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尚信|《周易》古经剥颐二卦解读
userphoto

2023.07.25 浙江

关注

《周易》古经剥颐二卦解读

作者简介

李尚信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摘要:

《周易》古经的剥卦,一般都以阴剥阳来理解,未触及其更为复杂的观念,所以很少有人能解读出其真义。剥卦是以床等为喻来讲国家政权的兴衰。初爻是说,统治者如果肆意盘剥百姓,就会反过来危及自身;二爻是说,最高统治者也要顾及各级官员的利益,否则同样会危及自己;三爻是说,统治者需要经常反腐,不断清除朋党;四爻是说,最高统治者不顾及百姓和各级官员利益,就会祸及己身;五爻是告诫最高统治者,要像宠幸宫女那样对待百姓和各级官员;上爻是说,要想保有国家政权,就要任用君子,远离小人;卦辞是说,国家政权被颠覆,不利于君子有所作为。颐卦则是讲颐养之道。由于学者们对颐养的原则缺乏了解,且颐卦中有几个疑难语词,自古以来对颐卦的各种解读均未有根本性突破。卦辞讲颐养一要守正,二要自养;初爻讲养德、养智;二爻讲先要自养才能养他;三爻讲以下养上乃凶之道;四爻讲以上养下乃养他之正道;五爻讲虽居高位,但能力不足,应谨慎行动,不宜冒险;上爻讲颐养之大成,利于力挽狂澜、逢凶化吉。

关键词:《周易》古经;剥卦;民本;颐卦;自养;养他;养德养智;以上养下

正文

《周易》古经的剥卦,一般都以阴剥阳来理解。其实,这是将问题简单化了,未触及其更为复杂的观念。正因为如此,这一卦很少有人能解读出真义。唯李守力先生的解读较为合理,但他对六五爻、上九爻的解读仍有未逮,对六三爻的解读也未能吸收朱熹之说的合理因素。【1】至于颐卦,由于学界对颐养的原则缺乏了解,且颐卦中又有几个疑难语词如“颠”“丘颐”等,自古以来对颐卦的各种解读均未有根本性突破。本文对此两卦分别展开研究。

一、剥卦解读

剥卦(䷖)下坤上艮。《周易》讲阴阳消长之理,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剥卦下面五个阴爻有消去上面一阳之势,在上的一阳好似长在树巅上的果实,成熟以后往往会被剥落下来,就像阴长终会消去一阳一般。故剥卦卦名为剥落之剥。

剥不读bō,而读pū。《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毛传曰:“剥,击也。”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卷十五曰:“剥,即攴之叚借也,今字作扑。”【2】马国翰辑佚《归藏》和阜阳汉简《周易》剥卦卦名皆作“僕”,海昏侯简《易占》作“濮”,皆读pu音。

我们先看剥卦的爻辞。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三:剥之,无咎。
六四:剥床以肤,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初六爻说剥床剥到床足,蔑贞而有凶。其《象传》说“剥床以足,以灭下也”,也就是把床足给毁坏了。此为何意?令人费解。六二爻“剥床以辨,蔑贞凶”,就是把床辨给毁坏了。这句话同样难以理解,而且“辨”是何意也不好确定。其《象传》说:“剥床以辨,未有与也。”“与”有参与、赞助、相并之意。这里的“与”,应该说是直接与床上之人靠近的一个东西如床板等,因为如果说是床板以下的东西如腿、足,就应该都是“灭下”,而不是“未有与”了。所以“辨”很有可能是床板,从先秦时期床的形制来看,也不存在床腿一说。六三“剥之无咎”,也不是很好理解。六四“剥床以肤”的“肤”,古人一般解读成“肉”。“剥床以肤”就是剥床以肉,由足往上剥床,剥到了床上之人的肉。床上的人要安稳地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则床必须是完整的。床足、床板是床的支撑,先是床足坏了,接着床板又坏了,没有了支撑,床上的人显然待不住了。床上的人是一个具体的取象,如果《周易》仅仅是讲这个具体的取象,那它就不会成为“大道之源”。所以,这个具体取象的背后一定隐喻着什么。我的理解,它隐喻的是古代的社会结构,床上的人代表君主、统治者,床足和床板代表支撑整个社会的各个层级。床足处于最底层,最底层的显然是老百姓。床板紧挨着床上的人,直接靠近君王的是各级官员,君王靠各级官员来支撑整个统治系统,所以床辨是指各级官员。

带着这种理解,我们回头再来看初六爻辞。“剥床以足”,就是说把底层老百姓给剥掉了。剥掉底层老百姓,意思是肆意盘剥百姓而不顾及其死活。“蔑贞凶”的蔑,古人读作消灭的灭。“蔑贞”,就是灭掉贞。贞,古人一般都理解为正,行正道、行正义。灭掉贞,就是不行正道,于是有凶。盘剥老百姓,不顾百姓利益,显然是不行正道,不行正义。这里蕴含着民本的观念,就像荀子所说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老百姓既承载着统治者,又有可能把统治者灭掉。

六二爻辞“剥床以辨”,是说把床板给剥掉了,那也是“灭正凶”。初六与六二的差别在于灭的对象不同,前者是灭老百姓,后者是灭官员。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最高统治者,只有顾及各级官员的利益,顾及底层老百姓的利益,国家才能稳定。

六三爻辞“剥之,无咎”,是说剥掉某个东西没有过错。床板之上可以被剥落掉的,我的理解,应该是床垫、床单之类的东西。床垫或床单之所以可以被剥掉,是因为它会变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把它揭下来洗一洗。毛泽东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3】“剥之”是说要时常清洗,除掉污垢。它比喻国家政权往往会产生腐败的因素,所以要时常清理腐败的因素。《象传》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是说六三爻官僚腐败、结党营私,不被上下所拥护,所以需要被剥落掉。

六四爻辞“剥床以肤,凶”,是说统治阶级如果像初六“剥床以足”、六二“剥床以辨”那样盘剥老百姓和各级官员,那么一定会祸及己身,被剥掉的反而是自己。所以《象传》说:“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诚然,剥卦有阴剥阳之象,但从卦爻辞的意义来看,其内涵更丰富。它不是简单地讲阴剥阳,而是讲了一种辩证关系,即先是作为阳的最高统治者去剥作为阴的下层老百姓和各级官员,然后老百姓和各级官员反过来再把最高统治者给剥掉。

六五爻辞是“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贯鱼”,就是被贯穿起来的一串鱼,表示顺序排列和秩序;“宫人”即宫女,“宫人宠”就是宫女获宠。在宫廷中,宫女受君王宠幸的顺序和程度是有差别的,“贯鱼”之贯,表示宠幸的先后和程度,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为等级秩序或礼仪。之所以把宫女比喻为鱼,是因为古人认为鱼和女性同属阴类。这里表面上说的是按等级秩序来宠幸宫女,实际上却另有所指。“贯鱼以宫人宠”,“以”或读为“似”【4】,是说像宠幸宫人那样来宠幸“贯鱼”。所以,“贯鱼”实际上不是指宫女,而是另有所指。结合剥卦来看,它是指下层老百姓和各级官员。君王像宠幸宫女那样宠幸下层百姓和各级官员,百姓和各级官员就会对君王感恩戴德,如此,则国家政权稳固、长治久安,无所不利,所以爻辞接着说“无不利”。《象传》也说:“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就象而言,五个阴爻就像一串鱼,上面一个阳爻像用一根棍子或绳索将下面的一串鱼依序贯穿起来,也像君王依序统领着一群宫女,实际上是指君王依序统领着百姓和各级官员。鱼是美味,为人所爱;宫女是美色,为君王所宠;百姓和各级官员是国家的基石,也应为君王所爱所宠。

上九爻辞是“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剥卦最上面是一个阳爻,阳为实,阴为虚,阳实在上,象征长在树上的大果实,故为“硕果”。硕果自然是用来吃的,爻辞却说“硕果不食”。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阳爻,吃掉它,它就由阳变阴了,阳变阴就是阴剥阳。从取象上说,阴剥阳是有问题的。这一爻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如果这个硕果不被吃掉,君子就能得到车舆。《象传》说“君子得舆,民所载也”,意思是这个君子受老百姓的承载、拥戴。这个硕果,我的理解,是指国家政权。硕果不被吃掉,即国家政权得到维护,君子就会受到老百姓拥护。至于“小人剥庐”,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象传》说“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意思是小人不仅会把果实吃掉,甚至会把所有东西都据为己有,“剥庐”是说连一座草庐都会给拆掉,所以小人万不可用。

综上,剥卦是以床、贯鱼、宫人、硕果等取象来比喻如何维护国家政权。要让国家政权不受侵害,最高统治者首先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则。

解读完六条爻辞,我们再来看卦辞。剥卦卦辞说:

䷖剥,不利有攸往。

“攸”,是“所”的意思。“往”,本义是前往某地。前往某地往往是要去做某件事,所以可以引申为“作为”。“不利有攸往”,就是不利于有所作为。为什么不利于有所作为?《彖传》说“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是因为小人得势了。《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利有攸往”,就是说在小人得势、天下无道之时,不利于君子有所不为。

《周易》古经讲阴往阳来、阳往阴来,阴阳、泰否总是相互转化的。剥卦卦辞实际上讲的是剥卦上面的一个阳爻已经被剥掉、国家政权被颠覆之后的情形,而爻辞则是在讲上面的阳爻还没有被剥掉、国家政权尚未被颠覆时的情形。它从正反两方面告诫统治者要善待老百姓、善待各级官员,要反腐,这样才能保住国家政权,才不会祸及自身。

《彖传》是对卦辞及其取象的阐释,前文已有引用、解说,这里就不对《彖传》作全面解读了。

《象传》说:“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大象传》与古经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与古经不一致,有的与古经有一定联系,有的与卦辞关系不大却与某条爻辞关联紧密,有的与卦辞或整个卦的主题相吻合。就剥卦而言,其《大象传》的内涵与卦爻辞的主题是一致的。“山附于地”是剥卦的取象,“剥”是卦名。观“山附于地”这个取象,《大象传》得到的启示是“上以厚下安宅”。其中,“上”是指君王;“厚下”,就是使下面增厚,把地基打牢;地基打牢,宅子才能安稳,即“安宅”。可见,《大象传》的取象是房宅,而卦爻辞的取象是床。其实,房宅和床有相似性,都要注重根基。根基不牢,房宅和床就不会安稳,所以务必要稳固基础,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二、颐卦解读

颐卦(䷚)的卦象像是一张嘴。中间四个阴爻为虚,如口腔中虚;上下阳爻为实,如上下唇。嘴是吃东西和说话的。颐卦上卦为艮为止,为吃东西或说话时上颚不动;下卦为震为动,为吃东西或说话时下巴会朵动。颐卦卦爻辞取的是饮食功能的引申。“颐”字本指脸颊的两边,代指嘴巴,引申为颐养。西周的传统是周公奠定下来的,周公重德,所以作为西周重要经典的《周易》古经不可能不重德。颐卦遵循《周易》古经取象比类的方法,讲颐养时,主要引申为讲养德、养智。

颐卦的卦辞是: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是颐养;“贞吉”,正吉。“颐,贞吉”是说,颐养之道,要守正才能得吉,比如说,要吃对东西,要吃得恰到好处等。“观颐”,就是观颐养之道;“自求口实”,就是自己求取口中食物。“观颐,自求口实”,就是观颐养之道,要看这个人自己求取口中食物(的情形),从而判断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彖传》说“观颐,观其所养也”,意思是观颐就是观这个人养的是什么;又说“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自求口实,就是看这个人自己养的是什么,是肉身,还是德性、智慧,这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彖传》对“自求口实”的解释来看,“观颐,观其所养也”,当是指观一个人是如何养他人、如何教育他人的。也就是说,在《彖传》看来,颐卦卦辞包含了两种养,一是“养他”,一是“自养”。虽然整个颐卦的确包含了这两层意思,但单就卦辞而言,其所强调的应该只是自养。首先,“自求口实”就是对“观颐”的解释,不能把“观颐”当成一个意思,“自求口实”又当成另一个意思。再者,有的卦辞是对一卦的总结,有的卦辞则表达的是一个卦的重要状态或最后结果。具体到颐卦,它的卦辞表达的应该是一个更重要的状态。养他和自养,当然自养更重要。

《象传》说:“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山下有雷”,雷为震恐,为警惧;山为止;故“山下有雷”有警惧而止之意。结合颐卦的颐养、口实之意,则有慎言语、节饮食之戒。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朵”是动的意思。“朵颐”,就是嘴在上下朵动,也就是吃东西。“观我朵颐”,就是来看我吃什么东西。这其实是出于羡慕的心理。初九爻辞的表面意思是:你舍弃你的灵龟,而观看、羡慕我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就有凶。为什么呢?“灵龟”,是指智慧。这一爻其实是说,如果你只对好吃的东西感兴趣,只对肉体之身感兴趣,而不去修养你的智慧,那么你就会因缺乏智慧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有凶。可见,这一爻既跟颐养有关系,也跟养德、养智有关系。

同时,初爻爻辞与这一卦的取象也有关系。《说卦》讲离为龟,是就三爻的离卦而言的。颐卦上面下面都是实的,中间是虚的;龟中间是肉,上下都有壳,所以颐卦也像龟。而且, 颐卦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离,所以这个龟是个大龟。龟越大,就越有灵气,故称“灵龟”。颐卦既像嘴,又像龟。当我们看到的象是嘴的时候,想到的是吃东西;看到的象是龟的时候,想到的是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观察世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与自身的修养、层次有关,与知识、视野有关。看到朵颐的人往往对吃感兴趣,看到灵龟的人则更为注重修养智慧。所以初九爻的真正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关心修德、修智,而是只注重物质方面,注重与吃和享受有关的东西,那便是凶兆。所以《象传》说“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这一爻向来难解。“丘”是什么意思?“颠”又是什么意思?过去的解读大多没有切中要害。

这个“颠”,是倒出来的意思。鼎卦说“鼎颠趾”,就是把鼎颠起来倒出东西。颐卦像一个嘴巴,嘴巴相当于一个装东西的容器。“颠颐”,就是把这个容器颠起来倒出东西。那么, “颠颐”倒出来的是什么呢?颐为养、自养,则倒出来的自然就是自己所养成的东西,也就是把自己养成的东西倒出来给别人。因此,“颠颐”其实就是作为老师来教学生,或者说是作为榜样来影响别人。这里应该指的是他主动倒出来,主动地去教育别人。

“拂经于丘颐”的“拂”,是违背、违逆的意思,以往对这个字的解读比较一致。“经”的意思是常。中国古代文化常讲经与权。经,就是常道;权,就是权宜之计,是临时的。“拂经”,意思是违背常道。倒出颐、倒出颐养,违背常道。违背什么样的常道呢?违背“丘颐”这样的常道。“丘颐”就是像高丘一样的颐,两颐很突出,说明这个人把自己养得很好、很壮实。“拂经于丘颐”,就是违背了把自己养得很好、很壮实的常道。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自己养得很好、很壮实。自己都没有养好,又怎么能去养别人呢?这里主要是就养德、养智而言的,自己都没有德、没有智,如何能去教人?

“征”,就是行;“征凶”,是说这样去行动,是有凶险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卦爻辞作者认为,六二还没有把自己养成。然而,六二居于中爻的位置,且阴爻居阴位,有中正之德,为何说还未养成呢?这就涉及随时取象的问题。卦爻辞作者应该是认为颐养需要一个过程,居下卦时,颐养尚未完成,到了上卦,颐养才有成就。

《象传》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颐养别人、教育别人,是有智慧的人干的事。六二尚不具备这样的智慧,却非要去做这类人才能干的事,这就叫“行失类”。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拂颐”,违背颐养之道。“贞凶”,即使行正道也凶。“十年勿用,无攸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什么好处。

颐卦六三爻与上九爻正好阴阳相应。一般地说,阴阳相应则吉,但从爻辞看,六三爻实际上是不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违背了颐养之道。这里是以下养上,如同下级教训上级,学生教训老师,这在古代是绝对不可以的,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社会上就会很长时间都没有立足之地,所以爻辞说“十年勿用”。

“无攸利”,即无所利。这是因为,六三居颐卦之下卦,其德、其智尚未养成。以下养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象传》说:“十年勿用,道大悖也。”居下位者教育在上位者,大悖于颐养、教育的常道。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二爻说“颠颐,征凶”,是因为他自己都没有德、没有智,没有办法去养别人。到了六四爻就不一样了,他自己已经养成了,所以能养别人了。“颠颐,吉”,把已养成的东西倒出来,灌输给别人,有益于别人的德和智,所以是吉利的。

我们现在都把“虎视眈眈”当成贬义词。如果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理解,那是读不懂这句爻辞的。这里的虎视眈眈不是贬义,它的意思是,像老虎那样盯着别人的好东西。不仅“虎视眈眈”,还“其欲逐逐”。“其欲逐逐”,是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抢到别人手里的好东西。一般地说,抢东西肯定不是君子所为,但爻辞却说这种行为没有过错。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大家争先恐后抢的是“德”,抢的是“智”,所以“无咎”。那么争先恐后地抢,与之对应的是哪一爻呢?是初爻。因为初爻是四爻的应爻。四爻对初爻,是以上养下,合乎常道。而且,“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也体现了自养之道。

《象传》说:“颠颐之吉,上施光也。”“颠颐”之所以吉祥,是因为居上位的六四爻施教于初九爻,授之以光明智慧,是以上养下。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拂经”,就是违背常道。“居”,是指静处、不作为;“贞吉”,意思是守正则吉。“不可涉大川”,字面意思是不能够涉越大江大河,引申义是不利于做大事。

按理说,六四爻已经能够养别人了,那么六五爻应当更好。可是它却出乎意料,这一爻反而不好。在《周易》古经中,二爻、五爻都是中爻,中爻往往都是很好的爻,都是能够得中道、行中道的爻,但在这一卦里面,它们却都不好。六二爻是因为自己的德行和智慧还没有养成,自然没有能力去养别人;而六五爻虽然有一定的德行,但是他可能缺乏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六五爻是阴爻,才质不足,能力不足,无法成就大事。所以爻辞说违背常道,只有静处守正才能得吉,不利于做大事。

《象传》说:“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六五爻能力不足,只能顺从比他能力更强的人。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由”,是顺着的意思。“由颐”,就是循顺颐养之道。如果能循顺颐养之道,则虽有危厉,亦能力挽狂澜、逢凶化吉,即“厉吉”。循顺颐养之道,自然也利于干大事、成大事,故“利涉大川”。

上九爻是阳爻,象征着最终养成,为颐养之大成,不仅有德行,而且有能力,所以爻辞说“厉吉,利涉大川”。

《象传》说:“由颐厉吉,大有庆也。”此亦言上九为颐养之大成。

(附注:本文是笔者于2022年11月27日通过腾讯视频会议为山东枣庄学院所作讲座之部分内容的整理。其中关于剥卦解读的基本内容,曾在2016年以来的多个会议上作过发言。)

参考文献

1.李守力《周易诠释》卷一,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79页。

2.[清]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载赖永海主编《段玉裁全书》第一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85页。

3.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载《选集毛泽东》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31页。

4.帛书《周易》“以”作“食”,当是与“似”音近而通假。

本文原刊于《周易研究》2023年第2期

 (责任编辑:董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第二十三卦
《周易》“用九”“用六”浅释
《周易密钥》:论“元亨利贞”近人之歧见(李守力)
《易经·乾卦》卦形、卦名、卦辞、彖辞、大象通俗解读
周易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你怎么理解?
朱礼军:周易经文破译示例一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