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行属水:肾水藏系统主要生理功能
五行属水:肾水藏系统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关于肾的论述是:肾位于腰部,脊柱之两侧,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也。”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纳气。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作用,同时,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肾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肾在阴阳中为阴中之阴,五行属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
《创新中医》将肾水系统分为脏腑藏象系统与经脉藏象系统两大子系统。
一、肾水脏腑藏象系统实体组织器官
(一)藏系统实体:肾脏、膀胱腑、骨髓、尿道。
(二)象系统实体:耳、发、前阴、后阴、脑髓。
二、《中医基对理论》对肾水系统主要生理功能的论述
(一)肾藏精。肾藏精的“藏”,即闭藏,是指肾具有贮
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主闭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在体内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
人体之精,广义来讲,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机体中的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都属于“精”的范畴,统称为“精气”。狭义之精,是指
生殖之精,其中包括禀受父母的生殖之精,因其与身俱来,在出生之前已经形成,故称为“先天之精'
肾中之精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人出生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后天之精又“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方能不断的摄入和化生。
先后天之精气是融为一体无法分开的。肾藏精、精化气,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二)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故肾又有“水脏”之称。如《素问·逆调论》所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三)肾主纳气纳,有受纳和摄纳的意思。纳气,即吸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肾主水和肾主纳气这两种功能,都是从肾藏精这一功能中衍生出来的。所以,在认识肾的各种功能活动时,必须把肾藏精作为最根本的功能来理解。
(四)膀胱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屎。
三、《正常人体解剖学》对肾系统生理功能的表述
在西医学中,中医的肾水系统包括了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涵。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3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机体中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经肾脏的生理作用产生尿液,通过一系列管道汇集于肾盂,然后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排尿时,膀胱收缩尿液即经尿道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排泄的废物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尿的质地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而发生变化。特别是背脏,不仅是排泄器官,也是调节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器官。如果泌尿器的功能发生障碍,代谢产物将蓄积于体液中并改变其理化性质,破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影响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危及生命。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延续种族和分泌性激素以维持性的特征。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和附属腺3睾丸是产生男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生殖腺。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送管道和附属腺。
四、《针灸学》关于肾水经脉藏象系统生理功能的论述
肾水经脉藏象系统包括足少阴肾(亥)经和足太阳膀胱(子)经。
(一)足少阴肾(亥)经
1.经脉循行网络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过我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于肾(腧穴通路,远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其行的支脉从肾上贯肝过隔,人肺中,循盖喉咙,上夹舌本,其支脉从肺出来络心,注人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连接。
2.主要病候咯血、气喘、舌干、咽痛、水肿、便秘、泄泻、腰痛、下肢后内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
3.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二)足太阳膀胱(子)经
1.经脉循行网络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颠顶(百会)。
颠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颠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人里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扶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人胴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源直下,经过臀部(环跳)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和于胴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骨粗降,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2.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鼻衄、头痛以及项、背、股、臂部和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3.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病症以及脏腑、神志病。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sx/ss/9394.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肾精不足,导致肾气亏虚,进而精神思维活动能力下降
中医五脏之肾:作强之官
肾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47讲,五脏之间相互关系
肾与膀胱的生理与病理
中医基础学常见重点知识摘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