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是发生在桥脑、中脑和延髓的胶质瘤的统称。发病年龄据统计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10岁,第二个高峰在40~50岁,因此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儿童相对较多见,占儿童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 ,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0%。[2]

化学因素(20%):

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些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建议选用一些中药提取物如今幸人参皂苷Rh2(护命素)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补益元气,增加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脑胶质瘤对化疗不是很敏感,所以选择这些辅助手段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传因素(15%):

遗传因素,基因链遗传,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

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 

1.纤维型: 是常见类型。肿瘤中有神经胶质纤维,这是与原浆型的主要区别,肿瘤质地较韧,弥漫纤维型的切面呈白色,与脑白质不易区别。邻近皮质常被肿瘤浸润,色泽变深,与白质的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性变。局灶纤维型的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囊性变。在镜下间质中有神经胶质纤维,交叉分布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为纤维型星形细胞。  

2.原浆型 :是最少见的一种类型。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边界不清,常有变性,形成囊肿。在镜下,肿瘤由原浆型星形细胞构成。

脑胶质瘤症状1、头痛:初期常为间歇性、搏动性钝痛或胀痛,以后随着肿瘤增大,头痛加剧,时间延长,可以变成持续性。头痛可以是局限性或全头痛,常发生于清晨或起床后空腹时,白天逐渐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头痛可减轻。[3]

2、呕吐也经常是胶质瘤的首发症状,多发生在清晨空腹时,呕吐前可有或无恶心,且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有时呈喷射性,多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小儿颅后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且频繁,常为唯一的早期症状,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脑胶质瘤的症状有哪些?

3、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幕上肿瘤一般肿瘤侧较重,幕下肿瘤两侧大致相通。额叶底部肿瘤直接压迫同侧视神经引起原发性萎缩,对策因颅压增高引起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可在较长时间不影响视力,随着视乳头水肿的加重,出现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向心性缩小及视乳头继发性萎缩。一旦出现阵发性黑蒙,视力将迅速下降,要警惕失明的危险,需及早处理。

4、癫痫发作多由于肿瘤的直接刺激或压迫引起,发生率约30%。一般生长缓慢的低级别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以癫痫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生长快的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癫痫发生率低。脑胶质瘤的症状有哪些?

5、由于肿瘤刺激、压迫或破坏周围脑组织颅神经引起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如额叶胶质瘤可引起运动区损害、书写及运动语言中枢损害等,顶叶肿瘤胶质瘤引起皮质感觉障碍失用症、失读症和计算力障碍等。颞叶胶质瘤可引起耳鸣和幻听、感觉性或命名性失语、眩晕等。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量正常或稍高,细胞数正常。  

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有人报道7例儿童脑干肿瘤中有6例听觉电位异常。  

2.CT表现为脑干部位的低或等密度占位,也可为混杂密度,肿瘤多实性少囊变,不均匀强化。由于受后颅窝伪迹影响,肿瘤的显像效果不佳。     

3.MRI :星形细胞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脑干形态膨大,边界不清,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可伴瘤内出血,偶有囊变。  

脑干胶质瘤是发生在桥脑、中脑和延髓的胶质瘤的统称。发病年龄据统计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10岁,第二个高峰在40~50岁,因此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儿童相对较多见,占儿童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 ,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0%。  

一个或多个脑神经麻痹常为脑干肿瘤的重要特征,首发症状为脑神经麻痹者占24%。最常见的脑神经损害为展神经,其次为面神经和舌咽、迷走神经,症状可表现为眼球内斜及复视,面瘫,吞咽发呛,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等。肿瘤同时损害锥体束时会出现特征性的交叉性麻痹(同侧脑神经损害合并对侧肢体偏瘫),锥体束征常为双侧性,脑神经损害则对侧较同侧严重。肿瘤侵犯小脑-齿状核-红核-丘脑束时可导致小脑损害征(64.6%),表现为步态不稳、肢体共济障碍及眼震。  

学龄儿童若出现眼球内斜(复视),周围性面瘫,言语不清,吞咽发呛,步态不稳,应想到此病的可能,若检查有一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或双侧)锥体束征者,基本可明确脑干肿瘤的判断,需行进一步神经影像学的检查。

国外文献报道颅压增高发生率为15%~23.3%,而本组为53.1%,与就诊时已发展至疾病晚期有关。少数患儿有智力减退及精神改变(强哭或强笑等)。  

1、胶质瘤不会转移。  

2、胶质瘤极易复发,原因是肿瘤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时难以完全切除。  

3、淋巴结肿大说明有炎症,应去医院检查。  

4、如果肿瘤复发,可以考虑再次手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

1.手术治疗

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肿瘤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

脑胶质瘤(1)明确病理诊断

(2)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

(3)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

(4)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

(5)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2.放疗

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有尝试瘤(腔)内131I或125I近距离放疗等新的放疗措施,疗效及相应的副损伤等尚待进一步探索。

3.脑胶质瘤X、Y刀

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

4.化疗

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替莫唑胺、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不高。有尝试瘤(腔)内间质化疗、经动脉选择性区域灌注化疗以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等,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5.中医治疗方法

第一、不适合手术者,难以确诊的,这都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中药保守治疗通过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补虚泻实,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疑似脑胶质瘤者,定期复查,起到积极防御的作用。  

第二、手术后调理,颅脑手术后可出现多种症状,如脑水肿、发热、消化不良、呃逆、排尿异常等。选用中药治疗,分别给予清理湿热、运脾和胃、降逆和胃、温阳化气等方法,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第三、术后治疗可有效的防止复发。大脑是特殊的部位,很难将肿瘤完全切除,复发的可能较大。除了有选择的的放化疗,术后长期坚持用中药辨证治疗,可以减少脑胶质瘤的复发。  

第四、可以改善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皮肤粗糙脱屑,失眠或嗜睡。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放化疗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全面改善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各种症状,帮助患者完成放化疗疗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患者本人害怕手术,不想做手术,或者是害怕术后复发,白花钱。这都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

脑胶质瘤的最新治疗  

1、重视第一次打击;2、强调患者的个体化治疗;3、局部治疗原则已推广;4、提倡小体积肿瘤的带瘤生存;5、开展精确制导放射治疗。

1、清醒后6小时无吞咽障碍者,方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以后渐渐改为软食。

2、手术后24小时持续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时应留意:

①少量多餐,每次量少于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防止消化不良。

②宜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低盐饮食。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造成血压升高,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保证患者营养,有益于术后组织的修复。

③温度38~40℃,防止烫伤患者。

④抬高床头15°~30°,进饮食后半小时内勿改变患者体位,防止食物返流。

⑤防止胃管脱出,胃管脱出时注入食物可引起食物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应妥善固定不能自行拔出。

⑥喂食前要证明鼻饲管确实在胃内。

⑦手术后早期肠胃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尽可能少进牛奶、糖类等产气食物,防止造成肠胀气。若抽出咖啡色液体时提示消化道内有出血,应暂禁饮食或灌注冰流质,止血后方可进食。

1、脑胶质瘤术后发热及护理

[4]

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术后出现发烧高热原因可能是手术后发生的中枢性高热,其次是因手术后肺部、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造成的感染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受损致丘脑功能紊乱,手术后高热呈稽留热,是中枢性高热的表现,用抗生素及解热剂(如乙酰水杨酸等)一般无效,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会比较有效。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综合措施,及早尽快、安全、有效降温。

2、脑胶质瘤术后意识障碍及护理

意识障碍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在观察护理上应密切注意神志的改变,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定时唤醒患者作简单的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行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观察患者的反应。

此外,脑胶质瘤术后一旦发现癫痫发作,首先应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充分给氧,防止脑组织缺氧。如有舌坠,应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而发生窒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应充分吸痰,有大小便失禁者,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3、脑胶质瘤术后进食障碍及护理

脑胶质瘤患者因很难正常摄取营养,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故易发生营养不良。病人在病程3~7d开始,采用鼻饲或深静脉插管提供营养的方式。鼻饲早期胃管注入混合奶50~100ml,1次/8 h,适应后100~200ml,1次/6h。采用的食物配方为:奶粉、新鲜鸡蛋、食盐、麻油及鱼汤、肉汤、米汤、菜汤及新鲜果汁。应激期的能量供给为200kj,恢复期的能量供给为167kj。同时做好管道的护理。鼻饲前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头30~40°后再行管饲,这样可以预防误吸。

4、神经胶质瘤术后颅内压增高及应对措施

颅脑处于由颅盖骨和颅底骨围成的大致密闭的空间内,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逐渐增大,压迫、侵袭脑内神经细胞神经传导纤维,或与之争夺血液供应,就会造成受侵脑组织的功能障碍,表现出一系列的诸如偏瘫、麻木、失语、视力减退、走路不稳等临床症状,甚至恶化导致死亡。

因此,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异常则由静脉输给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暂时缓解病情,尚缺乏有效疗法时,则可选择如脑室外引流术、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内减压术等姑息性手术来缓解增高的颅内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脑瘤专家高允旺谈脑胶质瘤的症状分类和好发人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三博脑科医院林志雄:儿童胶质瘤新进展
石祥恩教授:常见肿瘤临床处理方法
颅内肿瘤临床常见的类型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专家 星形细胞瘤病因 星形细胞瘤治疗 疾病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