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人工智能时代,别折磨孩子了,真的不用“学奥数”了
userphoto

2017.10.31

关注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有人预计到2030年,人类将有一半以上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且,首当其冲的将是原来由高智能人士担任的岗位,如目前炙手可热的同声传译、股票分析师、精算师、会计师、统计分析师等。这些岗位无一不是需要数理、逻辑、言语等智能极高的人士才能胜任的。

人工智能狂飙的来临,引发人们对智能二字的重新思考和定位。自从高尔顿发明智力测量后,人们对智力的兴趣和界定始终集中在数理、逻辑、言语等少数方面,智力测试量表将人类划分了一条界线,测试值高于常模的人称之为“正常人”,而低于常模的人则是“弱智人”,凭借智力量表将人群一分为二,而判断依据只是数理、逻辑、言语等人类智能结构中的少数方面。

直到心理学家加德纳用多元智力理论全面揭示了人的智能结构,人们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人的智能除了数理、逻辑、言语外,还包括身体-动觉、音乐、空间、内省、人际关系和自然等其它方面。加德纳指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这八个方面因人而异,但每个儿童都至少在一个领域具有相对他人或相对于自己的强项。而且,儿童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几乎没有相关性。这样一来,人们对智能的看法大大改变了,从囿于数理、逻辑、言语等的狭隘藩篱中解放了出来。

常言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人工智能却颠覆了人们对数理、逻辑等智能的传统认识。人类依赖于数理、逻辑等智能为主的工作岗位,逐渐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相反,依赖于音乐、身体动觉、内省、人际关系和自然等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其他智能岗位将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时代在发展,然而划分人类智力水平的智力测试量表却依然采用近百年前发明的以数理、逻辑和言语为主的量表。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对人们数理、逻辑等智能的替代和消解,人们对智能的看法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数理、逻辑、言语为主的量表将人划分为正常人和智障人的权威性理论与实践将受到挑战。事实表明,在许多领域的成功者中,不乏传统智能中数理、逻辑或言语并不发达的残智障人士。例如,智障者胡一舟,尽管其智商不高,但他对音乐的感觉特别灵敏,经过刻苦努力成为出色的乐队指挥。又如,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学校的学生王安,虽然患有唐氏综合症,智商不高,但她却迷上了拉丁舞,对乐曲也一直比较敏感,经过刻苦努力,竟考出了国际舞蹈教师协会的铜奖和银奖证书。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迫使人们以全新的视野审视智能。在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倒逼下,传统的智能观将让位于多元的智能观。在多元的智能观下,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将成为每一个体立足于社会的常态,所谓正常人和残智障人的鸿沟将得以缩小。以人类多样化视角观之,残智障人士只是身体或精神的某一方面存在障碍或弱势,但也存在相对自己或他人的强项。今天,在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极其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若是仅仅以数理、逻辑和言语能力为依据,那么绝大多数人都将成为弱智者。

回眸人类进步的历史,每次技术革命都使人类某一方面的总体能力大大提升,而使个人功能的作用逐步退化。例如,石器的使用替代了古猿人的坚牙利齿;铁器的发明使人类的手脚得以延伸;蒸汽机的发明又让人类的体能和生产能力得以猛增,联合收割机等农业自动化的推广,使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向终结。如今,人工智能的发明,又使人类的智能得以极大的飞跃。电脑和人工智能的发明使人们的脑力得以成千万倍的增长,各行各业依赖于个体人脑力工作的模式将日益被消解,而人类终将从受脑力束缚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诚然,在电子计算机发明前,计算力在许多场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往往作为一个人能否接受某种程度教育或能否胜任某种工作的依据。然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数学的作用和地位日趋式微。直至今日,依然有人强调数学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殊不知,这早已被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形式训练说”彻底证伪。

人工智能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将会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也给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提供全新视角。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大大延伸人类器官的功能。对于残智障人士而言,身体或智力的不足将从先进技术中得到补偿,凭借无障碍器具和设施,如人工耳蜗、低视力镜、智能化肌电假肢等,增强身体器官功能,缩小和主流人群的差距,甚至实现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目标。特别是对于智障人士,在新的多元智能观下,他们在入学、求职等方面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人生的舞台也将更加宽广和精彩。上海今年在中职学校开办智障学生特殊教育班就是以全新的智能观重新审视、认可智障学生多方面智能从而在教育教学上作出的创新尝试。

与人工智能过招,人类在数理、逻辑等方面绝非对手,开发新的智能领域以避其锋芒才是明智之举。比如,与艺术有关的音乐、动感、空间等智能,即开发右半脑的功能,而这些对于智障孩子而言并非全是弱项,这无疑是他们的福音。如果坚持传统的智力观,那么我们每个人或许迟早都将成为智障人。相反,如果我们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全新的智能观,开发人类的更多方面潜能,那么不仅身体和智力健全的人士在人工智能面前游刃有余,残智障人士同样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同样也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主编:王多


作者:董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端走的不只是“饭碗”
陈根:中科院出手AI大模型!又是停留纸面的PPT汇报?
一大波人工智能,哦不,人工智障来了
哈哈哈哈哈,这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把人笑抽了!
冯建峰团队首次绘制大脑功能网络动态图谱
数据是源头,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