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成功,我们需要竭力避免的5个常见的错误思维方式

你可能不知道你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错误的方式在思考,这些错误你是你潜意识发生的,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犯了这些错误。当然,这些错误并不是什么能威胁到你生命的错误,但是它们真的很神奇,如果你能竭力避免这些错误,无疑会让你在成功的人生上更进一步。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1、我们被大量的只有我们愿意相信的信息包围着

换句话说,我们平时只看到或只接收我们愿意相信的信息。我们看我们相信的各种新闻,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我们认为会喜欢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和某个人有共同的人生信仰,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和他们成为朋友。因此,我们会下意识地开始忽略或回避那些会与我们世界观相冲突的观点,我们被那些我们相信的人或信息所包围着。

这个现象称为证实性偏见。如果你听说过频率错觉,这个跟那个非常相似。例如当你买了一辆新车,你就会突然发现你周围都是那种车型,这个就是频率错觉。就好像一个怀孕的女人突然会注意到周围到处都是怀了孕的女人。频率错觉是一种被动经历,因为我们的大脑只会注意到跟我们相关的信息,因此我们所关注的信息频率似乎有了很大的提高。

证实性偏见是频率错觉的一种主动形式。因为在证实性偏见发生时,我们在主动地寻求我们所相信的信息。我们不仅以这种方式处理信息,我们也会以这种方式来处理我们的记忆。

2、我们相信“游泳者身材错觉”

专业的游泳者并不会因为他们经过了很好的训练才有了很完美的身材。相反他们他们因为自己的体质才成为一个好的游泳者。他们的完美身材是被选择成为游泳者的原因而不是他们成为游泳者的结果。

当我们把选择原因和结果弄混的时候,就会产生“游泳者身材错觉”。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好学校选择了好的学生,而不是进了好学校而成为好学生。基本上这些好的学生在任何其他学校都会做得一样好。我们的思维经常会这样把因果关系给弄混。

如果没有这种思维错觉,那么基本上冠军明星广告将不会有任何效果。我们可以自己想想,如果我们相信我们真的擅长于某些事情,那么我们就不会去购买那些承诺会提升我们这种能力的商品了。

3、我们总为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担忧

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地去关注沉没成本谬论,我们总是忍不住重复犯这种错误。

沉没成本是指我们已经付出的无法回收的任何成本(不光是指金钱,还有时间和各种付出等等)。也就是我们的那些付出和金钱基本上是永远消失了。

我们之所以无法对这些成本释怀,即使这些成本再也无法收回,是因为我们对失去的感受比对获得的感受强烈得多。因此我们的思维在不断强化我们的损失。

沉没成本谬论会让我们错过或忽略事件呈现给我们的正确逻辑。这会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情绪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甚至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像这种下意识的反应,我们很难避免。我们最好的方案是尽量把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区分开来。例如如果我们买了一张电影票,国产垃圾片,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了。那么我们可能的解决方案:

a) 坚持把电影看完,不浪费自己的电影票钱(沉没成本),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b) 离开电影院,把这个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需要记住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把我们的投资拿回来了,它永远消失了。永远不要让过去发生的事情来影响你当下所要做的决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4、我们总是错误地估计事情的概率

想想我们在和一些朋友玩猜硬币正反面游戏。你朋友转一个硬币,把它扣倒,然后猜正反面。基本上如果公平公正,每次你有50%的概率猜对。

现在假设我们连续5次的结果都是正面,那么下次呢?下次有很大的概率是反面对不对?或至少下次是反面的概率很大了对吧?

实际的答案是不对。下次反面出现的概率还是50%。哪怕连续出了20个正面,下次出反面的概率依然为50%,这个概率不会改变。

这就是赌博者谬论。我们再次被证明是非理性动物。我们总是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上而扰乱了我们对真实正在发生事情的判断。我们相信自己过去的选择会对未来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而事实上并不会。例如猜硬币游戏就是这样,无论过去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对下次硬币是真反面都没有任何影响,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件。

很不幸的是,赌博成瘾也是因为一个相似的思维错误所引起的——回报期待偏差。那就是我们认为,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运气在未来总会变得好起来。我们无法接受不好的结果,我们无法放弃。我们经常会一直坚持下去知道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从不想事情发生的真实概率是多少。

所以无论如何被对面各种各样凌辱,你总想着下一把一定会超神,下一把一定上王者,而忽略了你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你下次输赢的概率,这个概率在你实力变化之前不会改变。

5、我们更相信我们的记忆而不是相信事实

我们的记忆非常脆弱,也非常容易出错。但是我们却总是下意识地相信记忆而不是客观事实。可利用法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被试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英文单词中,是以”r”开头的单词多,还是”r”位于单词第三个位置的单词多。人们很容易想起来各种以”r”开头的单词,例如“red”,“read”等等,但是“r”位于第三个位置的单词却一时想不起来,因此就会得出结论,以”r”开头的单词更多。而实际上的结果刚好相反……

我们会出错的原因是我们所考虑的概率是基于我们能获取到的记忆,而不是放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尽管可利用法则是我们日常思考的一种重要过程,看起来并无大碍,但是研究结果表明,我们这种思考方式出错的概率高得离谱——基本上每次基于可利用法则得到的结论都跟统计结果相反。也就是说这种思考方式的错误率几乎为100%。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每当要做出决定的时候,看数据,看事实。不要不做任何调研,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开始作出决策。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这个原则。


每天思考一分钟

脑壳(naokr.com)——思考很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自己的过程,最好是一辈子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似曾相识的心理学解释
社会心理学(4)
错误判断是这样形成的
科普 | 围观的“吃瓜”群众纷纷吃不动的时候,那可能只是错觉!
人神的分野——认知偏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