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佳作,不可不读!晚清经典诗作你读过几首?

      余爱诗之沉郁顿挫者,若其诗一眼望到底,不耐品味则不喜;诗为文字精华,喜其文辞精美者,若叫嚣简白文辞粗劣者,则不喜。章法谨严,能圆融练达者;字法精微,能化腐为新者;立意奇警,不落俗套者;手法巧妙,意出言外者,余以为此为诗之至也。

故和尚选诗,侧重其厚重、深沉与文理细密者。

      而和尚评诗,则立足字面推究作者内心,不因人废诗,亦不借事引申。诗之美也,首在方寸之间寄托遥深,于腾挪之处瞥见性情,故诗可玩、可品,而不可潦草读过,任意阐发。

      故读诗须静心细思,枕藉把玩。

王和尚点评 经典清诗(第六)

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清末·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王和尚评诗

      陈去病早年追求变法维新,“少年时负奇气,一往无前”,后参加同门会。是南社创始人之一,其诗多悲愤国事之作。这首诗作者写于1908年,当时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作者由上海乘船赴广州从事革命活动。这首诗豪迈恣肆,境界阔大,气势雄壮,充满自信与浪漫色彩。

      作者高唱“大江东去”,眼前海面万里,一望空阔,海浪滔天翻滚,黄浦江滩已渐远渐模糊。作者意气风发,故而境界高远,眼前动荡的海面好像革命风卷残云之象。而其时碧空如洗,波浪翻红,其“磨”“炙”等字极有力量,表现出作者革命的豪情。

      而结句用伍子胥冤死化为涛神之典故,写雪浪如练好似伍子胥驾素车白马与秋风作战。结句表达革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读来气势如虹,不可一世。

南归治装箧中得亡儿旧函(清末·黄节)

风飘残雪沪江干,忆汝家山骨未寒。

万里沧波无梦到,一缄尘迹隔年看。

只馀母妹平安语,信有诗书付托难。

谁谓北征愁杜子,瘦妻痴女尚为欢。

王和尚评诗

      黄节(1873—1935),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又号节。广东顺德人。近代著名诗人、学者。诗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郁勃悱恻,清壮幽俊,一洗万古凡马空。陈衍评其诗曰“其为诗,着意骨骼,笔必拗折,语必凄婉”。有《蒹葭楼集》。

      这首诗写于1907年,作者时年35,只身旅居上海,后得故乡来电,其子暴病而卒,作者即治装南归。故该诗由儿子的旧书信命题,写丧子之痛。

      “风飘”句记其时,“残雪”暗喻己之飘零;“忆汝”句扣准丧子之事。离家万里,海阔山遥,儿子之亡魂也难梦到,只有他的一封旧书此时可带泪而读。二联用语平实,但是真情动人,写出自己的愧疚与伤心。

      如今爱子离世,而其信中还留有“母妹平安”的话语,作者睹物思人,伤心欲绝。而下句则表达作者学业无人继承的巨大缺憾。作者由丧子之痛,联想到学问事业无人继承,显得感情深沉,格调高亢,不落俗套。

      杜甫安史之乱时,曾归家写长诗《北征》抒发忧国忧民之思。作者此时反用其事,说杜甫北征诗尚不算最伤心愁苦之时,因为那是他尚有妻女为欢。作者荡开一笔以杜甫反比自己回家时只有和妻女一起伤心悼念爱子,哪里算得上欢乐呢?

      这首诗语言锤炼,格律严谨,感情深挚,细读之下很是感人。

我诗(清末·黄节)

亡国之音怨有思,我诗如此殆天为。

欲穷世事传他日,难写人间尽短诗。

习苦蓼虫惟不徙,食肥芦雁得无危。

伤心群贼言经国,孰谓诗能见我悲。

王和尚评诗

      黄节早年师粤中名儒简朝亮,后独居僧寺,发奋读书,十年不作诗。经过一番磨砺后,诗境日深,诗格愈高,终成一代名家。

      这首诗写于1932年,其时国家动荡,危机四伏,作者有感于此愤而写诗。作者自比其诗为亡国之音,在于其诗慨叹悲凉,充满哀怨与忧虑。作者自成诗风如此,应是天意。但是应该看到“国家不幸诗家幸”,作者如此之诗,更是由于对国事的关心,而国事糜烂更让作者愤慨。作者对诗极为重视和忠诚,故而愿意穷尽精力记述世事以待传之后代,但是世事反复,千疮百孔,写不胜写。可见国家崩溃对作者的打击之大,也可见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之情。

      “蓼虫”句,出自《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蓼虫,乃是在作者自比,作者满怀心酸,饱尝世事艰危,但是作者很有去气节,国事即便糜烂如此,也不改初心,更不会因此逃避。“芦雁”用杜甫“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意。而那些只知道中饱私囊的国之蠹虫,却丝毫不知危险,丝毫不为国事忧虑。这一联作者用对比,揭露社会的弊病,坚守自己的气节。

      而面对那些大言炎炎言必称“谋国”之人,作者对他们的丑态很是鄙夷和伤心,唯有此事作者认为诗也不能表达内心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名为“我诗”,即是写作者对诗、国和我的看法。国家糜烂,诗不胜写,而我唯有坚守自我,以诗写志。这首诗语带悲愤,感情沉郁纠结,用典自然贴切,很见作者功力。

太平洋遇雨(清末·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王和尚评诗

      1899年作者度太平洋赴美洲,途中遇雨,有感而作。雨急风狂,横亘二洲,可见雨之大;波浪滔天,揭天而去,可见浪大。前两句铺陈阔大有力,而即便风浪再大,也淘不尽英雄人物,这是作者自比,而他携带风雷远飘海外,表现高昂的斗志和宏大的志向。

      这首诗境界开阔,情怀高远,热情奔放,很能代表梁任公之风范。

读陆放翁集(选二)(清末·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王和尚评诗

      这两首诗简洁明了,前者雄直奔放,后者沉郁悲慨,前者充满阳刚之气,后者充满悲愤之思。作者之所以重点写陆游与,就在于他提倡诗之阳刚茁壮之气,反对哀婉凄迷之风;而彰显爱国情操,写家国之悲,也是梁任公许身为国的写照。

自励(清末近现代初·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诗写于1901年,当时梁启超流亡海外已三载,写此诗以明心志。这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之情,对改革社会理想的热切追求和誓死变法图强的慷慨抱负。

      梁启超许身为国,昂扬自信。为国改革宁愿为众矢之的也在所不惜,而其著述要开创光明未来,为百世师法。张民权,移旧俗,研哲理,护新知,是他毕生追求。作者目标远大,计划用十年时间不懈追求,但是此时举国茫然,作者却感到孤独。但是作者并未消沉,卓立海天海天之间,虽孤独而不气馁。

      这首诗慷慨激昂,勇猛自信,虽结语略凄清,但是更见志士独行之豪气,故这首诗堪为梁启超之心声。

沪渎感事诗 (清末·狄葆贤)

江干何处立斜晖,碧草清阴与梦违。

燕子不知巡警例,随风犹得自由飞。 

王和尚评诗

      清朝末年,上海对外开放较早,社会变革带来诸多变化。这首诗即从上海之变化入笔,语带讽刺,意甚迷离,表达对上海变迁的感叹。

      斜晖脉脉,作者却无处站立,碧草清阴却与作者迷离的梦境不协调。为何呢?原来街上到处站有巡警,故而作者的幽古之思被打破了。唯有燕子不管这些,依然自在飞舞。

      这首诗辞浅而意趣,颇有调侃在之意。但是类似手法,宋朝杨万里有诗可做参读。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三(宋·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馀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但是就诗意深浅看,狄诗远不如杨诗。杨诗写虽然宋金以淮河为界,隔断南北,两岸舟船不敢越界,但是波浪交互却在所难免,特别是鸥鸟南北自由飞翔。杨诗对南宋之软弱和国家之分裂表示极大的愤慨,并对金兵的强横表示讽刺,其手法之巧妙,立意之深刻,远非狄诗可比。不可不知。

其他诗作选录

龙门峡道中(清末近现代初·赵熙)

出郭二十里,入山千万重。

遥寻瀑布水,忽听松林钟。

石涸樵生路,云开雁过峰。

传闻葛由侣,于此伏虬龙。

牛渚(清末近现代初·赵熙)

芦叶西风响夜滩,沙中偶语雁知寒。

孤悬万古青天月,只有渔人江上看。

湖斋坐雨(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隐几青山时有无,捲帘终日对跳珠。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

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神来了!读李清照的词,你掉泪了么?王和尚评李清照词
跟杜甫学写诗!读《羌村》忍住别掉泪,和尚又被杜甫感动了
国庆节岂可无诗?风骨和情怀,王和尚盘点你不知道的爱国诗词!
魂兮归来!二十首诗写尽屈原的伟大灵魂,纪念“端午节一哥”
【每日黄诗】庙里有佛,怎么会没有和尚呢?(2022年1月28日《寺 庙》)
石达开的诗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