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句的秘密(陈可抒讲座实录6)


绝句的秘密

解析王昌龄及七言绝句


陈可抒/文


陈可抒:今天是系列讲座的第六讲,通过李白送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讲王昌龄和七言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前些天,我们讲了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诗佛,如果按这个榜单排下去,王昌龄倒是也有个诗家夫子的称号,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不过,这些称号,仅仅是部分地代表了人们对这些诗人的观感,并不能绝对地说明什么。像李白也曾被誉为诗圣,白居易也曾被奉为诗仙,称号之谓,一时一地,各有不同,这些都不必细究。

而今天我们重点要讲的点,是做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

七绝,是从盛唐真正兴起的,而且也非常能够代表盛唐诗歌的风貌,所以,十分有必要专门讲清楚。

而王昌龄做为七绝的代言人,也并非是绝对偶然的事情,这一切,还要从王昌龄这个人来谈起。



一,命途多舛


首先,王昌龄有《诗格》这篇诗歌的专论传世。——这很不容易,唐代的诗歌大多都散佚了,诗论相传更是少之又少。——而在《诗格》里,王昌龄提出了“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一日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手心,营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简单来讲,三个境界就是:1,以物象来牵动心意,则是物境;2,以情意来直抒胸臆,则是情境;3,以情意和心思合为一体,则是意境。

总之,最后的一层,就是要求融合、通彻、浑然。具体我们倒不必在此深究,这其中,能看到的是王昌龄对于“意境”的追求。这是他的第一个特点。

然后,我们要知道王昌龄的遭遇也是颇为坎坷:他受到贬谪的时间,占据了整个仕途的三分之一。李白给王昌龄写的这首诗,便是为他被贬谪所写,龙标之地,偏僻非常,很多人为王昌龄鸣不平。

王昌龄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曾经强烈地表示过:“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若用匹夫策,坐令军围溃”,但是,他却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用。

可能王昌龄的命运就是这样不太顺的安排,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在襄阳和孟浩然相见欢,吃了些美食,饮了些酒,孟浩然却因为这些食物引发了旧病而去世了。

另外,王昌龄的死亡原因也很不幸,有一个刺史闾丘晓,忌惮王昌龄,于是就把他杀害了。

这次杀害很可能和王昌龄的性格有关,他之前的遭贬便是因为“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他是一个不拘小节口无遮拦的人。在官场上,以这样的性格,恐怕得罪的人会很多。

而杀害王昌龄的闾丘晓后来犯了错误,张镐要处死他,他拼命告饶,说自己家里还有亲人要奉养,张镐怒斥他说,“那你当时杀害王昌龄的时候,可曾想过他的亲人吗?”

总之,王昌龄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豪逸,不拘小节。

这两个特点,都和我们今天要将的七绝有很大关系。具体后面会谈到。那么我们看一下今天的几首诗。



二,几首诗歌解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这首七绝,写得很飘逸,是他一贯的风格。

是为了王昌龄的贬谪所写,诗中也写到了“愁心”二字,但是我们看,它的整体依然是很飘逸,甚至有些明快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春天将尽的时候;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是五条溪水的总称,在湖南贵州一带,很偏远的地方。这两句,一句说春尽,一句说地远,讲的都是令人不快之事。

春尽、地远,此二者便是第三句的“愁心”,但李白却将愁心寄与明月,月又随风,便是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把这些忧愁都化走了。

李白的诗风就是如此,飘逸,不黏着。曹植有一句“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而李白呢,风就是风,将一片思心寄托在风中,随你去就是了,不会入怀什么的。

王昌龄也给李白写过一首送别诗:


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开头的“摇曳”二字用得很巧,这兼顾了李白在船上的视角。


(周胡子发言:镜头用得好)


说船儿摇曳在巴陵间,大洲和小渚星罗分布。洲便是水中大一点的陆地,渚便是水中小一点的陆地。——周胡子说得好,这个镜头感特别好,先是摇曳的船儿,然后镜头拉起来,背景是大块小块的洲渚。

“清江传语便风闻”,说的是在清澈的江水上,互相呼喊传话,通过风还是能够听见。——风闻就写得很有意思了,仿佛是已经离得很远了,还依依不舍,借着风的力气,把一些告别的话再传过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前面讲了,王昌龄是一个很愿意追求意境的诗人,传语风闻之后呢?一直到想要风闻也不可得的时候,一直到日暮茫茫的时候,便有了这样的一副景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满眼都是蒹葭、水面、水中的云,来做为这次送别的最后一个定格镜头。

一下子就能想到,李白也写过类似的句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光是这两首诗来比,李白更潇洒一点,王昌龄更细腻一些。

王昌龄还有另外一首送别的诗很有名,顺便来讲一下: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重点在最后,“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话有几种解法,有人说,这是王昌龄在自辩,因为有人污蔑他,所以他写此诗来形容自己的操守冰清玉洁,也有人讲,这就是王昌龄在宣示自己的志向,向洛阳亲友表明自己的情操。

——这些说法都不对。

玉壶冰,玉壶中的水冻成冰,本来确实是形容志士高洁的。鲍照有诗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不过,此处前面有“洛阳亲友”一句,既然是洛阳亲友如相问,说的就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了。

骆宾王曾经在临别时赠给李峤一首诗,其中写道:“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意思是,我对你的心意,就像冰在玉壶中一样彼此相融。

王昌龄此处也是类似,并不能因为他的仕途不畅就给这首诗乱引出别的意思。

为什么一连分析了三首七言绝句呢?那么今天就要说到最重点了——七言绝句的秘密。


三,七言绝句的秘密


七言绝句是盛唐才开始真正兴起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常建等等。我们看,这些都是诗风豪逸之人。

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差别在哪里呢?为什么唐朝以前就没有形成写七绝的风气呢?不都是诗歌的基本体式吗?

我们知道,一句话由主谓宾构成,再简单的语言,主谓宾,一样一个字,也占据三个字了,所以,如果用五言,留下可修饰的空间就很少。

魏晋时期单字使用率较高,用五言还算顺手,到了唐代,双音词的使用逐渐增多,五言就不太够用了。

所以,七言比五言能多出很多修饰空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过,这还不完全是升级版那么简单。

五言诗写作,常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仗,二是流水句。我们举个例子来看:


送吕外兵诗(南北朝·吴均)

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
送君长太息,徒使泪沾巾。


前两句就是对仗,上句说白云、浮、海际,下句就说明月、落、河滨,虽然算不上合掌,但是张力也没那么大,如果用七言,一句“白云明月伴河滨”就能概括,就简洁多了。

所以,如果五言诗要用到对仗的时候,上下句的十个字却只相当于有五个字的空间。而七言诗写完“白云明月伴河滨”,下句还可以写别的,空间就又多了一倍。比五言诗灵活太多了。

吴均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流水句,十个字表达的是一句话,也可以用一句七言诗所概括,“送君长叹泪沾巾”。这两种情况,都是七言诗比五言诗要有特别优势的。

所以我们再翻回头看上面的几首七律。“摇曳巴陵江渚分”,这句诗,最妙便在“摇曳”二字,而“分”字在后面相衬,如果用五言来写,就没有这么多空间了。

还有这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拆分成标准的五言诗的上下句,用七言来写,更加凝练。

七言诗和五言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味道。魏晋时,单字使用率比较高,诗文相近,注重叙事,所以五言较多,而到了盛唐,人们更注重雄健开拓的风格,注重片段场景的意境,所以七绝得到了大发展。刚才也提到了,七绝的倡导者,都是王昌龄、李白、高适、岑参这些诗风豪逸之人。

到了宋代,宋词开始兴起,也是和宋代的精神相关联的一个必然结果,后面讲座会讲到。

我们学诗、读诗、写诗的时候,有人偏爱唐诗,有人偏爱宋词,有人偏爱先唐,不妨大概思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偏爱的性格,其中会蕴藏着深层的原因。



四,结语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七绝不仅仅是五绝的升级版,更是盛唐诗风的代表。

2,诗体和性格有很大关联。

3,王昌龄能成为“七绝圣手”,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是不拘细节,二是注重意境。

4,七绝的出现,和时代的“性格”有关。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完)



《中国古典诗歌28讲》,以中考必考28首诗为基准点,系统串讲传统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为他写诗,孟浩然为他而死,他串起了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唐代七言绝句,他堪称第一,李白只能第二
戏说王昌龄:一段“抛物线”的人生是有多惨!
七绝圣手王昌龄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盛唐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经典名篇
王昌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