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辽宁】燕王青铜重器背后的历史
​【古代辽宁】燕王青铜重器背后的历史
光明网
百家号01-26 15:04
关注
这是有关辽宁的故事,时间很久,跨越了28万年。

这是全省28家文博机构文物的精选,每件都是历史的印记。

我们与遗址、墓葬对话,与玉器、青铜器细语……

农牧文明群雄逐鹿,民族文化熔铸传承。

辽宁省博物馆与辽沈晚报联合推出大型策划报道:

发现辽宁

为您讲述“辽宁过去的故事”……

匽侯盂,得名于盂内的铭文“匽侯做饙(fēn)盂”,“匽”和燕国的“燕”是通假的,燕侯就是周朝灭商后分封的燕国的君主。盂,青铜所制,盛饙也就是盛饭的容器。君主专用的匽侯盂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盂在饭桌上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就像是婚宴上装主食的那个大饭盆,而且是可以在下面点火直接加热蒸煮的。

匽侯盂出土于1955年,坐标辽西喀左。关于盂的出土过程,手头的两份资料讲述得完全不同。一份说的是,正在为自家盖房挖土村民一撅头下去砸出一个洞后,当时就知道是出宝贝了,然后在村里的各级领导干部监督下,大家齐心合力地把国宝请了出来。

另一种源自于国博说法是,当时一下子挖出来16个青铜器的村民认为这就是废铜,于是就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准备将其熔炼。幸亏这位村民发现铜器上有字,找到当地的校长、老师一研究才发现,这哪是废铜啊,这是已经有了3000多年历史的国宝。

作为这批出土青铜器中的佼佼者,匽侯盂很快就被送往北京,现藏于国博。目前在辽博陈列的,只是它的复制品。但即便如此,这件曾被选为国博十大青铜器国宝,的的确确是在“非主流”的边缘地带发现的。

国博的介绍是这样的:这件匽侯盂在辽宁出土,说明西周初年辽宁一带是在燕国的封地之内。而前一句话是:燕国的政治中心就在北京一带。这里不得不强调一点,在匽侯盂被发现之前,北京那块还没出土什么与燕国有决定性关系的大物件。

1973年开始大规模发掘京郊房山琉璃河遗址,大量的燕国贵族墓地现身之后,遵照“正统论”的原则,辽西就自然而然成为首都北京在周朝时代的势力范围。没有人去研究,燕国国君用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北京以北千里之外的辽西。

辽西屡出青铜器

现在一提起辽西,估计很多人的反应是那里气候干旱。其实那一片还有不少河流,比如大小凌河、老哈河等等。而在几千年前的时候,那里也是林木茂盛植被葱郁的,至少满足了人们渔猎耕牧的生活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隐隐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特点和发展序列的青铜文化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继1955年出土包括匽侯盂在内的16件青铜器后,1973年又在喀左接连出土了包括父丁孤竹罍(léi)、蟠龙纹盖罍在内的12件青铜器。一年后,再次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一下子出土了32件。这些青铜器,不仅有典型的商朝、周朝初期的器物,而且还有具有区域特点的青铜器掺杂其中。

辽西地区在考古工作中更是发现了不少青铜冶炼遗址,牛河梁出土的炼铜炉残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炼铜遗物之一。据研究,辽西地区的早期铜器起始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从绝对的年代讲,辽宁的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大约延续到公元前300年。

商文化起源于东北?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有中国第一龙、第一凤,甚至很可能黄帝部落就是从这里走出去争霸中原的。而之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初横空出世引发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还很陌生。

简单说,夏家店下层文化代表的是辽西地区出现过的一个可以与夏朝对抗的强大部落联盟。大凌河畔的康家屯城址就是同时期一个巨大的石城,距今已有近4000年。而该城被废弃的年代下限恰恰是在夏朝末年。

所以有老一辈史学家傅斯年、金景芳等,根据古史有关商人起源与东北地区有关的记载,一再倡导“商文化起源于东北”说。也就是说继黄帝部落之后,商部落也是据此南渐逐鹿中原的。比如商朝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玉器造型非常相似,有些甚至几乎一样。商王妃妇好墓中的玉勾形器,就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同类器几乎一样。

《放汉旗大甸子遗址74年试掘报告》也说:“夏家店下层文化因出土有大量的彩绘陶器,纹饰的基本特征是由变形鸟纹组成的饕餮(tāo tiè)纹,而图案的构成单位,与红山文化的‘勾云形佩饰’形状相似,可看作商代青铜器上夔(kuí)凤、夔龙或饕餮纹的母胎。”

这次我们谈的匽侯盂,虽然是周朝初期作品,但是盂身上同样布满了夔凤纹。可见,燕国虽然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但是其在文化发展上还是继续吸收着北方青铜器的特点,保持了一定的文化独立性。

自东北来 向东北去

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赶紧将自己的兄弟们分封到了各处,被分到北方的是与周公旦齐名的召公奭(shì),国名为燕。召公奭可不是去开疆扩土的,他要面对的不是什么北方不毛之地,而是商朝大大小小的遗民方国和部落。

《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记述的西周姬姓燕国,秦汉以来文献均作写“燕”,西周初青铜器铭文则作“匽”,战国时又加邑旁作“郾”。而在之前的商,则是“妟”。周朝人占了“妟”的土地之后,国名上还给人家加了个框,也有说“妟”是商朝的图腾“玄鸟”,这就有把商朝遗民都围起来的意思了。

不过当时情况似乎是相反的,周朝的燕国附近还是有几个大一点的国家的,比如孤竹,比如鲜虞,它们的君主都是子姓,也就是和商纣王一家的。甚至是山戎这蛮夷部落据说也是商朝的亲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燕国在春秋时期被山戎给灭了一次,毕竟他们算是世仇。

周武王一死,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马上就联合几个周朝诸侯造反了。造反失败,武庚就带着商朝遗民往北跑。按照道理,商朝曾经的精锐部队都在江淮一带观望,他应该是往南跑,但他为什么要往北跑呢?傅斯年先生说,“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

在夏朝末期的时候,地球有一个小冰河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创造者冻得受不了开始向南迁徙,慢慢越过燕山,一部分直逼中原,还有一部分就停留在了燕山南北。武庚往这边跑,就是因为他的亲戚都在东北这旮沓呢。

召公出塞辟地千里

武庚这么一北窜,燕国本来就是你的封地,于是召公奭就被命令赶紧出征。一开始就选中召公奭是因为他在商朝遗民眼中人品是很好的。商纣把他的首席大臣箕(jī)子抓起来了,召公奭率军入了朝歌后,就马上把箕子放了出来,而且还是用公卿的大礼。箕子很受用,就给周武王讲了一堆治国的道理,也就是《尚书洪范篇》。召公奭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给比干平反,亲自主持修建了比干墓。派这样声誉良好的重臣去北方商朝遗民聚居区进行统治,自然事半功倍了。

召公奭进军可谓神速,《诗·大雅·召曼》:“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可见,虽然这北进一路之上都是商朝遗民但是罕见抵抗。这其实与周朝实行的统治方针有关,对于数量庞大的商朝遗民,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存亡国”,就是说,商人们你们不用害怕,我这个新任的领导不抢你家地也不抢你家奴隶,你好好听话就行。

而且召公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973年,辽宁喀左北洞村出土西周早期铜鼎,腹内底壁铭文有“箕侯”字样。有研究称这是箕子的族人甚至是他本人参与到了召公北征之中了。匽侯盂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跟着其他的青铜器一起被带到了辽西,最后因为祭祀或者其他原因与本土青铜器混搭留在了喀左。

召公奭打跑了商朝遗民后并未去其封地就任,而是回到朝中辅佐周王,另由其子受封。而这段周初的分封就被记录在了“匽侯旨鼎”上。

这是一件三足圆鼎。每足上方的腹部都有一个内曲角的饕餮兽面。内壁铸有4行21字铭文:“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作姒(sì)宝尊彝。”意思就是匽侯“旨”第一次入朝觐见周王,周王赏赐了贝二十朋(串)。旨于是作了祭祀姒的彝器。这件鼎不仅见证了周初的分封,同时也是西周早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令人遗憾的是,这件宝物现被收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蟠龙盖罍证实商周时期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被荆轲逼迫出的国人首次“闯关东”:燕人北迁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
北票市发现“神秘”青铜戈,经专家鉴定,它破解三个春秋战国之谜
喀左青铜器为燕王喜东逃时所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