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益=免费”——公益圈为自己挖的超级大坑!

作者: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联合创始人、主编)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公益江湖遍地坑,除非你在天上飘》,专门讲公益圈的各种坑。其中排名第一的坑,就是免费坑——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超级大坑!而这个巨坑,正是公益圈自己挖的,而且这坑实在太大,以至于很多人看不出这是个坑,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整个公益世界。于是,坑里的人,有的想出来,有的不想出来,有的正在往外爬,有的不让别人往外爬;坑外的人,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也有心里着急得像猫抓的,还有往里面填土扔石头的。你是哪一种人呢?

一般来说,免费不等于公益,公益也不等于免费。但是很多人以为公益=免费——免费就是公益,公益就是免费。收费是商业的事,公益啥费都不该收!

所以他们不理解有些公益组织为什么会有收费服务?会说想赚钱去做生意啊,为什么要打着公益的名义干商业的事呢?

也不理解公益组织为什么要收管理费?不是应该把大家捐的每一分钱都应该送到受助人手里吗?

更不理解职业公益人为什么要领工资?做公益不是做志愿者吗?说好的无私奉献呢?为什么不赚够钱了再来做公益呢?

不只是公众,就连不少公益人也认为公益就是免费,免费就是公益!

在享受惯了免费的培训之后,有些公益人不理解针对公益人的培训为什么要收费?甚至还要自己在朋友圈众筹学费?

有些公益人,则觉得商业也应该为公益免费提供商品和服务,起码要给个优惠价、批发价。按正常价格?我们是做公益的,你们怎么能赚公益的钱呢?没点爱心呀,肯定是奸商无疑!

呵呵,呵呵,呵呵……

我可能笑得很冷,但这就是事实,反映出一些所谓公益人的认知水平。

一、免费只是一种转移支付方式,而非公益的全部

言归正传。公益即公共利益,代表不特定的大多数人或群体的共同利益。但公益不像政府可以强制征税,也不像商业可以营利,所以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就需要以减损私人利益为代价,比如公益活动中的免费往往是针对没有支付能力的受益人,因为已经有捐赠人替受益人支付了费用,而志愿者则是自愿放弃了劳动报酬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商业活动中的免费,只是一种促销和引流获客的营销手段,商业在免费环节中支付的成本,最终还是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所以觉得商业的免费服务是在做公益之类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从本质上讲,公益是将免费作为一种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的临时性甚至妥协性的手段,因而免费并非公益的目的,而是一种转移支付方式,更直白地说就是——将受益方应付的成本转移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使得受益方不至于因生存困境失去发展的机会。下面举例说明:

1、免费的公益,可用一时不可一世

很多人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不少人因此反对直接发放钱物给穷人,强调要帮助穷人掌握一门谋生的技术。但这种理解太机械,或者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或用意。什么时候授之以鱼,什么时候授之以渔?实际上是个需要智慧的技术活。比如一个穷人穷得没钱买米吃饭,都快饿死了,这个时候你拉着他去学钓鱼?非蠢即坏啊!你得先给他点吃的,让他吃饱肚子,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他才有力气和时间跟着你学钓鱼。

在学会钓鱼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停止授之以鱼了呢?这真得看情况。正常状态下,学会钓鱼的穷人因为掌握了谋生的技术,可以找个地方钓鱼,可以自己通过打工或创业来养活自己和老婆孩子,甚至在将来回报社会;但是,如果没有地方可以给他钓鱼呢?或者有地方钓鱼但主人不让他钓鱼怎么办呢?现实中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学历低、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等原因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啊!所以,公益不仅要授之以鱼,继续解决困境群体的生存所需,还要授之以渔,赋能于困境群体,助人自助,更要为之争取养鱼、钓鱼的权利和实现这些权利的条件,即通过社会倡导等方式为困境群体争取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环境。

免费的公益(无偿授之鱼和渔)只是一时可用的手段,公益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社会问题,在减少困境群体的同时,帮助困境群体获得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具备支付能力)。

2、志愿者不是免费劳动力

再以志愿者为例。众所周知,志愿者是自愿放弃劳动报酬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本质上就是志愿者自己承担或支付了服务成本从而免费为机构和受益人提供服务。但是,一些公众、机构管理者、政府官员却因此将志愿者视为免费劳动力,平时不关心、不培训甚至不理睬,需要有人出力的时候才想起志愿者,而且用的时候各种不满意,挑剔得很,总觉得志愿者素质不好能力差,不听话还意见多,不好用还不好管,志愿者拿一点合理的补贴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认知,不仅可笑也很可悲,更让志愿者们寒心。

志愿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工作时间,心怀爱心与责任,捐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和技能,他们是为社会发展、机构生存作出贡献的捐赠人;同时在志愿服务中他们也获得了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困境群体需求的机会,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的能力,结交了朋友,获得了成长,赢得了他人的认可、社会的荣誉,所以他们也是公益活动的受益人。但你们呢?不仅让一些人被志愿、假志愿,也不懂得尊重真正的志愿者,不好好服务他们,帮助他们,却把他们当作为自己省钱,还想任意驱使的免费劳动力,非蠢即坏呀!既然志愿者不被尊重,受益不多甚至受害于其中,那么注册志愿者很多但活跃志愿者不多的尴尬现状,也就可以理解了。反而是那些“野生”的、自发的志愿者,虽然数量比注册志愿者少一点,但活跃度却远高于注册志愿者。

二、公益圈为自己挖“免费”大坑的两大原因

为什么公益组织或公益人要掐出公益活动中的免费环节并积极宣传标榜呢?为什么会违反常识公开宣扬零成本、零管理费呢?为什么会有机构的负责人以自己和员工的工资够低为荣?为什么机构不愿意给员工涨工资甚至连社保都不给买呢?为什么机构在和资助方和政府手里拿钱时不敢主张和争取机构的行政、人力等工作经费,任由对方压低成本支出甚至一分钱都不给呢?原因何在?

1、轻视专业价值,所以只能用免费或低价来换取关注和生存。

比如很多公益活动喜欢将“免费”当作卖点来宣传,可能是因为公益活动设计的技术含量太低,或者对公益活动的专业性信心不足,甚至连自己的亮点是什么都找不出来;因为怕公众不肯来、不感兴趣,于是就用最简单粗暴的“免费”为噱头将公众引进门。用的次数多了,公众自然也就习惯性地将公益和免费联系一起。不只公益组织喜欢用“公益”替代“免费”,经常使用“公益课程”“公益讲座”之类的字眼做宣传,甚至连商家也学了去,为自己的免费促销活动冠以“公益”来吸引顾客。

对公众来说,觉得公益应该免费,免费的才是公益,也许并不仅仅是一种误解,而是一种小我的自私本性使然,比如出于贪占便宜的心理。在一些公众眼里,既然公益就是免费,那我的捐出的钱物就应该全部到达受益人手里,公益组织就应该免费为我和受益人服务,不能从捐款中列支一部分当作工作成本(管理费),公益人就应该无偿工作不能领工资。工作成本、劳动报酬?你们自己解决,反正不能让我的捐款少了一分一毫!

所以,零成本、零管理费的调调,就很好解释了。宣扬者无非就是为了迎合公众不愿意公益组织从自己的捐款中列支工作成本的心理,同时刻意隐瞒和略过自己或第三方承担了工作成本的真相,来获取公众的信任和捐款,而不是凭自己的专业性、规范性以及工作成效(对自己做的事没信心?)。所以零成本、零管理费不仅是一种不诚实、透明度不够的表现,更涉嫌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让那些依法收取合理管理费的同行难做。

在商业领域,合作谈判中的议价能力通常由各自的实力决定,公益领域其实也一样。在面对基金会、企业等资助方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时,公益组织如果对自身的专业实力或工作成效信心不足,在面对资助方和政府的压力时就会降低自己的承受底线来换取资助或购买资格,结果就是机构倒贴钱,想办法压缩工作成本,甚至降低员工的工资福利,最后的工作成效受到多大的影响,那就是资助方和政府在评估时要考虑的事儿了。但当下的现实是,中国的基金会大多喜欢自己花钱做项目,而不愿意做资助,一些地方政府对购买的社会组织服务很失望,开始缩减购买额度或转向企业,导致这种恶性循环的个中原因我想你应该一目了然。

至于职业公益人工资一直偏低这个老大难问题,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机构管理者和普通公众、资助方对职业公益人专业价值的轻视甚至无视。因为指望做公益的人奉献爱心、无私利他、安守清贫,自然不愿意增加投入提高职业公益人的工资待遇;表面上看是职业公益人的专业价值得不到体现和提升,本质上还是重钱重事重道德就是不重人才和人性。后果如何呢?我想你已经看到甚至体验过了——中国的公益圈在缺钱、缺专业和缺人才之间恶性循环,工资太低留不住人,招不到人,人才流失率持续偏高,专业水平持续偏低不尽人意,这当然会严重阻碍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一直陷在初级阶段难以进阶。而某些公众和媒体,也已经习惯用最严苛的道德标准要求公益组织和公益人,热衷于宣传放弃高薪做公益之类的个案,甚至以为公益人领工资是谋私利、贪污善款……,对自己呢?却很宽容,双标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他们的风格,键盘侠是他们的称号。

2、道德优越感占上风,用免费来感动自己。

在谈到公益时,很多人喜欢谈道德、情怀、初心,喜欢标榜爱心、奉献、无私等高尚美德,尤其觉得提供和享受免费服务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很多人喜欢为公益捐款捐物,甚至亲自参与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送米送油,为贫困学生送文具书包,中间也不忘扯起横幅和受益人拍照打卡,然后发朋友圈、公众号,觉得自己太有爱心了,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也希望为自己的点赞的人越多越好。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嘛,很好啊!那我继续苏格拉底式的追问:你做公益的目的是什么?让自己感动,让别人知道自己很高尚?你做公益,是困境群体需要还是你自己需要?为什么福利院的老人一天被洗几次头?为什么贫困学生收到的书包多得用不完?为什么你们寄到贫困地区的旧衣服堆成山成为没人要的垃圾?受助者的尊严和隐私有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尊重?是持续满足困境群体的生存之需,年复一年地送温暖给他们,还是想办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走上自立自强之路呢?也许各位搞了很多场公益活动,的确也开心了快乐了,但效果如何?产出如何?公开透明度又如何?是走了形式和过场还是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有没有被浪费?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做公益不仅需要爱心和热情,更需要专业和智慧,否则很可能就是盲目的、低效的、不可持续的,甚至是有害的。你用免费的公益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标榜了道德,获得了快乐和好名声,但除了免费,还有什么值得你感动、标榜和追求的呢?

公益是该人人可为,但没有门槛不等于没有要求。公益的“免费”充其量只是一块敲门砖,根本不值得你拿来炫耀,更不能拿来绑架自己和他人。

要将公益建设成为一幢屹立世间的大厦,可不是一块小砖头能搞定的,它需要用智慧来设计和建造,以专业、理性和制度为基础,以职业公益人、志愿者为架构,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为砖石,以爱和信任为粘合剂,一个又一个的个人、团队、组织如同这大厦中大大小小的房间,让这幢大厦显得复杂而精密,庞大而有序,美丽而庄严。公益大厦存在的价值和目标,便是在政府和商业之外的空间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更佳方案,并和政府、商业携手,共创共建共享人类的美好未来。

但如果你扑通一声掉进了自己亲手挖的免费坑,然后安心地在里面自我陶醉,享受着道德优越感带来的小确幸,那么免费真就成了世间最贵,代价最高,牺牲最大的坑了。所以,别再沉睡,更别装睡,爬出来吧,把坑填平,一个更大、更美也更有挑战的公益新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作者:张以勋,在广州的青海人,中级社工,资深素食者,为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公众号ID:loongzone2006)联合创始人、主编,致力于公益慈善资讯传播与常识普及。申请转载或有意加入“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交流的朋友请加个人微信 zhang_yixun。(转载时请保留以上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益是免费的吗?公益项目预算怎么做?老王这样说…
百家大吉·春日公益行
发现、寻找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及助人为乐志愿者,给他们以温暖!
个人如何参与公益慈善?不必等到有钱的时候!
如果还有余力,请以小善成就大爱,援助困境儿童,做看得见的公益
社工募捐可得提成15% 公益慈善不该过度商业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