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月话题②|葛军:在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实践中,如何持续提升高中人才培养质量?
userphoto

2023.03.28 内蒙古

关注

3月话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小编说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所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构成了当代中国高中教育的整体特色。在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实践中,如何持续提升高中人才培养质量?本期,为您分享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葛军撰写的文章,一起来看——

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京师大附中”)坚定不移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耕耘探索、锐意实验,在提高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学校成为首批立项建设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202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南京师大附中始终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要求,因时因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担当高品质高中时代责任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被明确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师大附中致力于守好、用好、建好这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重要阵地,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好关系长远的奠基工作。

1.“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以百年风骨培育社会中坚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基础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南京师大附中创办于1902年,曾七迁校址、十易校名,于1984年改用现名。120余年来,南京师大附中始终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遵循“诚·朴·雄·伟”的校风,致力于培养“责任有担当、人文素养厚、科学理性强、创新意识浓”的社会中坚。“嚼得菜根”不仅仅指能吃苦,还意味着拥有刨根问底的实验探索精神和谦逊沉潜的品质;“做得大事”则意味着具有大德、大爱、大志向、大情怀,具有领导力、创造力,胸怀天下、脚踏实地。

2. 研读青春,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德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与一贯主题。2017年起,江苏省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南京师大附中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重构,形成了一套6大类(文化审美类、生命健康类、意志训练类、责任创造类、生涯规划类、沟通合作类)、指向18种品格(审美、艺术、情怀、尊重、仁爱、感恩、坚毅、诚信、持恒、责任、创造、领袖才能、参与、选择、奉献、合作、思辨、分享)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学校立足“大思政”建设要求,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探究活动;专门建立“青春文化”研究中心,系统整合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的德育学科活动,开展具有特色的青春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形成培根铸魂的文化土壤,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 综合育人,实践育人,进行因材施教的校本探索

“生者,为学卓越;师者,学识立教;校者,和合生机”,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的教育追求。学校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之路的信心,以校训为核心,做好“综合育人”“实践育人”这两篇大文章,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锐意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分类选修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的必修课程分层次教学,再到21世纪初至当下的“课程群”和“课程超市”,南京师大附中在“分层推进、差异发展,多向贯通、多元融合”的原则下,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持续不断推进分层教学,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成长的舞台。学校彻底破除唯分数论,全面施行多元多向的评价机制和发展通道,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充分保障。深入推行新课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卓越发展。

二、秉持“锐意实验”精神,探索新的育人之道

“锐意实验”是百年附中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核。在办学实践中,南京师大附中人始终秉承“锐意实验”的精神,对经验敢于怀疑和否定,对未知敢于设想和实验,在破和立、新和旧、内和外的错综复杂关系中,以敢为善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建设综合化的教与学的新形态,努力探求独具特色、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新时代育人之道。

1. 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更多“融合学习者”

融合学习,是一个人始终紧跟时代、朝气蓬勃、洋溢自信的“金钥匙”。学生过早地走上被专科培养的道路,容易让路越走越窄。因此,学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融合学习者,突破分科限制,将“人文阅读”发展为“全科阅读”,即人人须进行各学科、各领域的阅读与写作,这深刻地体现着学校对全面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学校积极推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着力打造特色课程基地,建设了指向人文综合的“走近鲁迅”、指向理科综合与理性思考的“系统思考”等多个融合性课程基地,有效打破学科壁垒,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校还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积极构建“核心课堂”与“泛在课堂”(即无边界、无差别的课堂)互融共生的一体化学习新范式,形成师生、生生无差异的学习共同体和学生成就自觉表达的时空系统,促进学生在“泛在”学习场域的活动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

2. 打破无形围墙,培养更多“未来创造者”

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中校园正受到社会大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浸润和深刻影响。我们顺势而为,大力营造学校、家庭、行业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助力,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系统性“大环境”,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长活力、生生不息的,能够充分调动可用资源、汲取现代技术的生态动力系统。2015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师大附中入选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基地校之一,开发了高品质青少年航空课程。学校支持学生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和“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让高中学生获得从项目选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全过程的科研经历,帮助他们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志向,提升运用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 打破传统模式,培养更多“时代领跑者”

无论是国际发展大环境,还是国家建设新形势,都在呼唤学校培养新时代的“领跑者”。对学生而言,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赛道、获得属于自己的冠军。南京师大附中始终把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必修与选修课程相融通,必修课程分层次教学与理科课程免修制相结合,每学期开设80多门选修课及6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课,形成了公民素质养成、思维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成长通道上,学校还针对竞赛、高考、强基与综合素质评价三个板块,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独一无二的、闪闪发光的自己。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五大行动


江苏省实施高中“三新”改革以来,围绕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紧跟新时代精神,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始终坚定走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列,而南京师大附中则不断努力探索,坚毅地走在江苏教育改革的前列。学校以开展“五大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融通式教育,坚定地引导学生构建由“品格、阅读、思考、探究、实践、逻辑、写作、评估”八个活力因子相互作用而具创新活力的、高品质的自生长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卓越地发展。

1. 以“菁英文化”行动提振学子精神状态

学校基于多层次生源现状,确立了“面向群体、菁英教育”的育人思路,努力为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厚实的底子。“菁”者,草木茂盛也,是活力与生命力的象征;“英”者,万物精粹也,寓意核心素养。“菁英文化”是健康明亮的,更是生生不息、朝气蓬勃的。学校制定了“活力青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了“青春文化校园生活行动计划”,紧扣“青春”“文化”两个关键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围绕树立理想信念、洋溢蓬勃活力、展现创造能力和分享生命乐趣四个方面,打造青春活力校园。

2. 以全员阅读行动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针对当前青少年阅读普遍存在单一性、浅表化等问题,学校基于“素养进阶”理念开发了全科阅读进阶体系,涵盖语文、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6大类,要求学生必须每一大类都涉及,其中,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综合类,每一类至少应涉猎一门学科。学校编印了《推荐阅读书目》,开发了线上阅读平台,让“朗读者”相互启发,师生零距离互动;编纂《全科阅读学生成果集》,让阅读中迸发的思想火花点燃更多阅读者。

3. 以创意学习共同体行动重塑学习生态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效的教与学机制。学校构建了持续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创意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分享学习的乐趣,共同创想、创作、创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创建了全E教育生态动力系统;依托工程创新基地、省级人工智能课程基地,搭建了STEM创客平台;引进一流高校相关学科的网络精品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贯彻“简单问题深度思考”的教学理念,实施素养导向的大任务、大主题单元设计以及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系统思考、深度学习。

4. 以高品质研学行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南京师大附中推行成果导向的高品质研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认知发现-问题研讨-方案解决-成果凝练”四步导学策略。学校每年为高一新生提供“科学盒子”线上课程。这是一款探究性学习教具集成包,每套都有基于课程配套的线上课程和特制教具。学生四人一组,进入搭建完善的在线化学习平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完成课题探究。学习完成后,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学校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选并制作成果集。学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新了学生惯用的“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全新的心态、姿态跨入高中,并在接下来的校级研究性学习及学校组织的院校联动高层次研学中,逐步加强问题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合作水平和创造能力。

5. 以思维化课堂行动改进教学品质

南京师大附中教师以“学识立教,引领成长”为追求,从“知识化”教学向“思维化”教学转变,探索形成了高品质生长教学动力系统。学校推行“低起点、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馈”的教学基本思路,常态化开展“让我们一起想”活动,利用“三一思考法”(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题多题”……),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实现简单问题深度思考。深入推进有助于引发师生高阶思维、高效学习的三个教学基本方式的运用,即运用核心课堂式教学、遍历探究式教学、主题引领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常规性校本教研、提升性校本教研和引领性校本教研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以省级项目“学术型”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实现了“人人名师”的教师队伍培养目标。学校依托4个省市级课程基地,2个省级学科发展创新中心,4个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心,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校教师全面系统地参与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让课堂更加高效。

时代在变,时刻催发新命题,须臾即是千万里。教育之变,既是顺应时代之举,更应引领时代潮流,先想一步、先试一步、先行一步。南京师大附中校友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今天的南京师大附中人则在努力做一粒教育的好种子,扎根中国大地,勇于创新、踏实奋斗,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孜孜以求,力争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葛军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3年第3期杂志,原标题《南京师大附中:“锐意实验”持续提升高中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主报告发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师大附中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三十年
在课程体验中获得学习幸福感
余 颖 || 南京师大附小:以系统变革重塑学校生活
新高考大家谈 | 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普通高中办学策略调整
宋如郊:教师要迅速成长,就要不停“折腾”
必修课走班:试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