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湖筑长堤 围成大汉口
userphoto

2017.10.28 南非

关注


2011-08-25 02:39:2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汉口竹枝词》里的名句,一语道破汉口前世今生。这个沙洲演变为大都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06年前建成的后湖长堤——张公堤。百年后的今天,张公堤仍是汉口中心城区的边界线。

修筑长堤解除汉口水患

若筑长堤以御水患,则堤内保全之地,即为商务繁盛之区。

——《张之洞全集·札江汉关道兴修后湖长堤》

站在位于常青花园闸口的堤顶,张公堤内外再无滔滔水声,有的只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隐约的杨林涛声。

这处长约15米宽的闸口将张公堤拦腰斩断,成为常青花园和汉口之间的连通道,三环线上下匝道和机场高速都从堤上压过。闸口两侧都有石砌的坡面,闸口两壁各有两道长槽,自堤顶直通地面,防洪时放下闸板用的。

即便是长期过往闸口的人,也很少能把这道堤和水联系起来。80岁的皮明庥先生说,汉口以堤为名的,只有张公堤。正是此堤,才让10万亩土地浮出水面。

据这位有着“武汉活历史”之称的著名历史研究专家考证,汉口地处江汉之汇,地势低洼,常因江流满溢,泛滥成灾。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通判袁焻,主持在汉口镇后修建长堤,上起硚口,下至堤口,环绕镇北,全长约5公里,人称袁公堤,汉口市镇赖此堤保安居。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议建汉口城,在袁公堤外筑城开壕,上起硚口,下至今一元路江边,环市镇西北。因为城堡也能防水,袁公堤慢慢失去作用,居民依堤建屋,逐渐成为街市,这就是今天汉口的长堤街。

有了汉口城,今天汉正街一带水患因此解除,但是城垣阻碍了清末汉口市区的发展,城外今天中山大道以北仍处于一片河滩湖淌,属于襄河故道逐渐淤塞形成的后湖,汛期过后菜花齐放,有人在这里耍猴、玩把戏,成为当时汉口“城里人”踏青的地带。

但是到了汛期,5公里的土堤就逐浪滔天,和地势更为低洼的东西湖连成一片苍茫。长江、汉水和后湖之水的四面围困,使汉口地区常成为一片泽国。另外东西湖一带钉螺多,有的整村人都患大肚子病,还有过“寡妇村”。

为进一步解除汉口水患和血吸虫病蔓延,并扩大市区,坐镇武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决定建造汉口历史上最大的堤工——后湖长堤。

筑堤工程拒绝德国干预

本部堂当以此项堤工,极关紧要,湖北当自行筹办,毋庸由德商干预。——《张之洞全集·札江汉关道兴修后湖长堤》

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修好武昌的武泰堤和武青堤之后,决定修后湖长堤。

他在这年农历8月28日《札江汉关道兴修后湖长堤》中说,3年前他就派人前往“勘丈绘图”。

并非心血来潮的张之洞的这一决策,引发德国人心血来潮。当时的德国领事馆表示,德和包工局希望承包修堤工程。但张之洞断然拒绝。他说:“本部堂当以此项堤工,极关紧要,湖北当自行筹办,毋庸由德商干预。”同时要求江汉关道“详细履勘确估工程秉候核定”,当年秋水落定即兴工。

这年腊月初十,张之洞又批示江汉关道趁霜清水涸之时赶紧估工兴办,还详细批示了长堤具体线路走向、高低,要求分10段承包修建,并派署江汉关道桑宝总负责。负责人还有湖北常备军第一镇统领张彪、夏口厅丞冯启钧、汉口都司陈士恒。

皮明庥先生介绍,张之洞为此成立了汉口后湖堤工局,又请留日的监利秀才张学溪参与负责。

据说当时在后湖当中搭了一座很高的台,张之洞站在台上,用望远镜观察四周,指定上到哪里、下到哪里、中间经过哪些地方。工程由外国工程师穆氏具体设计,根据张之洞制定的路线进行勘测,到1905年完工,工程款是80余万两银。

这道堤以牛湖广佛寺(即堤角)为起点,西北越过岱家山,再折向西南经姑嫂树至禁口,长约27华里。同时又以皇经堂为起点,南向北经长丰垸旧堤直至禁口,与张公堤相连接,形成长7华里的张公横堤。两堤合计34华里,高以铁路路基为标准,堤面宽二三丈不等,堤根宽六至八丈。

“(黎)都督创造了民国,我创造了汉口”

本部堂不惜巨款修筑长堤,原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使堤内涸出地亩,辟作市场,永无水患。——《张之洞全集·札田芸生严查堤工》

汉口堤角,顾名思义,张公堤之角,堤角后街的居民都说,张公堤从这里开始。

张公堤顶多是土路。在汉黄路收费站处堤被彻底斩断。驱车向堤角行驶到堤边路,低矮的土堤继续延伸。到了堤角花鸟宠物大世界,张公堤再一次与平地相交,尽头是一处古老的闸口。尽管前方已经没有堤,但这里的居民都说张公堤的起点在朱家河边。

果然,沿着堤角后街一片狭长的菜地往东,菜地里竖着一块现代交通标示牌,上面赫然写着:“张公堤起点。”

事实上,不光这边菜地和居民区,包括汉口绝大部分地带,都是在张公堤修成后才成为陆地。

皮明庥先生说,张公堤完工后,上起舵落口,下至堤角这一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黄浦路、赵家条、惠济路、解放公园、中山公园、宝丰路和古田的整条解放大道及至整条航空路、新华路、球场路、西马路,还有建设大道、发展大道等地区才露出水面。

“后湖筑堤,芦汉通轨,形势一年一变,环镇寸土寸金。”正如《夏口县志》里面这句话所说,张公堤建成后,后湖由昔日的沼泽之地变为沃土良田,也引发汉口开发的热潮。

东西湖人刘歆生为修张公堤捐银50万两,堤成涸出大片土地,他预料到汉口市区将向北推移,地皮日后必然看涨,于是大量低价购买土地,上起舵落口,下到丹水池,西抵张公堤,南至铁路边,占地面积是当时汉口市郊的1/4。

刘歆生后来陆续在这些土地上建起了江汉路、丹凤街、铭新街、吉庆街、泰宁街、保成路、汇通路、南京路、黄石路等街道。武昌首义后,他对鄂军都督黎元洪得意地说:“(黎)都督创造了民国,我创造了汉口。”

皮明庥先生介绍,张公堤修成后,涸出来的土地约有10万亩,汉口城区因此扩大了几十倍。

按武汉市中心城区基本上在三环线以内的说法,一个多世纪前修建的张公堤就是今天汉口的城市边界线——106年来,武汉江北中心城区,就是在张公堤围成的区域形成大汉口。今天的三环线汉口段基本上是沿张公堤堤内修建。

·手记

百年工程也曾“偷工减料”

汉口的百年建筑大多为洋人遗存,很少有人意识到张公堤是中国人留下的百年工程。

我有幸翻阅了12册《张之洞全集》,并从790多万字中找到了有关文牍,才使张公堤百余年脉络从字缝中逐渐清晰。

《札田芸生严查堤工》中记载,1906年上半年,英国驻汉口总领事法磊斯对张公堤十分关注,这个英国人曾和工程师上堤勘查,后再次上堤游览,发现堤坡都是浮土砌石块,并没有按照外国工程师的工法施工,而且打下的木桩也没有用铁条连贯。于是他将发现的问题发函张之洞。

张之洞表示,如果真像法磊斯所说,那是“令人惊心骇目”,“深可痛恨”。他立即派出官员林向藜驻工地监查,又特派知县田芸生上堤挨段详查,限两日内查清回告。他还要求以后不论哪一段工程,查出来的问题都要报给他本人查核,找出根源后从严惩治以示惩儆。

武汉市罕见能管一百年的规划,如果有,那就是张公堤,它竟于冥冥之中成为汉口城市发展的“红线”,尽管城市建设对它有所“改造”,但即便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分界线的三环线,其汉口段也是依张公堤而建。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吴睿

特别文史顾问:徐明庭

照得汉口后湖一带地面宽广,春夏之际,江汉盛涨,动遭漫溢,几同泽国,该处邻近铁路,若筑长堤以御水患,则堤内保全之地,即为商务繁盛之区。

--《张之洞全集》卷一百五十:札江汉关道兴修后湖长堤

后湖堤岸枕江湄,田海沧桑一瞬移。他日造成新汉口,大家都要感南皮。

--《汉口竹枝词·后湖堤》

张公堤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如今的闸口虽没使用,但是留下的凹槽依旧保持着功能。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倪娜 摄

“张公堤起点”就在堤角后街的一片菜地里。

如今,张公堤外的东西湖区高楼林立。

 

张公堤现在还“扒不得”

行走在张公堤上,大堤外侧不时有弹痕斑斑的碉堡,靠近内侧临三环线的堤边还有各险段防汛碑刻。

武汉地方志记载的历次大洪水,张公堤出过险情,但从未溃堤。1918年大水是张公堤经历的第一次大考验,当时“四乡胥成泽国”,但张公堤“堵御奔流,仅上下街衢未被淹没”。

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大水,张公堤出现过滑坡、矬塌等险情,姑嫂树西的闸眼港险段曾出现堤顶距水面仅50厘米,但都经过抢险得以保全,汛后又对张公堤加高培厚。

皮明庥先生介绍,武汉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张公堤挖壕沟、筑碉堡,阻挡解放军南下,使堤防遭到破坏。武汉解放后,张公堤逐年修复、加高加固,堤顶高程达到29.5米,堤面宽8至10米,堤外有浆砌片石护坡。1958年东西湖围堤以后,张公堤成为二级堤防,但之后年年投资维护,到1998年大水后堤顶路面贯通,张公堤变成了交通线。

到了近20年,又不断有人主张扒掉张公堤,解除汉口和东西湖的界线。皮明庥先生做了个假设——除非武汉市的下水功能很健全,积水都能排出去,否则扒掉张公堤后东西湖仍有被淹之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公堤的前世今生
晚清重臣张之洞,为什么被誉为“武汉之父”?
武汉过客·张之洞·武汉建设之父——他为武汉城市建设做了些什么?
李鲁平:武汉,一道道大堤
张之洞花80万两银子修建一个堤岸,催生了繁华大汉口
寻寻觅觅 穿行在大街小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