“不正之性命”;故性有“善性”,没有“不善之性”。所以性善之说实植根于大易哲学之最根本处,其说关系着大易哲学阴阳生生之根本原理岂可随意将“性不善”“性恶”掺杂其间? 





栏目编辑 排版:温静 /  审核:金寒芽

1

高怀民教授

著名易学家、国学家、哲学家,著有《易经哲学精讲》《易经哲学的人类文明之道》《大易思想》《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宋元明易学史》《伟大的孕育》《中国先秦与希腊哲学之比较》等,为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做出了有重要创见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
易经的奥秘(8)卦有何用
唬人的国学十二道 全面剖析,正本清源
悟空问答
[大师经典]《读易笔记》(连载)
易经别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