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酣楼集古(二)——雍乾两朝的茶器与花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

董其昌是这样理解古董的,恰恰也用最短的语句,讲述了古董中所存的法门和魅力。真正的藏家追求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正如高居翰先生所说“收藏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培养”。

堂号“酣楼”二字,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两句名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中二句表现了李白在苦闷中追求爽朗壮阔的境界。一个“酣”字,也尽显酣楼主人对于古董瓷器的态度,全无杂念、无碍干扰、畅快沉醉、如痴如狂。

酣楼主人自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古董收藏行业,兢兢业业近30载光阴,走遍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拍行参观学习,翻阅各类相关书籍提高鉴赏能力,与国内外藏家及业内人士更是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

本次以明清为主线,集合了具有时代特征及艺术高度的瓷器与文房雅器,呈现了这500余年间历史文化的脉络。望以器会友,与国内外藏家分享交流。


【酣楼集古精品展】

时间:2023年6月11日-6月26日
北京古玩城五层艺术馆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1号

清乾隆 青花山水泛舟提梁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9 cm

备注:

1.在望山庄旧藏

2.北京永乐,2011年05月24日,编号0867,成交价:RMB 1,232,000

出版:曾波强,《岭南私家藏珍》,岭南美术出版社,页100-101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胎质细腻,白釉温润。提梁式壶,宝珠钮,钮台微隆并饰花卉图案,盖面以青花书写八个篆体寿字一周,并绘如意云头纹两周环抱寿字装饰待带。壶身高提梁中央高起,提梁外绘菊花万寿吉庆纹装饰,内绘两组双鱼纹与之对应,而提梁与壶身交接处绘瑞兽首吞口,形成瑞兽口吐「万寿吉庆」之吉祥寓意。瑞兽吞口壶流,绘如意莲纹为饰,亦有口吐莲花之比喻。壶身通体回纹锦地,委角开光,内绘高山流水,楼阁高宇,高士驾舟,画意清幽,笔触细腻,不为多见。

本器局部

壶身所绘,不禁引人想及乾隆帝为品茶所营造的众多茶舍。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回京后,乾隆帝深受到江南人文景观之影响,开始在各处行宫园囿内设置专为品茗的精舍。三两间朴素建筑,位置大多倚岩傍泉,可听松涛,观石景,泉水潺潺,景色绝佳。茶舍的布置颇为考究。除乾隆钟爱的竹茶炉及御题诗盖碗,还常布置有茶具(指承装放置茶器的茶籝或茶器柜)、茶壶、茶叶罐、茶托、茶盘、陆羽造像等等。据考证,为乾隆品茶而设的茶舍或品茗处,多达十余处,包括清漪园的春风啜茗台、避暑山庄的千尺雪、故宫建福花园内的玉壶冰等等,皆经过精心营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珐琅彩青山水壶
图2.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茶壶
图3.张宗宪先生旧藏 清乾隆 珊瑚红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茶壶一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1.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茶壶(局部)
图2.本品
图3.(由左及右)开光局部细节图

本件茶壶绘楼阁山水纹样,得唐岱绘画之悠远妙韵,亦见版画之精简笔锋,惜其粉本待考。乾隆帝南巡遍赏沿途风景,又以之设立建造茶舍。此壶的画片或源出于此,而由督陶官特别烧制进贡。壶身多处饰寿字纹,或与年节贺寿有关。

清代饮茶,上承明代风尚,多将叶茶直接置于茶壶内冲泡,再注入茶钟品饮。茶壶为泡茶、品茶必备之物。提梁壶或由宋代造型演变而来,为明代晚期常见器型,明代御窑已见烧制,如故宫博物院藏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图4),及上海博物馆藏明万历五彩龙凤纹提梁壶,分别著录于《中国陶瓷大系·12·明·上》,上海,2019年,页190-191,及《中国陶瓷大系·13·明·下》,上海,2019年,页127。时至清代,茶壶造型普遍更为扁圆,设提梁者较为少见。康熙时期见制黄釉暗花提梁壶(故宫博物院藏,见《颜色釉》,上海,1999年,图版47)等,雍正时见斗彩五伦图提梁壶(首都博物馆藏,见《北京考古集成1》,北京,2000年,页600)等,形制多样。与本器更为相近例,见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提梁壶(故00149898)(图5),同为青花装饰,壶身绘变形折枝花卉,尺寸较小,通高仅15.5厘米,壶身更为圆润。

图4(左):故宫博物院藏 明隆庆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图5(右):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提梁壶

清乾隆 柠檬黄地粉彩开光式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图茶壶
17.3cm
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9日,1212编号

成交价:HKD 5,703,500

提梁壶不仅用于泡茶,或也曾于火上用以烹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王问《煮茶图》中,绘倭角提梁壶于竹茶炉之上,当作煮水、煮茶之用。相近用法亦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钮枢绘《柏荫试茶轴》(新 00130541)中。

明 王问 煮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提梁壶尺寸普遍较大,高约在30厘米。本器高不足20厘米,或为乾隆帝独饮所用。即使合饮,当多不过为三五人之用。明代张源《茶录》中言,“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观此壶形制体量,当得“神”“胜”“趣”之况味。

本器曾为在望山庄徐展堂先生旧藏。徐展堂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收藏家。其一生为人磊落,乐善好施,曾捐赠大量珍贵藏品予世界著名博物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望山庄”为其建于港岛半山的私宅。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雍正 炉钧窑双兽耳铺首尊

“雍正年制”款

H:24 cm

本品撇口,收颈,颈以下渐扩,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处及肩腹部饰双弦纹两组,肩两侧对饰铺首衔环,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满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绝美,密布开片,色泽中紫红色较重,参杂天蓝、月白两色流淌交融,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

雍正帝偏爱钧瓷,曾诏命烧造仿古钧瓷,及研发其他相类釉色,据《清文件》记载,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烧窑渐趋完美。

清雍正 炉钧釉铺首耳弦纹尊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9日,编号 6476

成交价:RMB 713,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雍正 宝石蓝大口梅瓶

H:34.5 cm

唇口,短颈,丰肩,斜直腹,圈足,底无釉。通体施宝石蓝釉,釉色深沉凝重,光亮细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形端庄典雅,线条柔美,具有雍正瓷器灵秀风韵,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

瓶身通体施祭蓝釉,釉质肥腴,色泽深沉凝重,光亮细腻,釉面橘皮棕眼密布,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口沿一线灯草口,为整器平添几分宁谧之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形端庄典雅,线条柔美,收放自如,正合雍正瓷器灵秀风韵,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盛于宣德,其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因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清时期,祭蓝釉因其肃穆宁静的颜色与北京天坛祈年殿上琉璃瓦之色相合,极适用于这种天人相接的祭祀场合,故专用于祭天,烧造数量极为有限。本件为雍正御窑仿宣德霁青之器,亦为宫廷陈设的青睐,《十二宫妃图》、雍正乾隆鉴古行乐图中,霁青陈设器物时有描绘其中,装点皇家厅堂。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雍正 粉彩秋海棠小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1.5 cm

敞口,曲腹圈足,碗形小巧周正。白釉温润细腻,画面清新,色鲜靓丽,构图疏朗,为雍正时期瓷器上常用的喜庆图案。雍正粉彩以制作精细,色彩雅致,历来被称为粉彩之上品。观此碗外壁花卉,色彩鲜艳而未至浓艳程度,而是柔和淡雅,绘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同,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效果,堪为同类器物中之佳品。足底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雍正 天蓝釉小花盆连托成对

“雍正年制”款

D:14 cm
备注:香港藏家旧藏
此对小花盆带奁为宫廷花器,形制敦雅端秀,盆底设孔,通风泄水。内外壁满施天蓝釉,釉面肥腴莹亮,口沿釉薄处透出白皙胎骨,极富特色,发色匀净靓丽,静穆深邃。花盆及盆奁外底以青花书“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布局相异,花盆者为十字排列,盆奁者为四字双行布局。
据学者考证早在唐宋时期,时人插花、赏花及种植盆景已十分普遍。唐代诗人杜牧于《杏园》一诗中云:“莫怀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且同一时期壁画及绢画中已见瓶花供养图像。北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游遨”。唐宋以降,古人的插花与盆景艺术,今日仅能在绘画和诗文记录中欣赏,但使用过的花器,可传世珍赏。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的技术,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无论仿古还是创新釉色,均取得卓越成就,为后世所不能及。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奉上谕:着寄信与年希尧,将霁红、霁青、均窑、汝窑小花盆、水奁烧造些来。先做木样呈览,朕看准时再发去烧造。钦此。”结合“清雍正 蓝釉小花盆”说明文字引用诸多《清档》记录,可知此类雍正单色釉花盆,当属年窑制品。

清雍正 天蓝釉小花盆及盆奁

北京保利,2018年06月20日,编号5898

成交价:RMB 2,300,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雍正 紫砂团菊纹扁方壶

W:16 cm

本品包装

菊瓣式子母盖,盖面塑成一朵浅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以柱头式之钮为花心,壶身四方而边角圆滑,方形的流与把手,圈足亦成菊瓣式。整体造型独特,壶身以菊瓣式开光内堆朔一盛开的菊花。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相似的清康熙铜胎画珐琅菊花方壶,可兹比较,另台北故宫博物院紫砂胎画珐琅菊花茶壶亦可作参考。亦可参阅:南京博物院提梁菊花方壶。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菊纹茶壶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斗彩绿龙盖罐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1 cm

直口,短颈,丰肩,弧腹下敛,内凹圈足,附平顶圆盖,子母口。此罐纹饰均以釉下青花勾勒纹饰,再填釉上绿彩,罐肩饰佛八宝,腹部绘龙戏珠图画,罐盖顶亦饰龙戏珠。画工细致流畅,施彩细腻均匀,绿彩厚润翠莹,衬以坚致白皙的釉面,更见翠韵动人。青花勾线填绿彩是斗彩工艺的一种,始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官窑亦有烧制,尤以此类云龙纹盖罐最为典型,清瓷中常见类似作品。此器成型工艺高超,胎体厚薄均匀,为典型乾隆官窑产品,底书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青花加矾红宝相花杯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D:8 cm

杯形规整,釉彩洁净,外壁两两相对绘四朵宝相花。矾红彩绘花,釉下青花配叶,红蓝两色在白釉衬托下,呼之欲出,产生独特的美感。此品种杯之烧造,始于成化官窑,是仿红蓝宝石镶嵌器皿而制,刊于《成窑遗珍》,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993年,页280-281,图C96。

清乾隆 青花矾红折枝番莲纹杯一对

香港拍卖会,2021年04月22日,编号3617

成交价:HKD 693,0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福庆有余贯耳瓶

H:33 cm

本品口部撇口,冠耳,鼓腹,底内收,下乘高圈足,器型源于古时的投壶,釉面匀净,胎质细腻,釉色精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绘制的云蝠纹,借由“福”的谐音,期盼洪福齐天,绘制层次丰富,装饰繁多,繁密有序,在追暮古人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的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流苏,展现了乾隆尽览天下的艺术追求。

青花釉红是彩瓷釉色中的精品,烧制数量有限,存世的精品屈指可数,因为烧制时对于温度的把控极为苛刻,青花的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的着色剂是铜,对于温度和气氛的要求各有不同,要在一起一同烧制,实属不易,乾隆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科技的先知,窑工们只能完全凭借经验,通过对于火苗的观察来控制温度,能控制到如此精确,另现代人为之惊叹。由于难度过高,在明朝后期曾一度消失,直到康熙时期才又恢复。因此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是乾隆彩瓷收藏中非常受到重视的一类,此件品相完好,青花和釉里红发色都纯正艳丽,实属同时期的佳品。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青釉青花釉里红竹菊诗文穿带抱月瓶

“松溪”款

H:23.5 cm

清乾隆 青釉青花釉里红诗文抱月瓶

北京拍卖会,2014年3月23日,编号 4301

成交价:RMB 747,5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粉青釉青花釉里红仿石诗文狮耳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0.5 cm

乾隆时期盛行以各种釉色仿制不同工艺作品,拍品既为一例,本品呈四方形,折沿唇口,肩部对称两个衔环兽耳。通体施豆青釉,色青莹淡雅温润,如脂似玉,再施以褐青等诸色,勾画出石质的纹理,色泽模仿逼真,意趣自然。两面青花草书,落有闲章款,以诗文印章入饰的技法为唐窑的典型特征。

清乾隆 豆青仿石纹釉青花釉里红诗文铺首方尊
北京拍卖会,2013年5月13日,编号 0942
成交价:RMB 460,000

清乾隆 仿官葵口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2 cm
此碗六瓣葵口,深斜壁,下承圈足,足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胎骨坚薄,色带灰白,釉色青朗,腴润如脂,器表双色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浅不一,紫口铁足,凛冽自然,酥润含蓄,灵秀典雅,是清代官窑仿官窑精品之作。

清乾隆 仿官釉花口碗
北京拍卖会,2019年6月13日,编号 2105
成交价:RMB 402,50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松石绿堆白花斗笔一对

L:20 cm

本品为瓷制斗笔,外施松石绿釉,釉色莹润,富有光泽,其上堆塑白花,用细密的线条划出枝干、树叶和花瓣的细节,线条流畅自然,凸显花卉的层次质感,更见隽雅优美、工艺精绝。瓷器堆塑的装饰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至清朝则纯熟,本品可为佳例,极具收藏价值。

斗笔顶端

斗笔即大毛笔,笔管与笔头连接处呈斗状,多为书写大字或匾额题字之用。文房四宝以笔为首,陶瓷笔管握感沉重,因此多用于书房陈设,以显文人之雅趣。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粉彩群仙祝寿大瓷板

L:31 cm,W:55 cm

本品屏心以粉彩绘制群仙祝寿图,画面从右向左铺陈,钟汉离、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铁拐李八仙齐聚一堂,谈笑风生。高山松柏之间,众仙人正手持各自宝物,其人物面容刻画细腻,神态塑造鲜活,极富表现力,八仙头顶上空还装饰有红蝠一只,寓意“洪福齐天”。又见福禄寿三星、东方朔摘桃、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和合二仙等,众仙人姿态形貌各异,惟妙惟肖,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氛围。人物描摹细致,面目生动。意态风流,须发历历可数,衣纹转折流畅有力,配景山水、鳞毛、花木亦十分精彩,布局章法有度,笔致细腻,俨然一轴工笔院画。此屏画面富丽热闹,又在人物之间以山水树石点缀间隔,故不觉繁缛而有疏朗高雅之风度,非寻常工匠所能经营,必由画苑高手起稿。其置景合宜,用彩深浅有致,将群仙祝寿之宏大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群仙祝寿是元明清时期戏曲题材之一,元代有杂剧《西王母祝寿瑶池会》,明代教坊有《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等宫廷庆寿承应戏。清代宫廷中每逢皇太后、皇帝万寿节,也必演《群仙祝寿》。此题材场面隆重热闹,寓意吉祥美好,故深受青睐,亦常见于宫廷造作之中。此外,庆寿题材瓷器装饰,因庆贺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寿星为庆贺对象,来庆贺的多为八仙人物;另一类则为以西王母为庆贺对象,来者多为群仙。而以前者为题材的瓷作,多用于为男性庆寿,而后者多用于女性。本品将西王母与三星作为庆贺对象,既有祝男寿,又有祝女寿之意,可谓寿意浓浓。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清乾隆 缂丝“会昌九老”大挂屏

L:122.5 cm,W:93 cm

缂丝,又作刻丝或克丝,是一种以“通经断纬”或曰“通经回纬”的技法织造而成的平纹织物。缂丝工艺复杂多样,如宋庄季裕《鸡肋编》卷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
本品为缂丝大挂屏,其中饰以会昌九老图,织工考究,晕色鲜艳富丽,工艺精美绝伦。九老,亦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会昌九老」,相传唐朝时,由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李元爽、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某日,他们在白居易家中(一说在洛阳香山履道坊)聚会,欢醉赋诗,作九老诗,绘九老图。


清早期 祁阳石雕山水题诗圆形大座屏

“李竹懒”款

D:70.5 cm

本品以祁阳石为材,石质细腻温润,色泽深沉古雅。屏面巧妙利用天然石纹,雕山水、江河、城郭、码头、渔船,雕工流畅,构图精妙,意境宏远,呈现一片山河相映之盛景。
祁阳石作品历代受帝王、文人士大夫、富雅之士青睐,有一重要的原因,是祁阳石有紫绿色带,既有帝王“紫袍玉带”之美,也有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大匠则因材施艺,镌凿雕琢,巧留皮、层、肉之不同生出五色之美,有浓、淡、干、湿、润的水墨效果。皮之苍朴,层之嫩绿,肉之厚实,无不显示出自然造化与大匠巧思之神功。

清中期 红木框祁阳石巧雕松下高士题诗大座屏

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编号 5667

成交价:RMB 1,265,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宫馆藏的最美30把瓷茶壶
鉴赏之二百九十 明清官窑瓷器 (二十六)
最新!嘉德春拍“嘉庆松石绿洋彩瓶”近3000万人民币成交(本场瓷器拍卖纪录 全)
落锤价1010万的荸荠瓶
藏品/陶瓷/斗彩勾莲菊瓣尊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歷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