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 明代部分(二)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总的趋势初期元四家的影响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 明人 明仁宗坐像111.2cmX7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人 明仁宗坐像111.2cmX76.7cm 局部

明 商喜 福禄寿146.5cmX6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商喜 福禄寿146.5cmX62.9cm 局部

明 商喜 四仙拱寿图98.3cmX14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喜(15世纪),为明代宫廷画家,宣宗年间供奉内廷,授锦衣卫指挥官职。此幅为祝寿图,结合李铁拐、刘海蟾、寒山、拾得等四位佛道中人物于同一画面,四人目光都聚集在画面中央,骑着仙鹤飞翔的南极仙翁(寿星)。本幅传承唐朝吴道子「吴带当风」之描法,并受宋、元减笔禅画之影响。人物表情生动,衣纹飘举转折近似「折芦法」,海涛以战笔勾描,颇具装饰性,透露出明代宫廷的艺术品味有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明 商喜 四仙拱寿图98.3cmX143.8cm 局部

明 商喜 岁朝图130.9cmX5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商喜 岁朝图130.9cmX57.4cm 局部

明 商喜 戏猫图48.2cmX6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商喜 戏猫图48.2cmX66.4cm 局部

明 商喜 写生84.6cmX6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商喜 写生84.6cmX61.8cm 局部

明 明人 明世宗坐像209.7cmX15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人 明世宗坐像209.7cmX155.2cm 局部

明 宋懋晋 山水149.4cmX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宋懋晋 山水149.4cmX63cm 局部

明 宋旭 画达摩72.1cm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宋旭 画达摩72.1cmX31.8cm 局部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图101.9cmX5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图101.9cmX50.5cm 局部

明 孙克弘 画盆兰119cmX3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1533-1611),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人。得父荫任官,却无意仕途,于东郊故居修筑精舍,建构庭园,奇石林立,鼎彝、金石、法书、名画环列四周。好游戏于写生花卉,下笔辄得其妙。画盛开的兰花配奇石植于鬲形器中,宽度几达画幅左右边缘,是瓶插式构图方式的又一面貌。器形线条极简,兰花挺拔有力。简练的笔墨,带出稚拙气氛,有文人意趣。幅上自题兰花为「处为幽谷香,出为王者瑞。」颇有表征品格之意。

明 孙克弘 画盆兰119cmX38.9cm 局部

明 孙枝 画杜甫诗意119.1cmX3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孙枝 画杜甫诗意119.1cmX36.6cm 局部

明 孙枝 梅花水仙71.4cmX31.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枝(活动于1535-1601间),江苏吴县人。字叔达,号华林居士。画风源自文征明(1470-1559),无论是山水、人物、花卉,都带有浓重的文家面貌。本幅作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属全景式的构图方式,坡石花木,一应俱全,构成有前后深度和空间感的画面。梅树以淡墨画枝干,细笔圈写花瓣,浓墨点钩花萼和花蕊,笔墨简淡,白描法画成的水仙也有相同手法。两者间穿插墨色染画的湖石,带来虚实轻重的对比趣味,给人一种纤尘不染的清新雅逸之感。

明 孙枝 梅花水仙71.4cmX31.4cm 局部

明 明太祖半身像(一)101.6cmX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太祖半身像(一)101.6cmX65.4cm 局部

明 明太祖坐像(一)203.3cmX10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太祖坐像(一)203.3cmX100.8cm 局部

明 谈志伊 松禽图138.3cmX3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谈志伊 松禽图138.3cmX33.6cm 局部

明 唐寅 鬪茶图56.4cmX6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鬪茶图56.4cmX61.8cm 局部

明 唐寅 芙蕖77.7cmX3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芙蕖77.7cmX30.1cm 局部

明 唐寅 观瀑图103.6cmX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群峰峭拔,百丈高瀑从岩隙间转折而下,聚为湍流。山脚下烟云变幻,以区隔中远景。近景岸边二株杂树斜倚于岩缝间,枝叶苍茂,树下高士观瀑,童仆随侍于后。绘山石采斧劈皴,继承南宋马、夏院体画传统,又融合周臣画法。画树叶兼采点叶及夹叶法,造型变化多样,有疏密层次。根据画风特征,推测为四十五岁左右之作。据画上所题「五老峰前三峡桥」,所绘应为庐山五老峰三叠泉瀑布。此图与<松溪独钓图>面貌尺寸全同,可能为对幅画之一。

明 唐寅 观瀑图103.6cmX30.3cm 局部

明 唐寅 画班姬团扇150.4cmX6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取材自汉班婕妤的<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榈树下,班姬持扇伫立,庭前复植有蜀葵,点出夏末时令。幅中画花用没骨法、仕女脸部的三白法,均与杜菫「玩古图」极近,据此可观测唐寅的风格源流。另外,由画上方文征明题识的书体研判,应为文氏四十岁后所作。文与唐同年,故本幅可定为唐寅此际(一五○九顷)的作品。

明 唐寅 画班姬团扇150.4cmX63.6cm 局部

明 唐寅 画鸡真蹟119.9cmX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画鸡真蹟119.9cmX30.3cm 局部

明 唐寅 画山静日长图129.2cmX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明四大家之一。二十九岁乡试中举,后参加会试罹祸,被谪为吏,耻不就,以画业为生。本幅是为吴县知县李经赠别之作,画于正德十一年(1516)。画中的山体主次分明,结构严密,画风变化自宋代李唐风格。松姿偃仰盘曲,又变化斧劈皴为长皴,山石皴法笔调灵活。人物沉浸于磅礴山水之中,以无声画作表现有声诗境。

明 唐寅 画山静日长图129.2cmX57cm 局部

明 唐寅 画山路松声194.5cmX10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明四大家之一。二十九岁乡试中举,后参加会试罹祸,被谪为吏,耻不就,以画业为生。本幅是为吴县知县李经赠别之作,画于正德十一年(1516)。画中的山体主次分明,结构严密,画风变化自宋代李唐风格。松姿偃仰盘曲,又变化斧劈皴为长皴,山石皴法笔调灵活。人物沉浸于磅礴山水之中,以无声画作表现有声诗境。

明 唐寅 画山路松声194.5cmX102.8cm 局部

明 唐寅 空山观瀑图60.5cmX3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空山观瀑图60.5cmX38.6cm 局部

明 唐寅 山水130.1cmX6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西元一四七0─一五二三年),吴郡(江苏吴县)人。字子畏,又字伯虎。天赋高而性不羁,明四大家之一。半崖两松盘屈,极为得势。松下轩宇中宾主对坐长谈,一童子在屋檐下打盹,另一则负卷自山道而来。屋后小树成林,中为烟雾所隔,沉沉夜气,见其阒静。本幅构图蜕化自周臣「山斋客至」,无年款,疑三十五岁作。另松干根株处残破一大块,为后人所补,笔墨与原画极接近。

明 唐寅 山水130.1cmX65.5cm 台局部

明 唐寅 维摩说法图123.6cmX5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维摩」又称「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本是妙喜国不动如来世界的菩萨,为化度众生变为一位长者,来到释迦牟尼佛治理的婆娑世界之毗耶离城。他精通大乘佛教哲理,辩才无碍;既明了众生心之所趣,能辨众人资质之慧钝,并深入一般人出入之地讲论佛法。画中维摩端坐磐石说法。信徒环绕,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画传唐寅作,应为明代职业画家所为。虽未若唐寅作品精谨,全幅仍清雅活泼。

明 唐寅 维摩说法图123.6cmX5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西洲话旧图110.7cmX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西元一四七○-一五二三年),苏州人,字伯虎,又字子畏。性疏朗,狂逸不羁。秉赋多才,诗、书、文章、绘画无不臻其妙。此画按款识,当成于病中,细察枯树短枝及棕榈叶,皆有战笔,盖病中手颤不能自制也。布景惟有树石矮屋,而参伍错落,大有剪裁。题句云:「醉舞狂歌五十年。」是成画之时,或在五十岁后,是以洗尽铅华,渐归平淡,而兴味弥永。

明 唐寅 西洲话旧图110.7cmX52.3cm 局部

明 陶成 岁朝图109cmX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陶成 岁朝图109cmX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绂 草堂云树118cmX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绂 草堂云树118cmX38.7cm 局部

明王绂草亭烟树图100.9cmX3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王绂草亭烟树图100.9cmX35.4cm 局部

明王绂独树图113.7cmX39.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绂﹝西元一三六二─一四一六﹞,江苏无锡人。字孟端,后以字行。号友右,又号九龙山人,青城山人。永乐间,以墨竹名天下,兼善山水。永乐甲申﹝一四○四﹞,作者六十三岁,在友人沈氏自乐轩中作。凌空一石,上作老树杈桠,盘根露节。其下则坡石似在水滨,衬以荆条竹叶。布局甚简,而用笔圆劲,墨色浓郁,觉与吴镇有溪壑相通处。

明王绂独树图113.7cmX39.4cm 局部

明王绂古木竹石127.4cmX44.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王绂古木竹石127.4cmX44.3cm 局部

明王绂 画凤城饯咏91.4cmX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王绂凤城饯咏王绂(1362-1416),江苏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又号九龙山人、青城山人。博学工诗,永乐初以善书荐,供事文渊阁。善山水,画风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重视笔情墨趣,是明代中期吴派画的前导。此幅构图单纯,近景平坡水岸,临江小亭内,三人围桌饯饮,送客还乡,岸边客舟上二人准备待发。画面上端的空白处,题了十三首诗,内容尽是表达离别情意,作者大多是王绂翰林院同僚。画山石以荷叶皴皴写,用笔极为老辣,画树点苔笔法雄健。全作墨色苍润,开沈周法门,别具秀润浑厚之感。

明王绂 画凤城饯咏91.4cmX31cm 局部

明王绂画山亭文会图129.5cmX51.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绂(1362-1416),江苏无锡人。永乐年间,任职文渊阁,官拜中书舍人。绘画师法元代的倪瓒、王蒙,擅长墨竹和山水,是元、明之际,具承先启后地位的重要画家。本幅为王绂晚期的代表作,画五名文人雅士,聚集在凉亭里面谈诗论文,神情怡然自得,四周有山川环绕,景致优美如画。山石树木的线条,用笔干渴,复以浓重的墨笔皴写点苔,使全作洋溢着沉郁、苍茫的气息。

明王绂画山亭文会图129.5cmX51.4cm 局部

明王绂勘书图119.8cmX4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王绂勘书图119.8cmX40.1cm 局部

明王绂墨笔山水157.5cmX6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明代画家王绂(1362 —1416)为无锡人,号九龙山人、鳌叟。其画以墨竹最为知名,山水则承续元代文人画风,为吴派前驱。此作密布层叠岩垒及林木,近景临岸渔船,一艘似正炊煮,一艘则在用餐,船上张挂着披晒的衣物;中景船只则正收拾风帆;右方山路行旅也疾疾赶路入城,一派日暮归人景致。乾隆皇帝于旅程中欣赏此图时,并非草草展阅山水大势,而是连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并成为他吟咏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画时的细腻与留心。

明王绂墨笔山水157.5cmX67.1cm 局部

明 王绂 溪亭夜读101.3cmX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绂 溪亭夜读101.3cmX33cm 局部

明 王谷祥 画花鸟166.8cmX81.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谷祥 画花鸟166.8cmX81.6cm 局部

明 王世昌 俯瞰激流图244cmX3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世昌 俯瞰激流图244cmX383cm 局部

明 王维烈 双喜图118.7cmX6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维烈 双喜图118.7cmX63.1cm 局部

明王问画山水169.1cmX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问(西元一四九七-一五七六年)字子裕,学者称仲山先生,无锡人。嘉靖十七年戊戌(一五三八)进士。工诗文行草,画花鸟竹石、山水人物,生趣盎然。茂林丛密,一人独坐茅舍中,外有竹篱藩围;一翁徐行,度桥而来。全幅山石轮廓圆浑似卷云,除墨色浓淡有别外,皴笔几无轻重之分;而画树墨笔点叶,亦复如是。图案化的笔墨形式,与晚明变形主义颇有契合之处。

明王问画山水169.1cmX78cm 局部


明 文伯仁 松冈竹坞图132.6cmX30.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前景有戴笠僧人拄杖前行,将进入林间寺院;中景有一渡桥文士,或许即为「放浪溪山已有年」的文伯仁;远景宛若随着云雾浮现,凛立天际的秀峻山头,应是令作者追求神往的盛景。此画原作于嘉靖甲子年(1564),六年后文伯仁又在画面右上方题诗。画题「松冈竹坞」,就是出自诗中的文句。这件作品用笔虽较粗放,但仍维持文伯仁喜爱布置画中细节的特色,与本次展出的《李愿归盘谷图》扇面类似,均属于文伯仁的晚期采王蒙风格的佳作。

明 文伯仁 松冈竹坞图132.6cmX30.7cm 局部

明 文伯仁 五月江深图110.3cmX4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题出自杜甫诗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画面以对角线构图,一边布置葱郁的山林,一边则为浩瀚的江天;山林中隐蔽数间屋舍,有一人独倚栏杆远眺江景,传达出僻地幽居的情景。画上题识指出此作写于「停云馆」;停云馆为文伯仁叔父文征明的斋室。文伯仁早年应常有机会于停云馆活动,但据说叔姪后来涉颂,关系生变。因此学者将此作视为文伯仁与文征明关系良好时,在停云馆所画的早期作品。

明 文伯仁 五月江深图110.3cmX45.3cm 局部

明 文伯仁 西洞庭山图33.5cmX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与上幅的题跋,原为册页的左右幅,后改装为小轴。此作虽未纪年,但由谢时臣1559年的题跋,可推测此画约作于1550年代中期以前。太湖中的西洞庭山,多古迹名胜,为苏州著名的景点。根据题诗第一句「薄云笼月夜微茫」,此画表现的是薄暮时分月晕下的西山景致。画法精细,点景人物约0.5公分高,但各具姿态;许多叶片和石头皴线则不到0.05公分,表现出文伯仁细笔画的功力。

明 文伯仁 西洞庭山图33.5cmX35cm 局部

明 文伯仁 溪山仙馆103.8cmX3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伯仁 溪山仙馆103.8cmX34.5cm 局部

明 文伯仁 新水晴峦图125cmX3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亦作于嘉靖庚午年(1570),属于文伯仁晚期的作品。前景临流高士望着溪石上的一对立鹤,似乎要与友人一同行向山间。画面最上方几可触及云海之处,除了寺观之外,还有数间茅屋,屋外两人立于柴桥上俯视溪流,或许正期待着山下的友人到来。此处山色浅澹如玉,坡崖及太湖石上攀附着鲜碧小草与苔点,涧水平缓潺湲,烟云如涌。文伯仁将此处描绘得有若仙境,像是对家乡林泉的讴歌与礼赞。

明 文伯仁 新水晴峦图125cmX32.8cm 局部

明 文伯仁 圆峤书屋图133.2cmX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岛屿有着巨大的圆形平顶,前方三角状青绿山体夹峙着红色道观建筑群,山间点缀各式林木,这是传说中的道教海上仙山圆峤山。但真正的主角应该是画面底部主客展卷对谈、童仆准备迎客的屋舍。此画为当时流行的斋室图,是针对「圆峤书屋」这个斋室名特别设计的山水画作。此作成于嘉靖庚戌年(1550),应是文伯仁传世最早的一件青绿山水画作。画中山石树木的造型与设色方式,皆为承自文征明的图式,不过文伯仁灵活地重组出古意盎然的奇幻妙境。

明 文伯仁 圆峤书屋图133.2cmX46cm 局部

明 文从简 画水面闻香106.8cmX4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从简 画水面闻香106.8cmX43.8cm 局部

明 文嘉 仿沈周庐山诗画161.3cmX5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嘉 仿沈周庐山诗画161.3cmX55.5cm 局部

明 文嘉 画莲耦净因132cmX5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嘉 画莲耦净因132cmX56.5cm 局部

明 文嘉 画瀛洲仙侣70.6cmX2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瀛洲在《史记》中与蓬莱、方丈同为海上三神山,在《列子》一书则与岱舆、员峤、方壶、蓬莱并称五山。六朝的《十洲记》以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为十洲,布列于四海,瀛洲位于东海。文嘉(1501-1583)此幅师法元代倪瓒(1301-1374)画风,用干渴且不明晰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皴纹简略,再以赭色及青绿设色渲染,色调清雅透明。全幅充满静谧平淡的美感,表现题诗「山木苍苍水漫流」、「青鸟乱啼花乱落」的意境,呈现超越时间流逝的海外仙境。

明 文嘉 画瀛洲仙侣70.6cmX2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台 香象皈依图66.5cmX3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台,长洲(今江苏州)人。字允承,号祝峰。文征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第三子。为人慷慨,有豪士之风。山水、人物师李公麟。一菩萨手持经卷趺坐于巨石之上,前有六牙白象鼻卷莲花,供养菩萨。菩萨身躯拉长,巨石造形怪异,菩萨衣纹和白象的皮褶又似平行的线条表现,颇具变形之趣。全作笔墨高古,富于变化。

明 文台 香象皈依图66.5cmX32.8cm 局部

明 文元善 嵩龄拱祝91.7cmX3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元善 嵩龄拱祝91.7cmX3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征明 听泉图64.2cmX3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道清泉流过疏林坡渚间,背景为一片烟岚,疏林渐隐于其中,士人坐岸边倾耳听泉,颇有款题中:「独有幽人心不竞,坐听寒玉竟迟留」的静谧意境。本幅构图简洁,笔墨秀逸,自题诗言及雨初收,所画确有雨后空灵的感觉。画树叶先以淡墨点出,再以焦墨覆点其上的方式,和<春山烟树>的点叶方式有着相同的意趣。

明 文征明 听泉图64.2cmX30cm 局部

明 文徵明 茶事图122.9cmX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诸友品啜雨前茶的场景。三图是同一稿。<品茶图>跋云:「嘉靖辛卯(1531),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子传是陆师道,长洲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官礼部仪制司,文征明弟子。王世贞弇州续稿陆子传先生云:「任礼部仪制司,以母病请归,遂师礼文衡山。」是则陆师道从师事,在戊戌以后。嘉靖辛卯,陆师道才十五岁。「十五岁」有此活动,年代似有可疑。<茶事图>为甲午(1534)三月初,征明卧病,友人往支硎虎丘品茶,征明不能往。友人因归携二三种以赠之。征明病中品茶,作茶具诗十首,并为此图。<品茶图>设色虽雅致,有足引人入胜处,然年代既有疑,而题诗书法纤弱,仿作者有心虚处,书写不能放任自然,又画树用笔也枯涩,两图并非一稿两画之例,其中<品茶图>疑伪。居节(约1527-1585后)<品茶图>,居节自跋「(文征明)命余和韵,窃愧不文,临摹一过。」是临本,但师生之相似,也足令人击节。

明 文徵明 茶事图122.9cmX35cm 局部

明 文徵明 仇英合摹李公麟莲社图92cmX5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仇英合摹李公麟莲社图92cmX55.5cm 局部

明 文徵明 仿李成谿山深雪95.3cmX2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仿李成谿山深雪95.3cmX29.5cm 局部

明 文徵明 风雨归舟图89.7cmX3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征明风雨归舟图轴本幅墨画雨景,画幅中段大片留白,使得远景主峰流瀑,好似腾浮于云岚之中。近景烟林丛树,掩映河岸,一士于水榭中凭栏,远望身披蓑衣的船夫驾船归返,画景与诗意呼应,展现文人诗书画三绝的深厚底蕴。此帧山石重视分块,皴理疏薄,起收处锋芒尖细,未署年款,惟为晚年之作,书画用笔,皆转趋厚。款书笔偶有抖颤处,画与文氏八十九岁(1558)画<独乐园图卷>笔意多近,疑为先后同时之作。

明 文徵明 风雨归舟图89.7cmX32.9cm 局部

明 文徵明 蕉阴仕女图46.4cmX2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少作仕女画,本院收藏仅此七十岁的作品一幅。仕女持扇立庭院一隅,其后立奇石和丛聚的芭蕉。款署嘉靖己亥(1539)春日,偶阅赵孟俯(1254-1322)芭蕉仕女,而戏临一过。笔墨构图简明,草草数笔,聊以见意,属文人画家风味,具复古意趣。画虽清简,幅上诗句的内容却对景致和仕女风情做了细腻的刻划,两相应照,别有趣味。

明 文徵明 蕉阴仕女图46.4cmX21.9cm 局部

明 文徵明 金山图70cmX2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1470-1559)将金山描绘成万顷波涛中的一座岛屿,波涛间点缀着风帆。全幅以秃笔中锋出之,笔致苍健。乾隆皇帝南巡经过金山寺江阁,曾取此图展玩,并题诗云:「携将亲证取,当境固如斯」,说明了他携带古画即景印证的雅好。

明 文徵明 金山图70cmX2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绝壑高闲148.9cmX177.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西元一四七0-一五五九年),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初名壁,后以字行。亦字征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官至翰林待诏。诗文书画并佳,画师沈周(一四二七-一五0九),后自成一家,为「明四家」之一。此巨幅作品成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当时作者五十岁。就笔墨来说,用笔粗朗挺劲,颇近似沈周。可见师承所自。深林密荫,悬壁周环,瀑布清冷,淙淙然仿佛可闻流水声。主来客坐,别无其它通径,真有与世隔绝之概。此图与其八十岁所作「古木寒泉」有相通之处,但不及其简链。

明 文徵明 绝壑高闲148.9cmX177.9cm 局部

明 文徵明 乔林煮茗图84.1cmX2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坡岸上,文士携童子在双树下煮茶,气定神闲。本幅布局简单,似未多加着意,可能为应酬之作,但笔法仍见其精到功力。幅上自题诗外,另有:「久别耿耿,前承雅意,未有以报,小诗拙画,聊见鄙情。」数语,将尺牍上用语置于款题中,实为特别的安排。此幅作于嘉靖丙戌(1526),正逢世宗(1507-1567)有意追封其生父帝王谥号,群臣多谓不合礼仪,直言忤上,受杖于朝,文征明虽因臂伤免于其事,终有所感而辞官归乡。

明 文徵明 乔林煮茗图84.1cmX2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松下观泉图348.2cmX10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江苏长州人。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画师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诗文书画均佳,为明中叶四大家之一,对明末画坛影响甚巨。本幅画高士二人,隔溪闲话,一童携琴,自松间来。近景松林,笔墨细淡,结顶一山,却粗重如奔云,命意堪称奇绝。文征明个性谨饬,工画精细小幅,此帧属高头巨制,于文画中极为罕见。

明 文徵明 松下观泉图348.2cmX104.6cm 局部

明 文徵明 溪山秋霁图124.1cmX66.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溪山秋霁图124.1cmX66.2cm 局部

明 文徵明 雪满群峰183.1cmX7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明文征明雪满群峰轴此幅作群峰堆雪,溪桥篱舍,一红衣人蹇驴踏雪渡溪桥。自题云:「雪压溪南三百峰,溪流照见玉巃嵷;等闲十里溪山胜,都落高人跨蹇中。」从著录及传世作品中,画中题诗出现在四件传为文征明雪景山水作品中,又与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明陆士仁《山水图》册之<雪景山水>相近,两者只在第四句从「都落」改为「想落」。陆士仁为文征明弟子陆师道(1517-1573)之子,清姜绍书(活动于1642-1680)《无声诗史》有陆士仁摹作文征明画出售的记载。此幅山石造型与<雪归图>甚为接近,然山石结体方劲峭利,堆叠亦为规整,用笔生硬,疑为伪作。

明 文徵明 雪满群峰183.1cmX73.4cm 局部

明 吴彬 画佛像188.5cmX8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左下有吴彬款题「枝隐头陀吴彬斋心拜写」并钤印。主尊脸相接近长椭圆,盘坐岩块之上,双手交叠握一串念珠。衣袍线条坚硬粗实,形成浑厚的体积效果。主尊身形被鼓胀的衣袍包裹,既增加体积感,也添入古朴气氛。岩块上的扭曲墨线、青绿色点亦增古风。清宫著录即称此画为「古佛坐磐石」。

明 吴彬 画佛像188.5cmX85.2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二阿资答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二阿资答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三拔纳拔西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三拔纳拔西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六阿必达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六阿必达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三巴那塔嘎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三巴那塔嘎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四纳阿噶塞纳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四纳阿噶塞纳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五锅巴嘎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五锅巴嘎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一租查巴纳荅嘎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十一租查巴纳荅嘎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四嘎礼嘎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四嘎礼嘎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五拔襍哩逋荅荅喇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五拔襍哩逋荅荅喇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一阿迎阿机达尊者)111.2cmX4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成组十六罗汉轴之一,画幅左侧有款题「莆田吴彬敬摹贯休上人笔意」,并钤有「臣彬」印,虽符合吴彬曾入画院的记录,但书风略显不同,推测是后人仿作。另若从画中树干的造型与吴彬手法有关而言,不能排除吴彬曾作此类罗汉画组的可能。吴彬的其他罗汉画风,虽少见贯休古样,但从中汲取创新养分的可能性很高。

明 吴彬 画罗汉(第一阿迎阿机达尊者)111.2cmX49.1cm 局部

明 吴彬 文杏双禽图120.4cmX5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彬(活动于西元十六世纪中期),莆田人,流寓金陵,字文仲,一作文中。万历间以书画擅名,所作人物花鸟山水,皆一意创新,不为古人所囿,往往出奇以自立门户。此幅画老杏横枝双鸳鸯并立其上,鸳鸯本为水鸟,故甚少画作栖枝之景。一枝上挑中折,即在折断处署吴彬二字款,下钤双印,布置富奇趣。通幅笔墨傅彩,皆甚古厚,而又自饶新意。

明 吴彬 文杏双禽图120.4cmX56.7cm 局部

明 吴艮 画观音像104.5cmX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吴艮 画观音像104.5cmX52.3cm 局部

明 吴伟 画刘海蟾49.2cmX5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老松下,仙人刘海蟾弯首斜身坐于岩上,目视画幅右下三足蟾蜍,蟾蜍作睁眼凝视貌,似有举势待发之状,动静之际,四目交集,甚为生动。原签题为「明吴伟画刘海蟾」。考刘海蟾本名刘操,乃五代宋初道士,后得道成仙。道教全真道将之奉为〝北五祖〞之一。元代,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时又加封为帝君。燕山(今属北京巿)人,字元英,号海蟾子。宋元以来,民间流传〝刘海戏金蟾〞故事,明清之际,似更为盛行,戏曲版画亦见之,然此为海蟾字号之讹传。根据《六研斋笔记》记载,明代已有〝刘海戏蟾图〞的出现。

明 吴伟 画刘海蟾49.2cmX51.2cm 局部

明 明武宗坐像211.3cmX14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武宗坐像211.3cmX149.8cm 局部

明 明熹宗坐像203.6cmX15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像与其他后期的明代帝王像轴类似,头戴翼善冠、身着龙衮服,正向坐于宝座上,后方安置大屏风。熹宗像可谓诸帝王像中摆设最为缤纷者。除了基本配备外,无论是玉雕龙纹宝座两旁的红漆金彩高几、几上的香炉、瓶花、书册卷轴、宝座上枕肘的绣墩,连下方铺设的地毯,都是装饰繁耨、精致艳丽。藉由锦簇花团般的布景与袍服,构筑属于明代帝王的威仪与荣盛。

明 明熹宗坐像203.6cmX15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夏昺 画修筠拳石120.5cm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夏昺 画修筠拳石120.5cmX31.8cm 局部

明 夏昶 半窗晴翠图139.2cmX4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昶(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江蘇崑山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官至太常寺卿。精於楷書,曾為永樂皇帝書榜。師法王紱(1362-1416),繪竹觀察入微,名聲遠播域外。墨竹取其一竿,由底部凌空而起,枝幹堅立。巧妙運用濃淡墨色變化,表現竹葉正反向背,畫面大量留白,營造層次空間感。竹爲文人士大夫節操象徵,夏氏為官處事清廉,墨竹瘦勁孤高,為其人格寫照。

明 夏昶 半窗晴翠图139.2cmX45.3cm 局部

明 夏昶 画竹林大士113.8cmX3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夏昶 画竹林大士113.8cmX38.6cm 局部

明 夏昶 奇石修篁图275.1cmX10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昶(西元一三八八-一四七○年),江苏昆山人。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永乐十三年(一四一五)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擅画墨竹,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本幅画水滨修竹三竿,婷立于斜坡之上。竹杆落笔稳健,墨色润厚。竹叶、小草挺劲锋利,画石则笔法扭转灵动。夏氏妙于运笔使墨,极得飘洒清妍之趣,此作堪为例证。

明 夏昶 奇石修篁图275.1cmX104.7cm 局部

明 夏昶 清风高节图137.3cmX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昶(西元一三八八-一四七0),江苏昆山人。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一四一五)考中进士,官至太常卿。擅长于墨竹,画法学自陈继、王绂。本幅画奇石修竹,竹干挺拔,竹叶劲健,用笔用墨潇洒出尘,具清妍秀雅之趣。画石则笔墨极重。二者墨色浓淡相映,清浊相形,意趣无穷。

明 夏昶 清风高节图137.3cmX43.3cm 局部

明 项圣谟 画山水74.1cmX3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项圣谟 画山水74.1cmX31.7cm 局部

明 项圣谟 蟠桃图111.8cmX3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古有关桃的传说颇多,桃寓意长寿。传说,蟠桃以西王母瑶池所植为上。此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食,服之长生不老。《西游记》?,猴王孙悟空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在第五回中,因王母举办蟠桃会未邀请他,一怒之下盗仙桃、偷仙酒、窃金丹后返回花果山。玉帝派遣天兵天将前往捉拿,反被悟空打败。

明 项圣谟 蟠桃图111.8cmX31.3cm 局部

明 项元汴 善才顶礼130cmX3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项元汴(西元一五二五-一五九0年)字子京,别字墨林居士,为江南的大收藏家,家藏既多,薰习之久,亦能自运。其山水学元黄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得其胜趣。此幅画松石崖瀑,用笔秀劲流畅,构景命意皆静穆之甚。善才童子向空顶礼,取势生动,似见仇英风范。虽云画佛,仍是山水画格局。右下有其孙项圣谟之题识「天童弟子通变天籁阁孙男圣谟。壬辰(一六五二)中秋日拜题」。

明 项元汴 善才顶礼130cmX30.5cm 局部

明 谢时臣 青松白云图222.1cmX6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谢时臣 青松白云图222.1cmX65.1cm 局部

明 徐贲 画山水61.8cmX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贲 画山水61.8cmX39cm 局部

明 徐贲 庐山读书图63.1cmX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贲 庐山读书图63.1cmX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霖 初日蟠桃176.5cmX8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霖 初日蟠桃176.5cmX82.4cm 局部

明 徐渭 荷花141.7cmX3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荷花141.7cmX37.2cm 局部

明 徐渭 牡丹124.8cm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牡丹124.8cmX31.8cm 局部

明 明宣宗 壶中富贵图110.5cmX5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题跋,此图作成于宣德四年(一四二九),是明宣宗画来赏赐大臣杨士奇(一三六五-一四四四)的,画中猫儿好奇的仰望头顶插着牡丹花的悬吊铜壶,好像正在打算要跳上去看个明白。猫谐音为耄,祝颂长寿,并以牡丹寓富贵。本幅画猫用笔精细,纤毫毕至。铜壶花器虚悬,置花三朵,中间绿叶渐层而上,盖过壶把,极富轻盈之趣。地上置有椭圆三足洗,为典型明初官窑宫廷造器。

明 明宣宗 壶中富贵图110.5cmX54.4cm 局部

明 明宣宗画花下狸奴图41.5cmX39.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款识,此图成于明宣宗宣德元年(西元一四二六年),岁次丙午,描绘两只在湖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猫儿。画家以没骨法处理猫儿的身躯,先填染底色,再钩描皴擦毛发及斑纹,以营造毛茸茸的质感。湖石先以粗细不一的线条勾勒轮廓,再以干笔皴擦石面,盛开的菊花则以细笔勾勒敷彩。此幅画猫颇有追仿北宋(九六0-一一二七)徽宗宣和画院的风貌,具有清新优雅的气息。

明 明宣宗画花下狸奴图41.5cmX39.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宣宗 嘉禾图38.4cmX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宣宗 嘉禾图38.4cmX30.3cm 局部

明 明宣宗 马上像84.1cmX6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画家款识,画幅左方浮贴一行书小签,上书「宣宗行乐」四字。描绘宣宗骑马出猎,臂上架鹰,奔驰于河边,惊起雁群的情景。史册记载宣宗重视弓马,精于骑射。图中宣宗面容饱满,须眉浓密,穿着薄底白靴与胸、肩、膝盖处织绣纹饰的交领右衽黄袍。所戴帽顶附有顶珠,推测款式受到元代草原游牧民族影响,帽檐两侧也带有装饰,与北京故宫《明宣宗行乐图卷》所画的宣宗衣饰相同。

明 明宣宗 马上像84.1cmX68.1cm 局部


明 明宣宗 烟波捕鱼65cmX3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宣宗 烟波捕鱼65cmX34.7cm 局部

明 明宣宗 御笔三羊图105.3cmX5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宣宗 御笔三羊图105.3cmX58.3cm 局部

明 明宣宗坐像(二)252.2cmX12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明宣宗坐像(二)252.2cmX124.8cm 局部

明 叶广 丛荻闲渔图114.3cmX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叶广 丛荻闲渔图114.3cmX31cm 局部

明 尤求 松阴博古图108.6cmX3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尤求 松阴博古图108.6cmX33.6cm 局部

明 尤求 西园雅集图106.7cm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字子求,号凤丘,为仇英婿。长洲(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尤擅人物画,继承仇英白描风格。据传,「西园雅集」为北宋王诜(约1048-1104至1122之间)邀集苏轼(1037-1101)、黄庭坚(1045-1105)等人于宅第「西园」风雅聚会。此轴对案书写者为苏轼;对卷作画者为李公麟(约1049-1106);摘阮者为陈景元,侧听者为秦观(1049-1110);题石者为米芾(1051- 1107),观题者为王钦臣;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对坐谛听者为刘泾(约1043-1100)。全幅笔墨素雅简劲,企图传达

明 尤求 西园雅集图106.7cmX31.8cm 局部

明 袁尚统 岁朝图115.3cmX5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袁尚统 岁朝图115.3cmX58.2cm 局部

明 袁尚统 天中得喜123.1cmX60.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袁尚统 天中得喜123.1cmX60.7cm 局部

明 张翀 画采芝仙117.1cmX5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翀 画采芝仙117.1cmX53.9cm 局部

明 张翀 画东阁观梅125.3cmX6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翀 画东阁观梅125.3cmX60.2cm 局部

明 张翀 画蓬山遇辇167.4cmX51.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翀 画蓬山遇辇167.4cmX51.1cm 局部

明 张宏 画布袋罗汉60cmX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宏(西元一五七七~一六六八年以后),江苏吴郡人。字君度,号鹤涧。工画山水,又善写意人物,笔墨古拙湿润。案:布袋和尚原为五代后梁时,明州(今浙江)奉化和尚,又号长汀子。身材矮胖,蹙额鼓腹,说话语无伦次,常以杖荷一布袋入市肆,见物即乞求,后遇保福和尚渡化,贞明三年(九一七)端坐岳林寺磐石入灭。后现身于别州,背负布袋而行,因而得名。

明 张宏 画布袋罗汉60cmX30.3cm 局部

明 张宏 画琳宫晴雪135.4cmX46.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宏(西元一五七七-一六六八年后)。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字君度,号鹤间。工画山水,吴中学者尊崇之。笔墨古拙,墨法湿润,人物写真,亦所擅长。松林积雪,掩映琳宫。构图繁复琐碎,用笔工细。寒林、松树、点苔之安排,极富律动感。画法高妙,尤以留白点出积雪,背景更饰以泥金,表现晴日冬雪闪耀之感,甚具巧思。

明 张宏 画琳宫晴雪135.4cmX46.1cm 局部

明 张宏 画清溪泛棹60cmX3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宏 画清溪泛棹60cmX32.2cm 局部

明 张宏 栖霞山图341.9cmX10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宏(西元一五七七-约一六五二),吴郡(江苏苏州)人。他擅长画山水,用短促的笔法和湿润的墨色画山石树木,独具特色,构图也常有新意。他常以实景山水入画,本幅即是一例。栖霞山在南京近郊,以寺院和千佛洞闻名。题跋标明作于一六三四年,是与友人冒雨登山眺望所见。画中云雾氤氲,林木繁茂,掩映着小径、寺院、与密集的小佛龛,在庞大画面上营构出生意盎然的世界。

明 张宏 栖霞山图341.9cmX101.8cm 局部

明 张宏 石屑山图201.3cmX5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宏(1577~1668之后),字君度,江苏苏州人,工山水。据现存画作知其多能从实景取意,是将明中期吴派山水画风镕铸新面目的晚明独创画家。此轴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为画家早期三十七岁之作。画中采吴派山水常见狭长构图,浅色淡染山体,又以丰富墨色变化的短笔画成竹林丛树,造出石屑山的秀丽景观。画上题赠君俞先生,即唐献可(江苏武进人)其人富有收藏,元代王蒙<谷口春耕>是其藏品,张宏可能也从中取得作画灵感。

明 张宏 石屑山图201.3cmX55.2cm 局部

明 张宏 绥山桃实197.5cmX102.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宏 绥山桃实197.5cmX102.1cm 局部

明 张宁 岁寒三友图140.3cmX60.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宁 岁寒三友图140.3cmX60.6cm 局部

明 张羽 画寒岩积雪108.5cmX3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羽 画寒岩积雪108.5cmX38.9cm 局部

明 张元士 画水仙53.2cmX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张元士 画水仙53.2cmX28.6cm 局部

明 赵寿 花鸟103.8cmX4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寿 花鸟103.8cmX49.2cm 局部

明 赵文俶 画花蝶149.3cmX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文俶 画花蝶149.3cmX47cm 局部

明 赵洵 画山水156.4cmX4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洵 画山水156.4cmX44.9cm 局部

明 赵左 寒山石溜图52.7cmX3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左(活动于十七世纪前期),字文度,江苏松江人。山水学黄公望而更增秀润,画艺得董其昌赞赏,常为之代笔作画。此幅尺寸略小但构图新颖造奇,画中山石乍看简略侧于画幅右半,但干笔皴画岩块层叠,加以墨色变化丰富,营造出体势变幻的山景。前景树丛据于画面中心,枝叶略微向右倾侧,促使观者视线能随之而至山舍。山舍内端坐人物,乍看如隔绝其中,实有徜徉山景的自如姿态。

明 赵左 寒山石溜图52.7cmX36.9cm 局部

明 赵左 寒崖积雪211.5cmX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左 寒崖积雪211.5cmX76cm 局部

明 赵左 秋林书屋图103.1cmX51.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左 秋林书屋图103.1cmX51.4cm 局部

明 赵左 秋山红树图101.1cmX4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赵左 秋山红树图101.1cmX40.3cm 局部

明 郑石 画芙蓉白鹭144.4cmX74.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郑石,生卒年不详。系明画院中人,自署锦衣百户。工画花鸟,其画之风格出自宫廷花鸟画家吕纪。画幅之构图和树、石、花鸟的用笔,比之吕纪「秋鹭芙蓉」、「秋渚水禽」,显见在布局上较吕氏为简化。而用笔则不如其细致,有着较明显之提顿变化,渐趋向于浙派晚期之风味。

明 郑石 画芙蓉白鹭144.4cmX74.3cm 局部

明 郑重 倣王蒙葛洪移居图135.8cmX2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道教故实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移居情景。葛洪为晋朝句容人,自号抱朴子,习炼丹术于郑隐,后闻交趾出丹砂,携子姪赴广东罗浮山炼丹。画中妻子鲍氏怀抱孩童,葛洪在后,俱骑牛。一童牵牛,一童担家具,一童捧鹅背药瓢。又有一羊二犬。画中山峦层层,用笔茂密,正是王蒙风格,点景人物,亦生动活泼。郑重(十七世纪前期)字千里,号无着,安徽歙县人,流寓金陵。善写佛像,亦画山水。

明 郑重 倣王蒙葛洪移居图135.8cmX29.1cm 局部

明 郑重 画十八应真像109.1cmX5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郑重 画十八应真像109.1cmX50.9cm 局部

明 郑重 画释迦牟尼佛191.9cmX81.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郑重 画释迦牟尼佛191.9cmX81.5cm 局部

明 郑重 一指华严图144.5cmX8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郑重 一指华严图144.5cmX81.2cm 局部

明 志中 枯木竹石66.6cmX2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志中 枯木竹石66.6cmX27.8cm 局部

明 周臣 水亭清兴图181.2cmX11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约西元一四五○-一五三五年),江苏苏州人,字舜卿,号东村,善画山水人物。山水师陈暹,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等南宋大家。用笔纯熟缜密,风骨峭劲雅健,尝传授画法于唐寅、仇英。本幅画河边柳岸,一亭一舟,中各一人。亭中士人敞衣凭榻而坐,岸边坡石下,另一人坐于船头横笛濯足。书童挟琴而至,树梢柔枝轻摇,水面波纹如动,写出夏日徜徉水滨,清凉闲适的乐趣。

明 周臣 水亭清兴图181.2cmX110.5cm 局部

明 周臣 松窗对奕图84.2cmX13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约西元一四五0─一五三五年),江苏吴县人。字舜卿,号东?,善山水人物。山水师陈暹,间传宋人画法,得力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用笔纯熟缜密,风骨峭劲雅健,尝传授笔法与唐寅、仇英。本幅画坡上?松数株,二人专心对弈于岸边草庐之中,一人骑驴而至,驴后童仆持琴随行。全作墨色浓重,笔触锐利,构图层次分明,诚为周臣传世佳作。

明 周臣 松窗对奕图84.2cmX132.2cm 局部

明 周臣 松泉诗思114.6cmX5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臣 松泉诗思114.6cmX53.1cm 局部

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161.5cmX9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文靖(15世纪),福建闽县(莆田)人。宣德间以阴阳训术征入仁智殿,御试「枯木寒鸦」第一,授命为大庾县典史,历官掌礼仪的鸿胪寺序班。此图描写东晋名士王徽之夜里梦醒,见月色皎洁兴致突生,遂趋船造访好友戴逵。然抵达之后,又打消念头而折回,或曰:「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为明代历史人物故事画之佳例。此幅构图继承南宋马、夏特色,却较之概括简约,而其潇洒放逸之笔法,则近似元人风格。

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161.5cmX93.9cm 局部

明 周之冕 花竹鹌鹑111.7cmX2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花竹鹌鹑111.7cmX29.7cm 局部

明 周之冕 画八百长春111.8cmX5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画八百长春111.8cmX50cm 局部

明 周之冕 画葡萄松鼠109.5cmX3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之冕(西元一五四二-一六○六年),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字服卿,号少谷。善画花鸟,于家中蓄养各种禽鸟,详细观察其饮啄飞止的动作,因此笔下特富生意。本幅前景画水塘里,荷叶与红蓼、荇藻相傍而生,上方则见葡萄结实累累,枝干纠缠盘结,松鼠据藤而伏。全画采用「钩花点叶法」,兼工带写,形象于真实中,兼得笔墨活泼生动之致。

明 周之冕 画葡萄松鼠109.5cmX36.8cm 局部

明 周之冕画衢歌介寿138.1cmX5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画衢歌介寿138.1cmX56.7cm 局部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71.4cmX3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71.4cmX30.4cm 局部

明 朱侃 画童贞像94.1cmX4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侃(15世纪中叶),江苏常熟人,字廷直,精人物,山水师夏珪。本幅画层层白云,「童贞」现身于云端,朱衣绿襟,手持宝蓝经书。宗教绘画多欲使崇信者,在观拜时产生敬重之心。本幅「童贞」造形,脸庞尊贵,体态端严,使人望之有如救难者出现,仰望来临。画家也以庄重的细劲圆润笔法,描绘整尊「童贞」,通幅烘染,然层次分明,画云层也见细腻笔法。设色朱衣,属于重彩,醒目而雅。「童贞」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佛经中以印度东方有五台山,山中有文殊菩萨,显现为十六岁童子之庄严妙相,随缘随分度化众生。佛教以赞叹童贞观念入道,因童贞入道的人,即无淫行的机会。文殊、善财都从初发心,即断淫念,所以永生永世,都称为童子。佛教教职人员,其养成教育多始自童年,因为出家,所以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沉潜薰陶佛法,从事佛法的修学行持与弘化,为十方信众,教导佛法。文殊菩萨除本形外,亦以童子、僧人或龙女形象出现。现身童子像时,多如本图所绘散发披肩,双手捧经,立于云中。

明 朱侃 画童贞像94.1cmX46.3cm 局部

明 朱竺 百龄添算图118.5cmX4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朱竺 百龄添算图118.5cmX46.9cm 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清代部分三(原图免费发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清代部分一(原图免费发放)
宋、元|台北故宫珍贵藏品
中国水墨 | 宋代的美好生活
蓝瑛《溪阁清言图》高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五清图》轴。绢本水墨 86.1×38.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画分为三段,上段画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