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抚平自己的精神创伤?重新认识自我
userphoto

2023.07.29 湖北

关注

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好得多。——卓别林
如何抚平自己的精神创伤?
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心魔,拿把镜子照照,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创伤是别人给你造成的,你就需要了解人家为什么会伤害你。
需要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而不是站在你的角度。
当你发现:原来伤害我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主观思想,该作何感叹?你就会发自内心地释放怨恨。
如果看到这层,你就会对自己的思想问题深挖狠批,就会发自内心的进行深刻反省,不再怨天尤人,义无反顾地回归正常人生活。
其实,抚平精神创伤,就是矫正人生态度。没有正确的人生见解,胸怀宽不到哪里,你也不可能会原谅别人,更不可能原谅你自己。
如何抚平心理伤害,怎样让精神创伤者重新站起来?

仇人不是那些曾经给你伤害的人或事件本身,而是你自己——错误思想。
人生难免会因与人、与环境相处时发生摩擦、冲突,甚至酿成灾害,使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精神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日后会有很多后遗症。
精神创伤,顾名思义,是指精神上受到的伤害。
通常这种伤害不是暂时而是持久性的,对人的心身具有巨大杀伤力。
为了疗伤,我们先来了解下精神创伤的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心理伤害和精神创伤,看起来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理伤害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某些伤害性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的不正常状态,涉及到情感、认知和生理诸多因素。
如战争、车祸、地震等灾害、人身攻击、谩骂、殴打、挫败、离婚、失恋、轻视、羞辱等伤害性事件,都会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和不良记忆。
精神创伤是由心理伤害和人们对它的认知态度共同形成的负性情感。这种负性情感可解读为潜意识内正负能量的均衡遭到破坏而形成的巨大“黑洞”。

我们称之为创伤性阴影,或创伤性种子,创伤性记忆。
心理伤害具有客观和一过性,而精神创伤具有主观和持久性。
如果心理伤害长期得不到抚平,就会恶性化成精神创伤。
与引发心理伤害相关的因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都会导致受害者长期陷入负性情感的侵袭之中,并产生一些并发症。
观察发现,人的精神创伤严重程度与经受的伤害事件的等级往往不成正比。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甚至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的精神崩溃,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而许多看似很严重的伤害,但许多承受者却无动于衷。
经受同样伤害的人,由于对伤害事件和由它导致的心理伤害的看法不同,在随后的症状有很大的区别。
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的伤害无处不在,但并非所有的承受者都会因此造成精神创伤,因为每个人的耐压能力和对伤害性事件的认知态度都不同。
如果其认知思维方式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对伤害性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伤害耿耿于怀,就会在人的潜意识层就会形成精神创伤。
伤害性事件和由它造成的心理伤害就会在人的潜意识中扎下根来,变成创伤性种子。
种子深藏于潜意识,会吸收一切有利于它生长发育的物质条件。创伤种子越强大,对创伤信号的敏感度越强。
它是一个强大的负性磁场,能将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其周围。如伤害事件的画面不断地出现在脑海中或重现梦境中,好像创伤事件就发生在刚才。
因而使受害者经常处于惊恐和痛苦之中不可自拔。
如果这种创伤性体验常常重现而又感到无可奈何,就会强化原先的精神创伤,若再加上耿耿于怀的态度,就会孵化出新的创伤性种子。
心理伤害是精神创伤形成之前的雏形,精神创伤是心理伤害的慢性化结果。
我们用数学流程表示:
伤害性刺激-->心理伤害,心理伤害+错误认知-->精神创伤。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并不根据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而是根据当事人的心理变化,认知偏差和生理反应程度。
心理症状是患者最隐秘、最致命的症状。包括:心理伤害、认知态度、创伤阴影三个方面。
心理伤害:创伤症状给你带来的挫败、羞辱、愤怒等;
认知态度:你对这些心理伤害的看法和态度。
包括对制造这些心理伤害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如伤害事件、创伤性症状、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都被夸大和扭曲。
创伤阴影:它是由心理伤害和认知态度共同形成的苦恼、焦虑、恐惧、怨恨、抑郁、纠结等负性情感。
惨痛往事早已过去,留下的阴影却刻骨铭心。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有难以启齿的经历,有不愿告诉别人的过去。
有的也许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了你的记忆,而有的却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中,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失恋、丧妻、离婚、伤病、失业、家人离世等等,都会在人的心里留下很深的伤痕,甚至让人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这个时候,人往往非常想尽快地抚平心理伤害,回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轨道上来。
但人的情绪被创伤阴影牢牢控制,无法挣脱。
只有把创伤阴影淡化,才能够真正回归正常人生活。
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
任何心理疾病,都是因为认知发生了扭曲。
催眠、梦释等方法,可追溯以往创伤性的源头——伤害性事件,但不能达到治愈目的。
暗示和催眠,虽能暂时安抚受伤的心,解决内心积压的负性情感,但没有触及到人的病灶。
精神创伤久治不愈,客观伤害不是主因,扭曲了的认知——核心信念或中间信念等等,也不是病灶。
真正的元凶是你当下的思想认知!
是你的思想认知出了问题,才导致你整个认知系统发生扭曲。
早年尤其是童年时期被扭曲的认知,也许完全受伤害事件所操控,与思想认知没有太大的关联,但现在你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当然也有纠错的能力,即修复被扭曲的认知的能力。
所以精神创伤治疗的标靶:改变思想认知。
从精神创伤形成公式“心理伤害+错误认知-->精神创伤”也能看出:要治愈精神创伤,只要消除心理伤害和错误认知就可以。
但是,已造成的伤害无法抹去,能做到的只有改变对它的认知,尽力保护自己不再受到同样的伤害,并在生活中自我疗伤。
思想认知具有可控性,取决于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创伤
了解你的心理伤害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发展恶化成精神创伤的。了解精神创伤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播种”的五个基本环节的特征和因果关系。
重新认识自我
“自我”关联着你的病症,我们必须要了解它。如何了解自我?自己啥模样?找面镜子照下就知道。
生活是一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一面好镜子。
来访者的内心都有一个心魔。拿把镜子让他照一照,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但生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未知的因素摆在我们面前。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到更高远。
然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如果能找到良师益友,那就是你一辈子的幸事!
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自己,才能看得准确全面,才会明白原来不是别人把我们害成这样,而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
正确评价伤害性事件
如果你认为你的创伤是你父母给你造成的。你就需要了解父母为什么会伤害你。你应该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而不是站在你的角度。
“养儿方知父母心”。何必要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悟到这个道理呢?
你一定要发现:原来伤害我的父母,根本不是我的仇人,是我冤枉了他们。
既然不是我的敌人,不好意思,我找错了对手,我当然不跟他们对着干。
你这样就会发自内心放过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释放对他们的怨恨。
这就是“知耻近乎勇”的道理。
既然如此,我就应找到真正的敌人。
当你发现这个敌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的主观思想,该作何感叹?
抚平你的精神创伤,其实就是矫正你的人生态度。
没有正确的人生见解,你的胸怀宽不到哪里去。你也不可能会原谅自己和别人,你的精神创伤也很难获得痊愈。
真正伤害你的并非最初的伤害性事件本身,而是你不肯原谅它而引起的心理纠缠。
事实上,每一次评价和纠结都是在加深创伤记忆,强化创伤性反射。
所以你必须放弃对抗,这是阻止负能量增长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只有放弃对抗才是缓解精神症状加剧的唯一途径。
唯有如此,创伤种子才会走完它的程序最终消亡。
反之,每一次对抗负性情感的冲动,都需要同等的能量来压制,这意味着要消耗宝贵的正能量,而且这股正能量不仅不能制止情感的冲动,反而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掀起更大的情感冲动。
何况许多所谓的伤害性事件不是你能改变的。
比如有人开玩笑的说了你几句,却让你很受伤。
嘴巴长在别人脸上,你无法阻止别人去说。
你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人做事,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才能减免再次受伤的机会。
如果这样仍然受到伤害,你只有改变自己的看法,换个角度去理解。
心理学有个规律:不强化负性记忆,就在淡化负性记忆。
改变错误认知,可以有效停止复制新的精神创伤。
但以往形成的创伤阴影必须清除。
如何化解精神创伤,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停止伤害自己。
记住:别人伤害你,好比捅你一刀,而你过后不放过这事,等于在自己的伤口再捅刀子,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啊。
如何停止伤害自己?
从现在开始接受发生的一切,不要再做无谓挣扎。这就是古人说的“正受不受”的道理。
只有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治疗。
所以治疗精神创伤的关键是认知,其次才是行为治疗。
创伤阴影潜伏在内心深处,一日不除,负性情感一日存在。
创伤阴影涵盖愤怒和恐惧两大负性情感。
前者是因欲望或人格被压抑而导致的愤怒、亢奋、抑郁、苦恼、烦躁等情结。
因为它聚集了大量的负性能量,所以它蓄势待发;
后者是因恐惧被掩饰而导致的焦虑、自卑、多疑、自闭等情结。因为失去了许多正能量,所以它亟待补养。
淡化创伤阴影,就需要化解愤怒和恐惧两大情结。
如何淡化创伤阴影?
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创伤阴影就如一缸粪便。如果不去触动它,难闻其臭,因为粪便的表面在空气的氧化下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倘若搅动它,立即臭气熏天。如果想暂时保护它,就用盖子捂住不去触动它。虽然不闻其臭,却留下了永久的隐患(臭气)。
如果你不想保护它,就用外力触动粪缸,并搅动粪便,任其臭气熏天。
虽然很难受,但臭气很快挥发,不留后患!
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次地让其接受内外刺激,即一次次搅动粪便,虽然臭味难忍,但粪便的臭味却会因此加速挥发,最终消失殆尽。
创伤阴影同样也如此。当患者一次次接受特定刺激(条件刺激),激起内心澎湃,虽然烦躁不安,恐惧紧张,但应知晓这是心灵蜕变的前奏曲。
从能量的角度上观察,愤怒和恐惧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积蓄了负性能量。
身心健康的人,体内的正负能量是平衡的。
愤怒情结是因为被迫接受负能量,导致负能量大量沉积;
而恐惧情结是因为体内正能量的大量丢失,导致正能量匮乏,负能量相对上升。
不难理解,创伤阴影是隐藏在潜意识层中的巨大负能量磁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超强的影响力。
因此,要消除精神创伤,就是要发泄负能量,补充正能量,使体内能量达到平衡。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阴阳平衡论。

如何学会拒绝他人?——讨好型人格

拒绝原本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不懂得拒绝其实就是一种能力的丧失,是心理不健全的体现。
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认为,这种不懂得拒绝的现象是讨好型人格的具体体现。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成长的经历有关,其中幼年的成长影响最大。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小时候大多都是乖孩子,他们听话、懂事,很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在父母和老师的诱导下,形成了这种讨好型人格。
大家都看过动物表演吧,驯养员引导动物完成指定的动作,就是通过这种诱导的方式进行的。
根据驯养员的指令完成指定的动作,海狮就能得到驯养员的食物作为奖励,经过长期的训练,海狮知道了只要完成动作就有美味的食物,所以每次驯养员做出指令,它们都会按指令完成动作,以获取食物。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完成作业,每次我们完成作业后,父母都会夸奖我们,有时候还会给我们买礼物。如果我们拒绝,不写作业,会引起他们的愤怒,有时会给我们相应的惩罚。
在这种奖惩机制下,我们内心即使不想写作业,想要出去玩,也不会拒绝父母的要求,因为我们想要得到父母的夸奖,想让父母高兴,所以我们压抑内心的意愿,乖乖写作业。
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会让我们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也就是满足别人的要求,让对方高兴。
讨好型人格是不健全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人是以自我为中心去感知身边的事物,所在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他最在意的首先应该是自己的感受,然后才是其他人的感受。
有的时候由于客观因素的需要,我们会去抑制内心的感受,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是我们思维干扰的结果。
但是这与讨好型人格有很大的不同,讨好型人格是丧失了拒绝的能力,并非理智作用下的结果,而是长期作用下的心理缺失。
这一类人基本都是生活中的“老好人”,对于其他人是有求必应,有时候其实他们也想拒绝,但是却开不了口,所以虽然内心万般不情愿,却还是成为了别人的免费劳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很容易成为推销的对象,经常会买一些自己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这类人心地善良,但活得很累,往往看起来人缘不错,但把他当成真心朋友的不多。
讨好型人格这种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要想学会拒绝别人,首先得打破讨好型人格的束缚,具体来说,你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是正视自己的情绪需求,不要压抑自己的内心。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拒绝他人,就是因为别人的请求与我们的意愿相违背,引发了我们情绪上的抵触,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拒绝别人最根本的原因。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会压抑自己的这种抵触情绪,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得正视内心的情绪需求,不再压抑自己。
第二是要承认人是自私的,这一点是很多人都羞于承认的,他们觉得自私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在别人提出请求时,他们觉得自己不能这么自私,应该多为他人考虑。
自私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人的自我保护,有时候自私一点并没有什么难以启齿的。
第三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刚开始改变时,肯定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应和反感,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你的有求必应,所以当你对他们说“不”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不要因为他们的反感和不适就停止你的改变,人是会慢慢习惯的,一段时间之后,等他们适应了你的改变,你会活得比之前轻松得多。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没必要讨好谁,不妨从今天起改变自己,拒绝讨好型人格。
在生活中,职场上,你是敢于说“NO”的人吗?
还是其实你很害怕“拒绝”别人?
如,同事求你帮忙,你明明自己也有事,却不好意思拒绝;
朋友提了一个让你左右为难的建议,你害怕拒绝会影响彼此的感情,于是忍着不适勉强答应下来;
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因为你害怕说出来不合适;
而且不管在哪里,你总是格外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不敢拒绝,努力迎合,答应了又后悔,下一次却还是如此。
久而久之,让别人喜欢自己成了最重要的目标,但自己是谁却根本搞不清楚。
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跟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讨好人格的人,是被自己绑架了,绑架自己的那两个字,叫“害怕”。
害怕拒绝后的那个坏结果,害怕不能被所有人喜欢,害怕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别人,为此,不得不一让再让、委曲求全。
讨好性人格的人快乐吗?
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敢拒绝而额外的付出并没有成就感,因为想要被喜欢而委曲求全换不来想要的爱情,因为想要得到肯定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换不来期许中的赞美。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得到别人的爱?
当你看轻自己的时候,别人怎么会看重你?
如何与讨好型人格解绑?
首先,看到自己的价值。
在任何关系中,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别人也就很难看到你的价值,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价值,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才会伤害到你。
接受自己不完美。
讨好型人格有一种普遍心态是“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希望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尽善尽美。
但是一个人,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
接受不够完美的现实,把努力的重心放在努力提升自我的价值上 ,这远比讨好别人更重要得多。
也请大家始终记着“不完美,才美”。
第三,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包括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内在,爱自己的一切。让自己对自己充满接纳、温暖和支持,停止或减少与充满抱怨、指责、评判的人联系,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在自然环境中,早睡、少吃、多运动......你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发挥无限创意。记住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己”更重要。
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改变这一切的开始。
自爱、自信、自尊,只有我们开始牢牢地捍卫住自己时,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
改变从拒绝开始。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广贤文·上集》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量力而为,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讲话也是一样,要掌握好讲话的分寸与尺度,不要在言语之间触及他人底线,做好事也一样,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二要掌握好分寸。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不好意思拒绝任何人提出的请求,就算有些请求对他们来说有些为难,同时这种人还不好意思麻烦任何人,即使是这件事只是别人的举手之劳,也张不开嘴去请求别人的帮助。

以爱之名的情感勒索——PUA
“情感勒索”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首先提出的,她认为“感情勒索”是一种非常有力地控制他人情感的方式,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PUA。
我们身边的人会以这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威胁我们,让我们做一些我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不遵从他们的要求行事,他们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责怪我们。
而经常会使用感情勒索的方式对待别人的人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圣母心泛滥。
不麻烦别人的同时也不希望被麻烦
那些习惯于求助别人,通过别人的帮助完成自己任务的人,他们的内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可能没有特别大的感受。
但是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心里主要也是不想让别人麻烦他们,互不相欠,谁都不要来麻烦谁是他们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座孤岛一样,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每时每刻都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让一般人都无法接近他们。
其实,健康的社会交往通常都是产生在你来我往之中的,只有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使友情更加的坚固,不愿意麻烦别人,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对于依赖的回避心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之中缺少应有的安全感,长此以往,是他们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心理的创伤是很容易留下伤疤的,而且长年累月下去,一直会在那里。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当下。
在年少时,父母的一个眼神让自己不自信,老师的一句批评让自己胆怯,同学的一句玩笑让自己自卑。
也许那时候他们都是不经意的,都不是有意识的,但是对于自己的心理创伤已经造成,甚至是陪伴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或者在遇到一些特殊事件时,这个创伤就会再次出现,让自己重新感受那种糟糕的生活状态和情绪状态。
长大后,我们想要去选择原谅,可是很难原谅,原谅了对方,自己还是很难和自己和解,还是经常回想当初做的那些错事。
人会犯错,可是知错能改是需要何等的气量。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殊不知,错了就是错了。
当自己在贫困交加的时候,备受各种白眼,备受各种欺负,那种感觉让自己很痛苦,很难受。
心理的创伤就有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皮肤的伤口很快就能愈合,但是心理的创伤太难愈合了。
都说人的内心一定要强大,可是到底要多么强大呢?强大到什么脚步才是真正的强大呢?
一个人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都能够谈笑风生,都能够心平气和,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唯美的。
人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每一道难题的出现都是在考验自己。要么是让自己的内心受到创伤,要么直接挑战,直取胜利之光。
那么心理创伤有了后,应该从哪几个维度来进行修复呢?
第一:修复自己的心态。人的心态完全依靠自己的念想。
当自己觉得很幸福、很快乐,很温暖,那就是幸福快乐和温暖的,哪怕喝一杯白开水都是美滋滋的。
第二:修复自己的精气神。
一个人的精气神很正,那么吸引过来的人也是积极正能量的,自己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也是积极正向的。
拥有积极正向的人生状态是一种福报,更是一种福气。
第三:修复自己的日常作息。
在什么点睡觉、在什么点吃饭、在什么点运动、在什么点工作,有条不紊的规律化,那么身体状态就会很不错,就会正常规律运行,身体健康了,精神也会好很多,一脉相承。
第四:修复自己的复盘能力。
人在一天过去了,要学会复盘,就是看看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哪些事做得很对,哪些事不应该这样去做,后期应该怎么样去修正,记录下来,第二天就去进行优化,这时候对自己会产生一种掌控感。

心理创伤的出现,对于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修炼机会,把握好了,自己的境界再上一个台阶;
把握不好,每天都会被心理创伤折磨。
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呢?问问自己的心。
人的成长就是翻过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山峰,大的挫折是高高在上的山峰,小的挫折是一个小小的土堆,每翻越一次,就会留下一些内心的创伤。
创伤总会自己慢慢愈合,但也仅仅是表面的愈合,随着时间的缓步前行,有些伤口会慢慢裂开,重新对你造成二次伤害。
人类幼年时期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对肾上腺素和催产素的分泌系统造成冲击,长期以往会影响人的社交欲望和情绪控制能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
可见,心灵上的创伤,不单单会让你觉得“伤心”,更有可能对你的生理造成一定影响。
情绪是解药也是毒药,在情绪的加持之下,人类很难理性地思考问题。为了保证理性地处理伤口,请首先保证你的情绪是稳定的。
直面最痛苦的回忆。在过往的万千思绪里面,找出你受到伤害的源泉,面对困难才能解决困难。
回想一下,当时受伤时,感觉的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正确的分辨
认可当时的感受,原谅自己的无能为力。
过去受到的伤害,在过去的时间点的确非常严重,你要原谅当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的确尽了最大努力来保护自己,不播责怪他。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只要我们不提,伤痛就会沉在内心深处,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自然而然的消失。
如果问题一直不解决,会成为内心的一个心结,始终无法消散。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沉浸在创伤之中。
压抑并不能忘记,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勇于直面问题、说出来、寻求帮助、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能最终从创伤中修复。
过去的创伤已经过去,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
我们要把:我可以被忽略、可以被轻视、可以不被尊重、不被关怀的想法转念成坚定的自我信念:
每一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
并且无论对自己,对环境,对世界都坚信:我行,我能,我可以。
每天觉察一个事情,思考一个问题。一天只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度思考,复盘,反省,提炼,总结。再分享出去。
我们上的传统大学都可以毕业,开往人生成长的这条道路永远不会毕业。
如果今天不进行“熵减”,就得接受“熵增”。使用“费曼学习法”日日精进自己,教学相长。
根据平行宇宙理论:在另外一个维度一定存在一个更加优秀的我们自己。
只是你能否发现出来那个更加优秀 更加卓越 更加纯粹 的那一个你自己吗?
持续“熵减”是让我们明心见性,活出真我最便捷的路径。
如何遇到一个你未曾见过“本自具足”智慧的你自己的样子?
爱人先爱己,真正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真正利他。
利他从利己开始。如来者,如来去。放下执念,放过自己,见到自己。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安在当下,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涅。
让自己活成一道光,变成光,才能够照耀更多的人 事 物。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阅读是升级自己大脑“软件”最快的方法,分享是让人心智模式变得更强大最好的途径。
如果你认为升级自己大脑没有用的话,那就只能去感受什么叫做无知了。
无知无所谓,所谓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无知。比无知更无知的是愚昧。比愚昧更愚昧的是愚蠢。成长或许就是今天发现昨天的愚蠢。
内在决定外在,内在一改变外在自然富足。
内圣才能外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人的一篇文章,一本书写下来将近要1天或着1年3年时间,我们通过很短的时间阅读完毕,相当于吸收了他人很长时间的成果积累,充实了我们自己的人生前向道路。
升级了我们的 认识,从而让我们自己少犯错,少走弯路。
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不就相当于多活了N多次人生吗?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有生就有灭,有开始就有结束。”
结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真正开始活过的一生。
人生可能并没有意义,或许追寻人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意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您觉察到你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了吗?
你觉察到你说的话了吗?
你觉察到你做的事情了吗?
你觉察到你的行为举动了吗?
你思考过你的思考吗?
你认为你是念头的主人还是念头的奴隶?
人与人的区别不在外在,只在内在。
内在丰盈,外在自然富足。阅读输入正能量,写作发酵正能量,输出滋养正能量。您滋养什么,什么反过来再滋养你。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培育智慧的土壤就是:
感恩  利他  慈悲   精进  自律  自省  自尊  敬畏 
找到高我,认识高我,活出高我,成为高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智慧。”
阅读过去更多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
“圣玛田商学园”。 
让我们一起开启觉醒的模式,打开成长之“灯”,让我们彼此都成为那道光,活出那道光,照亮前向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同时也照亮我们自己。      
如果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无需感谢。诚挚希望您点击“在看”   或着转发。
感恩使人富足,分享使人愉悦。越感恩越拥有,越输出越强大。
智慧来自与利他,成就他人,幸福自己。
精神唤醒精神生命影响生命。
我是圣玛田商学园 (非盈利性私立商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导致孩子得抑郁、双相的“隐性欺凌”,常常被父母忽视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为什么孩子患了抑郁症之后,浑身是刺,总是发火?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久治不愈,也许是“青少年边缘性人格障碍”!
熊玲:神经症的童年
Y048:《谁是凶手》中的终极大BOSS---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 ——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