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杜甫学写诗!揭秘杜甫心中妻子的形象有多美,泪奔!

和尚有话说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准备充分的叛军兵锋甚锐,从范阳南下,不到两个月就攻陷了洛阳。杜甫在756年五月,从奉先带领一家人来到了白水,寄居在舅父崔顼家中。不久由于兵乱又开始流亡,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在鄜州城北的羌村。

      此时的长安也同样混乱不堪。唐玄宗隐瞒着百姓,在755年六月带着宰相和杨贵妃仓皇逃亡西蜀。行军途中经过马嵬事变,杨贵妃被赐死。7月13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称肃宗。远在羌村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决定只身去灵武投奔新皇帝。但是在路上被叛军抓住送往已经沦陷的长安。

     好在杜甫当时官职不大,名声也低微,胡人没有把四十五岁已经满头白发的杜甫放在眼里。他在长安没有受到严苛的俘虏待遇,杜甫自己也比较小心,隐蔽自己的身份,没有引起叛军的注意。

     今天选的三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看杜甫如何在沦陷区长安生活的……(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虚幌,照泪痕

      这是老杜久负盛名的一首五律,语言工丽,用情深婉。老杜的妻子在他其他诗中多是以“老妻”“瘦妻”的形象示人,而这一首妻子的形象却温柔美丽,很有女性魅力。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这首诗不写杜甫思念妻子,反而去写妻子思念自己,笔情敏妙,深得“借花衬叶”之妙;第二,整首诗的意象和情事都笼罩在月光之下,以人写月,以月衬人,各得奇妙。下面细看: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点题。作者困在长安,仰见明月,但是起笔点出鄜州之月,月是同一月,人却分两地,所以下句有只和独二字。只和独,都表示孤独,作者设想妻子此刻也在月下看月。人在看月其实在思念丈夫,就如同作者在看月其实在思念妻子一样。

      二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流水对,一笔直下。作者放开上联闺中妻子,而用不懂事的孩子来反衬妻子。孩子小,不懂思念父亲,正是承接上句的“只独”,也暗示妻子此时的孤寂。怜字,怜惜,作者虽然在写妻子,其实也旁笔写儿女。儿女虽然不懂忆长安,作者却解忆儿女,句意有错综之妙。儿女未解,正是写妻子知解,夫妻之间的深情跃然纸上。妻子忆长安正如作者忆妻子一样,再次加深上文同看月的深情。

      三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工笔正面描述妻子看月的形象,是名句。这句之妙在于湿和寒,写出冷清,孤寂。并且妻子以云鬟和玉臂,将人物形象写得美丽温柔。并且这句笼罩在月光之下,头发打湿,玉臂变凉,可见妻子悄立已久。而月光却非常美,妻子的头发在月光下像泛起烟雾,手臂反衬月光也淡淡发出清辉,这也反衬此时月光正美,妻子也分外美,但是恰恰是美,才越显得悲凉,正所谓月愈好而苦愈增,语越丽而情越悲。另外这句工致绝伦,语调舒缓,愈缓愈悲。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作者再看今时月,却想到未来。这一联就是荡开一笔设想未来对月抒愁之状。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已经极致,所以用何时发问,倚则是两人共倚,暗示团圆之意,也是设想一起看月的场景。双字,不可轻轻看过,双字照应首联独字,由独,想到双,由两人分隔想到团圆。照字乃是月照,月照泪痕干,可见如果两人团聚,肯定有一番悲喜。泪痕之干,可能未来两人还要在月下相拥很久。另外这个“干”字不可轻看,团聚时候泪可干,也有反衬此时妻子望月正是泪水涟涟之意。这一句虽然写未来还是扣紧月下之意。后来杜甫羌村诗中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可说是这句的现实延伸。

      总的来说:这首诗首尾一气贯注,用笔精炼写情幽微,反复曲折令人赏玩不尽。从此诗也能看出作者伉俪情深,老杜钟情之至。草堂时期有“老妻画纸为棋局”,“ 昼引老妻乘小艇”等句,可见二人感情之恩爱。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战声,四万义军同日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是一首古体诗。

      先介绍背景:肃宗即位后,本是唐玄宗的近臣房琯带着玉玺印信代表唐玄宗去凤翔加封肃宗为帝。军情紧急,十月,房琯自请率三路大军讨贼,中军北军遇贼于陈涛峡,惨败;后房琯又率领南军与贼接战,又惨败。房琯和杜甫关系深厚,但是房琯此人有才名而无其实,多是不切实际的豪言。此败房琯仕途中断,也为杜甫以后的坎坷埋下伏笔。

      这首诗就是杜甫在长安困于叛军之时,听到败绩消息满含悲痛写下的诗篇。

     下面细看:孟冬即冬季第一个月,就是十月。作者首联直笔写陈涛之败。杜甫诗号称“诗史”,真是秉笔直书,毫不隐晦。房琯虽是他好友也无隐蔽之意。十郡写征发民众之广,暗示百姓由于战乱而田园凋敝,生命不保。所谓良家子,意即这些人本不是正规军,不过是强行征发的民夫。十郡良家子,可见人之多,也更见惨败之可悲。对句“血作陈陶泽中水”写得更是凄惨。河水流的是百姓之血,这景象可说是惨绝人寰。这句写得形象而有力量,好似悲愤喷涌而出。

    二联“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前句写败后之惨象,这句是想象,和上句“泽中水”贯连,无战声,一是写战争已过,四周寂静;另一方面则直指此战是不战自溃,既是主将轻敌冒进指挥不力,也是征发没有战争经验的良家子的恶果。野旷天清,写杀人之场阔大而阴郁,凝重而辽远。对句加重惨败的悲愤之情,人数是四万,对应上句十郡,同日则一日而亡尽也,四万同日形成对比,可见此战之惨烈。首二联着重描写惨败之象,数字的对比非常有力度。

     三联“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这换角度写叛军。叛军凶狠嗜杀,高傲自大,作者用两句就已写足。 胡军归来,箭上带着血迹。一个洗字可见血之多,更看见拼杀之惨烈。叛军战胜归来洋洋得意,所以能唱胡歌横行街市。这两句写实,这应该是杜甫在长安看到胡军的形象。这联转笔写长安的胡军,一个唱字,和上句的死字形成鲜明对比。

      四联“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这句写长安被困的居民,上句写胡军,本句写都人,各有侧重。这句写都人,也是写作者自己。本句的啼字和上句的唱字形成对比。向北者,肃宗在凤翔即位,所以盼望皇帝之意,这句更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日夜指,困在长安度日如年也,望官军至,是希求能拔诸水火也。另外本联写都人,也可见唐王朝民心尚存,也代表作者内心对胜利的信心,不过更望,更体现出急切之意。

      整首来看,本诗句句如呜咽,写得悲惨动人,更能体现“沉着痛快”之意。所谓沉着,用力也,句句如刀,深入骨髓;所谓痛快,即是热切热烈也,作者的感情悲愤莫名,一团忠愤之情贯穿全篇。所以本诗虽然写实,虽然写事,自有一股强烈的抒情力量在。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翁。

薄暮,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愁坐书空

     文人一般写对雪多写逸兴豪情,唯独杜甫这首五律,却包含悲愤和忧虑。并且这首诗写得格律谨严,字法有力,饱含一腔郁闷之情。这首律也是在官军陈涛峡之败之后写得,算是一首对这场大败的挽歌。

      这首诗虽是对雪而写,却不重点写雪,而写自己,写大败,写对未来的忧虑之情。首句“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即是对仗。起句高峻挺拔,直写战哭,愁吟。官军新大败,冤魂尚未散去,士兵的家人还沉浸在痛苦之中。新鬼之新,有惋惜之意,惋惜之外更是沉痛。而哭字似是实写,也似虚写,作者可能听到哭声,也可能听是想到哭声,更可能是风吹如鬼哭,三重含义叠加,使得起句非常有力,含义丰富,也显得非常沉重。对句写自己,一个愁,写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一个独写出作者此时处境的孤独和危险,一个老字则写出作者此时的萧索悲怆,更有一种心系国家,但是书生无力的自责之情。起句对起,各有侧重,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作者笔力雄健之处。

      二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承接上句愁吟,也是给愁吟提供一个凄惨压抑的背景。这联直面写雪,但是不见雪美,却见此时的压抑和沉重。这联多用倒装句法,薄暮云低,回风舞雪。一个乱字写出天空的阴暗,也暗示此时国家的动乱,一个低字,写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感,前句写得极为压抑。对句雪前冠以急字,可见雪之紧密,狂风搅雪,此时一个白发老翁在天地之间独吟,何其悲怆,何其孤独!并且,雪是白雪,似乎天地都在为刚战死四万义军而戴孝,这就又照应首句的新鬼。本联写景不写情,而情自在其中,以景写情更增力量。

      二联写外景,三联转入写内景。值此大败,被困长安的杜甫无意饮酒,一个弃字,可见作者此时心情的混乱。并且即便作者此时想饮酒,以他俘虏的身份也未必有酒,这就暗示出作者此时的境况也很悲惨。火用存字,可见这点光热也摇摇欲灭,可能作者内心的希望也比较渺茫了。根据二联的压抑和阴暗,这一点火苗更见明亮,也更显孤单,也更容易熄灭。并且此红字,联系上首诗的血做泽中水,可见作者念念不忘大败战死的官军。红字极为刺眼。并且这联也照应首联对句的愁吟老翁。作者笔笔不空,围绕心中的压抑悲愤和担忧层层渲染。

      尾联: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作者困在长安,消息不通,外面的战况消息也时断时续。可以想象,作者此刻犹自朝不保夕,但是却为消息断而忧心,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的微信。诗圣的圣或许就在此。起句是愁吟,写作者徘徊天地外,本句写愁坐,写独坐无酒无火的小屋之中。作者行迹有变动,但是愁字叠现,更加重了作者的愁绪。书空是典故,原意是:殷浩因故被废职,悲愤莫名,多次临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作者用书空,也有咄咄怪事的感叹。为何觉得怪?一是叛军兵锋锐利,怪事;唐军连遭大败,怪事;数州消息断绝,是否也已沦陷?怪事;或许作者内心还有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吧,也是怪事。所以,结句不但写之前的大败,更是写作者对国事,对未来的担忧。

     整体来看,和尚很喜欢这首律。首先笔法谨严,一团情绪郁郁勃勃积而不可发;另外作者不顾自己遭遇,念念不忘军情国事;第三,作者首先缅怀新败,并且对未来战事的发展充满担忧,关心国事之心令人动容;第四,中二联以景写情,写得幽微细腻,非常动人。最后,作者题目是写雪,却仅仅一点而过,但是雪却布满全篇。本诗首尾虚写,中二联实写,章法非常值得注意。这首可称是杜甫的力作。(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诗圣杜甫唐诗1400多首,这10首可以压卷,每首都震古烁今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46--月夜
曹旭:杜子美困居长安的痴痴情愫
杜甫人生与创作的几个重要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