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野蛮生长与黄金十年
  •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一个时候人们对于医药投资报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守在门口,好的项目正待价而沽。这也是一个危险的时代。与投资机遇并行的是风险的如影相随。美好前景的背后,也许暗藏着随时危及性命的陷阱。


4月8日,在由E药经理人支持举办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年会”现场,包括诸多业界大佬以及投资界权威在内的人士,分享了如今他们对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的投资理念,也对早期医疗投资的利弊进行了透彻深入的分析。从医药企业频繁融资,到医械行业屡现并购,再到医疗服务利用资本的意识逐渐觉醒,资本的力量已经正在贯穿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结构脉络。


1

医疗器械的野蛮生长与黄金十年


对于以鱼跃医疗、乐普医疗、九强生物、凯利泰等一众领先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过去十年的发展用“野蛮生长与黄金十年”来形容,是一件并不会有太多异议的事情。



过去十年,以家用医疗器械起家的鱼跃医疗实现上市并先后控股三家相关上市公司,以心血管病植介入诊疗器械为主业的乐普医疗先后成功实现几十起并购,从事医疗器械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的凯利泰没有利用VC一笔钱便把一家医械公司从零成功做到上市,而成立已30年的九强生物也正是在过去十年成功跟罗氏、雅培等国际医械巨头达成合作。


在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看来,从整个产业角度来说,过去十年当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突飞猛进的十年。但从技术角度来说,过去十年同样也是“奔跑的十年”,是国内医疗器械在技术层面对国外水平进行接近,甚至是赶超的过程。而伴随着这个过程,业界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识也正在加深。“过去我们说IVD,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九强生物董事长邹左军对此感受尤其深刻,九强生物以体外诊断产品为主,近年来国内的医药领域投资人已经从不知IVD为何物演变为了对IVD企业大量投资。



除了自身发展之外,并购也成为了近十年来医械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关键词。在德同资本合伙人杨昆看来,新的监管风暴以及渠道的整合趋势下,势必有一些企业难以生存下去,而目前已有拥有很强渠道资源、销售资源的企业,自然将承担起整合行业资源的任务。鱼跃医疗董事长吴光明则将并购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是否具有协同效应、融合和管理难度、价格以及退出机制。

乐普医疗的并购逻辑则更为清晰。凭借着在心脏支架等方面的产品优势,乐普已经将并购范围延展至心血管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几乎所有方面。“思路就是客户是一个,营销渠道也是一个,所有的通道都是一个。”蒲忠杰介绍,这也是乐普做了几十起收购都未失手的原因。

拥有美元基金背景的华平投资对于医械企业并购的的做法则更为国际化。作为在全球管理了400亿美金的PE基金,华平投资目前有20%的资金分配在医疗投资方面,其中医疗器械也是其中重要板块。华平投资会对所有医疗器械排名前15的的企业进行筛选,看哪些业务版块中国没有,然后再寻找相关标的。而在华平投资看来,虽然在原创性的研发层面中国仍较国外有些许差距,但在持续改进 以及本土化方面,国内目前已经做得很好。“把海外的好器械转移到中国来”,这是其未来十年想要完成的事情。


2

早期投资是馅饼还是陷阱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聚焦到包括天使轮和A轮的医疗早期投资上,为什么投资机构愿意将精力和资本倾向早期投资?而伴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这里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作为典型的早期投资机构,分享投资参与的医疗项目里,85%属于A轮和Pre-A轮,还有个别的天使轮和极少量的B轮,而到了C轮的项目就已经不在分享投资考虑的范围内。在分享投资合伙人黄反之看来,为什么选择早期投资实际上与团队风险偏好有关,团队的核心逻辑也就决定了该机构参与投资的阶段。“尽管中国有上万家的投资机构,但真正有清晰投资逻辑的可能不超过2%。而我的投资关键词就是前沿、创新和未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投资阶段也就一目了然了。”


与分享投资长期关注早期投资不同,此前一直参与中后期项目的高特佳投资集团则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向该领域延伸,集团合伙人胡雪峰很直接地表示,开始关注早期项目就是看重其有更好的退路,团队、产品和发展趋势是他看重的三个方面。


同样看重人才资源的还有从2000年就开始涉足生物医药板块投资的科华银赛创投。在经历了早期很多单个新药研发项目投资全部打水漂之后,科华银赛创投总经理岳蓉发现,早期项目投资关注点不在项目本身,而是投资企业家,企业家可以带领团队将想法落地,并把它变成销售收入和现金流,由此企业才能够自我循环和发展。


拥有药明康德作为LP之一的毓承资本有独特的科研和渠道资源,合伙人朱忠远认为能够借助药明康德强大的海归人才团队是毓承资本的优势之一。因此,团队尤其是领导者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是其衡量早期项目的重点。


作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中仅有的两家投行之一,中金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直言传统投行向来“嫌贫爱富”,不看早期投资项目。然而,资本涌入速度的加快也迫使投行开始关注早期项目,这也是目前中国医药投资市场的现状。“我不认为大多数人有投资早期的能力,如果没有业界大佬投资的早期公司,千万不要碰,因为那意味着它根本没有资源,没有资源也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做下去的。”


3

医疗服务投资:进步还是在倒退?




“欧美150多年的历史证明,家庭消费需求是增长弹性最大的领域,弹性系数长期高达1.6倍。我国的医疗服务监管和证券市场的监管都还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2013年凤凰医疗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2015年和美医疗上市,以及现在中国新三板市场已经出现了高达80多家的医疗服务挂牌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陈鹏辉说,“资本市场已经看到了中国医疗服务领域快速成长的机遇,医疗服务机构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也正在觉醒,条件已经成熟,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正在到来。”


数据统计,2016年整个医疗行业融资大概有300多起,其中2/3以上投在了医疗服务领域,最热的是基因检测相关项目,大概有32起,有11起超过1亿元。这是成功的退出案例。

在并购领域,2016年一共发生了88起并购事件,其中医院退出47起,总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在整个大的医疗退出里面占据了绝大多数。IPO领域,2016年一共有7家公司通过了IPO退出,其中两家是做医疗信息化的,是国内的A股,另外5家全部是医疗服务公司,而且他们所有的退出,全部是通过香港市场。到今天为止,国内市场里面唯一一家直接通过IPO退出的是爱尔眼科。


九鼎医药基金总裁吴清功说:“我觉得欧美日尚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可以在中国照搬,我们需要探索一个能在中国大地深耕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中国,创新模式意味着两个‘圈’:第一是行政圈,即医保付费报销的领域;第二是交通半径圈,即对患者而言最方便治疗、就近看病的领域。当然,如果这两个圈能重合,既能就近看病,又能得到最高的报销,那这个医疗机构就是最容易发展的。”

关于社会办医也是关注的热点。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说:“国家政策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但还远不能和公立医院相比。如三博这样的典型社会办医机构,目前还不能实现医保异地报销,如果这些政策能被打通,我想说,天坛医院40年走的路,三博用10年就可以走完。”

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徐旭阳认为,如果说对社会办医政策有什么期待,那就是解放解放再解放。无论是人才、制度、还是资本的支持,或是相关机构的合作,如果国家能够全部放开,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把这些事情做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追投这家医疗器械公司
医疗投资的六大法则,玩概念斗不过真刚需
专访丹麓资本陆勤超:回归到我们最擅长的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
“互联网+”引爆医疗健康产业
一只长线股
2020西普会健康产业资本峰会盛大开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